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的研究(黄小起)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一、引言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可以互相通信与合作的智能体组成,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机器人集群等。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通过协调各智能体的运动,实现整体协同的编队行为。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基本理论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要求各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协同完成任务,形成特定的几何形状或空间布局。
编队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编队结构、通信机制、协同策略等。
编队结构是编队控制的基础,它决定了智能体的空间布局和运动轨迹。
常见的编队结构包括线性编队、环形编队、星形编队等。
通信机制是实现智能体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它包括无线通信、视距通信等多种方式。
协同策略则是根据任务需求和系统状态,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实现编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三、几类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固定环境下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问题在固定环境下,多智能体需要形成稳定的编队结构,并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规则的编队控制方法、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等。
其中,基于规则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规则,使智能体根据自身状态和邻居状态进行决策;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则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编队结构和控制策略。
2. 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编队跟踪问题在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需要实时调整编队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方法、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编队跟踪方法等。
其中,基于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方法通过领航者引导智能体进行运动;而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编队跟踪方法则通过分布式控制器实现各智能体的协同运动。
3. 异构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问题异构多智能体系统中,各智能体的性能、能力等存在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研究异构智能体的协同策略、任务分配等问题。
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
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研究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可以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任务执行能力。
本文将从技术背景、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技术背景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是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实现协同作业的一种技术。
在这种系统中,多个机器人之间需要相互协调,以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搜索、探测、救援等。
因此,研究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之一。
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传感器技术、路径规划算法、协同控制算法等。
通过传感器技术,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距离、方向、速度等。
路径规划算法是为机器人设定合适的路径,使其能够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移动。
协同控制算法是为了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它们可以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组合编队控制。
二、研究方法在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 集中式方法:在集中式方法中,一个中央控制器负责对多个机器人进行统一的控制和规划。
通过收集多个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中央控制器可以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路径和行为,以实现组合编队控制。
2. 分布式方法:在分布式方法中,每个机器人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身的感知信息和任务要求进行自主决策。
通过相互通信和协作,多个机器人可以实现分布式的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
3. 混合式方法:混合式方法是集中式方法和分布式方法的结合,通过将部分控制权交给中央控制器,并给予机器人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实现对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的综合管理和控制。
三、应用领域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前景,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中,多个机器人可以协同工作,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操作。
《基于MPC的多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编队控制研究》
《基于MPC的多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编队控制研究》一、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移动机器人系统(MARS)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执行协同任务的能力得到了广泛关注。
编队控制作为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其目的是使一组机器人通过协同运动达到预期的队形。
模型预测控制(MPC)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在处理具有约束的优化问题中表现出色。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MPC的多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编队控制,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二、相关工作近年来,多移动机器人的编队控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传统的编队控制方法主要依赖于集中式控制或基于行为的控制策略,但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环境和动态变化时存在局限性。
MPC作为一种具有预测和优化能力的控制策略,为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限时间编队控制则是在保证编队精度的同时,尽量缩短达到稳定队形的时间。
三、方法本文采用MPC作为多移动机器人的编队控制策略,通过构建有限时间的优化问题来实现快速稳定的编队。
首先,对每个移动机器人建立动力学模型,并考虑到环境约束和机器人自身的非线性特性。
然后,设计MPC控制器,通过预测未来时刻的状态和输入,优化代价函数以实现有限时间的编队目标。
