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习题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 机械制造基础 第七章

国家开放大学 机械制造基础 第七章

1.切削层为切削部分切过工件的一个循环所切除的工件材料层。

()
选择一项:

2.背吃刀量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水平距离。

()
选择一项:

3.切削速度指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选择一项:

4.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
选择一项:

5.切削热主要产生于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
选择一项:

6.基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

选择一项:
B. 主运动方向
7.能够反映前刀面倾斜程度的刀具标注角度为()。

选择一项:
B. 前角
8.哪一个阶段刀具磨损的速率最慢()?
选择一项:
C. 正常磨损
9.粗加工中等硬度的钢材时,一般会产生()切屑。

选择一项:
A. 节状
10.切削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切屑。

选择一项:
B. 崩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王靖东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王靖东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习题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1以下硬度标注方法是否正确?如何改正?1)HBW210-240 ; 2) 450〜480HBW ; 3) 180〜210HRC ;4) HRC20〜25 ; 5) HBW150〜200答:1) 210〜240HBW; 2)正确;3) 180〜210HBW; 4) 20〜25HRC1- 2 A与Z哪个指标表征材料的塑性更准确,为什么?答: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相比,延伸率用的更多些,因为它的测量和计算比断面收缩率要方便些,准确度二者差不多。

1-3说明以下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ReL,Rm,HRC, HBW答:ReL—(屈服强度)表示金属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Rm——(抗拉强度)表示金属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HRC——洛氏硬度(c种)试验压头为120。

金刚石圆锥体。

HBW——布氏硬度,试验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1-4说明HBW和HRC两种硬度指标在测试方法、适用硬度范围以及应用范围上的区别。

答:HBW是用一定试验力,将直径为D的硬质合金球压入金属外表,保持一定时间后卸去试验力,然后测出金属外表的压痕直径d,载荷和压痕球形外表积的的比值。

适用于布氏硬度小于450的材料;尖圆弧半径左,可提高刀具强度和降低切削温度,均能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4)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越高、延伸率越小,均能使切削时切削温度升高,刀具使用寿命降低。

(5)刀具材料合理选用刀具材料、采用涂层刀具材料和使用新型刀具材料,是提高刀具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2-11什么是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工件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1)选择易切钢(2)进行适当的热处理(3)合理选择刀具材料(4)加工方法的选择2-12切削液的作用是什么?常用切削液有那儿种?答:切削液的作用: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清洗与防锈作用切削液的种类:水溶性切削液油溶性切削液固体润滑剂2-13刀具的前角、主偏角有何作用?应如何选择?答:前角的功用增大前角能减小切削变形和摩擦,降低切削力、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磨损,改善加工质量,抑制积屑瘤等。

切削加工复习题

切削加工复习题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 当以很小的刀具前角、很大的进给量和很低的切削速度切削钢等塑性金属时形成的是节状切屑。

()2. 粗磨时应选粒度号大的磨粒,精磨时则应选细的磨粒.()3. 磨硬材料应选软砂轮,磨软材料应选硬砂轮。

()4. 砂轮的组织号越大,磨料所占体积百分比越大。

()5. 麻花钻起导向作用的是两条螺旋形棱边。

()6. 铰孔既能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能纠正原有孔的位置误差。

()7. 无心外圆磨削(纵磨)时,导轮的轴线与砂轮的轴线应平行。

()8. 粗车L/D=4~10的细长轴类零件时,因工件刚性差,宜用一夹一顶的安装方法。

()9. 镗床只能加工通孔,而不能加工盲孔。

()10. 拉削加工只有一个主运动,生产率很高,适于各种批量的生产。

()11. 粗基准即是粗加工定位基准。

()12. 钨钛钻类硬质合金刀具适合加工脆性材料。

()13. 车削锥面时,刀尖移动的轨迹与工件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工件锥面的两倍。

()14. 当加工表面、刀具、切削用量中的切削速渡和进给量都不变时,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工步。

()15. 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前角增大,并使切削轻快省力,所以对精加工有利。

()16. 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的硬度。

()17. 钻孔既适用于单件生产,又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18. 由于拉刀一次行程就能把该工序中的待加工表面加工完毕,故其生产率很高。

()19. 精车时,刃倾角应取负值。

()20. 在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进给量。

()21. 车刀主偏角越大,刀尖散热条件越好。

()22. 刨刀在切入工件时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刨刀的前角较小,刀尖圆弧较大。

