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 复习重点【官方】

合集下载

初中防护林学知识总结

初中防护林学知识总结

初中防护林学知识总结防护林是指由人工种植的林地,旨在保护土壤、水资源、生态平衡和环境,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一种林业措施。

初中防护林学知识涵盖了防护林的种植技术、作用与意义等方面。

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总结初中防护林学知识的重点内容。

一、防护林的种植技术1. 树种选择: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考虑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

常用的树种包括杨树、云杉、柳树等,它们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风沙能力。

2. 密度调控:防护林的密度对其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防护林的密度应适中,既要形成较为紧密的树冠,又不能过于密集,以保证阳光透射和风力通过。

3. 排列方式:防护林的树木可以根据地形和防护目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排列方式。

常见的有等距排列、错开排列、条带状排列等。

这些排列方式既可以防止风沙侵袭,又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4. 树种搭配:在种植防护林时,也需要考虑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

合理的树种搭配可以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沙能力。

二、防护林的作用与意义1. 防风固沙: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袭,减缓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程度,保护周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2. 保护水资源:防护林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从而维护附近水域的水质和水量平衡。

3. 生态保护:防护林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可以提供栖息地给许多野生动植物,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4. 提高气候条件:防护林的种植对改善气候条件也有积极作用。

它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5. 促进经济发展:防护林的建设还能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

比如,可以通过纺织业、造纸业等发展利用林产品,创造就业机会。

三、防护林的管理与维护1. 除草与灌溉:防护林需定期对杂草进行清理,保持地面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同时,对于缺水的地区,还需进行必要的灌溉工作。

2. 更新补植:当防护林内部出现凋谢或枯死的树木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补植,保持防护林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水土保持复习提纲(精品).doc

水土保持复习提纲(精品).doc

在系统复习课程内容与课后思考题的基础上,要掌握以下内容。

第一章绪论名同:1、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事业。

简述: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我国水土流失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10'ki『,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10'km2, M力侵蚀面积191*104km2, 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10*1<11120(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3)±壤流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到50*10%。

3、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我国主要表现在:(1)破坏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肥力下降(2)泥沙淤积水库,阻塞江河,水体污染,破坏交通,洪涝灾害加剧(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程度4、我国水土保持的三大目标(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5、水土保持学与林业科学的关系在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营造防护林,恢复植被,是根本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指大气降水达到林冠层时,一小部分雨水被树木的枝叶截拦,附着于枝叶的表面,然后慢慢地蒸发回大气中。

要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截留率: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比;郁闭度大,复盖层多,林冠的截留率就大;截留率:针叶树>灌木>软阔叶树>硬阔叶树;当降水量小时,截留量是随降水量的增加成正比增加的,当截留量大致或接近极佳进,降水再增加,截留量也无法增加了;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

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一些在地域上分散,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相同,并需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及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和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林分)组合起来的总体。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状况,并拟定各项技术措施的类型表。

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一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以α0表示。

透风系数是鉴定林带结构有利的重要参数。

在研究工作和生产上常以林嗲的透风系数值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指标,但它不是林带本身结构的指标。

是指护坡林切实起到吸收调节作用的有效面积和防坡林的总面积的比值(此数越接近1,起的作用越大)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无论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方向,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形成边行优势的现象,亦称边行效应为了解决林木之间或树种之间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等的抑制,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抚育间伐种类与相邻区域又有显著差别的地段,是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

一般按权属、地类、立地条件类型等进行区划。

按地类区划包括非林业用地小班和林业用地小班。

森林资源:指森林所占的林地和森林内蓄积的木材,以及森林内的其它植物资源(灌木、草本、苔藓等)、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第⼀章绪论1、⽔⼟流失:指在⽔⼒、重⼒、风⼒等外营⼒作⽤下,⽔⼟资源和⼟地⽣产⼒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地表层侵蚀和⽔的流失,亦称⽔⼟损失。

2、⼟壤侵蚀的形式:⾬滴溅蚀、⽚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洪侵蚀、泥⽯流侵蚀、滑坡。

3、⽔⼟流失危害:1、破坏⼟地资源,蚕⾷农⽥,威胁群众⽣存。

2、削弱地⼒,加剧⼲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4、⽔⼟保持:是⼭丘区和风沙区⽔及⼟地两种⾃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不是限于⼟地资源,⽔⼟保持不等同于⼟壤保持。

