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能够借助 Laplace 变换工具研究典型系统的时域约束关系,分析系统的各种 典型性能指标,理解零极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能够利用稳定性判据判 断系统稳定性;在理解稳态误差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计算稳定系统的稳态误 差,理解减少稳态误差的工程设计原则和方法。
4. 在理解根轨迹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绘制给定条件的根轨迹图; 根据绘制的根轨迹,具有分析研究系统指标特性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指导组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如下目标:
1. 能够解释自动控制技术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理解自动控制技术关注的指 标。
2. 能够根据具体的自动控制问题,利用电路分析原理、机械力学运动规律等知 识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够借助变换工具分析并研究系统的基本环节, 获得其典型特征和指标。
要求学生:在理解根轨迹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绘制给定条件 的根轨迹图;根据绘制的根轨迹,具有研究系统特性(比如稳定性、快速性) 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1)能解释根轨迹法的概念和本质,理解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辐角条件的意 义。
2)能理解根轨迹的起点、终点、分支数、对称性、实轴上的根轨迹、分离 点和汇合点、渐近线、出射角和入射角、与虚轴交点、走向等特点的本质,能 根据这些特点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1 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6 信号流图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自动控制问题,利用电路分析原理、机械力学 运动规律等知识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够借助变换工具分析并研究系统 的基本环节,获得其典型特征和指标;初步训练自动控制工程问题的分析思路 和研究方法,获得系统分解和综合的基本技能。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17004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时/学分 64/4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选用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 4 版 王建辉 冶金工业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 罗航
专业教学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原理、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等 审核人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支撑课程目标 2,6)
利用电路原理、机械力学运动规律等知识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关于 系统输入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传递函数;分析和研 究系统结构图(等效化简)。
1)知道并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要求:稳定性,准确性(稳态误差指标) 和快速性(暂态性能指标)。
2)知道并识记典型时域信号的 Laplace 变换。 3)能分析一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相应的暂态性能指标,理解系统零 极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 4)能从系统特征方式的角度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能够 利用劳斯判据(胡尔维茨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能理解劳斯判据(胡尔维 茨判据)的使用条件;能够从关注性能指标角度建立相对稳定性的概念,理解 稳定裕量的含义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意义;能够根据特征根的负实部计算系统 的稳定裕量。 5)能够理解扰动稳态误差和给定稳态误差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能够正确 分析影响稳态误差的决定因素;能够利用减小稳态误差的补偿方法解决实际工 程问题。
第四章 根Fra Baidu bibliotek迹法(支撑课程目标 4,6)
在利用开环参数变化控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解的思想下,主要研究用开环
系统根轨迹放大系数的变化来建立系统闭环特征根变化的根轨迹。具体研究根轨 迹的基本概念及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开环零极点)的分布研究闭环系统的稳 定性及暂态品质。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7. 通过文献研究,对综合性自动控制问题(研讨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优化 决策、功能分解,方案设计等训练,初步具有团队协作,信息挖掘、交流观
点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支撑课程目标 1)
分析自动控制技术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分析三大指标:稳定性,准确性 (稳态误差),快速性(暂态性能指标)的基本要求;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简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间的区别和联系。
5. 理解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对于工程实际问题分析和研究的优势;能够利用幅 相频率特性(伯德图)分析开(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频域性能指标,明确 各种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6. 能借助现代仿真(模拟)工具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建模——能够根据系 统的具体指标和要求,初步研究自控系统的验证测试性问题及综合设计性问 题,初步训练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设计技能:
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利用梅逊公式计算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支撑课程目标 3,6)
本章研究自控的时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及稳态误差 性能指标。通过上述性能指标的研究,建立稳定性判别方法和稳态误差计算方法。 提出工程设计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3.6 稳态误差
要求学生:能够借助 Laplace 变换研究典型系统的时域约束关系,分析各 种典型性能指标,理解零极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能够利用稳定性判据判 断系统稳定性;在理解稳态误差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计算稳定系统的稳态误差, 理解减少稳态误差的工程设计原则和方法。
1)能够理解比例、惯性、积分、微分、振荡、时滞环节的表述及典型模型。 2)能理解引入拉普拉斯变换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传递函数是研究系统动态 性能的主要数学模型。 3)在理解系统结构图与传递函数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结构图等效变换的本 质和变换技巧,能够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 4)在理解信号流图基本术语的基础上,理解梅逊公式的本质(各部分的定
