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pptx
计算机通信原理(2)
![计算机通信原理(2)](https://img.taocdn.com/s3/m/f664055e3c1ec5da50e27073.png)
第2章TCP/IP协议2.1IP v4协议2.1.1IP v4数据报格式图2-1IP数据报的格式1. 固定字段的含义图2-2ToS字段内部结构2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2. IP头部的可变部分图2-3一个字节选项的代码格式2.1.2IP v4地址1. IP地址的含义和作用2. IP地址的结构和类型图2-4IP地址结构和类型3. IP地址的记法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 3图2-5点分十进制记法4. IP子网和子网掩码(subnet mask)图2-6子网掩码的意义5. IP地址的分配6. IP地址的配置图2-7在Windows XP中指定IP地址4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图2-8路由器要配置多个IP地址7. 特殊的IP地址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 52.1.3IP v4分段封装1. IP数据报与上层PDU的关系2. IP数据报与下层PDU的关系6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图2-9IP数据报分片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7 2.1.4IP v4功能模块图2-10IP发送和接收数据报2.1.5IP v4发送和接收流程1. IP数据报在主机中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图2-11IP封装TCP的PDU形成IP数据报8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图2-12以太网帧封装IP数据报图2-13主机处理过程2. IP数据报在路由器中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图2-14IP与帧中继寻址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9图2-15FR结点机路由表图2-16路由器处理流程封装前要获得数据链路号。
根据LAN-WAN接口协议生成WAN帧。
2.1.6IP v4路由选择1. 路由选择核心模块图2-17路由选择核心模块2. 路由表10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图2-18路由表的一般结构3. 路由选择类型及其表项图2-19特定主机路由选择图2-20特定网络路由选择图2-21默认路由选择图2-22IP路由选择过程2.2IP v6协议2.2.1IP v6分组格式图2-23具有多个头部的IP v6分组的一般形式图2-24IP v6分组基本头部的格式(40字节长)2.2.2IP v6扩展头部1. 逐跳选项扩展头部2. 路由选择扩展头部图2-25路由选择扩展头部3. 分片扩展头部图2-26分片扩展头部的格式4. 鉴别头部图2-28鉴别头部2.2.3IP v6地址1. IP v6地址类型2. IP v6地址记法3. IP v6地址的格式图2-30IP v6的地址格式(各字段长度未按比例画出)图2-31运输层在参考模型中的地位2.3UDP2.3.1运输层协议概述1. 运输层协议的功能2. 进程通信图2-32进程通信由运输层协议提供图2-33端口号支持进程通信2.3.2UDP数据报格式2.3.3UDP 校验和算法图2-35带伪头部的用户数据报2.3.4UDP应用2.4TCP2.4.1TCP报文段格式图2-36TCP报文段格式2.4.2TCP连接1. TCP连接的含义图2-38TCP连接2. TCP连接的管理图2-39三向握手法图2-40四向握手法2.4.3 TCP流量控制1. 滑动窗口的含义2. 窗口管理图2-41窗口在发送方缓存上滑动图2-42窗口增大了2B,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9B2.4.4 TCP拥塞控制图2-43当通信量太大时,会发生拥塞,网络性能显著下降1. 拥塞预警法图2-44加权公平队列法2. 通信量整形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21图2-45漏桶算法图2-46令牌桶算法22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图2-47令牌桶+漏桶算法习题1.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应用广泛的是哪个协议?2. 简述IP数据报组成字段的含义和作用。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9757b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0.png)
–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 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8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 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 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 制与解调环节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息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 其作用是把各种消 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 基带信号。
• 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 作用二: 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 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信源编码方法:PCM、ADPAM、DM等 •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4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 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 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 码”。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 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 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2024/6/20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课件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6147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2.png)
IP负责数据的路由,通过IP地址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
03
一个网络节点。
OSI模型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描述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它将网络协议分为七个 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模型为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使得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相互协作,实现 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
网状拓扑
无中心节点,任意两点通信, 可靠性高但成本和维护难度大
。
网络设备互联
TCP/IP协议
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实现端到 端的通信。
VLAN技术
用于在同一局域网内逻辑上划 分不同的子网。
以太网协议
最常见的局域网协议,使用 CSMA/CD机制。
路由协议
如OSPF、BGP等,用于路由 器间路由信息的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 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网络覆盖的范围和规模,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类型。局域网通常 只覆盖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部,规模较小;城域 网覆盖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规模较大;广域网覆盖 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可以实现不同城市或国家之间的 互联;互联网则是由众多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互 联而成,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 理课件