5、⽔⼟保持的作⽤:江河上游⽔⼟保持,即以⼩流域为单元的⽔⼟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地利⽤结构、林草措施、⼯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

⼭区⽔⼟保持⼩流域综合治理的作⽤:a 增加蓄⽔能⼒,提⾼⽔资源的有效利⽤;b 削洪补枯,提⾼降⽔资源的有效利⽤;c 降低⼲旱、半⼲旱地区河川径流量;d 控制⼟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e 改善⽔⽂环境,保护⽔质;f 促进区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保持三⼤措施:a 林草措施b ⼯程措施c 农业措施7、⽔⼟保持⼯程措施4⼤类:a ⼭坡防护⼯程b ⼭沟治理⼯程 c ⼭洪排导⼯程 d ⼩型蓄⽔⽤⽔⼯程。

8、⼭坡防护⼯程的作⽤:作⽤在于⽤改变地形的⽅法防⽌坡地⽔⼟流失,将⾬⽔及雪⽔就地栏蓄,使其渗⼊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形成坡⾯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可利⽤的⼟壤⽔分。

9、⼭坡防治⼯程:梯⽥、拦⽔沟埂、⽔平沟、⽔平阶、⽔簸箕、鱼鳞坑、⼭坡截留沟、⽔窖、蓄⽔池、挡⼟墙。

10、⼭沟治理⼯程的作⽤:在于防⽌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洪洪峰流量,减少⼭洪或泥⽯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冲积圆锥不造成灾害。

(沟头防护⼯程、⾕坊⼯程、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程)11、⼩型蓄⽔⽤⽔⼯程的作⽤: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上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流失危害,灌溉农⽥,提⾼作物产量。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学科。

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三、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的措施:1、高低畦整地2、区田3、梯田4、引洪淤灌5、淤地坝6、陂塘7、造林种草第一、二章一、小循环:大陆蒸发,最后降落到大陆,海洋蒸发,最后又降落海洋大循环:从海洋蒸发,降落到大陆,而一部分又被蒸发,其余注入海洋二、自然条件下的下渗:(图)三、侵蚀形式与水、热关系图(P11)四、容许土壤流失量五、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六、水力侵蚀:是降雨侵蚀力与径流冲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八、风力侵蚀:在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九、泥石流1、泥石流沟从上游到下游分为:侵蚀区、过渡区、堆积区。

2、泥石流发生的特点:(1)突发性和灾变性(2)波动性和周期性(3)群发性和强烈性3、泥石流的分类:(1)按固体物质的组成分类泥石流泥流水石流(2)按泥石流的性质分类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3)按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和主导因素分类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十、含沙量:单位浑水体积内所含泥沙的重量P=W/V(kg/m3)十一、面蚀:1、隐匿侵蚀:a、水田侵蚀b、旱地侵蚀2、层状面蚀3、鳞片状面蚀4、沙砾化面蚀5、细沟状面蚀十二、侵蚀沟的形成存在以下差异:1、地面组成物质的抗蚀性、渗透性和粒径的不同2、原始地面的坡度、坡长、坡形的差别3、植被覆盖不同十三、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每年侵蚀土壤的平均重量十四、水力侵蚀中的土壤因素十五、侵蚀率:表示土壤可蚀性大小的指标,他是根据分散率及胶体含量与水分当量的比率求出。

水土保持学期末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学期末复习重点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危害: ①破坏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发展;②降低土壤肥力,加剧了干旱的发展;③淤积江河湖海,威胁防洪安全;④降低工程寿命,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⑤恶化生态环境,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土层变薄,裸地增多;恶化土壤性状,土地生产力下降;江、河水库淤积,减低通航和抗灾能力;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加剧)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强度大、危害严重。

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土壤侵蚀类型区:㈠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又包括了六个二级类型区⒈西北黄土高原区⒉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⒊北方山地丘陵区⒋南方山区丘陵区⒌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⒍云贵高原区㈡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西北黄土高原的侵蚀泥沙为黄河主要泥沙来源。

