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哺乳母猪采食量综合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哺乳母猪采食量综
合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提升哺乳母猪采食量综合解决方案
成都美溢德营养技术部猪产品线
1、猪场哺乳母猪采食量的现状
目前,在优良品种猪的养殖中,母猪采食量是母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核心指标,直接关系着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因此,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大部分猪场哺乳母猪采食量实际平均在6kg以下,平均窝产活仔数低于11头,尤其在每年6-8月份高温条件下,母猪采食量将面临更大问题,为了保证窝产活仔数在11-13头,采食量至少需要达到平均7kg以上。
因此,分析采食量低下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因素就尤为关键,为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提供解决措施,实现母猪繁殖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提高。
2、哺乳母猪采食量低的危害分析
(1)降低断奶成活率
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会导致泌乳量不足,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断奶前的存活率。
据报道,断奶前仔猪的死亡,大约50%归因于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
我们的测定结果也表明,哺乳期死亡的仔猪约45%是由于体弱,而体弱与哺乳期母乳的摄入不足相关。
(2)增加背膘损失,减少窝产仔数
为了满足产奶的营养需求,哺乳母猪在采食量低的情况下,会动用分解体组织,从而使母猪哺乳期损失体重和背膘。
一般情况下,哺乳母猪日采量如果达不到8kg,将可能损失背膘。
由于实际生产中,哺乳母猪的日采食量一般不超过,因此母猪哺乳期失重一般是较严重的,体况因而显着下降,导致断奶至再发情间隔延长,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母猪不发情,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种用期。
(3)易返情和母猪体弱
对母猪群被淘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因配种后返情(断奶后配不上种)和体况较差而被淘汰的母猪占被淘汰母猪的比例接近50%,而返情和体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不足造成的。
(4)引起繁殖障碍,延长发情间隔
哺乳期采食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
哺乳期能量的负平衡不利于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因此哺乳期采食量低下会引起繁殖障碍;另外,血中黄体生成素可促进发情和排卵,哺乳期采食量低下可显着降低哺乳期血浆中黄体生成素水平,从而延长了断奶后母猪发情时间。
3、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起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变化的因素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机制。
外在因素包括圈舍环境温度、妊娠期的采食量、饲粮营养水平、饲料形式、饲喂方法、饮水的充足程度等,内在机制主要是哺乳期母猪营养代谢的改变。
本方案着重阐述外在因素对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1)圈舍环境温度
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约18℃,但产仔舍的环境温度往往比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高8℃以上。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产仔舍全年的平均舍温比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约高10℃,最热月份(8月)的平均舍温比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高15℃以上,舍温与哺乳母猪采食量呈显着的负相关。
在18-30℃范围内,环境温度每增加1℃,哺乳母猪日采食量降低,当环境温度从18℃上升到30℃时,哺乳母猪采食量降低40%。
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哺乳期母猪失重增加。
在最适温度之上,环境温度每升高1℃,导致每天每公斤体重1g的体重损失。
对于头胎母猪,当环境温度升至30℃时,日采食量降至3kg以下,体重损失高达d。
(2)妊娠期的采食量
妊娠期的采食量与哺乳期采食量呈负相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如下:哺乳期
(28d)采食量=×妊娠期(114d)的采食量(kg)。
妊娠期的采食量对哺乳期采食量的影响属于采食量的长期调节机制,即脂肪稳衡调节机制。
血中脂类(如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升高,通过作用于脑部食欲调控中枢而降低哺乳期的采食量。
妊娠期自由采食的母猪,在哺乳期其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高于限饲的母猪,而哺乳期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低于限饲母猪。
妊娠期限饲母猪在哺乳期胰岛素的分泌增多,可能由于增加外周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和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而增加了母猪的采食量。
在妊娠期过量采食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合力,而使哺乳母猪对葡萄糖的耐受量降低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从而使体组织分解动用增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多,采食量因而降低。
妊娠期的高采食量使哺乳期头2周中每次采食的持续时间和每次采食的数量减少。
(3)饲粮营养水平
随着饲粮能量浓度的提高,母猪的采食量趋于降低。
另外,妊娠期和哺乳期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可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
只有在妊娠期给母猪饲喂低蛋白质饲粮,在哺乳期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粮才会促进采食。
妊娠期饲粮蛋白质水平较低,会降低蛋白质的沉积,哺乳期由体蛋白质供给产奶的内源氨基酸较少,产奶量降低,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应减少,采食量因而降低。
在此情形下,在哺乳期提高饲粮蛋白质水平,氨基酸的供给量增加,产奶量随之增加,能量需要量相应增大,采食量从而提高。