()23. 精车时,应选较小的背吃刀量、角小的进给量和较低的切削速度。

()24. 扩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原孔轴线的偏斜。

()25. 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脆性金属材料容易产生积屑瘤。

()26. 拉削加工能校正原有孔的位置误差。

第七节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七节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3. 粗、精加工中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粗加工时,应以提高生产率为主,同时保证 规定的刀具寿命。
➢ 切削深度:在机床功率足够时,尽量一次完 成加工余量。
➢ 进给量:根据机床-刀具-夹具-工艺系统刚性 选择最大的进给量。
➢ 切削速度:根据已选定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工件材料、刀具材料,选择中等偏下的切削 速度。
最低成本刀具寿命:以每件产品(或工序)的
加工费用最低而确定的刀具寿命。
其它原则
➢ 根据刀具的复杂程度,即制造和磨刀成本选择。 ➢ 机夹可转位刀具寿命可选择的短一些。 ➢ 对装刀、换刀、调刀比较复杂的多刀机床、组
合机床、自动化加工刀具,刀具寿命要选得高 一些。 ➢ 关键工序的刀具寿命要选得低一些。 ➢ 要保证大件加工一次走刀完成加工。
第七节
工件材 料的切 削加工

1. 切削加工性:指工件材料被切削加工 的难易程度。
2. 衡量切削加工性的指标
以加工质量的好坏衡量切削加工性 以刀具耐用度衡量切削加工性

在保证相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切削这种材料允
Hale Waihona Puke 许的最大切削速度。➢
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切削这种材料的刀具耐用度。

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保证切削这种材料达到磨钝
2. 制定切削用量时应考虑的因素
加工质量 切削加工生产率 刀具寿命 在多刀切削和使用组合刀具切削时,应把
各刀具中允许的切削用量中最低的参数作 为调整机床的参数。在自动线加工中,还 要考虑生产节拍。
最高生产率刀具寿命:以单位时间生产最多数
量的产品或加工每个零件所消耗的生产时间最 短而确定的刀具寿命。
➢ 粗加工 根据工件材料、刀杆尺寸、 工件直径和已确定的背吃刀量选择。

第七章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

第七章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
立方氮化硼刀具进行切削加工,或采用磨削加工方 式。该材料额韧性低,脆性大,切削时刀具破损和 磨损严重 ,刀具耐用度低。
二、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复合材料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与化学形状 不同的物质,人工制成的多组元固体材料。复合材 料是多组元(相)体系。
复合材料的组成相: 基体相(起粘结作用)和增 强相(提高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第七章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
7.1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一、切削加工性的概念
切削加工性是指在一定切削条件下,对工件材料进行 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如难加工材料, 加工性差。
切削加工性是相对的
二、
1、以加工质量衡量切削加工性:在一定条件下, 以是否易达到所要求的表面质量的各项指标来衡量。
常以σb=0.637GPa(60 kgf/min)的45钢的
V之6相0作比为,基则准得,相写对作加工(KVv性60K()VvVj,6为600)其j 它被切材料的V60与
当Kv>1时, 表明该材料比45钢易切削; 当Kv<1时, 表明该材料比45钢难切削。 各种材料的相对加工性Kv乘以45钢的切削速度, 即可得出 切削各种材料的可用切削速度。
材料的化学成分是通过对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而影响 切削加工性的。钢(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钢中加入Cr、Ni、Mn、V、Mo等可提高强度和硬度; 而加入Al、Si等易形成硬质点,加剧刀具磨损。
易切钢
铸铁(化学元素对碳的石墨化作用,促进石墨化作用 (Al、Si、Ni、Cu、Ti)时切削加工性提高,反之降低。
4.切削条件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二、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1.调整化学成分,
易切钢:切削力小,容易断屑刀具耐用度高加工表面 质量好。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及答案_超级完整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及答案_超级完整

第一章绪论思考下列问题:1.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3.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 在加工中,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其中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2.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3. 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的假定条件是假定安装条件和假定运动条件。

4. 常用的切削刃剖切平面有正交平面、法平面、背平面和假定工作平面,它们可分别与基面和切削平面组成相应的参考系。

5.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前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后角。