㈢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高山地区,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①可蚀性土壤为剧烈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②集中降雨为土壤剧烈侵蚀提供了营力;③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了缓冲降水的屏障;④起伏的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⑤高输移比和高含沙水流(移质含沙量超过400kg/m3)增加了黄河的输沙压力。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水土流失及其形式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剥蚀、破坏、转移和沉积的全过程。

水土流失:指在外营力作用下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二、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两概念间的异同所在:相同:均表现为受外营力作用的过程相同。

区别:①土壤侵蚀着重描述的是外力作用对象的位移和过程,而水土流失则包括水本身的流失,水既是外营力,又是作用的对象;②水土流失着重外营力造成的后果,即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强调标准或程度。

而土壤侵蚀则立意于外营力作用的过程,在自然界,只要有外营力,就会有相应规模的侵蚀现象发生。

水土保持:是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三、土壤侵蚀的类别——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 :土壤侵蚀速度小于土壤形成速度的侵蚀现象。

加速侵蚀(Accelerated erosion):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的侵蚀现象。

加速侵蚀有自然加速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之分。

自然加速侵蚀是某一时段里出现的突发性侵蚀过程所引起的侵蚀,如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

允许侵蚀极限(Acceptable limits of erosion):保证土地生产力正常发挥条件下的最高侵蚀量。

§2土壤侵蚀的形式正常侵蚀面状侵蚀层状侵蚀鳞片状侵蚀土壤侵蚀沙砾化面蚀水力侵蚀细沟状侵蚀加速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浅沟侵蚀沟状侵蚀切沟侵蚀冰川侵蚀冲沟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山洪侵蚀植物侵蚀一.垂直侵蚀(Vertical erosion):指土体中可溶性物质及细微颗粒随水分作垂直运动而产生的侵蚀现象。

(土体不发生任何水平物理位移)①细微颗粒向下运动,并在一定深度积累,使底层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有效厚度减少;②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可溶性盐类在水分蒸发后,在近地表析出,造成土地盐碱化;③钙、铁、镁、锰等淋溶沉淀,形成铁、锰结核和铁盘层二、面蚀(Surface erosion):由降水和分散的地表径流所引起的表层土壤的侵蚀现象。

水土保持考试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考试复习资料

重力侵蚀分为陷穴、泻溜、滑坡、崩塌、崩岗、岩层蠕动、山剥皮等工程治沙措施有化学固沙、机械沙障固沙。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包括轮作、间作套种与混作、等高带状间作、草田带状间作通常按水土保效益的性质可将其分为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4类。

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规范性、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

按固体物质的组成,泥石流可分为泥流、石流、石洪。

以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有1水平梯田2坡式3反坡4隔坡。

土壤侵蚀分区1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2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3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山沟治理工程:主要措施: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沙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引洪漫地等。

坡面治理工程: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工程、沟头防护工程、梯田工程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有悬臂跌水、陡坡跌水和台阶式跌水三种类型。

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全球气候侵蚀带:冰雪气候侵蚀带、湿润气候侵蚀带、干旱气候侵蚀带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残株覆盖、地膜覆盖、砂田覆盖土壤侵蚀可分为:水利侵蚀、风力、重力、冻融、冰川、混合、化学和生物山洪特点:流速大,冲刷力大,破坏力大。

含有大量泥沙,暴涨暴落,历史短暂。

泥石流的一般特征: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险、运动快速、能量巨大、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和过程短暂等特点。

荒漠:按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岩石长期裸露、风化形成的岩漠;沙丘起伏的沙漠;泥质覆盖的泥漠;充满盐壳的盐漠和位于高寒地区的寒漠。

蓄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水保法、水文法。

此外还有对比法,经验公式法和地质地貌法等。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评价的三个指标体系基础上的固沙造林的方法(1)植苗造林⑵扦插造林固沙⑶高杆造林⑷容器苗造林(5)直播造林沙丘地造林模式(1)前挡后拉造林法。

(2)又固又放造林法 (3)沙湾造林法。

水土保持重点整理

水土保持重点整理

水土保持重点整理复习题(重点)1.水土保持及其作用: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我国水土流失特点:(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3)侵蚀强度和危险程度高。

(4)区域差异大。

3.土壤侵蚀的形式及其危害:1.水力侵蚀: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称为水力侵蚀. 2.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