目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通信原理 •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 网络协议与标准 • 网络安全与防护 • 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总结词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件(ppt)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9a6debf8c75fbfc77db28e.png)
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在处理计算机网络这种复杂系统时 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把复杂的大系 统分层处理,每层完成特定功能, 各层协调起来实现整个网络系统所 完成的功能
•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网络 的功能,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 成定义明确的不同的层次,并规定了不 同主机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同一主 机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这些同 层进程间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服 务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应用层
表示层
7
6 5 4 3 2 1
会话层通信协议
会话层
传输层通信协议 网络层通信协议 链路层通信协议 物理层通信协议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 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
OSI分层概念
• 实体:N层为实现N层功能所需硬件和软 件(协议)的集合,叫N层实体。 • 对等实体:不同节点间的N层实体叫N层 的对等实体 • 服务:N层向N+1层所提供的一组功能集 合,叫N层向N+1层所提供的服务。最低 层是服务提供者,最高层是服务享有者, 中间各层即是服务提供者也是服务享有 者。上层获取下层的服务是通过下层提 供的服务访问点SAP来获取的。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特征
• • • • • 资源共享 分散控制 分组交换 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分层的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未来发展趋势
将朝着 更开放、更综合、更智能 方向发展
二、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 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计算机系统相 互连接,并按网络协议进行数据 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 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各层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通用课件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通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e432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0.png)
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提供各种服务的计算机,可以是文 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服务器可以提供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如电子邮 件、网页浏览、数据库查询等,供客户端计算机 使用。
服务器通常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 络通信能力,可以处理大量的请求和数据。
服务器通常部署在数据中心或云端,可以通过网 络远程管理和维护。
02
03
操作系统作为底层软件 环境,提供了网络通信 所需的基础设施,如网 络协议栈、网络驱动程
序等。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网络 资源,包括网络接口、IP 地址、路由表等,以确 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一系 列的API和工具,方便应 用程序进行网络通信和
控制。
网络浏览器的工作原理
网络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的内容包括要访问的 网页地址。
入侵检测技术
基于特征的检测
通过分析已知的攻击模式和行为特征 来检测入侵。
基于行为的检测
通过观察网络中的异常行为来检测入侵。
安全套接字层(SSL)技术
SSL协议
提供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消息完整性保护,确保数据在传 输过程中的安全。
TLS协议
SSL协议的继任者,提供了更强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性能。
06
载邮件到本地客户端。
03
网络通信硬件
路由器
01
02
03
04
路由器是网络通信中的重要设 备,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实 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
路由器是网络通信中的重要设 备,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实 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
路由器是网络通信中的重要设 备,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实 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76890431126edb6f1a10b0.png)
第2章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本章首先简单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介绍各种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数据传输方式,掌握数据交换技术,掌握差错控制技术;熟悉多路复用技术,了解传输介质,了解数据编码技术。
理解数数据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2.1.1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
1.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属性和特性的描述,可以是对事物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事物与外部联系的描述。
信息是字母、数字、符号的集合,其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等。
2.数据数据是指数字化的信息。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或者说数字化的信息)称为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载体。
数据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的值是离散的,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模拟数据的值是连续变换的量,如身高、体重、温度、气压等。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在于,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
3.信号数据通信中,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因此数据只有转换为信号才能传输。
信号是运输数据的工具,是数据的载体,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使数据能以适当的形式在介质上传输。
从广义上讲,信号包含光信号、声信号和电信号,人们通过对光、声、电信号的接收,才知道对方要表达的消息。
信号从形式上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指的是在时间上连续不间断,数值幅度大小也是连续不断变化的信号,如传统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
数字信号指的是在时间轴上离散,幅度不连续的信号,可以用二进制1或0表示,如计算机数据、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
4.信道信道是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到的一个通路,它一般有传输介质(线路)和相应的传输设备组成。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道为信号的传输提供了通路。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课件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dfff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e.png)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2PSK的正频域频谱图
