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行为与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行为与健康
概述
饮食行为的概念
饮食是生存物质基础,行为受思想支配活动,饮食行为则是饮食生活所体现物质和精神现象总和,饮食行为是指受有关食物和健康观念支配摄食。

饮食行为涵盖各种各样完全不同行为这些都会影响营养素摄入,对营养和健康产生影响。

日常的饮食行为
1.正餐
我国居民的饮食大多数是一日三餐,少部分人是一日两餐或一日四餐。

在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一日两餐的情况较为常见。

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在农忙季节一般一日三餐,而在农闲季节是一日两餐。

(1)早餐。

早餐是起床后的第一顿饭,在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方面特别重要。

在对瑞典和中国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早餐能量摄入充足的学生,
、其数字运算能力、身体
耐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明
显好于早餐吃得不好的学
生,说明早餐的质量会影
响人的学习、工作能力。

理想的早餐,或者说“营养早餐”应该包括谷类及薯类食物、动物性食物或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大类食物,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摄入量的25%~30%。

需注意早餐不要吃含脂肪太高品种,以免消化不良或能量过多。

我国居民吃早餐时间在6:00~8:00,周末要晚些。

有少部分把早餐和午餐合为一餐,称早午餐。

大多数人是在家中吃早餐,有的到餐馆或工作单位吃,有的是将早餐买到家中吃,有的在路边摊位吃,有的为赶时间
边走边吃。

早餐食物品种地区差异很大,北方以馒头、面包、粥、面条为主,还有包子、烧饼、油条等,广州人比较重视早餐称为“早茶”,品种多,包括虾饺、包子、凤爪、青菜、油条和豆浆。

大多数人早餐没有菜和水果。

为开辟市场,满足消费需要,西式快餐也推出系列早餐产品及组合。

广东的早茶?
老北京人都吃点啥:必喝的豆汁、必吃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

东北烙饼西安蛋饼粘饼子云南早点兰州牛肉拉面
(2)午餐。

时间在11:00~13:00。

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午休有时间回家吃午饭,这个比例90%左右。

但是在大城市,由于工作单位离家较远,午餐的时间比较短,许多人自带午餐,头天晚多做些,装
在饭盒中,第2天
带到单位吃;有在
单位食堂就餐;有
在单位附近餐馆或
快餐店里吃午饭。

(3)晚餐。

时间在18:30~19:30,在农村、城镇早些,而有的更晚些,特别是双职工
家庭。

在大中城市,晚餐是一天中家人在
一起吃饭的唯一机会。

因此,晚餐准备
得比较丰富,做
饭时间也较长,
一般在1~2 h。

2.零食
正餐(早、午、晚餐)外所吃食物和/或饮料,统称零食。

是儿童青少年常有饮食行为。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许多成人也喜吃零食。

零食可提供一定能量和营养素,吃零食是享受,一天食物中,可占一定比例,但不可过多,注意零食所提供能量和营养不如正餐均衡、全面,不能用零食替正餐,应当主要从三餐获得所需营养物质。

英式下午茶的由来?
选营养价值高、糖少、脂肪少零食,太咸或腌制、油炸、烧烤食物不宜。

饼干、糕点是淀粉和油脂和糖;奶和奶制品,含钙、蛋白质丰富,有利于骨骼、牙齿和全身健康;新鲜蔬果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丰富,营养价值高,多种口味,颜色也较多,美味可口;坚果类食物含蛋白、脂肪及微量元素,且所含脂肪大多是P。

3.饮酒
古代中国,一般在婚礼、乔迁之喜及春节等重要节日才饮酒。

随着社会的发展,可饮酒情况变得很普遍,生日、节假日、升职、朋友相聚等,人们很容易就找到饮酒理由。

饮酒时,按照特定规则,来确定和强化彼此关系。

不同民族、地区饮酒规矩大同小异,其目的是让客人喝好酒、气氛热闹、关系融洽。

在重要饮酒社交场合中,如不饮酒,就很难融人这个社交圈子,如想完全加入别人生活圈子,就必须饮酒。

你知道喝酒为什么碰
杯子吗?
4.在外就餐
指不在家中制作、烹调,而在其他场所进食就餐方式。

随着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在外就餐机会越来越多,在外用餐已成为许多家庭饮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在外就餐可品尝各种各样美味佳肴,但也增加疾病传播机会。