3.冻融侵蚀:(1)冻融使边坡上的土体含水量增大,加重了土体的不稳定性。

(2)冻融使土体发生机械变化,破坏了土壤内部的凝聚力。

(3)土壤解冻的时空差异性,形成不透水层。

4.冰川侵蚀:由于现代冰川的活动对地表造成的机械破坏作用称为冰川侵蚀。

5.混合侵蚀。

6.风力侵蚀。

7.植物侵蚀。

危害: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条件。

4.我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分区情况:全国区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南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边地区。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一些高山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等一些高寒地区。

5.土壤侵蚀的规律:当土壤侵蚀发生时,其演进过程大致均可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土体的破碎、松散、位移及停止。

一.雨滴引起的:1.雨滴的特性与土壤侵蚀:雨滴特性包括雨滴形态、大小、降落速度、接地时的冲击力、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

雨滴的大小与溅蚀成正相关;雨滴降落的速度与溅蚀成正相关.2.溅蚀形成过程:E=210.2+89lg i雨滴势能转化为动能。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水土保持林一、名词解释1、林冠截留: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地面净雨量:经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的两次分配作用后,到达林地地面的实际有效降雨量。

3、吸收贮水量:在土壤吸附力或毛管力作用下保持的水量,其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性能及土壤水分对林木生长的有效性。

4、土壤抗冲性:土壤抵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移的能力。

5、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6、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7、地理种源: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各地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它们产生不同的种内气候适应性,形成不同的地理种源。

8、水土保持林体系:在一个区域或流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土流失特点,规划和营造的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与其他林种相结合所形成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9、垂直配置:合理搭配的乔灌草种在林分内分层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10、重力持水量:在重力作用下,深层渗透进入地下水或土内径流或深层土壤再分配的那一部分水量。

其值越大,越有利于对降雨的吸收和重力水的排除。

11、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

12.平茬:利用某些萌芽力强的树种,截取地上部分,促进重新萌生新枝的一种抚育措施13入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但土壤中的水量14.入渗量:入渗开始后一定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到土壤中的总水量二、简答题1.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调节地表径流(2)涵养水源(3)增强土壤的抗蚀抗冲性2.立地条件: 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发育生长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其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风、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植被的组成、数量、根系等情况,也包括人为活动情况。

水土保持复习重点 (1)

水土保持复习重点 (1)

一、流域坡面治理1.梯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台阶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

2.最优断面满足的条件: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要保证安全与稳定;要挖填土方平衡。

3.水平梯田规划设计步骤(结合实验一):决定梯田类型及范围;计算边坡稳定角a;计算各断面参数;计算土方量、用功量;按比例绘制田块设计草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4.鱼鳞坑:鱼鳞坑是拦蓄径流泥沙、陡坡造林的水土保持工程,其形状多为曲线形。

5.鱼鳞坑工程怎样拦蓄坡面径流?(见补充习题)6.山地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配套差、灌溉技术落后;水分利用率低;水资源不足;水污染日益严重。

7.蓄水池位置选择。

蓄水池多建于乡村附近、路边、梁岇坡和沟头上部。

池址土质坚实,最好为粘土或粘壤土。

位置选择注意以下几点:(1)有足够的来水量。

(2)小股泉水出露的地方,可在其附近选择合适地点修建蓄水池,长蓄短用。

(3)尽量选在地面较低处,以利于控制较大集水面积。

对于灌溉农田的蓄水池,尽可能做到自流灌溉,同时还应注意排水及来沙情况,以防池顶漫溢或泥沙入池降低蓄水效能。

(4)蓄水池基础应坚实,不能离沟头、沟边太近,以防渗水引起坍塌,距崖坎应保持至少5m的距离,池壁外4m之内无根系发达的树木。

8.水窖:修建在地面以下并具有一定容积的蓄水建筑物。

9.水窖窖址选择(1)有足够的水源。

(2)土层深厚、坚硬,水窖一般应设在质地均匀的土层上,以粘性土壤最好,黄土次之。

(3)便于人畜用水和灌溉农田。

10.斜坡固定工程的类型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置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11.植物护坡的优缺点施工简单,费用低廉,固土、防冲刷效果较好,且可改善生态环境。

