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4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14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收治的 1 4 6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 果 : 1 4 6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 年龄在 6个月 ~ 3岁 7 5 例. 占
5 1 . 3 7 % 。患儿表现为发热 、 咳嗽 、 血 清肺炎支原体特异 I g M抗体 ( Mp — I g M) 均为 阳性 , 胸部 x线检查表现 多样性。并发症 累及 消化系统 , 泌尿
阑尾炎的症状极其相似 , 均可能 出现类似急性阑尾 所 以, 对 于处 于 2 0~4 0岁 的女性 患者 , 以右 下 炎 的转移 性右 下 腹 痛 | 2 ] 。如 果 内出 血 较 少 、 无 休 克 腹 痛 为主诉 者 , 应首先 与 妇科疾 病 相鉴 别 , 并且 外 科
体征, 未婚 或 者没有 明显 的停 经史 等原 因 , 很 容 易误 医生应 增 加对 妇 科 急腹 症 的 了解 . 详 细 询 问妇 科 病 导外 科 医生做 出错 误 的判 断 l 3 ] 。询 问月 经史 有很 大 史 。 汇同其他科室医生共同诊断 , 同时要仔细查体并 将 会 对 此 类 疾 病 的诊 断 和 的必 要性 , 卵 泡破裂 出血 常发 生在 排 卵之 前 , 即月 经 多借 助辅 助检 查 。这 样 , 周 期 的中期 ; 黄体破 裂 出血一 般发 生 在排 卵 后 , 即月 经 周期 的后期 : 巧克 力 囊 肿 破 裂 出 血 多发 生 在 月 经 前_ 4 ] 。疼 痛 的性质 也 有 助 于鉴 别 诊 断 , 阑 尾炎 的转
[ 3 ] 张丹 . 彭芝 兰. 异位妊娠误诊原 因的探讨 [ J ] . 中国使 用妇产科
杂志, 2 0 0 0, 1 6 ( 5 ) : 3 0 9 .
[ 4] 许亚红 , 贾 艾丽.妇科急腹症误诊 为急性 阑尾炎 2 3例临床分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50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50例临床分析

气管炎 、 毛细支 气管炎 、 哮喘性 支气管炎 、 炎和 咳嗽变异 性哮喘 、 肺 发热
待诊等 共 13例患 儿 , 行MP 92 进 检查 。
1 2 方法 .
者发烧 5 用 1 酰胺类 抗生素及 抗病毒治 疗无效 , 排除其他疾 病时 大 3 一 在
要考 虑MP 感染 , 此状况很易误诊为流感 , 血常规难与 区别 , 做相关检查 , 抽血 查MP 抗体 最好在 高热的第4 天以后 阳性高 。 感染 无其他脏 ~5 MP 器损伤时一般预 后较好 , 服用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 可缩短病程 , 减 ̄l部 l i t i 浸 润 , 快 症状 改善 , 加 减低 再发 。 般服药2 周均可 治愈 , 访啪P 一 ~6 随 从 体 内清 除时 间 , 快要 2 N , 最 ~3 最长 要l周 。 酰 胺类 抗生 素对MP 2 p一 感染 无效 。
1 1 对 象 .
携 带者 。 传播 主要 是 经呼 吸道 飞沫 , 伏 期2 N , 潜 ~3 它不但 可 以 引起 呼 吸 道感 染 , 还可 以 引起 其 它脏 器损伤 。 病机 理 不 完全 清楚 , 发 多数
认为 与MP 的直接侵 入 、 介入和 毒素有 关 ; 免疫 而认为 免疫 因素 起主要 作用 。 感 染的全 身多 系统 表现可 能与MP MP 抗原与 人体心 、 、 、 、 肺 肾 肝
原 体之 一 , J L 吸道 感染病 原 中占2 .% 。 逐 年增 多趋 势 … 在/, 呼 ' J 32 且呈 ,
年龄 向婴幼儿 增加 。 临床表现 比较多样化 , 发多器官损伤 。 可并 现就我院 门诊2 0年 1 2 0 7 ~l 月就诊 的MP 感染患 4 40 进 行分 析 。 L 5例 1 对 象 与方法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临床特点及重症M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MP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92例M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重症MP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秋、冬季节是MP的高发季节,发热及咳嗽是MP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右下肺及左下肺感染是重症MP患儿的高危因素(P<0.01或P<0.05)。

