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想的发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发生的历史经 验和影响
• 一.历史经验 • 1.对西方文学思想的了解太少,使对话 难以深入 • 2.中西文论的根本差异,使对话难以进 行 • 3.启蒙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都过于注重社 会问题,忽视文学自身的理论问题。
二.历史影响
• 1.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先河:启蒙主 义、新古典主义、审美主义(现代主 义)。 • 2。政治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分野,政 治功利主义的主流。 • 3.中西文学思想的对话失败并结束,走 向五四的西化和五四以后的苏化。
三.周作人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想
• 鼓吹文学独立于学术和审美本性;文学 使命在于表达时代精神,高尚人心;文 学现代化,摈弃儒家思想;文学要强化 国民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节 审美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
• • • • 一.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渊源 1.对中国现代性的反思-超越。 .对中国现代性的反思2。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3。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传承及中西美学 结合的努力。
二.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国
• 1、现代民族国家:区别于传统王朝国家, 现代性的产物。民族利益的代表。 • 2、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特点:对西方列强入 侵的反应;与现代性的冲突,反现代性的方 式完成;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
三.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
• 1、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反应;文学思潮是现代性 的产物;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态度。新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 2、五四前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双重任务 • 3、三种文学思潮:新古典主义的历史根据是建立 现代民族国家,其文化基础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启蒙主义的历史根据争取现代性,其文化基础是启 蒙主义、自由主义。审美主义的历史根据是反思蒙主义、自由主义。审美主义的历史根据是反思-超 越现代性,其文化基础是现代哲学越现代性,其文化基础是现代哲学-美学。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
• 一.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主张 • 1、文学为救国服务,强调文学的意识形 态性。 • 2、发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保守主义。 • 3、提倡文学通俗化,教化大众。
二.南社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想
• 1、倡导文学为革命服务 • 2、倡导文学崇高风格 • 3、主要思想家:柳亚子
第三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
• • • • • 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主张 1、文学开发民智(“新民”) 、文学开发民智(“新民” 2、主张向西方学习,世界主义。 3、批判传统文化和文学思想。 4、主张通俗化
二.梁启超等人的“三界革命” 梁启超等人的“三界革命”
• • • •
1.诗界革命 2.文界革命 3.小说界革命 4.成果与局限。
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 1.代表作:《红楼梦评论》、《屈子文 .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学之精神》 学之精神》、《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 2.学术贡献:现代文学批评,“古雅” .学术贡献:现代文学批评,“古雅” 范畴,“境界” 范畴,“境界”说。
• 三.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源于康德,超 越康德,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审美的超 越性。
第一章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想的发生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
• 一.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 • 1、现代性的概念:使现代社会成为可能的力 量,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主导。 • 2、现代性的反思-超越层面——审美现代性。 、现代性的反思-超越层面——审美现代性。 • 3、中国现代性:非本土产物,从西方引进, 具有后发性和外发性(外源性、外迫性)。与 本土文化的冲突。
三.章太炎、 三.章太炎、周树人的新古典主 章太炎 义文学思想
• • • • • 邹容《革命军》 邹容《革命军》序、《文化偏至论》、 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 摩罗诗力说》 破恶声论》 1、民族主义。 2、文化保守主义、批判西方文化。 3、国家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政治)。 4、译介、推崇北欧弱小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