= A·AcSc(t) /2+ A·AcSc(t)/2+cos2cosωct+ ½ Ac2sin2ωct • 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 A·AcSc(t)/2
• 如果用Accosωct时,得到 AcSc(t)/2+ Ac /2
注意:直流分量Ac /2对抽样判决有干扰。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SSB、DSB信号简介
• 假设无线电音频信号频率为500Hz,载波频率为10MHz, 那么调制后信号将产生的主要频率: 10MHz + 500Hz=10.0005MHz —— 上边带(USB) 10MHz - 500Hz= 9.9995MHz —— 下边带(LSB)
• 异步传输又称起止式传输,它采用独特的起始信号(起 始位)和终止信号(结束位)来限定每个字符,按位逐 次地传输,因此其传输效率较低。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同步传输
• 在同步传输中以数据块为单位发送比特流。数据块加上前 缀、后缀和控制信息形成了帧。
• 为了防止时钟漂移,保证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位数据都和发 送端准确地保持同步,常用的方式有内同步和外同步。
时域插入导频法接收端电路框图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课件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184b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7.png)
计算机网络分类
根据规模大小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广 域网。
根据传输媒介分类: 有线网、无线网。
根据拓扑结构分类: 星型网、总线网、环 型网、网状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硬件(通信设备、计算机等)、 软件(操作系统、协议等)、数 据(文件、数据库等)。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初,以单个计算机 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第二阶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个计算机相 互连接的系统,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DHCP服务器负责管理IP地址池, 当客户端连接到网络时,服务器 会自动分配一个可用的IP地址给 客户端。
01
03
02 04
DHCP使用UDP协议进行通信, 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的绑定关 系确保客户端能够获得正确的IP 地址。
DHCP可以减少手动配置IP地址 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06
交换机的配置
交换机的配置包括设置IP地址、配置 网络接口、设置VLAN等,需要专业 人员进行操作。
集线器
集线器
01
集线器是一种简单的网络连接设备,用于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
在一起。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02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再生,然后广
播到所有端口上。
集线器的特点
03
集线器具有简单易用、价格便宜等特点,但性能较低,适用于
小型网络。
04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140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d.png)
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应用
互联网通信技术
01
介绍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TCP/IP协议、路由器、
交换机等关键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通信网络
02
介绍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
域网等不同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互联网通信应用
03
介绍互联网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通信协议的标准化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
是全球最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全球电信标准。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是负责制定互联网标准的组织,包括TCP/IP协议族和其他互联网相关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是一个全球性的专业组织,负责制定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包括通信协议标准。
在线视频会议等。
感谢观看
THANKS
信源
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如话筒 、摄像头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 、光纤等。
信宿
接收并使用信息的设备或人, 如扬声器、显示器等。
通信系统的分类
有线通信
利用导线或光缆传输信号,如电话线、光纤 等。
模拟通信
传输连续变化的信号,如调频广播。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如手机、卫星通信等 。
数字通信
01
通信协议的分层结构是指将通信 协议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 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规范。
02
常见的分层结构包括OSI七层模 型和TCP/IP四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 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03
TCP/IP四层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9f1f8e2e3f5727a4e9626e.png)
水平奇偶校验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纵横奇偶校验(矩阵码)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恒比码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循环冗余码 CRC
¨ 在发送端产生一个循环冗余码,附加在 信息位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 收到的信息按发送端形成循环冗余码同 样的算法进行校验,若有错,需重发。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32个谐波分量叠加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128个谐波分量叠加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 收费
– 线路交换:通信距离和使用时间
–
分组交换:字节数量和连接时间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差错校验方法
¨ 差错产生原因 随机噪声、信号幅度的衰减、频率
和相位的畸变、电器信号在线路上产生 反射造成的回音效应、相邻线路间的串
扰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如大气中的闪电、 开关的跳火、外界强电流磁场的变化、 电源的波动等)都会造成信号的失真。
¨ 目的节点可以为目的端系统暂存报文,可以对 报文进行差错控制和码制转换。
¨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 不能接收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却 仍然可以接收报文,只是传送延迟会增加。
¨ 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 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 建立报文的优先权。优先级高的报文在节点可 优先转发。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e18ceb915f804d2b16c1e2.png)
•加 •网络层
协 议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组 •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
•议 •数据包 协
据 •编码、编址、传输信息
根 •数据帧
•物理层
•物理层
•管理硬件连接 •数据比特流
PPT文档演模板
•物理传输信道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OSI参考模型要点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
PPT文档演模板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TCP/IP协议 集
•应用层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
•各种服务及应用程序通过该层利 •用网络.常用协议:HTTP, FTP, •SMTP(简单邮件传达室输协议)等.