结论:MP好发于秋、冬季节,以咳嗽、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右下肺及左下肺感染是重症MP患儿的高危因素,今后临床应重点关注。

标签:支原体;小儿;呼吸道肺炎;临床特点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属与临床中常见的儿童肺炎类型。

MP占小儿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的(10-40)%[1]。

近年来,随抗生素乱用、滥用及环境的恶化,小儿MP发病率呈逐年递增态势。

MP患儿以顽固性咳嗽、发热、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皮肤损害,心肌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近年来,部分支原体感染患儿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严重影响疾病的临床诊疗。

本文,选取我院92例MP患儿行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92例MP患儿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MP的相关诊断标准[2]。

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齡5个月-4岁,平均年龄2.59±0.23岁。

1.2重症MP的诊断标准①经规范性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治疗后,患儿持续高热10d以上,且伴剧烈咳嗽;②合并大量或者中量胸腔积液;③合并心肌、肝脏等肺外脏器损伤,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损伤;④CRP升高超过40mg/L,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上限。

满足以上条目任意两条者,即可诊断为重症MP。

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以加深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方法:以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象,分析总结1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

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并伴有肺外症状。

所有患儿使用阿奇霉素片后病情明显好转,效果良好,治愈率高。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应在早期对患儿进行特意性抗体和胸片X线检查,可减少医生的误诊漏诊情况。

同时使用阿奇霉素片辅以对症治疗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且治愈率高。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儿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

因此,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1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症的诊治水平,减少患儿的发病率。

下面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的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诊断后,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评判标准。

138例患儿中,有男60例,有女78例,年龄分别在6个月到11岁之间,其中婴幼儿有44例,学龄期儿童有55例,学龄期儿童有39例,病程在3天到2个月之间,一般来说四季均有发病患儿,其中春季有24例,(17.3%)夏季有30例(21.7%),秋季有44例(31.9%),冬季有40例(29.1%)。

1.2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实验室检查法,检验痰液肺炎支原体DNA、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等和肺炎支原体快检法。

使用肺炎支原体快检法则是用肺炎支原体快检试剂盒进行快速检查,若试剂颜色由红变成清亮的黄色即为阳性,变成红色或者淡红色则为阴性。

2结果2.1发病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138例患儿均有咳嗽,其中67例以干咳为主,71例伴有咳痰。

发热有131例,其中体温高于39度有45例,38至39度之间有55例,低于38度有38例,主要以张弛热和不规则发热为主。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结果对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MP-IgM检测结果显示,MP-IgM阳性43例(37.39%)。

26例(22.61%)患儿痰液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2例(46.15%)为肺炎链球菌,9例(34.62%)为肺炎克雷伯菌,5例(19.23%)为阴沟肠杆菌。

62例男孩中,MP-IgM阳性24例,阳性率为38.71%;53例女孩中,MP-IgM阳性19例,阳性率为35.85%。

女孩MP-IgM阳性明显高于男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仍存在一定漏诊。

因此,对临床检验结果阴性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减少漏诊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检验儿童支原体肺炎,即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其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

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发热、咳嗽、浑身乏力等。

由于支原体肺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肺部体征不明显,因此以临川检验结果为基础的实验室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临床检验结果对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其中,男孩62例,女孩53例;年龄为3个月~14岁,平均年龄29.1个月;患儿病程为13~42天,平均病程21.6天。

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及持续性发热。

1.2 检验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试剂盒购自欧盟进口试剂。

小儿支原体肺炎43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原体肺炎43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原体肺炎43例临床分析目的:对4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4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年龄10个月~14岁。

采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27例(63%),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10例(10%)。

4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31例(72%);有效7例(16%);无效5例(12%),总有效率为88%。

结论:确诊后必须给予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防止病情复发。

标签: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

其共同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部分肺部固定细湿啰音,同时部分病例尤其年长儿肺部体征不明显。