此外,为了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引入了扰动观测器和反馈校正机制。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基于MPC的多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编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我们在仿真和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在仿真环境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动态变化场景,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编队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PC的编队控制策略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精确的编队,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组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的地面和天气条件下进行了编队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同样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基于MPC的多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编队控制。
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设计MPC控制器以及引入扰动观测器和反馈校正机制,我们实现了快速且稳定的编队。
多移动机器人主—从编队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移动机器人主—从编队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工作中,编队控制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编队控制能够实现多移动机器人间的协调与通信,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中,主—从架构十分常见。
主—从架构是指有一个机器人作为主机,其他机器人通过与主机通信来形成编队。
主机通常具有先进的计算能力和高级的传感器控制能力,从机通过与主机通信并使用主机提供的信息来控制自身行动,从而实现编队控制。
本文研究主—从编队控制方法,以提高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效率,加快生产进程,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提高多移动机器人的通信和控制技术,有助于提高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
二、研究内容和方向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多移动机器人主—从编队控制系统。
该系统通过主部控制从机,实现编队移动和协同工作。
具体开展的工作包括:1.设计主机程序。
主机程序应该包括控制算法、状态估计、运动规划、传感器处理等子系统,并且应该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
主机的功能是实时获取从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控制指令给从机。
2.设计从机程序。
从机程序应该包括控制算法、状态估计、传感器处理等子系统,并且应该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
从机的功能是接收主机传来的指令,处理后实现编队控制。
3.测试编队控制系统性能。
使用多个移动机器人,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且尝试在不同环境下使用该系统。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成果预期实现的成果包括:1.设计和实现一个多移动机器人主—从编队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移动机器人的编队控制。
2.改进多移动机器人的通信和控制技术,提高移动机器人应用和普及。
3.在多移动机器人主—从编队控制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复杂的现实世界应用中,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进步与计算技术的革新,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已成为机器人技术、无人系统、自动化系统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基本概念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由多个具有独立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组成,这些智能体通过相互协作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协调各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几何形状或结构,以实现协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一)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设计每个智能体的行为规则来实现编队。
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处理动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
然而,当智能体数量较多时,该方法可能面临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的行为选择策略,以降低计算复杂度。
(二)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在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中,系统中的一部分智能体作为领航者,其他智能体则跟随领航者的运动轨迹进行编队。
这种方法在处理静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领航者的选择和路径规划成为关键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领航者选择机制和路径规划算法,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三)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来实现编队。
该方法在处理具有特定要求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然而,目标函数的设置和优化算法的选择对编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目标函数和优化算法,以提高编队的精度和稳定性。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上述编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多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在处理动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方法在处理静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高的效率;而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在处理具有特定要求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动态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
动态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
付帅
【期刊名称】《计算机仿真》
【年(卷),期】2014(31)12
【摘要】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是研究机器人协调合作问题的基础.在诸多的编队方法中,传统人工势场法以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避障.但上述方法无法适应动态未知环境,并且存在着局部极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协调场方法,即在排斥力的垂直方向增加一个协调力,从而消除零势能点,克服局部极小.同时与领航—跟随法结合,将编队信息预先存储在领航机器人中,通过队伍行进中领航者所发出的位置信息,跟随者保持队形,不仅可以达到灵活躲避动态障碍物,同时可以保持队形稳定.最终在TEAMBOTS平台上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动态环境中的多机器人编队的灵活控制.
