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30章 现实的典型叙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1906-1970)
《三里湾》是建国后第一 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三 里湾秋收扩社、整社、开 渠的过程,以三对青年男 女(灵芝和玉生、玉梅和 有翼、小俊和满喜)曲折 的恋爱经历为线索,展示 了几个农村家庭对合作化 运动的不同态度及他们在 新的社会与时代氛围中的 转变。作品善于在对比陪 衬中突出人物个性,并由 此塑造出一系列性格鲜明 的人物形象。
马烽的作品写得简短精练、通俗易懂,重 视故事性,注重情节的布局、构思的精巧。在 许多作品中,往往讲完了故事,也就同时完成 了性格的塑造。
《三年早知道》塑造了一个脑筋灵活、自私自利、耍 奸取巧、爱当事后诸葛亮的最后被改造过来的中农赵满屯 的形象,
4、山药蛋派其他作家 李束为(1918—1994),原名束学礼,山东东平县人。有短篇小说《老长
柳青的《创业史》 是一部自觉实践 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探 索中国农民历史 命运和生活道路 的多卷本长篇小 说。原计划写作 四部,但因“文 化大革命”发生, 写作计划被迫中 断。
二、《创业史》的人物形象
1、梁生宝 《创业史》所讲述的是一个“唤醒”的故事,在作品的人物系列中,这个主题是由作
者所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典型——梁生宝来承载的。作品比较详细地描写了 党对农村生活的介入,两条道路斗争使得梁生宝这个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对未来的期许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走向了觉醒——具有强烈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行动来源意识。通过 这样的农村叙事,《创业史》把一个关于农民的生活叙事转化为党的政治叙事,为党 的农村政策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并承担着“唤醒”更多的农民走梁生宝道路的教育功 能。
赵树理的贡献:
一、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在民间评书和欧化的“新 小说”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为五四以来的“文学大众化” 运动做出了努力,推进了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群众化进程;
二、建立了一种清新平易、自然俭省、幽默生动的大众化 语言;
三、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在当代文坛颇具影 响的文学流派;
在艺术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而借鉴、吸收西方的小说手法,其小说结构显得错综复 杂、丰富多变。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所奠定的写作传统,如关注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问 题,思考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改造农民身上所存在的弱点,依然为晋军 所遵循,同时,前辈作家所形成的体察民情、关心民族前途与普通群众命运、紧扣时代脉搏的这 个传统依然在晋军作家的创作中延续着。
孙谦(1920—1996),原名孙怀谦,山西省文水县人,著有短篇小说集 《伤疤的故事》、《南山的灯》,还写有《葡萄熟了的时候》、《丰收》、 《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电影文学剧本。
二、“山药蛋派”的地域文学意义
文学晋军在继承山药蛋派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开拓和创新。他们如山药蛋派的前辈作家一样, 对社会和人生有着自己的血肉体验,并且能以理性的思辨力去观察和分析。与“山药蛋派”作家 相比,能以更宏阔的眼光、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忧患意 识,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西戎的作品注重通 过农民的日常生活反映 新旧思想的矛盾,在诙 谐幽默的氛围中揭示严 肃的主题,注意人物形 象的刻画。
西戎的《赖大嫂)塑 造了一个事事精明算计、 不肯吃亏的农村妇女形 象,作品把政策调整的 诉求融化在夫妻的一场 吵闹中,充满了幽默风 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 息。
3、马烽的创作
马烽此时期主要有短篇小说《结婚》、 《一架弹花机》、《饲养员赵大叔》 、 《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 《老社员》等。
晋军群像
张平wenku.baidu.com
成一 李锐
张石山
第二节 柳青及其创业史
一、柳青的创作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
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建国前有 《种谷记》和《铜墙铁壁》等作 品面世。 建国后,柳青曾任《中国青年报》编 委和副刊主编,1952年5月,到陕西省长 安县皇甫村落户,时间长达14年之久, 经历了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这期间创 作了中篇小说《咬透铁锨》(收入集子 时更名《狠透铁》)、特写《皇甫村三 年》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创 业史》,1978年病逝。
2、梁三老汉 “中间人物”梁三老汉是作品中最富有历史厚重感的人物,有着几千年个体农民的历
史沉淀,在这个淳朴、天真、勤劳的农民身上,有着中国农民长期贫穷下对财富的强 烈渴望,这是他的个体发家道路与梁生宝的合作化道路冲突的焦点,作品的最后,他 在现实的物质面前解决了他和 梁生宝的矛盾,而物质愿望的满足也为社会主义道路的 合理性提供了支撑。
三、《创业史》的评价
四、他对农民的挚爱与乡土的眷恋,他自觉地以“农民式” 的文化身份来从事创作,这使得他能准确地发现并表达农 民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审美心态及思维方式,把现实 政治诉求放置在家长里短的日常故事中进行叙述,这或许 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但拉近了文学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把文学还给了人民。
2、西戎的创作
工》、《好人田木瓜》、《春秋图》,报告文学《南柳春光》、《更上一 层楼》等,“文化大革命”后以创作散文和报告文学为主。
胡正(1924— ),原名胡振邦,山西省灵石县人,有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长篇小说《汾水长流》、短篇小说集《七月古庙会》、中篇小说《鸡鸣 山》、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等,“文化大革命”后有《几度元宵》、 《重阳风雨》、《那是一只灰猫》等短篇小说发表。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30章 现实的 典型叙事
一、赵树理和西(戎)李(束为)马 (烽)胡(正)孙(谦)
1、赵树理的创作 19世纪40年代,赵树理在《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创作 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获得了很高 的声誉。建国后,他继续延续着延安时 期的艺术风格,创作了《登记》、《求 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 手》等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三里湾》, 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部)、特写 (或传记)《实干家潘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