6. 正交平面与法平面重合的条件是刃倾角为0 。

7. 基准平面确定后,前刀面由前角和刃倾角两个角确定;后刀面由后角和主偏角两个角确定;前、后刀面确定了一条切削刃,所以一条切削刃由前角、后角、刃倾角、主偏角四个角度确定。

8. 用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两类参考坐标系为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2. 背平面是指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平行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3. 其它参数不变,主偏角减少,切削层厚度增加。

(×)4. 其它参数不变,背吃刀量增加,切削层宽度增加。

(√)5. 主切削刃与进给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主偏角K。

(×)r*6. 车削外圆时,若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则实际前角增大。

(√)7. 对于切断刀的切削工作而言,若考虑进给运动的影响,其工作前角减少,工作后角增大。

(×)*8. 当主偏角为90时,正交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重合。

(√)9. 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K类(YG类)硬质合金。

(√)10. 粗加工时,应选择含钴量较低的硬质合金。

(×)三、名词解释1. 基面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第七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

第七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

2.进给运动: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使刀具
与工件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进给运动将使被切
削金属层不断地投入切削,以加工出具有所需几何 特性的已加工表面.(车削外圆时,进给运动是刀具 的纵向运动;牛头刨床刨削时,进给运动是工作台 的移运.)
3.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合成: 当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同时进行时,切削刃
互接触的表面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强烈的摩
擦、刀具在高温下进行切削的同时,还承受着
切削力、冲击和振动,因此要求刀具切削部分
的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
1.高硬度:刀具材料必须具有高于工件材料的硬
度,常温硬度应在HRC60以上。
2.耐磨性:耐磨性表示刀具抵抗磨损的能力,通
常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第七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要求目的:理解零件加工质量的概念、掌握切削
运动和金属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识、认识金属切削
过程的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切削运动和切削刀具。
7.1 加工质量
金属切削加工(或冷加工)是指用切削工具从坯
料或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以获得所要求的几何 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来表示。
1.尺寸精度:是指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如圆柱面
的直径)和表面间的尺寸(如孔间距离等)的精
确程度。尺寸精度的高低,用尺寸公差的大小来 表示。 为了实现互换性和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国家标准 GB1800-79规定,尺寸公差分为20个公差等级,即
IT01、IT0、IT1、IT2„„、IT18。从IT01 ~IT18,
Vc (m / min 或m / s)
式中:d——工件直径,㎜ n——工件或刀具每分钟(秒)转数(r/min或r/S)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机械制造中的三种成形方法为(),受迫成形,堆积成形。
2.零件表面发生线的4种形成方法是:轨迹法、成形法、()、范成法。
3.在车床上钻孔时,工件的旋转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
4.在钻床上钻孔时,()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进给运动。
5.常见的切屑种类有()、节状切屑和崩碎切屑。
A、8种B、6种C、5种D、3种
14. 零件加工时,粗基准面一般为:
A、工件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C、工件的待加工表面;D、工件的过渡表面;
15.工程上常讲的“一面两孔”定位,一般限制了工件的自由度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16.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A、铸件B、锻件C、焊接件D、冲压件。
27.正态分布曲线中σ值减小则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规律变化
28.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A之和B之和的倒数C倒数之和D倒数之和的倒数
29.在工艺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或在加工过程中间接获得的那一环称为()。
A.组成环B.封闭环C.增环 D. 减环
8.机械装配的基本作业包括清洗、联接、()、校正及调整、验收试验等。
A.检测B.平衡C.加工D.修配
9.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
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作业时间D.工序时间
10.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认为:
4.重复定位:
5. 完全定位:
6.机械加工精度

7.误差复映规律: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7-1试述生产过程、工序、工步、走刀、安装、工位的概念。

答:制造机械产品时,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是指在一个工序中,当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在一个工步内,如果被加工表面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应分几次切削,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

安装是指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后加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完成的工序称为安装。

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加工位置称为工位。

7-2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是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技术文件。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材料性能,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7-3试指明下列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安装、工位及工步。

坯料为棒料,零件图如图题7-3所示。

1)卧式车床上车左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左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步。

2)在卧式车床上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粗车左端台阶。

答: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为装夹,粗车左端台阶为工步。

3)调头,在卧式车床上车右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右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序。

