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美育论述题部分:

A-1.一般来说,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玄心、洞见、妙想、深情、良材)一、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是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形式的理解能力,其特征为自由,即不受现实法则的束缚;自然,即非强制不做作;形上,即超越现实功利的境界。

二、对观察的对象能够有敏锐的发现,精准的直觉和深刻的洞察。

三,有高超的创造思维,在头脑中以想象的方式完成对艺术世界的组建。

四,拥有审美化和普适性的情感,这在作品中表现为率真的性情与富于感染力的人格。

五,具备出众的艺术技能和相当程度的文化修养。

A-2.理想的艺术欣赏者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一、良好的接受心态,能够去除与鉴赏无关事物的干扰,进入单纯的鉴赏活动当中。

二、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和人生阅历。前者可以帮助对作品的背景有较为符合的了解,后者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思想涵。三,投入相应的情感。理想的鉴赏者面对艺术作品产生与之相呼应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反应又是在充分了解艺术规律的前提下。

B-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哪些?其中最体现艺术本质的是什么?请结合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一、娱乐功能,即通过各种艺术活动获得精神的愉悦;二、教育功能,即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接受者受到精神教育,提升道德水准;三、认知功能,即接受者能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四、审美功能,指在艺术活动中对美的形式和容有深切的体认,获得情感、精神和思想的享受。

审美功能最能体现出艺术活动的本质,这种功能超出日常功利目的之上,印证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B-2.试对“艺术”作一定义,并结合具体现象阐述之。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审美意识承载物的总称。包括不确定的多种样式。一般说来,被认可的艺术作品由外部形态和在意蕴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创作生产者选用特定物质媒介进行创作生产所得的物态产品,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感官;后者既是创作者个人的艺术观念、审美趣味和思想的流露,也是特定时空环境下人类文化的意识积淀,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

有时“艺术”一词也指对具体承载物正面的评判标准,涵盖上述两个部分,但不同语境下存在不同的标准。

C-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M. H. Abrums在其著作《镜与灯》The Mirror and the Lamp中提出了艺术活动的四个要素。试阐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艾布拉姆斯M. H. Abrums在其著作《镜与灯》The Mirror and the Lamp中提出,艺术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即: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中,作品最为重要,整个艺术活动是以艺术作品为中心实现和完成的。作品容里的信息与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作品是世界的某种镜子。作品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思想的产物,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作品是艺术家心灵之灯。作品具有自身的逻辑和独立价值,因此有单独探讨研究的必要和可能。而欣赏者则有实现作品价值、乃至丰富作品意义的作用,这一点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为研究者意识到。

在艾布拉姆斯的系统里,忽略了时间。事实上,只有引入时间的维度,才能解释复杂的

艺术现象。

C-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试分析其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表述。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露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于是展纸磨墨,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板桥题画)燮的这段文字形象地讲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首先是体验阶段的“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阶段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墨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音乐欣赏

第一讲音乐模拟自然音响

1、圣·桑管弦乐套曲《动物狂欢节》“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2、格里格管弦乐《培尔·金特组曲》第二组曲“暴风雨”

3、莱罗尔·安德森管弦乐《打字机》

4、圣·桑管弦乐套曲《动物狂欢节》“密林杜鹃”

5、圣·桑管弦乐套曲《动物狂欢节》“母鸡与公鸡”

第二讲音乐描绘自然和社会场景

1、鲍罗丁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2、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穷人与富人”

3、格里格管弦乐《培尔·金特组曲》第一组曲“朝景”

4、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第三讲音乐叙述故事情节

何占豪、钢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为八个部分:“引子”“爱情”“同窗共读”“十八里长亭相送”“抗婚”“楼台相会”“投坟”“尾声化蝶”

第四讲音乐表达思想情感

1、约翰威廉姆斯小提琴曲《辛德勒》

2、江先渭笛子曲《故苏行》

3、巴赫室乐《G弦上的咏叹调》

4、贝多芬管弦乐《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一讲美育与艺术教育

一、什么是美育

1、美是什么,一种精神满足,让心灵获得满足的情感体验,一种选择(判断力),美是

幸福、财富、文化、文明的标尺,生产水平不断创造美,

2、美育:对美的观念、行为进行自主选择的教育

3、美育的涵、历史,地位

涵:自然,社会,艺术……

历史和地位:过去被忽视、鄙视;现在被重视,地位提高

二、美育与艺术教育关系

美感教育

艺术教育(最主要)艺术的创造力、再现力使美长存,获得技能、获得观念

审美教育

第二讲:音乐与人生

第三讲:音乐的艺术魅力

《青花瓷》

《回梦游仙》豪放、归属感、江湖

《神秘园》低徊、惆怅、无尽悠远、淡淡哀愁、思绪延展

《怡空》下行——凄美、自然

《圣玛利亚》上行——有期待

一、音乐是什么——定义:凭声波震动而存在

二、音乐的艺术特点

(1)作品音响的直接感官性

(2)作品容形式的学科系统性

(3)作品表现容的丰富性

(4)作品体验感受的多解性

三、音乐欣赏的四个阶段

(1)感性——好奇

(2)理性——乐谱、理解

(3)联想——历史文化、了解

(4)审美升华——感悟:情理合一

第四讲:音乐主题的理解

1、音乐主题:凝聚音乐作品的核心材料,代表音乐基本乐思的音调。

作用: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音乐作品发展的依据,欣赏音乐的路标。

1、把握主题形象(标题、体裁、材料),掌握音乐发展脉络

2、主题:

寓意性(历史中形成,服务于特定容)

发展性(贯穿始终,连贯发展)

对比性

艺术学

第一讲艺术与艺术学

一、艺术的起源于发生

1、史前艺术与原始思维:从蒙昧到文明

2、早期人类活动的精神活动:巫术(生殖崇拜)、游戏、劳动副产品(劳动时喊的

口号)

3、艺术的传统与艺术思维的传统(从时间到空间)

二、艺术本体和“艺术”词义变迁

1、作为存在的艺术本体

2、作为词语,“艺术”一词的意义演变

●古希腊语及拉丁语,表意手工技能技巧

●艺——种植;术——邑中道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审美意识承载物的总称,由外部意识和在意蕴组成,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