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教育部

项目简介:

关节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膝、肩、踝等滑膜关节的韧带、软骨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发病人群以年轻患者为主,伤后直接影响关节运动功能并引起关节退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运动员会导致过早丧失运动生命。以往,由于对运动损伤发生规律及术后康复缺乏研究,同时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时间长、精细度低等缺点,尤其对难治性关节伤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临床疗效不佳。随着我国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病人数呈指数增长,其研究更显重要。

本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在关节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以及相关难治性伤病(韧带断裂、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的重建与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阐明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损伤规律,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关节运动损伤微创外科治疗体系,规范了韧带重建技术,提出了软骨修复的新方法,带动国内专业领域学术与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进行全国运动员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生规律和主要致伤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发现交叉韧带断裂致使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损害的规律,提出早期重建预防和延缓继发损害的治疗原则。

2、开展关节微创手术新技术,建立关节运动损伤微创治疗技术体系并推广,创新研究难治性关节伤病治疗,实现了关节运动损伤的微创化治疗,使手术创伤小、精细度高,有利于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3、阐明重建交叉韧带塑形改建和末端形成的规律,发现术后膝关节被动运动对重建韧带愈合的促进作用,提出早期康复原则;发现国人交叉韧带止点解剖特点,指出骨道位置是重建手术的关键,提出交叉韧带单束、双束重建手术原则。

4、发现透明软骨细胞代谢过程中线粒体超氧炫现象,发现软骨损伤修复相关的microRNA、lncRNA因子,研制荧光纳米金颗粒用于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研究,发明软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亲和多肽以及新型脱钙皮质松质骨软骨再生支架,有效促进透明软骨再生,为治疗严重软骨损伤提供新的组织工程修复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5、改进半月板损伤修复手术技术,规范修复愈合率的评估方法,显著提高半月板愈合率与疗效。通过半月板止点的研究,改进半月板移植技术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植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

课题组共实施关节运动损伤手术39600余例(关节镜微创手术31900余例,交叉韧带重建术11300例),150余名国家队优秀运动员(包括60余名奥运会与世界锦标赛冠军)术后重返赛场再获佳绩(例如柔道运动员冼东妹术后蝉联雅典、北京两届奥运会冠军)。微创技术推广至全国415家医院(其中18家大型医院诊治患者15万余例)。对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贡献,取得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27篇,其中SCI论文59篇,最高影响因子7.882。主编出版10部专著(《实用运动医学》成为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膝关节交叉韧带外科学》、《关节镜外科学》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参编专著15部。项目前期工作199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期工作2008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敖英芳教授获第九届吴阶平医学奖—保罗•杨森药学奖一等奖,曲绵域教授2000年获何梁何利奖,项目组多人于2008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奖励情况)

敖英芳,第一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 完成人是本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规划设计及具体实施工作。在研究的总体思路设计,数据的分析,论文的起草以及发表等发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国家关节镜培训基地负责人,负责全国关节镜微创外科培训推广工作。此外,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中所列第1-5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著200余篇(最高SCI影响因子为7.882),主编4部运动损伤专著。主办9次国际关节镜学术会议,16届全国关节镜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获200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曲绵域,第二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2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2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指导学生完成膝关节镜手术及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撰写大量论文。主编专著《实用运动医学》,成为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并获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再创佳绩、为国增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百名优秀医师等国际、国内几十个奖项获得者

田得祥,第三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3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2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踝关节镜手术,进行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撰写大量论文。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再创佳绩、为国增光。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余家阔,第四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4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5点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大量关节镜下韧带重建、软骨修复、半月板移植及修复等微创手术,参与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多篇论文,参编10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操队和射击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王健全,第五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5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髋、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奥体训练中心及北京队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崔国庆,第六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6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参与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奥体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