4)在卧式车床上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粗车右端台阶。

答: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为装夹。

车右端台阶为工步。

5)在卧式车床上用两顶尖,精车各台阶。

答:两顶尖定位为装夹,精车左、右端台阶为工步。

图题7-37-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有哪些?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定原则各有哪些?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1)分析研究部件或总成装配图样和零件图样;2)选择毛坯;3)拟定工艺路线;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及工艺装备;6)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7)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8)填写工艺文件。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械制造基础》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械制造基础》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械制造基础》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常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边学边练1.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和破裂的抵抗能力称为()a.硬度b.韧性c.塑性d.强度2.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a.洛氏硬度b.以上方法都可以c.维氏硬度d.布氏硬度3.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a.越差b.难以确定c.无影响d.越好4.金属材料在做疲劳试验时,试样所承受的载荷为()。

a.冲击载荷b.交变载荷c.静载荷d.无规律载荷5.()是α-Fe 中溶入一种或多种溶质元素构成的固溶体。

a.铁素体b.渗碳体c.奥氏体d.珠光体6.珠光体是一种()。

a.机械混合物b.金属化合物c.固溶体d.单相组织金属7.自位支承(浮动支承)其作用增加与工件接触的支承点数目,但()。

a. 0.25%b. 1.4%c. 0.6%d. 2.11%8.灰铸铁中的碳主要是以()形式存在。

a.团絮状石墨b.蠕虫状石墨c.球状石墨9.黄铜是由()合成。

a.铜和锌b.铜和镍c.铜和铝d.铜和硅本章测验一、单选题(每题10 分,共50 分)1.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

A.冲击载荷B.循环载荷C.交变载荷D.静载荷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断面收缩率和塑性C.塑性和韧性D.伸长率和塑性3.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

A.维氏硬度B.洛氏硬度C.布氏硬度D.以上都可以4.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

A.抗拉强度B.塑性C.疲劳强度D.强度5.牌号为45 号钢属于()。

A.普通碳素结构钢B.碳素工具钢C.铸造碳钢D.优质碳素结构钢二、判断题(每题10 分,共50 分)6.通常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选材的主要指标。

(√)7.抗拉强度是表示金属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8.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9.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5%。

金属切削原理 (陈日瞿)提纲

金属切削原理  (陈日瞿)提纲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基本定义基本概念: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工件的三种表面切削用量三要素参考平面、参考系及关系主要标注角度(γo 、αo、κr 、κr’、λs,)定义及图示工作角度的定义、改变原因切削厚度切削宽度难点与重点:几何参数的基本定义,标注角度图示问题:1、在车床上切槽,使用定义分析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工件的三种表面、刀具上的各刀面和刀刃;找出γo 、αo、αo’、κr 、κr’、λs,γn、αn、γf、αf、γP、αP;用公式描述进给过程中γoe 和αoe的变化规律。

2、列表表示车削内、外圆时选定点高、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情况下刀具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偏移距离之间的关系。

3、试分别画出主偏角为45o的外圆车刀车外圆和车端面时的所有标注角度。

4、试分别画出主偏角为45o的外圆车刀车外圆和车端面时的切削厚度和切削宽度。

5、车削外圆,其他条件不变,f或κr增大切削厚度怎样变化?a p或κr增大切削宽度怎样变化?6、刀刃上同一点的主剖面与法剖面之间的夹角是多少?为什么?7、车削外径36mm、中径33mm、内径29mm、螺距6mm的梯形螺纹时,若使用刀具前角γο=0o,左刃后角αfL=12o,右刃后角αfR=6 o。

试问左、右刃的工作前、后角是多少?8、半精车45钢外圆,试选择刀具材料牌号;车刀角度κr =75o,κr’=15o,γo=10o,αo=6o,λs=8o;试按制图标准标注刀具角度。

9、粗车HT200内圆,直径80mm,试选择刀具材料牌号;内圆车刀κr =45o,κr’=45o,γo=5o,αo=8o,λs=0o试标注刀具角度(符合制图标准)。

第二章刀具材料难点与重点: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常用刀具材料性能及应用问题:1、刀具材料是在什么条件下工作的?应具备哪些性能?2、对比高速钢和硬质合金性能指标。