(4)哺乳期母猪营养代谢的改变
哺乳期由于采食量低下,母猪为了保证产奶的营养需要,通常分解动用体组织,哺乳期母猪损失的体组织中脂肪占60%。
由于体脂肪的大量分解动用,导致血脂(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
分娩后血浆中血脂(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妊娠期的含量比较,大幅升高,在哺乳期,母猪血浆中血脂(游离脂肪酸)含量与采食量呈显着的负相关。
因此,血中脂类(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通过作用于脑部食欲调控中枢而降低哺乳期的采食量。
总之,哺乳期母猪营养代谢的改变则是造成哺乳期采食量低下的内在机制。
4、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措施
(1)提高饲粮营养水平
在能量与赖氨酸比值不变的情况下,将哺乳期饲粮的消化能含量(MJ/kg)从提高到,采食量虽然仅提高3%,但能量摄入量提高14%,母猪失重降低20%。
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有利于减少体重和背膘损失,缩短断奶至再发情间隔,提高仔猪的生长。
但是,除了在热应激情况下外,不宜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因为脂肪不能产生类似淀粉那样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相反地,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具有降低血浆胰岛素含量分泌,降低采食量的作用。
另外,提高哺乳期饲粮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使母猪粗蛋白和赖氨酸的摄入量增加,乳猪生长速度提高,母猪失重减少。
推荐的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营养水平分别如下:
(2)控制妊娠期的饲喂水平
正常情况下,随着妊娠期采食量和体重的增加,哺乳期采食量降低,体重损失增大。
因此,在妊娠期对母猪进行限量饲喂,有利于在哺乳期提高采食量,在妊娠的最后一个多月胎儿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要相应增高,因此,除了在妊娠的最后1个月
可适当提高饲喂量外,其余时间一般要对妊娠母猪进行低水平饲喂。
母猪各阶段的饲喂水平如下:
A 妊娠前期:严格饲喂
B 妊娠中期:限饲+调膘
结果表明:妊娠前、中期提高采食量对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的提高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C 妊娠后期:攻胎
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提高采食量不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但对胎儿的成长、活力、均匀度和初生重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D 哺乳期
哺乳期,重点关注产后0-7天的饲喂量影响哺乳全期的总采食量。
结果表明:产后0-7天逐渐增加采食量,能提高哺乳全期的总采食量和泌乳性能。
(3)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防止哺乳期采食量的大幅度下降,应注意控制舍温,加强通风,提供充足、卫生和温度适中的饮水,选用合适的料槽。
在配制哺乳母猪饲粮时要选用新鲜、无霉变、消化性好的饲料原料。
湿拌料虽然有利于提高哺乳期采食量,但由于产仔舍的温度较高,如果饲料不能及时吃完,容易发生酸败和霉变,虽然饲喂次数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和乳猪生长性能没有影响。
对哺乳母猪每天宜喂3次,以减少饲料的抛撒浪费和增加对母猪的观察时间。
总而言之,严格控制饲喂模式(日粮粒度大小、饲喂形态、饲喂次数、背膘厚度等)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都能很好地改善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A 调整饲喂模式
①日粮粒度大小对采食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粒度600-800微米的日粮最为合适。
②日粮的饲喂形态对采食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湿拌料更有助于提高采食量,水:料比例为1:1~:1。
③饲喂次数和饲喂系统对采食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自动控制饲喂系统,采食次数8-9次更有助于提高采食量。
④背膘厚度对采食量的影响
备注:妊娠期根据母猪的胎次、背膘情况、季节等可做微调。
结果表明:妊娠期应严格控制母猪的背膘。
B 控制环境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影响母猪泌乳期间采食量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试验证明:
当温度从20℃上升至25℃,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d/头;
当温度从25℃上升至30℃,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d/头;
当温度从30℃上升至35℃,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d/头。
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最适温度为:18~23℃。
结果表明:高温季节合理安排饲喂时段,避开高温时段。
母猪区降温:15~22℃;仔猪区保温:25~30℃。
冬季母猪温区控制在20℃左右,仔猪7天内,保温灯+地热/电热板,仔猪7天后,普通灯泡+地热/电热板。
降温的方式有:母猪滴水降温和鼻部浇淋;风机水帘降温。
②适宜的湿度
母猪适宜湿度:50-65%。
夏季,高湿会增加自身的实感温度,从而增加热应激,冬季,高湿会降低仔猪的实感温度,加剧冷应激,降低仔猪吮乳欲望,从而降低母猪采食量。
解决措施:减少冲栏,适当增加通风。
③适宜的通风
通风:通过风的流动,将舍内热量、氨气带走,并保证空气新鲜流畅。
通风要求如下:
④光照
母猪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也能增加采食量,哺乳母猪每天坚持光照12h和与光照8h 相比,不仅能使仔猪断奶重增加,还能提高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的生长性能。
5、小结
哺乳期采食量低下是现代品种母猪表现出的一大问题,哺乳期采食量不足会对母猪繁殖性能造成有害影响,对于给定的基因型、体重和胎次、窝产仔猪数和哺乳期,影响哺乳期采食量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圈舍环境温度、妊娠期的采食量、饲料营养水平、饲料形式、饲喂方法以及饮水的充足程度等。
哺乳期母猪营养代谢的改变则是造成哺乳期采食量低下的内在机制,通过采取相应的营养与饲养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但若能弄清引起哺乳期采食量低下的内在机制,则有助于有效解决哺乳期采食量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利用率以及养猪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