【总页数】4页(P384-387)
【作者】付帅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
【相关文献】
1.特定领航者模式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J], 杜柏阳;张国良;孙一杰;徐君
2.Leader-Followers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J], 韩青;张常亮
3.复杂地形环境下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J], 张瑞雷;李胜;陈庆伟;杨春
4.群体觅食行为启发的多机器人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J], 徐东;刘佰龙;张汝波
5.基于领航跟随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J], 高继勋;黄全振;赵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编队控制作为多智能体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提高系统的协同作业能力、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通过协调多个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或队形,并保持该队形执行任务的过程。
编队控制涉及多个智能体的协同感知、通信、决策和执行等方面,是实现多智能体系统高效、自主协同作业的关键技术。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固定队形编队控制问题固定队形编队控制是指智能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固定的几何形状或队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导者-跟随者结构的编队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领导者引导跟随者,使整个队伍保持稳定的队形。
同时,考虑到外界干扰和智能体间的通信延迟等因素,本文还对算法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进行了优化。
2. 动态队形编队控制问题动态队形编队控制是指智能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调整队伍的几何形状或队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结构的编队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引入虚拟领导者,使智能体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动态调整队伍的队形。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算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队伍在调整队形过程中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 避障与路径规划问题在编队控制过程中,智能体需要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避障并规划出合理的路径。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与编队控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的避障算法。
该算法通过全局路径规划为智能体提供大致的行驶方向,通过局部路径规划实现避障功能。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算法的实时性和效率,以确保智能体在避障和路径规划过程中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执行。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的编队控制问题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
编队控制不仅在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机器人集群等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理论层面上也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使多个智能体(如无人机、无人车等)在动态环境中协同工作,形成特定的队形,并保持队形稳定的一种技术。
编队控制涉及到智能体的通信、决策、执行等多个方面,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设计每个智能体的行为规则来实现整体的编队。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处理复杂的环境和任务,但需要精确地设计每个智能体的行为规则。
对于该类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行为规则,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来优化这些规则。
2. 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是指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领航者来引导整个队伍的行动。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需要解决领航者与队伍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
本文将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领航者,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来提高队伍的编队效果。
3. 分布式编队控制分布式编队控制是指每个智能体都根据自身的信息和周围智能体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实现整个队伍的协同编队。
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但需要解决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和决策协调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分布式编队控制的算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来提高队伍的协同性能。
四、实验与分析本文将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我们将使用仿真软件来模拟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过程,观察并分析编队效果。
其次,我们将进行实际实验,通过实际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多智能体的协同编队。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是指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以实现特定任务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机器人应用中,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能力。
在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分布式控制的方式。
这种方法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由一个或多个机器人执行。
多个机器人之间通过通信交换信息,协同完成任务。