3、常用高速钢有哪些型号?用在哪些场合?列举5种高速钢刀具。

4、常用硬质合金有哪几类?各有哪些常用牌号?其性能特点如何?加工钢料和加工铸铁、粗加工和精加工应如何选择硬质合金?为什么?5、简述YT 、YG两类硬质合金的牌号及应用范围;6、解释YT15 、YT30 、YG6、YG3牌号的含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一、填空题1. 实现切削加工的基本运动是______ ____ _和______ ______。

2. 机床型号中必须包含机床的_______代号、_______代号、_______代号和____ ___代号。

3. 目前在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 ____ _和____ __ __。

4. 切削用量一般包括 ____ __、 ____ __和___ __ ___。

5. 车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层宽度的因素有 ____ _和____ __ __。

二、选择题1.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面时,其主运动是()。

A砂轮回转运动B工件回转运动C砂轮直线运动 D 工件直线运动2.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A均由工件来完成B均由刀具来完成C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D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3. 背吃刀量是指主切削刃与工件切削表面的接触长度()。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B在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C在基面上的投影值D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4.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C 主轴中心高D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5.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A 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主剖面)D 基面、进给平面和法平面6.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A 切削平面B 进给平面C 基面D主剖面7. 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B基面C 主运动方向D进给方向8. 刀具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 前角和后角B 主偏角和副偏角C 刃倾角D 副后角9.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 前角和后角B 主偏角和副偏角C 副后角D 刃倾角10. 车外圆时若刀尖低于工件轴线,其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相比将会()。

机械制造基础思考题与练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思考题与练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思考题与练习题第一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1 外圆车削加工时,工件上出现了哪些表面?试绘图说明,并对这些表面下定义。

1.2 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如何计算?1.3 刀具切削部分有哪些结构要素?试给这引起要素下定义。

1.4 为什么要建立刀具角度参考系?有哪两类刀具角度参考系?它们有什么差别?1.5 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有哪几种?它们是由哪些参考平面构成?试给这些参考平面下定义。

1.6 绘图表示切断车刀和端车面刀的Kr,Kr’,γ0,α0,λs, α0’和h D,b D和A D。

1.7 确定一把单刃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哪几个基本角度?1.8 切断车削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1.9 纵车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1.10 为什么要对主剖面,切深,进给剖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换算,有何实用意义?1.11 试判定车刀前角γ0,后角α0和刃倾角λs正负号的规则。

1.12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为什么?1.13 普通高速钢有哪些牌号,它们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如何,适合于作什么刀具?1.14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些牌号,它们的用途如何,如何选用?1.15 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应如何匹配?怎样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切削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材料?1.16 涂层刀具,陶瓷刀具,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各有什么特点?适用场合如何?第二章思考题与练习题2.1 阐明金属切削形成过程的实质?哪些指标用来衡量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切削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为什么?2.2 切屑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有什么特征?各种类型切屑在什么情况下形成?2.3 试论述影响切削变形的各种因素。

2.4 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特点是什么?2.5 试描述积屑瘤现象及成因。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2.6 为什么说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2.7 切削合力为什么要分解成三个分力? 试分析各分力的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