4. 在理解根轨迹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绘制给定条件的根轨迹图; 根据绘制的根轨迹,具有分析研究系统指标特性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指导组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如下目标:
1. 能够解释自动控制技术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理解自动控制技术关注的指 标。
2. 能够根据具体的自动控制问题,利用电路分析原理、机械力学运动规律等知 识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够借助变换工具分析并研究系统的基本环节, 获得其典型特征和指标。
要求学生:在理解根轨迹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绘制给定条件 的根轨迹图;根据绘制的根轨迹,具有研究系统特性(比如稳定性、快速性) 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1)能解释根轨迹法的概念和本质,理解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辐角条件的意 义。
2)能理解根轨迹的起点、终点、分支数、对称性、实轴上的根轨迹、分离 点和汇合点、渐近线、出射角和入射角、与虚轴交点、走向等特点的本质,能 根据这些特点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1 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6 信号流图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自动控制问题,利用电路分析原理、机械力学 运动规律等知识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够借助变换工具分析并研究系统 的基本环节,获得其典型特征和指标;初步训练自动控制工程问题的分析思路 和研究方法,获得系统分解和综合的基本技能。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17004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时/学分 64/4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选用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 4 版 王建辉 冶金工业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 罗航
专业教学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原理、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等 审核人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支撑课程目标 2,6)
利用电路原理、机械力学运动规律等知识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关于 系统输入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传递函数;分析和研 究系统结构图(等效化简)。
1)知道并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要求:稳定性,准确性(稳态误差指标) 和快速性(暂态性能指标)。
2)知道并识记典型时域信号的 Laplace 变换。 3)能分析一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相应的暂态性能指标,理解系统零 极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 4)能从系统特征方式的角度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能够 利用劳斯判据(胡尔维茨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能理解劳斯判据(胡尔维 茨判据)的使用条件;能够从关注性能指标角度建立相对稳定性的概念,理解 稳定裕量的含义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意义;能够根据特征根的负实部计算系统 的稳定裕量。 5)能够理解扰动稳态误差和给定稳态误差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能够正确 分析影响稳态误差的决定因素;能够利用减小稳态误差的补偿方法解决实际工 程问题。
第四章 根Fra Baidu bibliotek迹法(支撑课程目标 4,6)
在利用开环参数变化控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解的思想下,主要研究用开环
系统根轨迹放大系数的变化来建立系统闭环特征根变化的根轨迹。具体研究根轨 迹的基本概念及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开环零极点)的分布研究闭环系统的稳 定性及暂态品质。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7. 通过文献研究,对综合性自动控制问题(研讨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优化 决策、功能分解,方案设计等训练,初步具有团队协作,信息挖掘、交流观
点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支撑课程目标 1)
分析自动控制技术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分析三大指标:稳定性,准确性 (稳态误差),快速性(暂态性能指标)的基本要求;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简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间的区别和联系。
5. 理解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对于工程实际问题分析和研究的优势;能够利用幅 相频率特性(伯德图)分析开(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频域性能指标,明确 各种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6. 能借助现代仿真(模拟)工具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建模——能够根据系 统的具体指标和要求,初步研究自控系统的验证测试性问题及综合设计性问 题,初步训练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设计技能:
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利用梅逊公式计算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支撑课程目标 3,6)
本章研究自控的时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及稳态误差 性能指标。通过上述性能指标的研究,建立稳定性判别方法和稳态误差计算方法。 提出工程设计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3.6 稳态误差
要求学生:能够借助 Laplace 变换研究典型系统的时域约束关系,分析各 种典型性能指标,理解零极点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能够利用稳定性判据判 断系统稳定性;在理解稳态误差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计算稳定系统的稳态误差, 理解减少稳态误差的工程设计原则和方法。
1)能够理解比例、惯性、积分、微分、振荡、时滞环节的表述及典型模型。 2)能理解引入拉普拉斯变换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传递函数是研究系统动态 性能的主要数学模型。 3)在理解系统结构图与传递函数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结构图等效变换的本 质和变换技巧,能够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 4)在理解信号流图基本术语的基础上,理解梅逊公式的本质(各部分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