分布式控制方法具有可扩展性强、抗单点故障能力强、灵活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领域。
除了分布式控制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例如集中式控制方法和混合式控制方法。
集中式控制方法将所有机器人的决策权集中在一个控制器上,通过该控制器进行任务分配和控制。
混合式控制方法则结合了分布式控制和集中式控制的优点,实现了更高效的多机器人协同工作。
总之,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新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中,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机器人协同工作。
- 1 -。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研究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研究目录摘要 (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移动机器人模型和控制结构 (2)1.2.1移动机器人模型问题 (3)1.2.2多移动机器人控制结构 (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1.4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8)第2章基于纳什迭代的分布式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10)2.1引言 (10)2.2移动机器人系统模型及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10)2.2.1移动机器人模型 (10)2.2.2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12)2.3基于纳什迭代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17)2.4仿真结果与分析 (18)2.5总结 (21)第3章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分布式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23) 3.1引言 (23)3.2扩张状态观测器 (23)3.3具有ESO的DMPC组合控制器设计 (24)3.4仿真结果与分析 (27)3.5本章小结 (32)第4章多速率采样下的分布式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34)4.1引言 (34)4.2多速率采样下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35)4.3多速率采样下的分布式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38)4.4仿真结果与分析 (39)4.5本章小结 (42)第5章结论与展望 (44)5.1结论 (44)5.2展望 (44)参考文献 (46)致谢 (50)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5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是集环境监测、路径规划、动态决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器人。
它能够根据自身状态和外界环境信息对接下来的行程做动态规划。
由于移动机器人在军事、环境勘测、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移动机器人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工作复杂度的增强和作业范围的扩大,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工作逐渐取代了单个机器人。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具有环境感知、行为决策等基本功能的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并建立了一些多移动机器人的仿真系统和实验系统[1-3]。
多移动机器人实时编队控制的研究
摘
要 : 队控 制是多机 器人协作 任务执行 的关键 问题 , 编 本文研 究 了基 于竞拍 机制 的多 移动机 器人
实时编 队控制 问题 。由于在 多移动机器人 围捕等一些任 务 中存在 时间约束条件 , 出了整体时间最 提 优的投标策略 。设置了实时监督机制 以保 证在编队能根据机器人数 目的变化进行调整 。设计 了能够 同时适应竞标机制与物理 系统 的行为及运动控制方式 。并通过物理 实验验证 了该编 队控制 的可行性
及灵活性 。
关键词 : 多移 动 机 器人 ; 实时编 队控 制 ; 标机 制 ; 队行 为 ; 投 编 实时监 督
中 图 分类 号 :P 4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0 0 0 — 2 6 0 10 — 19 2 1 )2 0 0 — 7 1
Re e r h o a -i o m a i n Co t o o u t l o i b t s a c n Re l me F r t n r lf rM l p eM b l Ro o s t o i e
V0. 6 N . 1 o2 2 Ma 2 1 L 00
科 技 通 报
BUL E I C E E AND T HNOL Y L T N OF S I NC EC 0G
第2 6卷 第 2 期
21 0 0年 3月
多移动机器人实 时编 队控制的研 究
杨 帆 1 。 士 荣 ,刘 2
t e t cs i o l ・ b t a k u h a o p rt e h n ig Mo e v r a r a - me mo i rme h n s i s t p t i r sr t n s me mu t r o s ss c sc o e a i u t . r o e , e l i nt c a i me i io t v n t o m s e u o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共3篇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共3篇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1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器人系统越来越得到关注。
在一些工业、农业、军事和救援等领域,多机器人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
在这些系统中,多个机器人需要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因此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协调非常重要。
针对这个问题,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技术被提出。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指的是将多个机器人组成一个整体,使其能够同步运动或保持一定的距离完成任务。
编队中,每个机器人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但它们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和协调,以实现编队运动。
编队过程中,机器人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保持一定的规律,能够避免碰撞和混乱。
