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_高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卷 总第22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 dition)N o.4 2004(V ol.6 Sum N o.22)

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 高 扬 崔诚亮

摘 要:波普尔是当前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它对归纳法批驳的角度来评价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客观地总结其长处,指出其不足,以便我们从中汲取营养,洋为中用,为我们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用的经验。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归纳法;经验证实

中图分类号:B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4)04-0063-03

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但从内容上来分析,它们所涉及的主要是两大问题即人的存在问题与科学知识的性质问题。这样就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流———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并驾齐驱的局面。在科学哲学中,哲学家们虽然都把科学当作他们哲学研究的核心,但其分歧仍然很大,他们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波普尔在他1933年完成的《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谟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1]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派别即以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和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其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就是经验证实和经验证伪之争。波普尔认为这两个问题即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归纳问题实质上是从对划界问题的一种错误解决中产生的,它起因于这样的信念,使科学凌驾于伪科学之上的是发现真实的、可靠的和可证明的知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法”[2]。但波普尔反对这种归纳法,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归纳法即证伪主义。

一、证为主义对归纳法的反驳

归纳主义起源于英国,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义所继承,长期以来统治着西方科学哲学界。

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3]他在批判经院哲学的过程中,依据自然科学,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因为他认为经验具有确实性和丰富

性。他反对经院哲学的演绎法:它既不能给人们提供真理,也不能帮助人们发现新的科学知识,因此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

自从培根以后,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受到很多科学家的青睐。人工语言哲学的创始人罗素曾说:“科学知识只能来自经验的归纳,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从单称经验命题,通过归纳推理而得来的结论。”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提出了意义的标准:经验证实的原则,并把它作为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认为科学是由有意义的命题组成,而命题是否有意义其标准就是能否被经验证实。在他们看来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意义的,因此有意义成了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不可逾越的界线,这样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把经验证实变成了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波普尔说:“一种理论什么时候才可以称为科学?或者一种理论的科学性质或科学地位有没有标准?对这个问题的最公认的回答,我是知道的:科学不同于伪科学或者形而上学的地方是它的经验方法,这主要就是归纳法,是从观察或实验出发的。”[4]由此可见,经验证实在当时几乎成了科学界的一种普遍信仰,但波普尔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地提出了证伪主义来反驳归纳方法,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归纳能否带来真理,归纳是否有效,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其实首先发现归纳有问题,并对它发难的不是波普尔而是休谟,所以归纳问题又叫休谟问题。休谟指出“归纳在逻辑上不能成立,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心理习惯。他声称没有什么正确的逻辑论证容许我们确认那些我们不曾经验过的事例类似我们经验过的事例。”[5]因此,

收稿日期:2004-08-10

作者简介:高 扬(1968-),男,安徽省合肥市人,湘潭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即使观察到对象时常或经常连结之后,我们也没有理由对我们不曾经验过的对象作出任何推论”,因为企图靠诉诸经验为归纳法找根据必然导致无穷的倒退。波普尔对休谟对归纳推论的反驳是十分赞赏的,但对他用习俗或习惯给归纳作心理学的解释却是不满的,因为休谟把因果联系看成是习惯性的联想。波普尔指出休谟实际上“提出了两个问题,逻辑问题和心理问题”[6],然而这两个问题并非是同等重要的,波普尔把逻辑问题看得比心理学问题更为重要,心理学在某种意义上依赖逻辑,正是这一点促使波普尔“放弃发现的心理学而转向发现的逻辑”[7],从而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证伪理论。