对健康即时影响主要是食源性疾病,其潜伏期短、发病凶猛,常以腹泻等形式出现,愈后虽大多较好,但其社会影响大。

在外就餐引起饮食模式变化,是造成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增加因素之一,中国8省市调查结果显示,在外就餐时,脂类摄入比在家就餐增加,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总能量比例降低。

食品卫生问题
广州管圆线虫可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强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影响食欲行为的因素
食物喜恶
是指对某种食物喜恶程度。

在食物供应充足和购买力允许时,对食物好恶很大程度上决定食物选择,这是影响饮食摄入决定因素。

人对食物好恶受遗传因素影响,新生儿一出生就对甜味表现出愉悦,对苦味表现出难受。

随着社会化过程和对各种食物体验,个体对食物好恶逐渐形成。

食物本身因素如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与饮食行为有密切联系。

人们倾向于拒绝没有食用过食物,但通过反复地接触可以降低这种内在的抗拒。

食物营养的观念和知识
有关食物及营养观念和知识,也明显地影响对食物选择和消费。

不管这些观念和知识正确与否,是人做出某个决定依据,影响选择和消费,甚至健康。

传统文化尽管也将饮食和养生联系在一起,但对营养并无准确认识。

“大鱼大肉有营养”、“煲汤有营养”、“越贵的
越有营养”、“越稀有的越有营养”,也有“粗菜
淡饭才有营养”“营养离不开补品、保健品”
食物可获得性
1.食物供给食物可获得性首先取决于食物生产。

食物生产环境、技术因素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

在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生产技术落后,食物生产存在问题,仍有部分人得不到足够食物。

罐装、真空保鲜、冷冻保鲜、冷冻干燥等
2.文化因素
种族、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人们在食物选择和消费影响不可忽视。

由于种族、宗教、信仰和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对什么是可食有着不同定义,选择食物方式也不同。

(1)宗教。

对饮食规定常是其教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规定甚至相当严格,对食物选择及饮食方式起很大影响。

•严格佛教徒素食,禁止杀生,不吃任何动物肉类,禁酒等;•基督教几个分支教派在斋戒日要限制摄入某些食物;
•希腊正教在星期三、五限制鱼、肉、家禽、蛋、奶等食品;•摩门教忌酒精饮料、茶、咖啡和烟草;
•罗马天主教禁在星期五吃肉等;
•伊斯兰教规定更详细,严格禁止吃猪肉,一律禁止买卖猪肉还禁止饮酒等;
•印度教绝对禁食牛肉等。

(2)习俗和风尚。

习俗是某些地区通过沿袭、模仿前人惯例生活方式或行为特点,常带有区域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宗教性烙印。

如四川爱吃酸、麻、辣;东南沿海喜食鲜、咸和腌制品。

风尚指一定时期内,某些文化因素影响,而致某地域群体崇尚或时兴某种生活或行为方式,往往带有时间性、流行性特点。

随着社会宣传、社会文化变异而改变。

4 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影响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

随着社会
和市场经济发展,人需要食物大部是从市场购买,
吃什么取决于买什么。

渴望进食味道更美、更“富
有营养价值”食物,是人所共有心理,但这种心理
需要和摄食行为,受经济收入制约。

经济收入是能
否满足饮食需要及形成何种饮食习惯重要条件。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
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 传播媒体
传播媒体包括传统的印刷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等,音像、电子媒体如收音机、电视、电影等以及互联网。

传播媒体在产
品销售、促进社会改变、影响和改变人们
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

传播媒介尤其是广告对饮食
方式和饮食行为影响很大
6 家庭/同伴
1.家庭
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也是饮食主要场所,家庭成员长期在一起,每人饮食习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密切接触家庭成员饮食态度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多依赖他人安排,饮食状态多受家庭成员影响,这影响对其饮食习惯形成起重要作用。