多机器人编队技术可以提高机器人系统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安全性。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的实验研究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实验,不断提高编队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增强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多机器人系统的集中式控制算法、分布式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集中式控制算法是指所有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由一个中心控制节点协调完成。
这种算法虽然能够简单实现,但对于机器人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较差。
分布式控制算法则是将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任务分配给每个机器人单独完成,机器人之间通过消息传递和协作实现编队运动控制。
这种算法能够提高机器人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但对于算法的设计和实现要求较高。
自适应控制算法则是根据编队运动中机器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策略和控制参数的算法,能够使机器人系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但对于算法的实现和参数的调节较为困难。
为了测试不同的编队算法和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策略,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实验通常采用仿真和实际测试两种方式。
仿真测试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模拟多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和控制过程,得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性能表现,优化编队算法和控制策略。
多移动机器人避障编队控制
1 引言
就 目前 的技术 水平 而 言 , 机 器人 系统 在信 息获 取 与 单 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是 有 限 的, 于复 杂的工 作 、 对 任务及 多变 的工作环境 , 单机 器人 的能力更显不 足。于是人们 考虑研究 多机 器人的协调与合 作来 完成单 机器 人无 法或 难 以完 成 的 工作 。多机器人系统 比单机器人具 有更强 的优越性 , 如并行 性、 柔性和鲁棒 性等 。在 军事 应用 方 面 , 过多 机器人 协作 通 可以更有效地完成安 全巡 逻 、 区域 侦察 、 测 以及协 同打击 探 等 战术任务。 编 队控 制是一 个具有 典型性 和通 用性 的多机器人 协作
( hns cd m f r m n Si c ,B in 0 0 9 C ia C i eA ae yo ma et ce e eig108 , hn ) e A n j
ABS TRACT :n t i p p r h r b e o r t n c n r l n b t ce a o d n e frmu il bl o osi i— I s a e ,t e p o l m f o mai o t d o sa l v i a c h p emo i rb t sd s h f o oa o e c se .F rt h o ma in c n t cin i sa l h d, n ef r l t n o r a in c nr l ra o d n e o sa u sd is t e fr t o s u t se t b i e a d t omu ai ffm t o to f v i i g t b t— o r o s h o o o o h c e sg v n B s g p tn ilf n t n,a fr t n c n r ls h ne i rp s d f rmu t l b l o oswi b l si i e . y u i oe t u c i n a o mai o t e e l sp o o e l pe mo i r b t t o — o o o o i e h sa l v i a c .Un e h rp s d d s iu e o to c e tc e a o d n e d rt e p o o e it b td c n r ls h me,t e co e — o p sa i t n a ey a e g a a t e r h ls d l o tb l y a d s ft r u r ne d i t e r t a l .S mu ain r s l e n tae t e ef cie e s o h r p s d c n r ls ae i s h o ei l c y i l t e u t d mo sr t h f t n s ft e p o o e o to t tg e . o s e v r KEYW ORDS: l p e mo i o os oe t lf n t n;F r t n c n r l b t ce a od n e Mu t l b l r b t ;P tn i u c i i e a o o mai o to ;O sa l v ia c o
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研究
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
工
程
V( 1 1 . 3 4 No. 7
2 0 1 7年 7月
J o u r n a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u 1 .2 01 7
Ab s t r a c t :A i mi n g a t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f o r ma t i o n c o n t r o l f o r mu l t i — r o b o t s y s t e m, f o r m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w a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a s k e x e c u t i o l l b e h a , A o r ,t b r — ma t i o n k e e p i n g b e h a v i o r a n d t h e s a f e o p e r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w a s e x t e n s i v e l y s t u d i e d,a l l k i n d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f o r ma t i o n me t h o d s w e r e s t mt i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r o b o t k i n e ma t i c s mo d e l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c o n t r o l o f t h e v e h i c l e p a r a me t e r s w e r e g o t t e n,a n o mn i — d i r e c t i o n a l mo b i l e r o b o t b a s e d o n Mc Ke n n a ’ S wh e e l f o r ma t i o n o f f o r ma t i o n c o n t r o l b a s e d o n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f u s i o n a l g o r i t h m w a s p r o p o s e d, f o r ma t i o n o f a v a r i e t y o f b e — h a v i o r s i mu l a t i o n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b y u s i n g t h e Ma t l a b s o f t wa r e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f u s i o n f o m a r t i o n c o n t r o l a l g o r i t h m b a s e d o n 1 ) e h a v —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编队控制作为多智能体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协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编队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简要介绍。