波普尔说:“我是通过休谟接触归纳问题的”[8],他认为归纳方法之所以无效,主要是归纳既在逻辑上不成立,也在心理上成问题。波普尔认为“根据个别观察的许多积累重复并不能引出一般性的规律,归纳法在逻辑上不具有妥当性”[9],一般性的规律是全称陈述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它不允许一个例外。而得出全称陈述的个别观察总是有限的,有限的不能证明无限的,个别的不能推导出一般的,因此归纳法在逻辑上只能告诉众人们过去而不能预知未来。尽管我们过去看到很多只乌鸦是黑色的,但我们还是不能从逻辑上肯定未来的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逻辑实证主义为了反驳波普尔对自己观点的批判,他们在归纳问题上向概率退却,对此波普尔也表示反对。他认为:“假如我们赋予基于归纳推理陈述以一定程度的或然性,那末证明它不得不求助于一条新的经过适当修改的归纳原理,而这条新原理本身也必须得到证明,然而事实上它也是得不到证明的”[10],它“不是导致无限的倒退就是导致先验论”[11]。波普尔在论述归纳问题时不仅从逻辑上指出归纳的非妥当性,而且还从心理上加以分析。他指出“虽然归纳在逻辑上有非妥当之处,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在心理学的层次上还相信归纳呢?”究其原因,波普尔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多数人根据反复进行重复的经验容易形成信念,二是这种反复的程度能提高对自己的信念的可靠性。经验有重复是当然的,波普尔并不反对,但他的结论是:“相对的可靠性并不是产生在反复的经验中,而产生于彻底的批判和反复的思考玩味之中”[12]。

既然归纳在逻辑上无效,在心理上也成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消解它。波普尔不满意休谟、康德等人对归纳问题的解决,更不认可逻辑实证主义对经验证实原则的修补。他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地提出经验证伪,以此作为解决认识论中两大基本问题即休谟问题和康德问题的原则和标准。

波普尔之所以反对经验证实而提出经验证伪是因为他发现了证伪与证实的不对称性,证伪有演绎的必然性,但证实却没有。美国哲学家索罗斯也说:“波普尔最伟大的成就,依我看来,在于他发现了证实与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13]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既不能获得必然真理,也不能获得或然真理。因为过去无论多少次重复,并不能保证今后就一定重复,也许今后就不再重复。过去重复的次数无论如何多,它总是一个有限的数,而未来却是无限的,这样由有限与无限构成的概率永远是接近零。所以经验证实所需要的经验的次数是无限的,但经验证伪却不同,一个伪经验

就足以推断出这个结论是伪结论。总之,当预测被肯定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的理论受到了证实;与此相反,当预测受到否定时,我们可以肯定预测理论中有错误存在。尽管拉卡托斯想通过强调研究辅助假设的作用来削弱波普尔经验证伪的严厉性,但从逻辑上他也不得不承认证实与证伪之间的非对称性。所以波普尔认为理论不能通过经验证实,“只有理论的虚假性可从经验证据推出,而这是纯演绎推理。”[14]

虽然波普尔赞成休谟对归纳合理性的否定,但他却不同意休谟对科学合理性的否定。因为科学的合理性并非依赖归纳的合理性而是证伪的合理性,为此“康德问题”即科学划界问题就凸显出来。

对于划界问题,波普尔主张:“可以作为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一劳永逸地挑选出来;我要求它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15]显然通过证伪或反驳一些理论的演绎结论来证伪或反驳理论,这是一种演绎推理。至于科学何为的问题,波普尔反对传统的观点:科学就是真理。波普尔认为科学绝不是真理,它只是科学家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假设。“科学理论要么被证伪,要么永远是假设或猜想”[16],所以我们需要的理论有这样一些特征:丰富的经验内容和高度的可检验性。经验内容的增加则概率减小,反之亦然。低概率意味着被证伪的高概率,波普尔由此得出结论:“高的可证伪度或反驳度、可检验度是科学的目标之一”[17]。在此基础之上,波普尔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机制:从问题出发,针对问题,提出各种猜测即理论,理论接受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由此可知“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18]波普尔进一步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猜测和反驳,科学的根本方法就是试错法,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就是证伪的态度,并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从错误中学习”。

二、对证伪主义的合理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波普尔的证伪思想是其科学哲学的基石,是他庞大哲学体系中的核心。其上述思想是非常新颖并发人深思的,但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值得指出并给以批判。对待西方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象鲁迅一样奉行“拿来主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去拿。对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我们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而不能盲目地拒之门外。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加以评价,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要洋为中用。

1.理性的批判精神

作为当前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的波普尔,在当时逻辑实证主义盛行之下,能毅然地提出反归纳的证伪主义,其批判精神确实可嘉。他用证伪主义向当时科学哲学中的两个信仰挑战:科学理论就是真理和科学理论就是对经验事实的归纳。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理论由逻辑上更有

46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第6卷 总第2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