第1章练习题一、是非题1、计算车外圆的切削速度时,应按照已加工表面的直径数值进行计算。

()2、铣床的主运动是间歇运动而刨床的主运动是连续运动。

( )3、刀具前角的大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而后角不能是负值。

( )4、刀具的主偏角具有影响切削力、刀尖强度、刀具散热及主切削刃平均负荷的作用。

( )5、车槽时的切削深度(背吃刀量)等于所切槽的宽度。

( )6、金属的切削过程也是形成切屑和已加工表面的过程。

()7、精加工相对于粗加工而言,刀具应选择较大的前角和较小的后角。

()8、积屑瘤对切削加工总是有害的,应尽量避免。

()9、刃倾角的作用是控制切屑的流动方向并影响刀头的强度,所以粗加工应选负值。

( )10、切削加工中,常见机床的主运动一般只有一个。

()11、工艺系统刚性较差时(如车削细长轴),刀具应选用较大的主偏角。

()二、选择题1、扩孔钻扩孔时的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等于()A扩孔前孔的直径 B扩孔钻直径的1/2C扩孔钻直径 D扩孔钻直径与扩孔前孔径之差的1/22、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A前角和后角 B主偏角和副偏角C刃倾角 D工作角度3、切削用量中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A切削速度 B进给量C切削深度 D三者都一样4、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A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B切削深度和进给量C进给量和主偏角 D进给量和刃倾角5、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 )A垂直于主运动速度方向的平面 B与切削速度平行的平面C与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D工件在加工位置向下的投影面6、刀具磨钝的标准是规定控制()A刀尖磨损量 B后刀面磨损高度C前刀面月牙凹的深度 D后刀面磨损宽度7、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剪切滑移区是( )A第Ⅰ变形区 B第Ⅱ变形区C第Ⅲ变形区 D第Ⅳ变形区8、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A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B前刀面、后刀面和副后刀面B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D水平面、切向面和轴向面9、刀具上能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几何要素是()A增大前角 B增大刃倾角C减小后角 D减小副偏角10、当刀具产生了积屑瘤时,会使刀具的( )A前角减小 B前角增大C后角减小 D后角增大11、有色金属外圆精加工适合采用()A磨削 B车削 C铣削 D镗削12、车刀刀尖高于工件旋转中心时,刀具的工作角度( )A前角增大,后角减小 B前角减小、后角增大C前角、后角都增大 D前角、后角都减小13、车削时,切削热最主要的散热途径是()A工件 B刀具 C切屑 D周围介质14、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切削深度 D三者一样15、在主剖面(正交平面)内标注的角度有( )A前角和后角 B主偏角和副偏角 C刃倾角 D工作角度16、切削铸铁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D副后刀面17、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18、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D副后刀面19、钻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刀具B工件C切屑D周围介质20、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刀具B工件C切屑D周围介质21、ISO标准规定刀具的磨钝标准是控制()A沿工件径向刀具的磨损量B后刀面上平均磨损带的宽度VBC前刀面月牙洼的深度KT D前刀面月牙洼的宽度三、填空题1、切削加工一般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机械制造基础-第7章-机加工练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7章-机加工练习题-答案

机械加工练习一、填空1. 在切削加工中,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供给运动。

一般消耗功率最大的是主运动。

2.最常用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形状复杂的整体刀具应采用高速钢。

3. 周铣平面时,有两种铣削方式:顺铣和逆铣。

生产中,普通铣床多采用逆铣。

4.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选用:YG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YT类硬质合金用于加工塑性材料。

5.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滚齿、插齿和铣齿;加工双联齿轮、内齿轮、齿条应采用插齿,加工斜齿圆柱齿轮应采用滚齿。

6.加工铸铁件通常选用YG类硬质合金,加工钢件通常选用YT类硬质合金。

7.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是影响工件加工质量、刀具磨损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应合理选择。

其选择的一般原则是粗加工时,选择较大背吃刀量、进给量,适当的切削速度;精加工时选择较小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尽可能提高切削速度。

8.车刀的5个角度主要是前角、后角、刃倾角、主偏角、副偏角。

9.根据形态特征,切屑可分为带状、粒状、节状、崩碎切屑四种。

其中,切削过程平稳的是带状切屑,但需要采取断屑措施。

10.切削加工过程中,积屑瘤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保护刀具,增大前角,增大切削厚度、影响尺寸精度,加速刀具磨损、影响已加工表面等方面。

因此,在精(粗,精)加工时应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11.切削液在切削加工生产中普遍采用,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12.机床常用机械传动副有带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丝杠螺母传动五种。

13.普通机床的变速机构常由塔轮变速机构、滑动齿轮变速机构、离合器变速机构三种基本机构组成。

1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进给等组成。

15.完全定位是指工件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不完全定位是指工件6个自由度没有被全部限制的定位。

16.基准重合指的是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基准统一指的是多个加工工序采用东一个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课后题答案

1。

2 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如何计算?答: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背吃刀量ap;切削速度V c:主运动的速度,大多数切削加工的主运动采用回转运动。

回旋体(刀具或工件)上外圆或内孔某一点的切削速度计算公式如下:m/s或m/min式中 d——工件或刀具上某一点的回转直径(mm);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r/s或r/min)。

进给量f:进给速度V f是单位时间的进给量,单位是mm/s (mm/min).进给量是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时两者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是mm/r(毫米/转).对于刨削、插削等主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的加工,虽然可以不规定进给速度却需要规定间歇进给量,其单位为mm/d.st(毫米/双行程).对于铣刀、铰刀、拉刀、齿轮滚刀等多刃切削工具,在它们进行工作时,还应规定每一个刀齿的进给量fz,季后一个刀齿相对于前一个刀齿的进给量,单位是mm/z(毫米/齿).V f = f .n = fz . Z . n mm/s或mm/min背吃刀量ap:对于车削和刨削加工来说,背吃刀量ap为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单位 mm。