二、编队控制基本概念与研究现状编队控制是指通过协调多个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或排列顺序,以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水下机器人等领域。
目前,编队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编队控制的算法和策略,如基于行为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基于一致性的方法等。
在应用研究方面,编队控制在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编队控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三、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问题的分类与挑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静态编队控制问题:指智能体在固定空间位置形成的编队结构,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该类问题主要关注编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 动态编队控制问题:指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的编队控制问题,如避障、路径规划等。
该类问题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和智能体的动态特性。
3. 协同任务编队控制问题:指多个智能体需要协同完成某项任务时的编队控制问题。
该类问题需要考虑到任务的需求和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解决这些编队控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如何保证编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如何处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智能体的动态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此外,如何实现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和通信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四、编队控制策略与方法针对不同的编队控制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基于Multi-Agent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摘要:多移动机器人协调是当前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多移动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将大大提高机器人行为的智能化程度,完成由单个机器人难以完成的更加复杂的作业。
多移动机器人协调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及加快机器人的实用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结合多智能体技术对多机器人编队控制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具体的多机器人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
验证了多智能体技术在机器人编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完成了小规模的编队控制。
关键词:多智能体;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协调控制;模糊控制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Based on Multi - AgentAbstract :The problem of multi-robo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central to mobile robotics.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will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of robots and can complete lots of impossible missions for single robot.The research on multi-robo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of great academic and applied significance.The multi-robot formation is developed combined with the multi-agent technology in this dissert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is done with the multi-robo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agent is verified in the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through a small system adopt the fomation control.Key words: Multi-agent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Coordination control;Fuzzy control1. 国内外机器人系统发展现状自80年代末以来,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理论研究多机器人协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军事领域到工业与民用领域,从星际探险到海底考察,从比赛到教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jx = lijyωi + v j cos δij − dω j sin δij − vi &y lij = −lijxωi + v j sin δij + dω j cos δij δ = ω − ω & j i ij
系统模型的动态误差为
y
ϕij
yi
vj
y′
vi
O
x′
θi
Leader
& & & & u = M ′W ′ + M ′W ′ − T& ′ − N ′ − z i − Q s − P s g n ( s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该控制律可以使滑动面s渐近收敛到零。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该控制律可以使滑动面s渐近收敛到零。
− cos δ ij M′= − sin δ ij 2d
lijy
l ij
yj
lijx
d