•邮局/运输部门约定
•邮政局
•邮局层
•运输部门
•甲地
PPT文档演模板
•运输部门间约定 •运输部门
•运输层
•乙地
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复杂问题解决办法
•关键词: •分解、分步、分工,协作、规范、标准、约定 • 分工明确、规则清楚 各司其职,协作完成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dc67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1.png)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提供网络服务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 ,如HTTP、FTP等协议。
表示层
用于数据格式化和数据加密解密,确 保数据在应用程序之间正确传输。
OSI参考模型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控制数据交换 。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 协议。
网络层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确保数据从源到 目的地的正确传输。
IP协议
总结词
无连接的数据报文传输协议
详细描述
IP协议(互联网协议)是网络层的重要协议,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它采用 无连接的数据报文传输方式,每个数据包独立发送,不保证到达和顺序。
DNS协议
总结词
用于域名解析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详细描述
DNS协议(域名系统)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它通过解析域名来找到 对应的IP地址,使人们能够通过易于记忆的域名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 • 计算机网络协议 • 计算机网络应用 • 网络安全与防护
PART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
由若干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传输媒体相互连接,以实现相互 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OSI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
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帧,并在网络上传输。
物理层
负责传输比特流,包括电压、线路规格和传输介质等。
TCP/IP模型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概论课件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cdc1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0.png)
目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通信原理基础 •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 网络设备与连接 • 网络协议与应用 • 网络安全性与防护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
由若干个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通过传输 媒体互连在一起,按照网络协议相互 通信,以实现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的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建立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不同地点 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第二阶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发 ARPANET,最初只有4个节点,到70年代初已扩展到40个节点。
06
网络安全性与防护
网络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它们会破 坏系统、窃取数据或干扰网络通信。
黑客攻击
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或薄弱点,非法访问、篡 改或破坏网络资源。
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大量无用的请求拥塞网络,导致 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
钓鱼攻击
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或电子邮件,诱导用户 泄露个人信息或登录账号。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光纤等。
接收器
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原始的消息,如扬声器、 显示器等。
信宿
接收消息的人或设备,如听众、观众等。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声音、光 线等。
数字信号
离散的物理量,如脉冲、开关状 态等。
数据编码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02-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dbcea051e79b89680226e3.png)
差错校验方法
差错产生原因 随机噪声、信号幅度的衰减、频率
和相位的畸变、电器信号在线路上产生 反射造成的回音效应、相邻线路间的串
扰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如大气中的闪电、 开关的跳火、外界强电流磁场的变化、 电源的波动等)都会造成信号的失真。
44
差错控制过程
数据信息位在向信道发送之前,先按照某种关 系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码字后再发 送,这个过程称为差错控制编码过程。接收端 收到该码字后,检查信息位和附加的冗余位之 间的关系,以检查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发生, 这个过程称为检验过程。 差错控制编码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①检错码--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 ②纠错码--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 纠正差错的编码。
32
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
在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中,每个数据块的头部 和尾部用一个特殊的比特序列(如01111110) 来标记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数据块将作为位 流来处理,而不是作为字符流来处理。为了避 免在数据流中出现标记块开始和结束的特殊位 模式,通常采用位插入的方法,即发送端在发 送数据流时,每当出现连续的五个1后便插入 一个“0”,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流时,如果检测 到连续五个“1”的序列,就要检查其后的一位 数据;若该位是“0”,则删除它;若该位为 “1”。则表示数据块的结束,转入结束处理。
串行传输的特点:
– 传输速度低 – 通信成本低 – 支持长距离传输
28
异步传输
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输单位, 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字符内的比 特实现同步,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隔 时间是不固定的(即字符之间是异步的)。
异步协议中由于每个传输字符都要添加 诸如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冗余位, 故信道利用率很低,一般用于数据速率 较低的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12
1 0.5
-0.5 -1
1
2
3
4
13
1 0.5
-0.5 -1
1
2
3
4
14
32个谐波分量叠加
1 0.5
-0.5 -1
1
2
3
4
15
128个谐波分量叠加
1 0.5
-0.5 -1
1
2
3
4
16