12.削坡和反压填土削坡主要用于防止中小规模的土质滑坡和岩质斜坡坍塌。

削坡可减缓坡度,减少滑坡体体积,从而减少下滑力。

二、沟道防护13.沟头防护工程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精华版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精华版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防止地表侵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用。

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4.科研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

森林的效益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能源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林的种类:1、分水岭防护林:山顶防护林、梁峁顶防护林2、坡面防护林:坡面水土保持林、护坡薪炭林、坡面护牧林、护坡用材林、护坡经济林、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梯田地埂林3、侵蚀沟道和山地沟道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边防护林、沟底防冲林、坝坡防护林4、水库、河川防护林:水库防护林、护岸护滩林林冠截留作用的影响因素。

(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4)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和林冠截留在雨前林冠愈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愈大;反之,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间愈短,则林冠含有较多的未来得及蒸发的前次截留量,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就小了。

影响枯落物截留量的因素(1)枯落物的水容量(或持水量)指在自然条件下,单位干重枯落物所能吸收水分的数量,一般用它干重吸水的百分数或相当的降雨毫米数表示。

(2)枯落物的数量枯落物的数量决定于输入量和分解速度。

(3)枯枝落叶的干燥程度。

干燥>湿润。

暴雨时明显,连续降雨不明显。

水土保持林对径流的影响(1)对径流深(h)的影响(2)对地表糙度(n)的影响表现在林冠截留、地被物截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与贮水、人工造林、土内径流。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防止地表侵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用2、水土保持林的分类(重要)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内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 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一、名词解释水土保持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侵蚀模数、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现代侵蚀、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山洪侵蚀、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崩塌、滑坡、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泥流、石洪、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层流、紊流、水流挟沙力、块体运动、起沙风速、输沙率、热融作用、热融滑塌、热融沉陷、侵蚀转折坡度、横坡耕作、区田、圳田、治坡工程、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谷坊、山洪、荒溪、拦沙坝、变坡工程、排导沟、明硐、渡槽、急流槽、改沟工程、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化、林带结构、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林带疏透度、林带透风系数、林带夹角、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植物阻沙作用、机械沙障。

二、填空题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

3、(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4、面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根据它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5、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称为(溅蚀)。

6、切沟侵蚀的横断面呈(V)型,而冲沟侵蚀则呈(U)型。

7、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

8、陷穴沿流水线连串出现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状出现时又叫(蜂窝状陷穴)。

9、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10、一般情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溅蚀)越严重。

11、地表径流的水流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流态。

水土保持学总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总复习资料

命题方式
• 三、填空题(××分)
• 1、水力侵蚀的基本动力是
;土
壤风蚀和风沙流动的基本动力是

• 2.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
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
(旱井)、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
挡土墙等属于
措施。
命题方式
• 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 1、简述沟蚀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 2、简述梯田的断面要素,绘制断面示意
雨滴特征:雨滴大小,雨滴降落速 度;雨滴中数直径(雨滴中径), 侵蚀性降雨量,侵蚀性降雨强度; 降雨侵蚀力(R)。
径流要素:地表径流,流量,流速, 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 径流系数,水位和水深,洪水, 枯水,洪枯比。频率?重现期?
集水面积;水力粗度;悬移质(简称悬 沙),推移质(底沙),床沙,冲泻质 (非造床泥沙)和床沙质(造床泥沙); 含沙量、输沙率和输沙量;水流挟沙能 力;基本推移质输沙率,推移质断面输 沙率;起动流速;总输沙量,输沙模数。 层流与紊流;单宽流量;边坡系数;湿 周,水力半径;过水断面,比降(纵 坡);水环境容量,理想环境容量,自 然水环境容量;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水资源。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技术);等高耕 作,等高带状耕作,横厢种植;沟垄 耕作;掏钵(穴状、坑田)种植;深 耕技术,少耕技术、免耕技术;轮作、 间作、套作、混作;分带轮作技术; 丰产沟集约耕种技术。
复合农林技术;生物篱植物,生物 梯化;生态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 业;集水农业(径流农业)。
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强度; 土壤侵蚀程度;土地评价;土地生 产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 经济评价;恩格尔系数;措施平面 配置;措施立体配置;水土保持工 程概预算