外圆柱表面车削的切削深度可用下式计算:mm对于钻孔工作ap = mm上两式中-—为已加工表面直径mm;—-为待加工表面直径mm。

1.3刀具切削部分有哪里结构要素?试给这些要素下定义。

(1)前刀面:前刀面Ar是切屑流过的表面。

根据前刀面与主、副切屑刃相毗邻的情况分:与主切屑刃毗邻的称为主前刀面;与副切屑刃毗邻的称为副前刀面。

(2)后刀面: 后刀面分为主后刀面与副后刀面。

主后刀面Aa是指与工件加工表面相面对的刀具表面。

副后刀面是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面对的刀具表面。

(3) 切屑刃:切削刃是前刀面上直接进行切削的边锋,有主切削刃和副切屑刃之分。

主切削刃指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相交的锋边;副切削刃指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相交的锋边。

(4) 刀尖:刀尖可以是主、副切削刃的实际交点,也可以是主副两条切削刃连接起来的一小段切削刃,它可以是圆弧,也可以是直线,通常都称为过渡刃。

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7-8

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7-8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第七章第七章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加热保温冷却c32030亚共析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改善组织提高塑性共析钢过共析钢的锻压件结构钢的冷挤压件c33050c13050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临界冷却速度越慢消除内应力获得所要求的组织与性能马氏体分解残余傲氏体分解回火屈氏体形成碳化物聚集长大分解吸收扩散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在任何情况下奥氏体中踏步的含量均与钢中碳的含量相等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二)填空题(续)
中 南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9. 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加热、保温、冷却 三个阶段所速成。 10. 利用Fe-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A +20 ~ 30℃ ,它只适 C3 应于 亚共析 钢。 11. 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改善组织,提高 塑性 ,它主要试用于 共析钢、过共析钢的锻压件,结构钢的冷挤压件 。 12. 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线以上 AC3+30~50℃ ,对过共析 钢是 AC1+30-50℃ 。 13. 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点越 低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多 。 14. 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亚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析钢和过共 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慢 。 15.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与奥氏体化温度的关系是 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临界冷 却速度越慢 。 16. 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消除内应力,获得所要求的组织与性能 ,回 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低 。 17. 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 马氏体分解,残余傲氏体分解,回火屈 氏体形成,碳化物聚集长大 等四个阶段所组成。 18.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介质 分解、吸收、扩散 等三个阶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一、填空题1. 实现切削加工的基本运动是______ ____ _和______ ______。

2. 机床型号中必须包含机床的_______代号、_______代号、_______代号和____ ___代号。

3. 目前在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 ____ _和____ __ __。

4. 切削用量一般包括 ____ __、 ____ __和___ __ ___。

5. 车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层宽度的因素有 ____ _和____ __ __。

二、选择题1.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面时,其主运动是()。

A砂轮回转运动 B工件回转运动 C砂轮直线运动 D 工件直线运动2.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A均由工件来完成 B均由刀具来完成 C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 D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3. 背吃刀量是指主切削刃与工件切削表面的接触长度()。

A 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B在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C在基面上的投影值 D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4.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A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B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C 主轴中心高D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5. 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

A 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B 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C 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主剖面)D 基面、进给平面和法平面6.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A 切削平面B 进给平面C 基面 D主剖面7. 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之间的夹角。

A 切削平面 B基面C 主运动方向 D进给方向8. 刀具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 前角和后角B 主偏角和副偏角C 刃倾角D 副后角9.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 前角和后角B 主偏角和副偏角C 副后角D 刃倾角10. 车外圆时若刀尖低于工件轴线,其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相比将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工件材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本章主要研究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影响切削加工性的因素和改善切削加工性的办法。

7.1 必备知识和考试要点
1.了解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熟悉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3.掌握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办法。

4.了解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的问题和对策。

7. 2 典型范例和答题技巧。

[例7.1]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相对的?
[答案]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工件材料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由于切削加工的条件和要求不同,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有不同的内容和指标。