17
调制方法
18
调幅(ASK)
19
频移键控(FSK)
20
调相(PSK)
21
串行传输的特点:
– 传输速度低 – 通信成本低 – 支持长距离传输
28
异步传输
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输单位, 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字符内的比 特实现同步,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隔 时间是不固定的(即字符之间是异步的)。
异步协议中由于每个传输字符都要添加 诸如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冗余位, 故信道利用率很低,一般用于数据速率 较低的场合。
37
线路交换的特点
优点:
– 独占性 – 实时性好 – 线路交换设备简单 – 用户数据透明传输
缺点:
– 用于建立连接的呼叫时间长 – 通信带宽不能充分利用,效率低 – 传输速率匹配等问题
38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 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 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 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 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 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29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30
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每个 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 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 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如16位或32位 CRC校验码),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
根据同步通信规程,同步传输又分为面向字符 同步传输和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
有时节点收到过多的数据而不得不丢弃 报文。
对交换节点的存储容量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章 数据通信原理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 差错校验方法 多路复用技术
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 符号 编码 数据 信号
2
Morse码
3
通信的基本要素
信源 信宿 信道(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机)
4
通信系统
31
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
在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中,每个数据 块的头部用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 来标记数据块的开始;尾部用另一个惟 一的字符“ETX”来标记数据决的结束。 其中,这些特殊字符的位模式与传输的 任何普通字符都有显著的差别。典型的 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规程是IBM公司的 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ISYNC。
变换器(编码) 反变换器(解码) 噪声源
5
信道分类
从形式上分类:有线和无线 从传输方式上分:模拟和数字
6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频带传输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7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
转换的目的
– 数字化处理 – 多种传输
转换的方法
– A/D转换与D/A转换 – 调制与解调
8
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
9
为什么要进行调制与解调
基带信号以方波为主 傅立叶变换
– 不管多么复杂的周期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一 系列振幅、频率和相位都可度量的正弦波的 组合形式。
– 一个数字信号可以被分解成无穷多个被称为 谐波的简单正弦波,每个谐波都有不同的振 幅、频率和相位。
10
1 0.5
-0.5 -1
1
2
3
4
11
1 0.5
32
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
在面向位流的同步传输中,每个数据块的头部 和尾部用一个特殊的比特序列(如01111110) 来标记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数据块将作为位 流来处理,而不是作为字符流来处理。为了避 免在数据流中出现标记块开始和结束的特殊位 模式,通常采用位插入的方法,即发送端在发 送数据流时,每当出现连续的五个1后便插入 一个“0”,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流时,如果检测 到连续五个“1”的序列,就要检查其后的一位 数据;若该位是“0”,则删除它;若该位为 “1”。则表示数据块的结束,转入结束处理。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 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 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 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
39
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比较
线路效率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报文可以分时共 享一条节点到节点的通道。
目的节点可以为目的端系统暂存报文,可以对 报文进行差错控制和码制转换。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 不能接收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却 仍然可以接收报文,只是传送延迟会增加。
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 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建立报文的优先权。优先级高的报文在节点可 优先转发。
40
报文交换的缺点
它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 经过网络的延迟相当长,而且有相当大 的变化。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传送 声音和图像数据,也不适合于进行交互 式处理。
正交调幅(QAM)
由PSK和ASK结合的相位幅度调制PAM ,是解决相移数已达到上限但还要提高 传输速率的有效方法。
22
曼彻斯特编码
23
数据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串行和并行
24
25
并行通讯
26
串行通讯
27
并行与串行的比较
并行传输特点:
– 传输速度快 – 通信成本高 – 不支持长距离传输
33
数据交换方式
线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34
电路交换
在数据传输期间,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 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专用的物 理连接线路,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前,一 直保持这条线路。如果两个相邻节点之 间的通信容量很大时,这两个相邻节点 之间可以同时有多个物理电路。
35
36
线路交换的过程
电路建立:在传输数据之前,要经过呼叫过程 以建立一条端到端(站到站)的电路。
数据传输:电路建立以后,数据传输经过每个 中间节点时几乎没有延迟,并且没有阻塞的问 题(因为是专用线路),除非有意外的线路或节 点故障而使电路中断。
电路拆除:数据传输结束后,由通信的某一方 发出拆除电路请求(信令),对方作出响应并 释放链路。被拆除的信道空闲后,可被其他连 接请求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