水土保持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水土保持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绪论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4)水土保持效益(5)面源污染的控制3 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4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危害: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生产和生存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

5 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律1 加速侵蚀: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移动,使土壤侵蚀速率大于土壤形成速率,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恶化,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2 溅蚀: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雨滴击溅侵蚀)3 沙砾化面蚀:在土石山区的农地上,由于风化形成的土壤,其土层薄,土壤中所含粗骨物质较多,在分散的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中的细粒、黏粒及腐殖质被冲走,沙砾等粗骨物质残留在地表,经耕作后又与底土相混合,耕作困难,最终导致弃耕,这种侵蚀过程成为沙砾化面蚀。

4 鳞片状面蚀:在非农耕地的坡面上,由于不合理的樵采或放牧,使植被情况恶化,植被种类减少,生长不良,覆盖度趋于稀疏,以至使得有植被覆盖处和无植被覆盖处受径流冲刷的情形不同,形成了鱼鳞状的侵蚀形态。

5侵蚀沟: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为侵蚀沟。

6 沟壑密度:单位面积上侵蚀沟总长度,单位以km/km2计。

7 平衡剖面:8 侵蚀基准面:在沟口与河流交汇处,是侵蚀沟的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所作的水平面,即为侵蚀基准面,也是侵蚀沟下切的极限。

水土保持工程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工程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工程复习重点1、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走人呢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地质侵蚀(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指不受人为影响土壤侵蚀加速侵蚀:指人为影响的侵蚀过程2、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3、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措施。

是应用工程学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

4、水土保持工程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兴建的治坡、治沟、治沙、治滩等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等的一门学科。

5、水土保持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大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蓄水工程、坡面截流和排水工程、坡面道路工程);沟道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淤地坝工程、拦砂坝工程、山塘水库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山洪与泥石流排导工程);河流护岸工程;水力综合治沙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梯田: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水平台阶或坡式断面的田地。

1、梯田的作用:(1)减缓坡面坡度,缩短坡长,拦截径流和泥沙;(2)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含水量,蓄水保墒,保肥,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水利化。