所谓材料切削加工的难易,都是相对某种工件材料而言,这种难易程度是一个相对概念。

例如以45钢为基准时,可以说高强度钢切削加工性不好,就是相对于45钢而言。

[例7.2] 常用的切削加工性衡量指标有哪些?各用于什么场合?何谓相对加工性?
[答案] 常用的切削加工性衡量指标有:(1)以表面加工质量衡量切削加工性。

容易获得好的加工表面质量的材料,切削加工性好,反之则差。

该指标是零件精加工时常用的衡量指标。

(2)以刀具耐用度衡量切削加工性。

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加工不同材料时,刀具耐用度较长,或允许的切削速度较高,或切除金属体积较多,切削加工性好。

其中相同切削条件下比较刀具耐用度和相同刀具耐用度下比较允许的切削速度是最常用的切削加工性指标,可适用于各种加工条件。

(3)以单位切削力、切削温度衡量切削加工性。

在相同的条件下,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好。

在粗加工或机床刚性、动力不足时用这种衡量指标。

(4)以断屑性能衡量切削加工性。

在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自动生产线或深孔钻削等对工件材料断屑性能有要求时,采用这种衡量指标。

相对加工性Kv是指以强度(b=0.637GPa的45钢的v60为基准,记为(v60);其它被切削材料的v60与之相比的数值,称为相对加工性,即,Kv= v60/(v60);Kv愈大,切削加工性愈好。

[例7.3] 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案] 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因素有:(1)工件材料的硬度。

硬度包括材料的常温硬度、高温硬度、硬质点和加工硬化。

硬度高时,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降低了刀具耐用度,甚至发生刀尖烧损或崩刃。

(2)材料的强度。

材料强度包括常温强度和高温强度。

材料强度高时,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加快。

(3)工件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塑性大时,切屑变形大,切削力增大,切削温度也较高,易发生粘结,刀具磨损加大,工件加工表面也粗糙。

塑性低或呈脆性时,刀刃处的切削负荷大,刀具磨损加剧。

工件材料韧性大时,断屑困难。

(4)材料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切削温度高,切削加工性差。

(5)材料的化学成分。

化学元素对材料的作用不相同,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钢中Cr、Ni、V、Mn、W、Mo等元素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铅、硫、磷等能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从而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

铸铁中硅、铝、铜等元素能促进铸铁碳的石墨化,可提高切削加工性;Cr、Mn、P、S等元素阻碍石墨化,会降低切削加工性。

(6)材料的组织。

材料的组织不同,其物理机械性能就不同,切削加工性也不一样。

铁素体塑性大,切削加工性不好,珠光体硬度、强度、塑性等比较适中,切削加工性好。

索氏体和托氏体、渗碳体和马氏体等,或强度大,或硬度高,或两者兼有,切削加工性差。

奥氏体塑性、韧性大,加工硬化严重,
切削加工性差。

[例7.4] 为什么说低碳钢与高碳钢的切削加工性都不如中碳钢?
[答案] 钢中含碳量低时,材料的组织中铁素体多,珠光体少。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减少,珠光体增多;当含碳量达到0.8%时,材料组织全部为珠光体;含碳量继续增加,材料中除珠光体外,渗碳体含量逐渐增多。

中碳钢的组织是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其强度和塑性适中,切削加32'陛好。

低碳钢中的铁索体所占比例大于珠光体,材料的塑性较大,切削加工性下降,不如中碳钢。

高碳钢中除珠光体外还有渗碳体,渗碳体硬度高,使刀具磨损加快,切削加工性不如中碳钢。

[例7.5] 试述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答案] 材料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是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根源。

所以,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应从这两方面采取措施:(1)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

在不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在钢中适当添加一种或几种元素,如S、Pb、Se、P等,可获得易切钢。

易切钢切削力小,易断屑,刀具耐用度高,加工表面质量好。

(2)通过热处理改变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不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差异很大。

通过热处理,使材料的组织发生改变,使其有利于切削加工。

例如,低碳钢经正火处理或冷拔处理,使塑性减小,硬度略有增加,从而改善切削加工性。

高碳钢和工具钢通过球化退火使硬度降低,而有利于切削加工。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调质处理,降低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

冷硬铸铁可在较高温度下退火处理,使其硬度降低,从而改善其切削加工性。

另外,当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无法改善时,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冷却液,有条件可采用加热切削、振动切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