婴幼儿、年长儿均可见。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多见。

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营养不良、Vit 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易发生该病。

该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治疗得当,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可以痊愈,少见并发症。

但如果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引起间质性肺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0个月~14岁。

1.2临床表现:临床上可有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咯出黏稠痰,甚至带血丝。

年长儿还可伴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婴幼儿则起病急,病程长、病情急,以呼吸困难、喘憋和双肺闻及哮鸣音较突出,可闻及湿啰音。

1.3 X线胸片表现:43例X线胸片均显示异常,四种常见胸片表现均有。

1.4治疗:确诊后首选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10 mg/(kg·d),1次/d,连用3-5d,再按前剂量口服3d,7-10天为1个疗程。

对伴有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的患者,联合应用三代頭孢类抗生素治疗;对合并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者给予保肝、护心治疗。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引言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在冬春季节明显增加,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虽然病情一般轻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仍有可能引起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有助于加强诊疗和预防控制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等方面。

结果性别方面,男性占68.4%(104例),女性占31.6%(48例)。

年龄分布主要在2岁以下,占61.8%(94例),2-4岁占23.7%(36例),4岁以上占14.5%(22例)。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共计75.7%(115例),其中1月份最多,占21.1%(32例)。

发病时间以晚间为主,占65.8%(100例)。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分别占95.4%、86.8%、82.2%。

诊断方面,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其中PCR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达到94.7%(144例)。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口服、静脉注射抗生素及辅助氧疗等措施,其中以阿奇霉素为主。

病情转归以好转为主,占94.1%(143例)。

讨论本次研究数据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男性占优势。

此外,冬春季节是其高发季节,而晚间是其易发时间。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该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

本次病例中,PCR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达94.7%,提示PCR检测是该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提高其诊断水平。

治疗方面,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

在本次研究中,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良好,病情转归以好转为主。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以男性、2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易在冬春季节、晚间发病。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与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与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与分析目的分析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通过该病患儿的治疗分析与观察,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对2014年1月~6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3例支原体肺炎(MP)感染患儿经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痊愈。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各异,临床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利于早期治疗。

MP感染临床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注意监测肺外各脏器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through analysis and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In January 2014-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of children is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rocess.Results 23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MP)infection after definite diagnosis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o recover.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clinical ne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ge,symptoms,signs,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to check the result,to facilitate early treatment.MP infection clin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choice for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monitoring of extrapulmonary each viscera function.Key words:Pneumonia mycoplasma;Clinical analysis;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process;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原因[1],由其所引起的肺炎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重症表现患者可造成肺外损伤及多系统损害。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7例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的患儿,对87例患儿的采集样本进行检验,对咽喉壁的脱落细胞进行采集,然后进行mp-dna检验;同时进行抽血,采取elisa法做抗体检验;采取金标法对患儿血清进行mp-igm检测。

结果 87例患儿当中,有72例患儿发热,占到82.76%,均有咳嗽症状。

15例患儿没有明显阳性体征。

0~3岁患儿人数与4~8岁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年龄以及发病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主要症状72例发热患儿均属于不规则的发热,热程为4~12 d,平均8 d;其中热程≤8 d有63例,8 d以上有9例。

87例患儿均有咳嗽症状,其中17例患儿是顽固性的剧咳,5例患儿有喘憋症状,16例患儿可以闻及湿啰音,10例患儿肺部没有异常,45例患儿可以闻及干鸣音。

2.2?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发热的患儿均进行了血清mp-igm阳性试验以及血清冷凝集素试验,其中64例患儿血清mp-igm检测呈阳性,有7例患儿双份血清抗体的检测滴度升高4倍;有59例患儿通过血清冷凝集素试验发现结果呈阳性,其中有4例患儿滴度升高4倍。

87例患儿当中,外周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有77例,白细胞总数表现升高的有5例,5例白细胞总数降低。

2.3?发病年龄及发病时间通过对87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得出,0~1岁患儿有32例,2~3岁患儿有35例,4~5岁患儿有13例,6~8岁患儿有7例。