eij = ωieijy − vj cosδij − dωj sinδij + h1 &x y x & eij = −ωieij − vj sinδij + dωj cosδij + h2 eθ = δ = ω −ω &ij &ij j i
θj
Follow
1、跟随领航者法 2、基于行为法 3、虚拟结构法
跟随领航者法
基于行为的控制法
虚拟结构法
跟随—领航方法控制简单, 跟随 领航方法控制简单,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 。 领航方法控制简单
6
基于跟随者领航者方式的编队控制
跟随领航者主要控制方式是: 跟随领航者主要控制方式是:l − ϕ 控制
基本控制控制目标: 基本控制控制目标: l → l d,ϕ → ϕ d
h1 =
* − lij
* * h 2 = lij cos ϕ ij ω i sin ϕ ω i + v i
* ij
运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控制律 运用输入 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控制律
U =[vj ,ωj ] = B (−kz − Az − h)
T −1
k1 > 0, k2 > 0
10
控制器设计
2
& & V = sT s
= − sT Qs − sT ( P sgn(s) + f ) ≤ − sT Qs
16
滑模控制
结论3.1 如果式(4.7) 结论3.1 :如果式(4.7)表示的滑动面si (i = 1, 2) 渐进稳定,则 渐进稳定, 收敛到期望值,即队形收敛到期望队形。 lij , ϕ ij , δ ij 收敛到期望值,即队形收敛到期望队形。 (0,0,0)是它的稳定平衡点 是它的稳定平衡点。 当领航机器人速度为正 当领航机器人速度为正 (vi > 0) 时,(0,0,0)是它的稳定平衡点。 当领航机器人速度为负(vi < 0) 时, (0,0,π )是它的稳定平衡点。 )是它的稳定平衡点 是它的稳定平衡点。 当领航机器人速度为负( v
LOGO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的研究
答辩人:黄小起 答辩人: 导 师:杨光红 教授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日
1
主
1 2 3 4 5
要
内
容
课题背景 移动机器人建模 基于跟随者领航者方式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的分层控制策略 总结与展望
2
课 题 背 景
一个典型性的 问题就是编队
计算机技术 多机器人协调合作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 多个机器人协调合作优点: 多个机器人协调合作优点:
e ixj = l ix * − l ix j j y e ij = l iy * − l iy j j
l ix = l ix * − c 1 e − k t j j
1
liy = liy * − c 2 e − k j j
2t
U = [v j , ω j ]T = B −1 (−kz − Az − h) (3.31) 3.31)
y x − sin δ ij (eij wi −h2)sinδij −(eij wi +h1)cosδij 0 N′ = y x cos δ ij 2d 1 2 (eij w −h2)cosδij 2d +(eij w +h )sinδij 2d −w i i i 1
2
x − k 1 e ij y W ′ = − k 2 e ij − k 3 eθ
k sgn(e x ) s ij θ 0 y T ′ = M ′ k0 sgn(eij ) sθ 0
−
VI t d
12
编队稳定性分析
定理3.3:若系统遵循式(3.31)所描述的控制律,并且leader 定理3.3:若系统遵循式(3.31)所描述的控制律,并且leader 3.3 (3.31
以 vi
= V I , ω i = W I 的模式进行运动( V I , W I 均为常数), 的模式进行运动( 均为常数)
15
编队滑模控制
设计控制律为: 设计控制律为:
& & & & & ) u = MW + MW − T − N − zi − Qs − P sgn( s) (3.54)
定理3.4:在假设1成立的情况下,在式(3.52)中的控制输入 定理3.4:在假设1成立的情况下,在式(3.52) 3.4 能够通过(3.54)的给定使式(3.50)所描述的滑动面稳定。 能够通过(3.54)的给定使式(3.50)所描述的滑动面稳定。 选择李雅普诺夫函数为: 选择李雅普诺夫函数为: V = 1 s T s
θ
1、考虑了两机器人的相对运动方向角 e = δ ij = θ j − θi 、考虑了两机器人的相对运动方向角 & 2、在全局坐标系中建立笛卡儿坐标系,避免在极坐标中建模 笛卡儿坐标系, 、在全局坐标系中建立笛卡儿坐标系 系统存在固有奇异的的问题 。
8
系统建模
在全局坐标系中建立笛卡儿坐标系, 在全局坐标系中建立笛卡儿坐标系,根据机器人间的相对 距离,相对位置夹角, 距离,相对位置夹角,相对运动方向角建立系统模型
δij 渐进收敛到常数 δ ij e = B + arcsin WI
x y 任何情况下 eij → 0, eij → 0 即 lij leader做匀速直线运动 eθ → 0 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 → lij, ϕ ij → ϕ ij
leader做匀速圆周运动 eθ → B + arcsin 做匀速圆周运动
y x v j = ( k1eij + ωi eij + h1 ) cos δ ij y x + ( k 2 eij − ωi eij + h2 ) sin δ ij u 则可得控制器为: j = 则可得控制器为: ω = 1 [( k e x + ω e y + h ) sin δ i ij 1 ij j d 1 ij y x + ( − k 2 eij + ωi eij − h2 ) cos δ ij ]
eij = ωi eijy − v j cos δ ij + d ω j sin δ ij + h1 &x y x & eij = −ωi eij − v j sin δ ij − d ω j cos δ ij + h2 eθ = δ& = ω − ω ij j i &ij
eij &x y vj & M eij = + N w eθ j &
1、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增强系统的容错性、鲁棒性; 2、增强系统的容错性、鲁棒性; 完成单一机器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3、完成单一机器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加强了机器人的环境识别能力。 4、加强了机器人的环境识别能力。
3
课 题 背 景
编队控制:是指多个机器人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 编队控制:是指多个机器人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保持
* * lij, ϕ ij
lij , ϕij
⊗
v, w
⊗
11
基于闭环控制规律的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原理图
编队稳定性分析
定理3.1: leader-follower编队系统遵循式(3.31)所描述的 定理3.1:若leader-follower编队系统遵循式(3.31)所描述的 3.1 编队系统遵循式(3.31) 是渐进稳定的。 控制律, 控制律, 和 ϕ 是渐进稳定的。 l
某种队型, 某种队型,同时又要适应环境约束的控制技术
应用: 应用:
多机器人编队示意图
1、军事领域:排雷,航天器、无人机的编队飞行、自主水 军事领域:排雷,航天器、无人机的编队飞行、 下航行器的编队航行; 下航行器的编队航行; 生产领域:探矿、 水下)测绘、播撒(农药) 桥梁)探伤; 2、生产领域:探矿、(水下)测绘、播撒(农药),(桥梁)探伤; 3、服务领域 清扫(灰尘、树叶)、运送等。 清扫( 、服务领域:清扫 灰尘、树叶) 运送等。
领航机器人速度正负变化时队形收敛情况
17
滑模控制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对 vi < 0 的情况我们设计如下滑模面 和控制律 x
sx + k0 sgn(eij ) sθ s1 s = = M ′ s y + k0 sgn(eijy ) sθ s2 sθ
0 0 0 0 0 0 ν F 1 + 0 0 + ω N 0 1 m 0 0 1 J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