2、梯田的分类(1)按断面形式分类①水平梯田:耕作方便,蓄水保土能力强,适于种植小麦、水稻、旱作物和果树等。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 复习重点【官方】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 复习重点【官方】
3.林带结构: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林带侧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状况。
4.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筑埂,将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用来截短坡长拦蓄部分径流,减轻土壤侵蚀。除开沟筑埂部位改变了小地形,其余坡面仍保持原状,故称坡式梯田。
5.林带胁地:在林带使附近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这种现象即为林带胁地。产生胁地的主要原因有:①林带树木根系向农田延伸,夺走了一部分水分和养分;②林带树冠遮荫,影响了林带附近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②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原则:
配置类型:1乔木混交:可促进林带生长,提高防护效果,延长防护时间,同时可充分利用地力获得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采用这种类型应选较好的立地条件2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结构的林带,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较强,要求较好的立地条件,树种搭配也必须得当3乔木树种与灌木混交:能形成疏密适中的结构,抗灾力强,稳定性良好,多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4综合混交:可对阻沙固沙起到良好作用,树种不能过多,需搭配得当,减少行数,加大株行距,防止过密。配置方式:1株间混交:即行内隔株种两个以上的树种,不同树种的种植点较近,种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较早2行间混交:林带中一行树种与另一行其他树种依次配置,种间发生作用和影响较迟,种间矛盾易调节,施工较简便3带状混交:林带中一个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带一次配置,适用于矛盾较大和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林带主要树种混交,还可行带混交,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削弱辅佐树种过强的竞争力。
12.径流系数:指年平均径流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13.透风系数:又称透风度、通风系数等,是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被风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区相同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之比。它不仅是衡量林带结构优劣的重要参数,也是确定林带结构的依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原则:
配置类型:1乔木混交:可促进林带生长,提高防护效果,延长防护时间,同时可充分利用地力获得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采用这种类型应选较好的立地条件2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结构的林带,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较强,要求较好的立地条件,树种搭配也必须得当3乔木树种与灌木混交:能形成疏密适中的结构,抗灾力强,稳定性良好,多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4综合混交:可对阻沙固沙起到良好作用,树种不能过多,需搭配得当,减少行数,加大株行距,防止过密。配置方式:1株间混交:即行内隔株种两个以上的树种,不同树种的种植点较近,种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较早2行间混交:林带中一行树种与另一行其他树种依次配置,种间发生作用和影响较迟,种间矛盾易调节,施工较简便3带状混交:林带中一个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带一次配置,适用于矛盾较大和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林带主要树种混交,还可行带混交,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削弱辅佐树种过强的竞争力。
细沟侵蚀:在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过后,坡面被小股径流冲刷,形成许多细密的小沟,基本上沿着流线的方向分布。
3土壤侵蚀强度:指单位水土流失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即:土壤侵蚀强度(t/km2)= 年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面积
4径流系数:指年平均径流深(mm)与年平均降水量之比,即:径流系数(%)= 年平均径流深/年平均降水量*100%
5沟壑密度:指沟壑总长度与总土地面积之比,即:沟壑密度(km/km2)= 沟壑总长度/总土地面积
③长江中下游农田防护林区造林树种:乔木树种:加杨、薄壳山核桃、枫杨、白榆、乌桕、黄连木、栾树、杉木、水杉、池杉、喜树、香椿、柿树、垂柳、旱柳、毛竹、银杏、杜仲、楸树灌木树种:杞柳、紫穗槐
5.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降低风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提供林副产品,发展农村经济。
通用土壤流失量方程是以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的经验性方程。因此只有根据本地区具体条件和情况,通过长期观察的资料,推导出方程式中各因子值和其变动范围,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才能应用到本地的实践中去。
熟悉查K值图,熟悉C值耕作期的概念,可以用C值耕作期来回答农作物水土流失关键季节问题
8.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有哪些?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灾害性质和防护对象,抓住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和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行规划设计;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要田、水、林、路、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配置,力求少占耕地,旱、涝、风、沙、盐碱综合治理,农、林、牧全面考虑,作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建成一个农、林、牧各业相互结合,较为完善的人工农业生态系统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如何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是关系到规划能否实施和实施后能否管护好的关键,只顾当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会影响防护林效益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只注重长远利益而忽视当前利益会挫伤群众营造防护林的积极性4建立综合性防护林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比单一的农田防护林有更大的生态效能和经济效益,规划设计时,应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结合“四旁”绿化,把各林种结合起来,建立起综合防护林体系。
4.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原则有哪些?写出长江中下游农田防护林区15种以上主要造林树种。
①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应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针对一定的立地条件以及当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主要和次要目的综合考虑,通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适地适树,营造农田防护林所选的树种,其生态学特性应与当地的立地条件一致,并尽可能选用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和经过引种试验证明适宜的树种。2.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繁叶茂,在短期内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在以冬季起防护作用为主的林带应配以常绿树种。3.抗风性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抗病虫害、耐旱、耐寒且寿命长。4.树冠以窄冠形为好,如水杉、池杉等。5.防止选用传播虫害的中间寄主的树种。6.树木本身的经济价值高,如乔木树种有核桃、银杏、板栗等,灌木树种有紫穗槐、杞柳等。7.在灌区可考虑选择蒸腾量大的树种,以利于降低地下水位。