由此可以看出0~3岁患儿有67例,占77.01%,而4~8岁患儿有20例,占22.99%。

0~3岁患儿人数与4~8岁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2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2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血清学检测及诊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4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血清学检测及治疗和转归。

结果本病以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lt;3岁13例,占31%;4~7岁18例,占43%;8~14岁11例,占26%。

发热占88%,咳嗽占100%。

胸片X线检查以点片状渗出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

临床X线与病毒及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

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

所有病例使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愈率100%。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确诊后用作用于细胞壁抗生素药物疗效欠佳时,应及早做血清学检测;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及早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总疗程2~3周。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几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好发年龄提前。

随着肺炎支原体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手段的进步,诊断水平也有所提高。

从2006年6月~2008年,我们收集了4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占60%;女17例,占40%。

年龄&lt;3岁13例占31%;4~7岁18例占43%,8~14岁11例占26%。

1.2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

病程中发热37例占88%;提问37.2~38.0℃9例占31%;38.1~39.0℃18例占48%;39.0℃以上10例占24%;体温正常5例占12%。

全部病例均有咳嗽,主要为阵咳,或频咳,多数喉内有痰鸣音,但痰不易咳出,咳出者多为白色粘痰,白色泡沫或黄痰。

胸痛2例为年长儿。

两肺闻及湿罗音17例,占40%;闻及干罗音及痰鸣音15例,占36%;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10例,占24%。

1.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10/L23例,&gt;10×10/L19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00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00例临床分析
泌物及有害病 原微 生物 , 善 染 4 8例 (2 ) 毛 1% , 细支 气管 炎 14例 ( 3 ) 肺 炎 2 8例 3 3% , 1
(5 ) 并 发 心 肌 炎 1 6% , 0例 ( 5 ) 皮 肤 2% , 经 过 上 述 综 合 治 疗 ,0 例 均 获 治 40
lm / k 3) 1 O g (g・1 , 次/F, 5天 停 3天 , ]用
加糖皮质激 素或 免疫球蛋 白 , 且疗效十分
显著 。
参考文献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 . 国实用儿 科 J 中 杂志 ,0 8 2 ( ) 5 1—52 2 0 ,3 8 :6 7.
2 王 吉 耀 , 科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内 M] 北 人
强, 即使缩宫素无效时仍能发挥较好 的促 子宫 肌作 用 , 另外 , 米索 前列醇 具有 扩 张
血管平滑 肌的作用 , 可产生一过性轻度 血


压下 降 , 更适合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米索前列 醇是一 种合 成 的前列 腺素
E衍 生 物 , 增 加 子 宫 平 滑 肌 的 张 力 , 能 促
于 1周 ) Mp—IM 阴性 或 滴 度 低 的 , , g 1周 后 复查 Mp—IM 。 轻 症 患 者 给 予 阿 奇 g
肺炎支原体感 染是儿 童 呼吸 系统感 染性 疾病 , 近年来发病 增加 , C P的病 在 A 原体 构成 比 中 占 1 % 一2 % 或更 高 。 5 0 有学 者根 据 Mp感染 后 检测 滴 度结 果分 为: 隐性感染 、 初次 感染 、 近期感 染 、 既往 感染、 再感 染 或 称反 复 感染 、 合 感 染 混 ( 二重感染) 感 染波及 全球 , , 有文献 报道 感染 率 96 ~ 6 7 . 。人类 对 Mp . % 6 . % 1 2 J 感染有普遍易感性 , 4~2 0岁是最 易感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5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5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5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方法收集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

结果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有发热、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外,合并肺外脏器受损,常见为消化道、心血管系统、泌尿道、皮肤等脏器一项或多项损伤,病程较长,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长,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标签: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小儿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既可引起肺部炎症改变,也可引起其他系统病变,如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现对2007年8月~2008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2008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确诊的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及《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

其中男100例,女75 例,男女比例1.33∶1,年龄2个月~1岁20例,占11.4%;1~3岁32例,占18.3%;3~5岁50例,占28.6%;大于5岁73例,占41.7%。

1.2临床表现1.2.1患儿均急性起病,175例患儿中发热135例(77.14%),热型不规则或持续高热,最高体温40 ℃,热程2~15 d,平均6.4 d。

肺部啰音139例(79.42%),X 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或点状阴影112例(64%),斑片状阴影47例(26.85%),大片状阴影5例(2.85%)。

