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家庭教养方式自 1967 年鲍姆瑞德提出后,就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关于家庭
教养方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从最初的对其定义的研究,到后来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母对儿童的单向影响的研究,再到父母儿童
的双向研究,到现在的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所有的这些都在一直发生着变化。本文则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分类、不
未参与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 的态度,他们既不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不规定行为 标准,也不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有的只是提供食宿 而已。由于 和 父 母 之 间 的 互 动 很 少,在 这 种 环 境 中 成长的儿童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他们对学 校生活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并 且在长大后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
影响
社会化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遵从社会规范, 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一 定社会所认 可 的 心 理 行 为 模 式,成 为 合 格 社 会 成 员 的过程。[7]( P. 123) 而儿童社会化则是儿童的态度、技能
和行为朝他所处的社会团体对他期望的方向发展的 过程。儿童 社 会 化 发 展 是 从 家 庭 中 最 先 开 始 的,因 此家庭教 养 方 式 对 儿 童 社 会 化 的 影 响 是 至 关 重 要 的。那么,不 同 的 家 庭 教 养 方 式 对 儿 童 社 会 化 到 底 有哪些影响呢?
遵从; 对孩子有更多的限制性和专断性,更多使用体 罚管制策略; 较少与孩子讨论; 对孩子表现出较少的 温暖和关爱。 为 什 么 会 存 在 这 些 社 会 阶 层 的 差 异 呢? 研究发现主要有 3 个方面的原因: 低收入导致 的压力,技能不同,背景因素。
1. 低收入导致的压力。麦克洛德的研究指出由 较低 家 庭 收 入、不 稳 定 的 职 业、许 多 债 务、失 业 等 造 成的家庭经济压力会导致成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 满意,低收入成人更为急躁易怒,各种消极事件对他 们的伤害也 更 大,从 而 使 他 们 无 法 积 极 参 与 儿 童 的 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而这些就很容易导致 儿童的反 社 会 行 为 问 题。 之 后,康 格 和 同 事 的 研 究 也发现家庭 经 济 困 难,未 参 与 型 教 养 方 式 与 不 良 儿 童发展之间 具 有 明 显 的 联 系,从 而 有 力 支 持 了 经 济 压力假设。
2. 以类型为取向。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些 研究者开始 从 类 型 学 的 思 路 出 发,将 父 母 教 养 方 式 类型化、模式化。最典型的代表是鲍姆瑞德的研究。 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 及父母的教养 4 个方面来评定家庭教养行为,将家 庭教养方式分为 4 种类型: 权威型、专断型、纵容型、 未参与型。在鲍姆瑞德看来,这 4 种类型中,权威型 教养方式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适合社会发展的,因为 权威型父母 对 孩 子 表 现 出 关 心,这 种 关 心 可 以 促 使 孩子任何时候都遵守父母做出的规定; 另外,权威型 父母会给孩 子 设 计 一 些 他 们 能 达 到 的 标 准,向 孩 子 表明父母是 相 信 他 们 的 能 力 的,而 这 种 反 馈 会 提 高 儿童的自立能力、成就动机,树立较高的信心。
2. 白领和蓝领工人所需技能不同。研究表明很 多低收入者是蓝领工人,他们处于社会下层,必须取 悦领 导,服 从 上 级,对 他 们 来 说,顺 从 和 尊 重 权 威 对 于能否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时, 他们也比较强调这两点。相反,商业管理人员、白领 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更为重视个人的主 动性、好奇心、创造性,在教育孩子时,他们重视讲道 理且更多地与孩子进行协商。
后来,鲍德 温 则 将 家 庭 教 养 方 式 维 度 化 为 情 感 温暖———敌意、依恋———干涉两个维 度。他 采 用 家 庭拜访和观 察 家 庭 互 动 的 基 本 频 率 的 方 法,重 点 研 究了父母的 宽 容 民 主 对 儿 童 社 会 化 的 作 用。 他 发 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 较高,儿童在 这 样 的 家 庭 中 易 形 成 爱 憎 分 明 的 社 会 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儿童的求知 欲高、好奇 心 强 并 极 具 创 造 性。 限 制 而 不 宽 容 家 庭 中的儿童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而我国的 桑标则用“接受———拒绝”和“宽容———严厉”两个维 度划分母 亲 的 教 养 方 式,用“肯 定———否 定 ”维 度 划 分父亲的教养方式。
对于家庭 教 养 方 式 的 定 义 有 很 多 种,有 的 认 为 家庭教养方 式 是 父 母 的 教 养 观 念、教 养 行 为 及 其 对 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 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 往的实质。[1]( P. 56) 有的认为它是父母与子女在子女成 长过程中通 过 言 语 行 为 进 行 的 相 互 作 用 过 程。[2] 还 有学者认为它是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 稳 定 的 行 为 方 式,是 父 母 各 种 教 养 行 为 的特征概括。[3]
2010 年 7 月 第 26 卷 第 7 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Social Science)
Jul. ,2010 Vol,26 No. 7
*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
王莹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3. 背景因素。有的时候背景因素也导致了社会 阶层的差 异。 例 如 有 些 儿 童 生 下 来 就 是 孤 儿,要 不 被送到孤 儿 院,要 不 就 流 浪 街 头。 研 究 表 明 这 些 儿 童很大一部 分 处 于 社 会 底 层,他 们 在 成 长 过 程 中 所 接受的教养方式和正常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