2.同伴
儿童对食物喜好、选择和消费行为受同伴影响很大。

对3~5岁儿童择食行为变化研究发现,让一名特别喜欢某2种蔬菜儿童和3~4名不喜欢儿童一起就餐时,开始时此儿童仍选自己喜欢蔬菜,但到第4天,选择原来并不喜欢蔬菜,且这种食物选择行为变化持续数周。

年龄越小,受影响越大。

7 外界环境因素
1.时间
不同就餐时间决定人们选择食物差别,一般不会选大鱼大肉做早餐。

时间对食物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某些特定的节日里更加明显,如春节时北方人通常会包水饺,南方人则会用吃年糕来欢庆节日;端午节吃粽子,等等。

2.进餐环境
进餐环境安静、清洁卫生,人的心
情就会感到愉悦,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增加,食欲往往大增;如果进餐环境嘈杂、脏乱,人的心情就会感到压抑,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减少,食欲降低。

8 心理、情绪
情绪影响对食物选择和消费。

高兴、愉快、生气、紧张、孤独、忧郁时人食欲会发生变化,情绪状态对食欲影响个体间有差别。

如忧郁老人常会忘记吃饭;肥胖者情绪压抑时食量大增;学生临考前复习和考试期间,生活及学习节奏都较紧张,大脑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可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厌食;反之在做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经常得到表扬和奖励,食欲大增。

9 地域
1.东方饮食方式
主要以粮、豆、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猪肉在肉类食物中占的比例较高,重视山珍海味和茶酒,喜爱异味和补品。

食物制作方法多样,历史文化的积淀丰厚。

这种饮食方式受佛教、道教、儒教影响,主要流传于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2.西方饮食方式
常称为“西餐”,主要以肉、奶、禽、蛋等动物性食物为基础,牛肉在肉类食物占比例较高,重视面包、海水鱼、巧克力、奶酪、咖啡、冷饮与名贵果蔬。

食物制作方法较简单,多烧烤,以咸甜为主。

重视用现代科学技术,较强调食物营养与卫生,
盛行在欧、美和大洋洲。

3.阿拉伯饮食方式
主要诞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特点是植物和动物性食物并重,饮食结构较为均衡;羊肉比例较高,重视面粉、杂粮、土豆和乳品、茶叶、冷饮等饮料,不喜欢珍奇食物。

以烤、炸、涮、
炖的食物制作方式见长。

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
一个人饮食行为在儿童少年时期发展和形成,会延续一生。

1 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培养
1.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
3~6岁是儿童进入独立成长的阶段,伴随气质和个性的发展,可能有16%~75%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饮食行为问题。

(1)婴幼儿期喂养不科学
1)婴儿期未能及时循序渐进添
加辅食,未能及时学习进食尝试和训练。

2)过多地依赖液体和半固体食物,如果汁和牛奶;对固体食物没兴趣,也没咀嚼技巧训练。

3)婴幼儿期食物品种单调,对
新的食物缺乏认识和兴趣。

(2)家长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
1)早餐随便对付,下午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不断进食零食,正餐时已无食欲,久之形成不良饮食习惯。

2)食物烹调不得法、饮食单调。

3)过早进食成人饮食,如整条蔬菜,烹炒的肉丝和肉片,超过了孩子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使其反感或拒食。

4)受父母偏食和挑食不良习惯影响。

(3)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及个性发展影响。

3~6岁的儿童活泼
好动、兴趣增加、好奇
心增强,注意力易于分
散,常不能好好进餐,
导致饮食无规律。

此外
有些儿童受心理因素影
响,对食物颜色、气味
产生反感,导致拒食。

2.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始于胎儿期,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可得到发展。

胎儿期、婴儿期都是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关键时期。

孕期不挑食、不偏食,有良好饮食习惯,婴儿6月后宜添加辅食;
母乳喂养6月龄后能成功添加辅食婴儿,成年后多数都有良好习惯。

学龄前期儿童良好饮食习惯有赖于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培养,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要逐渐培养幼儿定时、定点、定量习惯;教会幼儿使用杯子、匙、碗、筷;要专心进食,充分咀嚼。

(2)学龄前期儿童已有独立意识和思维发展,要耐心地告诉孩子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挑食和偏食对健康危害,儿童期就建立起健康饮食模式概念,预防挑食、偏食坏习惯。