外周血象131例WBC正常(74.85%),17例>10×109/L,27例轻度降低,WBC最高30×109/L.最低2.8×109/L。

全身中毒症状多不明显或较轻。

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正常者65 例(37.14%) ,升高者46例(26.28%),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34例(19.42%) ,单核细胞升高者142例(84.57%)。

肺炎论文支原体感染论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炎论文支原体感染论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炎论文支原体感染论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76例肺部支原体感染的儿童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讨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病原。

可导致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等疾病,同时有可能会并发肺外多器官、多系统疾病[1]。

在非流行年期间,肺炎支原体约占小儿肺炎病原的10%到20%,而在流行年则能达到30%以上。

因此,越来越多的儿科临床医师重视此病症。

为了深入地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76例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患儿进行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病例选择及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近两年来医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的alri患儿,76例住院患儿符合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检测血清mp-igm为阳性。

1.2 方法:上述病例入院后在当天或次日抽取了静脉血2ml,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其血清mp-igm,滴度≥1:80判定为阳性,mp-igm明胶颗粒凝集试剂由日本富士必欧株式会社提供(serodia-mycoⅱ)试剂盒,标本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2.1 一般资料:在本组的76例病例中,男患儿47例,女患儿29例,小于1岁的3例、1-3岁的14例、3-7岁的34例、7岁以上的25例。

其中,年龄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14岁。

病程1-2周的31例,2-4周的38例,4周以上的7例,而病程最短的8天。

2.2 临床资料:76例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患病早期多干咳少痰,而后多表现出剧烈咳嗽,部分患儿同时伴多痰。

其中伴有发热的49例(高热8例,中度发热28例,低热13例),热程低于1周的37例,多于1周的12例,最短的3天,最长的9天。

无发热的27例。

有腹痛12例,胸痛者24例,喘息8例,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11例,皮疹3例,头痛14例。

肺部无啰音21例,哮鸣音15例,闻及湿啰音34例,同时听到哮鸣和湿啰音者6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

除可以损伤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器官病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MP感染患儿3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文31例中,年龄最下10个月,最大12岁。

男18例,女12例。

表现为呼吸道感染24例(上感3例,支气管炎8例,肺炎13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2例,腹腔淋巴结炎2例,合并EB病毒感染2例,川崎病1例。

全年均有发病,以秋、冬季发病最多。

1.2 检测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ELLSA法血清MP-IgM 抗体滴度1:80者为阳性。

同时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胸部X线等检查。

1.3 临床表现发热19例,热程在1周至10天者16例,10天以上者3例。

其中10例以高热为主,体温39℃︿40℃,热型为不规则。

咳嗽21例,咳嗽均持续在1周以上,其中干咳10例,咳嗽有痰11列,夜间拼房剧咳6例。

喘息5例。

头痛、呕吐1例。

腹痛3例。

胸痛2例。

心悸1例。

皮疹1例(其中1例为猩红热样皮疹)。

关节痛1例。

肌痛2例。

咽部充血8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

单侧腮腺肿大2例。

肺部体征:双肺呼吸音粗9例,其中干啰音6例,中小水泡音7例,肺部无阳性体征9例。

1.4 辅助检查血细胞正常22例,均增高9例。

查血沉25例,增快9例。

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查10均正常。

心肌酶谱检查24例,6例AST、LDH均增高,5例AST、LDH、CK、CK-MB同时增高。

肝功能检查24例,5例转氨酶增高。

肾功能24例均正常。

镜下血尿1例。

心电图检查24例,窦性心律不齐5例,房早2例,室早1例。

X线检查30例,9例正常,肺纹理增强、模糊8例,云絮片状影13例,肺门阴影增大3例,胸腔积液2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14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多样,除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外,可伴消化系统改变、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改变、神经系统改变、皮肤黏膜改变等。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可提高诊断率,若确诊后应尽早治疗,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是呼吸道以外多个系统与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1]。

