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知能并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观念知能并举

2015年高考,我区首次使用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卷。本文将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历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分析我区今年高考历史卷的试题特点,并结合笔者今年带班备考的实践,给2016年的高考备考提出一些科学的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一)考点分布与试题结构

表1是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与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的考点分布和赋分情况对照表。

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与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相比,文综历史试题的卷面结构、题目类型、组卷顺序等并无多大变化,试题难度基本相当。这说明高考命题在历史新课标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历史)》(以下简称历史考纲)的指导下,已经平稳对接。两年的试题均注重考查基础历史知识(隐性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但从专题史与通史各个子项所占分值的变化来看,2015年试题在考点分布上有一定调整,增加了思想文化史的考查内容,且注重各模块考查内容的平衡,这反映出高考改革的一种新趋势。

(二)试题内容分析

深入分析试题内容,我们发现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倾向于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课程取向取代教材取向。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纯粹的教材或教学计划,而是一种“符号表征”、一种“文本”;教学需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寻找意义,建构价值。

2015年的历史试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教材的结合度――考生可找到每道题的教材链接点,但没有一道题直接源于教材。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无一不是从历史的细节或边缘的角度切入,以新文本、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的形式呈现,暗含着坚持考查课程(大历史)而不是考查教材的取向。可以说,高考历史试卷是高考现场交给学生的新文本,是一份有待学生独立研究的新的课程资料。考生需要调动和迁移基础知识与背景知识,用科学史观和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在陌生的情境中探究未知的新事物、新问题,通过释读、分析、概括、归纳,得出新认识、新观点。

2.突出考查历史时序性和历史阶段特征。现行新课标教材以专题体例编写,造成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时序性差、历史阶段特征认识模糊和通史意识薄弱。高考命题专家显然非常“关注”现行教材的不足,着力于“批判”和“找碴儿”,刻意考查考生对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掌握程度。今年几乎所有的高考历史选择题都给出了明确的时间概念,意图

何在?这也许就是命题者希冀利用高考指挥捧效应,促使学生重视历史时序性及其阶段特征,建立通史体系知识框架。如选择题第32题“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实际上考查的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不同阶段英国的社会历史变迁。17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走向形成中的世界市场;18世纪末便已经确立殖民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市场中的强者。如果学生建立了良好的通史知识体系,掌握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对于这类选择题来说,历史时序性和阶段特征好比一把标尺,可以轻松地将不合乎历史阶段特征描述的选项加以排除。

3.突出考查用科学史观、历史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新课标和历史考纲都很强调科学史观和学科方法,如历史考纲规定:“注重考查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何为科学史观?笔者赞同一元多线史观的主张。所谓一元,即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不是简单的革命史观);所谓多线,即兼顾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唯物史观一度遭到新史观的冲击,但历史新课标仍4次提到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方法”

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笔者以为,唯物史观(包括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与现在流行的各种新史观是有兼容性的,它们都是解释历史问题的有效工具。2015年的高考历史题,有很多需要运用以上史观进行分析的题目,如:第26、27、31题涉及唯物史观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原理;第28、46题涉及现代化史观;第32、33题涉及全球史观;第40题涉及文明史观;第41题涉及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等。借助一元多线的科学史观,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效度。

今年的高考选择题,依然以简练的材料型选择题为主,“无材料不成题”;从非选择题的设问来看,设问词主要有“概括”“说明”“简析”“简评”“评析”等,体现了命题者重视考查考生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解题方法的命题立意,强调史证意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强调“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治史方法和分析方法。

4.突出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对接。历史学科有资政育人的社会价值。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关注具有长久价值的社会问题。如第25题“地方吏治”、第30题“日本殖民掠夺”、第40题“法制观念”、第45题“养廉银制度”等,呼应着当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建设法治国家、反腐倡廉等时代主题,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社会,养成正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除选拔功能外,高考历史附带着“以考促改”的导向功能。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的考查重点突出地表现在课程(课标)取向、通史意识、史学方法、史观引导等方面,为我们科学备考提供了参考。

二、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适切的备考策略意味着更高的复习收益。笔者从理顺备考要素、制定科学备考计划、构建有效复习课型和掌握做题方法四个方面谈谈高考历史备考。

(一)理顺备考要素

科学备考需要认真考量师生、课标、课程、教材、教辅、历史考纲、练习等要素,并按实用主义原则理顺这些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师生都是备考的主体。无论是以教师为备考中心,教师在复习课上“满堂灌”,还是秉持“生为主体,师为指导”,片面提倡学生自主复习,都是不妥的。前者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后者则有可能导致教师在备考复习中的专业缺失或责任推诿。因此,笔者主张“备考双主体”理念: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备考时,既需要教师的专业解读、规划与决策,也需要学生主动落实复习计划、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新课标是备考的依据。目前,根据历史新课标产生了4个版本的教科书,我区选用了其中的3个版本。备考时,总有师生担心使用不同版本教科书会导致复习效果差异。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