(3)应少吃零食。

学龄前儿童胃的容积有限且消耗量大,仅靠一日三餐难以满足其每日的营养需要,因此在两餐之间合理安排些零食,可以起到补充正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作用。

要注意每次给予零食的数量不宜太多;饭前不要喝饮料,也不以饮料代替水;少食含糖高的零食,如巧克力、甜点心和冷饮;多选用新鲜水果或纯果汁、坚果、牛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4)不过食(贪食)。

对爱吃的食品无节制地食用,吃这种又想着吃那种,没有时间或数量控制。

要让他按时按量进餐,每餐间隔时间4~5 h。

(5)就餐环境要清洁、安静。

让孩子参加开饭前准备工作,使孩子逐渐产生进食兴趣;让孩子与家庭成员或其他孩子一起并自己进餐。

(6)为幼儿专门制作和烹调饮食。

经常改变食物的制作方式,更换食物的品种,并注意食物的色彩搭配和造型,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用小份食物容器,提供小份食物。

饭前只能喝少量汤水,太多影响进食量,睡前也不能喝汤水。

(7)进餐时父母及其他成人正面耐心地诱导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家长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对食物挑肥拣瘦;进餐时不要责骂,避免因责骂而产生心理逆反;如暂时不吃某些食物,不必过分强求,可尝试改变食物制作方法,隔段时间再作尝试,不要放弃。

(8)通过食物知识的学习,培养兴趣。

剪下食物图片做成拼图或悬挂式装饰品,用食物,如通心粉、豆、果做成图画,让儿童认识食物,形成营养教育环境;制作纸型果蔬,强化重要性等。

通过种菜、模拟购买食物、模拟烹饪、唱与食物有关歌,训练对食物的感性认识。

通过上述活动,将食物种类、来源、食物营养、食物选择等知识传授给学龄前儿童,为健康的食物选择打下基础。

2 青少年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培养
学生生长发育分为6~12岁小学生期、13~18
岁初、高中学生期。

这2个时期正是体格和智力发育关键时期,行为和习惯也在此期逐渐发展和形成。

1.存在主要不良饮食习惯及原因
(1)不重视早餐。

(2)挑食或偏食。

(3)吃零食。

(4)常吃快餐。

2.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早餐行为
1)家长以身作则,每天吃早餐。

中小学生是饮食行为形成关键时期,家长饮食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

孩子主要是模仿家中成年人,父母亲要养成吃早餐好习惯;还应学点营养知识,告诉孩子吃早餐对学习和健康重要性。

2)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可口的早餐。

家庭中食物的购买和制作一般由父母亲负责,孩子只能从已经购买或做好的食物中选择,因此,家庭有责任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早餐。

3)开展学校早餐的试点工作。

(2)不挑食、偏食。

合理指导安排吃零食间、数量,在饭前或吃饭时不喝饮料,培养定时吃饭好习惯;不强迫吃;合理时间内,允许选喜欢食物;指导饮食时,不威胁或哄骗;如不肯正常用膳,不把该吃食物吃完,不必急于发表任何意见,可把没吃完食物拿走,在吃下顿饭前,规劝孩子把该吃平衡饮食配餐吃完。

(3)适当选用零食。

不要简单、绝对地禁止吃零食,正确引导。

原则如下:
1)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在两顿饭间,不要在
接近正餐,免影响食欲;临睡前不宜;看电视
时不吃。

2)数量。

吃零食量不宜过多,不要影响正餐正
常用膳。

3)营养素含量。

选择营养价值高、含糖少、含
脂肪少零食,太咸或腌制不宜。

(4)吃快餐时要注意均衡营养。

快餐带来享受和便利,常吃对健康不利,吃快餐须掌握度,同时注意均衡营养。

选有益健康饮料如牛奶、鲜果汁,不选汽水和甜味饮料;油炸食物能量高不宜;选有蔬菜品种,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午餐吃菜不够,晚餐要多吃。

此外生产厂家、饭店要提供
营养均衡的快餐食品,媒体
要引导消费者如何合理选择
快餐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