本文通过对14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2]。

男71例,女70例,男女比例1.01∶1,年龄6岁31例。

大部分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主要为咳嗽,有干咳、阵咳,部分有刺激性呛咳,部分有发热、咽痛、气喘、咳痰、胸痛、胸闷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肺炎支原体IgM均阳性。

按照说明书流程操作,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生化全套、血培养、尿粪常规、心电图、胸片检查,根据需要部分行脑电图、胸部彩超、腹部彩超、腰椎穿刺及胸腔穿刺检查,以便了解各脏器受累情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_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_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2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2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14例(49.57%)为支气管肺炎,80例(34.78%)为支气管炎;209例(90.87%)有发热表现;141例(61.30%)有咳嗽表现;98例(42.61%)肺部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73例(31.74%)闻及痰鸣音,33例(14.35%)闻及喘鸣音。

93例(40.43%)白细胞增高,40例(17.39%)白细胞降低;123例(53.48%)血清C反应蛋白上升;181例(78.70%)血清CK-MB轻度上升;134例(58.26%)肺部出现斑点状模糊阴影。

39例(16.96%)出现肝功能损伤;18例(7.83%)出现腹泻;16例(6.96%)出现热惊厥;15例(6.52%)心脏受损。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儿常可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伤。

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主要依据。

阿奇霉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标签:小儿;肺炎支原体;临床特点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并常引起其他脏器的并发症,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

本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2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临床诊治要点。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30例,其中男119例,女111例;年龄56 d~13岁,≤1岁16例(6.96%),≤3岁31例(13.48%),≤7岁109例(47.39%),≤14岁74例(32.1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

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48例临床资料。

其中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124例。

结果 348例患儿均有呼吸道症状,124例(35.6%)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泌尿系统45例(36.3%);血液系统26例(21.0%);心血管系统20例(16.1%);消化系统19例(15.3%);神经系统12例(9.7%)等系统多见;其它2例。

所有病例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结论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受累儿童肺炎支原体(MP)所致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累及全身多脏器受损[2]。

现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48例中,男198例,女150例,发病年龄2~3岁89例,4~6岁121例,7~12岁138例,有肺外脏器受累的124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肺部有干湿罗音142例,呼吸音低45例。

1.3 肺部X线表现右上肺炎34例,右下肺炎65例,左上肺炎12例,左下肺炎10例,支气管肺炎55例,胸腔积液11例,肺脓肿2例。

1.4 实验室检查,采用SERODIA-MYCOII明凝集法检测血MP-IgM,MP-IgM≥1:80为阳性,1∶320以上者为多数,1∶640以上者为数不少。

1.5 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分析1.5.1 泌尿系统共45例,占36.3%,35例出现尿常规异常(RBC≥3/Hp),10例出现一过性尿蛋白(±~+),血抗O,肾功能均无异常。

小儿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小儿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03-21T13:44:17.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云海福[导读]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之一,分析其感染的临床特点,对于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知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云海福 (内蒙古自治区鄂儿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儿科 014300) 【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之一,分析其感染的临床特点,对于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知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文对我院儿科呼吸病房的120例确诊为MP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分析发现,幼儿与学龄儿童占全部病例的50%以上,且临床表现多样化,除肺部受累外,还可并发多系统器官疾病。

支原体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7d,咳嗽症状明显缓解。

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体,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临床诊断需综合考虑MP感染可能性。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儿童感染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症状有咳嗽、发热等肺部炎症症状,其临床表现以多系统肺外并发症常见,并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临床易误诊为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延误治疗,因此,及时而准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确诊和诊断,对指导治疗有着决定性意义。

现将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0例M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明确诊断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男62例,女58例,<1岁15例(占12.5%),1~3岁45例(占37.5%),3~7岁52例(占43.5%),>7岁8例(占6.5%)。

病程最短的患儿是3d,最长的是19d,平均11.33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9T10:51:2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殷琼辉王香云李玲弟[导读]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

殷琼辉王香云李玲弟(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05)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094-02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

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48例临床资料。

其中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124例。

结果 348例患儿均有呼吸道症状,124例(35.6%)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泌尿系统45例(36.3%);血液系统26例(21.0%);心血管系统20例(16.1%);消化系统19例(15.3%);神经系统12例(9.7%)等系统多见;其它2例。