家庭教养方式( Parentingstyle) 最早是由美国心 理学家鲍 姆 瑞 德 在 1967 年 提 出,而 国 内 学 者 对 于 Parentingstyle 则有不同的翻译。如父母养育方式、父 母抚养方式、育儿风格、家庭教养方式等等。目前大 家普遍能接受的是家庭教养方式或父母教养方式。
纵容型的 父 母 对 孩 子 充 满 了 爱 与 期 望,但 是 忘 记了孩子社 会 化 的 任 务,他 们 很 少 对 孩 子 提 出 要 求 或施加任何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 童表现得 很 不 成 熟,自 我 控 制 能 力 尤 其 差。 当 被 要 求做的事情 和 愿 望 不 相 符 时,他 们 就 会 以 哭 闹 等 方 式寻求满 足。 对 于 父 母,他 们 也 表 现 出 很 强 的 依 赖 和无尽的需求,而在任务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
国内相关的研究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一般 参照鲍姆瑞德的分类。早期的研究有林磊和董奇等 采用聚类分析法把教养方式分为极端型、严厉型、溺 爱型、成就压力型和积极型; [5]黄河清则把其分为溺 爱型、纵容型、专断型、民主型; 后来的张建新用因素 分析法把家 庭 教 养 方 式 分 为 理 解 鼓 励 型、过 分 约 束 型、冷漠专制型和限制保护型; [6]刘金花则把它分为 拒绝型、严 厉 型、溺 爱 型、期 待 型、矛 盾 型、分 歧 型。 这些都反映了家庭教养方式的本土化研究。
* [收稿日期]2010 - 04 - 02 [作者简介] 王 莹( 1984 - ) ,女,河南驻马店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 42 —
例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等。而被父母 拒绝的儿 童 大 都 情 绪 不 稳,具 有 逆 反 心 理。 受 父 母 支配的则 比 较 被 动 服 从,缺 乏 自 信 心。 让 父 母 来 服 从自己的 儿 童 表 现 出 来 的 是 独 立 性 和 攻 击 性 比 较 强。
同影响、社会阶层差异和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及干预方式 6 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教养方式; 类型; 影响; 阶层; 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1696( 2010) 07 - 0042 - 04
家庭是 儿 童 成 长 的 摇 篮,是 儿 童 社 会 化 发 展 的 重要场所,对 儿 童 的 发 展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而 家 庭 教养方式作 为 影 响 儿 童 社 会 化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自 然是发展心理学家们一直关注的焦点。他们研究的 轨迹从最初 对 其 定 义 的 研 究,再 到 父 母 对 儿 童 的 单 向影响的研究,再到父母儿童的双向研究,一直发展 到现在的基于生态学的研究。
专断型的 父 母 对 孩 子 的 要 求 很 严 厉,提 出 很 高 的行为标 准,孩 子 很 少 有 讨 价 还 价 的 余 地。 如 果 孩 子出现稍许 的 抵 触,父 母 就 会 采 取 体 罚 或 其 他 惩 罚 措施。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表现出较多的 焦虑、退缩等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在青少年期,他们 的适应状况也不如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 但是,这类儿童在学校却有较好的表现,出现反社会 行为的比率很低。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
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有两种: 以维度为取向和 以类型为取向。
1. 以维度为取向。家庭教养方式维度取向是以 维度来描述 父 母 对 子 女 的 教 养 方 式,研 究 某 一 行 为 维度或行为纬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心理行为 发展的影响。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美 国心 理 学 家 西 蒙 兹 提 出 两 个 基 本 维 度: 一 是 接 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他 的 研 究 发 现 被 父母接受的儿童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
四、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 响的社会阶层因素探究
有些研究也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家庭教养方 式也是有 很 大 差 异 的。 一 般 来 说,与 中 产 阶 级 和 上 流社会的父 母 相 比,经 济 上 处 于 劣 势 的 工 人 阶 层 的 父母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强调顺从和对权威的
— 43 —
尽管家庭 教 养 方 式 的 分 类 很 多,但 最 为 大 家 接 受的还是鲍姆瑞德的分类: 权威型、专断型、纵容型、 未参与型。
权威型的 父 母 对 孩 子 提 出 合 理 的 要 求,对 他 们 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 求子女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 长的儿童,社 会 能 力 和 认 知 能 力 都 比 较 出 色。 在 掌 握新事物和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 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比较乐观、积极。这种发 展上的优势 在 青 春 期 仍 然 可 以 观 察 到,即 这 类 青 少 年具有较强的自信,社会成熟度更高,学习上也更勤 奋,学业成绩也较好,有更高的个人抱负。
总的来说,家 庭 教 养 方 式 的 定 义 最 起 码 应 该 包
括几种含 义。 其 一,家 庭 教 养 方 式 是 父 母 对 子 女 的 教养态度和感情,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稳 定性和明 确 的 教 养 目 的。 其 二,家 庭 教 养 方 式 是 父 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由于家庭成员的经历、 修养、个性特征都不尽相同,所表现出来的家庭风格 也是不同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风格,对子 女 的 社 会 化 过 程 会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响。 其 三,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庭感情氛围中表现出来的, 如果子女处在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那他们就比较 有安全感,能 很 快 适 应 社 会 生 活; 如 果 处 在 一 个 混 乱,争执不断的家庭,那么子女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就 比较大。[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