9.土壤侵蚀广度: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
10.年土壤侵蚀模数:指年土壤侵蚀总量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其中年土壤侵蚀总量=年冲刷深度*土壤侵蚀面积*土壤天然容重)
11.河道生态修复:是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在充分的认识基础上,采用符合这些规律的措施促进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与未被人类干扰破坏前的近似状态,并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均衡的一种复杂过程。
3.植被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植被不仅限制了雨滴对土壤的溅蚀作用,而且能降低径流和风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自然因素中对防止水土流失起积极作用的因素。1.植被可拦截降水,降低雨滴能量;2.地表枯落物可以吸收、阻拦和过滤地表径流;3.死亡根系和枯落物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孔隙率,增强土壤渗透降水功能;4.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土壤湿度,增强土壤的贮存降水能力;5.植物根系对土体有良好的穿插、网络和固持作用。
15.侵蚀基准点:侵蚀沟下切的最低水平面或点,此时不能再下切了。侵蚀基准面:穿过侵蚀基准点的水平面。
16.溯源侵蚀:侵蚀沟形成以后,其进一步发展将以向长发展为主,以其与汇流方向相反,称之为溯源侵蚀作用。
二、简答题:
1.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
⑴可蚀性土壤为剧烈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土壤质地匀细,组织疏松,柱状节理发育,具有大空隙构造,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有机质含量低,具有迅速分解悬浮的能力,抗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能力极弱;
一、名词解释:
1.有效防风距离:在林带防风距离内,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的距离即为有效防护距离。它可分为相对和绝对有效防护距离。
2.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区营造的以减缓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减少江河库塘泥沙淤积,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定高产,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种防护林。
6.表示土壤侵蚀程度的概念有哪些?分别给予解释。
1水土流失广度: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即:水土流失广度(%)=水土流失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2年土壤侵蚀模数:指年土壤侵蚀总量与总土地面积之比,即
年土壤侵蚀模数(t/km2)= 年土壤侵蚀总量/总土地面积
年土壤侵蚀总量(t)= 年冲刷深度(m)*土壤侵蚀面积(m2)*土壤天然容重(t/m3)
6.自然侵蚀:在自然状态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情况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加速侵蚀: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使侵蚀作用大于土壤形成的速度,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⑵集中降雨为土壤剧烈侵蚀提供了营力;
⑶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了缓冲降水的屏障:黄土高原也曾分布着茂密的植被,由于历史上乱砍滥伐,现除极少部分山地森林外,其余均变为农耕地。有些地方虽没全部耕种,但有轮荒旧习,天然植被被撩荒地所代替,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源地;
⑷起伏的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
⑸高输移比和高含沙水流增加了黄河的输沙压力:由于土壤质地均匀、细致,在水中易分散,表现出极大的输移比:输移比=河流输沙量/侵蚀产沙总量。黄河中游土壤的输移比接近于1,基本上所有的侵蚀泥沙会被水流冲走。
层状侵蚀:当降水在坡面上发生溅蚀,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速率时,地面形成泥沙浑浊的薄层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质及比较细小的土粒以悬移方式带走,使整个坡地土层均匀减薄。
鳞片状侵蚀:在非农地的坡面上,由于过樵或过牧,自然植被遭到破坏,覆盖度降低,有植被和没有植被处受溅蚀及径流冲刷情况不同,形成了鱼鳞状面蚀,即鳞片状侵蚀。
造林种草:既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同时又是解决饲料不足,促进林、牧、副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耕作措施:采取沟垅种植、抗旱丰产沟等改变微地形措施,以及间作、套种、草田轮作等增加地面覆盖措施,能减轻水土流失,提高粮食产量。
2.简述人类导致的土壤侵蚀的活动有哪些?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②森林经营技术不合理 ③过度放牧和铲草皮 ④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开办矿山等影响 ⑤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9.水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同:面蚀和沟蚀的概念,各包括哪些过程。)
(一)面蚀:指由于雨滴的击溅和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是土壤侵蚀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根据面蚀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可分为击溅侵蚀、层状侵蚀、鳞状侵蚀及细沟侵蚀等。
击溅侵蚀:指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是一次降雨最先发生的土壤侵蚀。
侵蚀速率(a)=有效土层厚度/侵蚀深度
7.写出并解释土壤通用流通方程式(USLE)。
A=RKLSCP,式中: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R—降雨侵蚀力指数,以100J-cm/m2-h计;K-土壤可蚀性因子,对于一定土壤,等于标准小区上单位降雨侵蚀力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L—坡长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S-坡度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度与标准小区坡度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C-作物经营因子,为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有水土保持措施地块上的土壤流失与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小区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
7.层状侵蚀:又称“片状侵蚀”,当降水在坡面上发生溅蚀,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速率时,地面形成泥沙浑浊的薄层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质及比较细小的土粒以悬移方式带走,使整个坡地土层均匀减薄。
细沟状侵蚀:在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过后,坡面被小股径流冲刷,形成许多细密的小沟,这些细沟基本上沿着流线的方向分布。
8.重力侵蚀: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重力侵蚀的发生,是在其它外营力特别是水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蚀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表物质移动形式。以重力为主要动力的侵蚀形态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