所有病例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结论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受累儿童
肺炎支原体(MP)所致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累及全身多脏器受损[2]。

现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48例中,男198例,女150例,发病年龄2~3岁89例,4~6岁121例,7~12岁138例,有肺外脏器受累的124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肺部有干湿罗音142例,呼吸音低45例。

1.3 肺部X线表现右上肺炎34例,右下肺炎65例,左上肺炎12例,左下肺炎10例,支气管肺炎55例,胸腔积液11例,肺脓肿2例。

1.4 实验室检查,采用SERODIA-MYCOII明凝集法检测血MP-IgM,MP-IgM≥1:80为阳性,1∶320以上者为多数,1∶640以上者为数不少。

1.5 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分析
1.5.1 泌尿系统共45例,占36.3%,35例出现尿常规异常(RBC≥3/Hp),10例出现一过性尿蛋白(±~+),血抗O,肾功能均无异常。

1.5.2 血液系统共26例,占21.0%,16例外周血白细胞胞升高,为15~25×109/L,10例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为(0.88-1.4)×109/L,3例血小板减少。

1.5.3 心血管系统 20例,占16.1%,5例患儿诉心悸、胸闷,18例示心肌酶谱异常,其中10例CK-MB升高,12例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心动过速,ST-T改变。

1.5.4 消化系统共19例,占15.3%,12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7例患儿腹痛、腹泻,均无肝脏肿大等表现。

1.5.5 神经系统 12例,占9.7%,10例头晕、头痛、呕吐,2例出现抽搐,均脑脊液检查大致正常,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1.5.6 其它2例,为关节一过性游走性疼痛。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为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原体。

MP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目前倾向于MP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体过氧化氢损伤和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4]。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B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分泌IgG、IgA、IgM增加,导致免疫功能损伤,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

肺外脏器受累多认为是由于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肝、肺、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它靶器官病变,从而出现相应的肺外脏器系统受累的表现[6]。

国外报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可高达45%[7],而且MP感染神经系统受累的比列近年有增高趋势[8]。

在我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348例MP感染患儿中,肺外脏器受累124例(35.6%),与国外报道比较接近。

主要累及泌尿系统,其次为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本组病例有神经系统12例,占肺外脏器受累的9.7%。

在本组临床病例分析中,MP肺外脏器受累大多出现在MP感染的同时,少数出现在MP感染1~3周,大多以肺外脏器损害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就诊。

因此对不典型或治疗不理想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应重视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法。

明胶凝集法测定MP-IgM是诊断临床MP感染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9]。

其它MP的辅助检查包括痰MP-PCR、痰MP培养、冷凝集试验等。

其中冷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低,痰MP 培养需时较长,阳性率不高,临床应用受限,MP-PCR杂交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10]。

本组124例MP感染患儿明胶凝集法MP-IgM均阳性。

由于MP-IgM的早期检测阳性率较低,在发病1周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检出率为10~20%,约2周达到高峰[11],因此,检测时机较早,可能出现漏诊,临床上也应该注意。

本组MP感染患儿经及时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及积极对症处理,治疗比较顺利,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第四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9,33(3):168.
[2]王慕狄.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284.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4]赵淑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29.
[5]刘应波,程冬兰,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9(6):419-420.
[6]崔振泽,李辉.肺炎支原体患儿细胞免疫的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5):287-289.
[7] Cassell GH,Cole BC.Mycoplasmas agents of human disease.N Eng1 J Med,1981,304:80-86.
[8]GeorgeS. Rrainsten and striatal encephalitis complicating mycoplasma pneumoniae penewmonia:Possible benefi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Pediatr infect Dis, 2001,20(5):543-545.
[9]潘家华,陈兰举,吴良霞,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快速诊断及临床意义.安徽医学,1998,19(2):13-15.
[10] Kai M,kamiya S,Yabe H,et al.Rapid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linical sample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 Med Microbiol,1992,38(3):166-168.
[11]刘寅,李树华,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在小儿支原体肺感染中的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25-24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