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合集下载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一)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一)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一)摘要:欧洲一些国家大多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成功经验,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是典型之一。

本文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德国鲁尔区改造的成功经验,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体制改革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比较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体制因素的制约。

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迟缓,旧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人们对改革的理解不深刻等,导致老工业基地逐渐失去竞争力,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

同时,在老工业基地改造初期,几乎没有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长期形成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农业生产落后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比如,老工业基地资源型产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可持续发展性差;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得不到改善,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等。

三是投资效益比较低。

东北地区长期存在“项目怪圈”所带来的投资效益低的现象。

如,曾被誉为我国“轮胎行业摇篮”的黑龙江省桦林集团,最早引进巨额资金上子午胎项目。

设备从国外进口后,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正常运转。

为使设备运转,不得不派人去国外学习技术,并请外国专家对员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同时,对配套设备还需上千万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虽然国家有贷款贴息、债转股、技改投入等政策,但还是亏损。

总之,很多企业走不出“项目怪圈”的羁绊。

四是由于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不到位,导致在深层次上难以触及企业产权改革,致使国有企业调整的成效不大。

二、德国鲁尔区改造的经验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钢铁与煤炭生产基地,19世纪初,鲁尔地区由于盛产煤炭,使该地区的煤、钢业蓬勃发展起来。

19世纪中叶,鲁尔区钢铁的产量占全国钢铁产量的70%以上,煤炭产量高达80%左右,是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

约20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煤矿开采难度加大,致使煤矿开采的成本提高,以煤为基础的炼钢产业利润降低。

借鉴鲁尔工业区转型经验

借鉴鲁尔工业区转型经验

借鉴鲁尔工业区转型经验推动东北改革与振兴文章加入时间:2005-10-13一、鲁尔工业区转型经验及教训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区鲁尔工业区,系指涵盖德国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占北威州总面积的1/10,拥有4434平方公里,540万人口。

与其他资源型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经历了由兴盛到衰竭的全过程。

其主要特征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质量下降、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要求严重抵触;失业人口增加引致社会矛盾尖锐化,解决这些矛盾成为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鲁尔工业区转型成功经验经过长期的阵痛,鲁尔工业区终于获得了转型的成功,他们的主要经验如下:(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源枯竭地区的工业转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投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以吸引外商投资;(3)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4)在改造传统工业的同时,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5)重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6)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排斥外国企业参与区域内的竞争,加速产业的优化组合;(7)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鲁尔工业区转型中的教训政府的过分补贴不利于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长远发展。

据德国联邦经济部的介绍,在过去的25年中,联邦政府一直对煤炭、钢铁、造船等部门进行补助,因为这些部门对鲁尔区老工业基地很重要,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原想通过补助使这些老的传统工业再获竞争力,但补助并没有带来积极效果。

高投入、高资助,并没有阻止鲁尔工业区的进一步衰落。

实践证明,对传统大工业的资助得不偿失,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形成了资本黑洞。

后来,联邦政府调整了对老工业基地的资助办法,减少了对煤炭、钢铁、造船等部门的资助,只资助其环保、废厂房利用等项目,把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帮助该地区投资生产新产品,扶持新兴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鲁尔工业区改造启示与借鉴

鲁尔工业区改造启示与借鉴

鲁尔工业区:简介:工业城市群,总面积4900平方公里,人口570万,大城市: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格尔森基而欣,1早期工业发展优势资源丰富:煤炭、铁矿储量大,品质好产业集合:煤炭、钢铁、化工、机械交通便利:水网纵横,莱茵河、鲁尔河、陆路交通,铁路密集,东西向重要交通干线2传统工业衰败石油冲击,“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主导产业成本优势消失,受到其他国家地区竞争,逐渐衰败,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陷入低谷。

3产业转型1)制定总体规划区域联动,产业综合布局2)改造传统工业,完善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提升、延长传统工业(煤矿、钢铁、机械、化工)关、停、并、转,3)引进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物流产业新型化工(开发碳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

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具有明显的后向关联度,拉动了鲁尔区的经济复兴。

新型化工产品安全、高效,具有清洁及可循环利用性,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3)科技孵化开办高校(10几所高校,14万大学生)研究所4重视环保,注意形象1)生态建设,环保可持续2)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IBA Emscher”生态保护规划,建立起一个东西长70公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在原大部分煤矿、工厂、铁路和水道基础上改造修复,使绿地、居民中心、物流中心、工商业园区等城市项目像拼图游戏一样分布着,12个不同的发展和保护方案向世界展示了老工业区重获新生的可能性。

A 埃森市内的Zollverein XII煤石厂,86年关闭,被列为历史遗迹,2001年,成为世界遗产,设计理念“形式服从功能”,重新定位为文化休闲中心,博物馆、艺术画廊、娱乐场、摄影工场。

B Duisburg-Nord生态公园,大型钢铁企业,85年关闭。

工业建筑和绿色植物在Duisburg Nord公园里和谐相处着经验借鉴1注重城市形象的改变2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之间的合作发展3始终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4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未雨绸缪5滨海新区在发展中要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在对老企业的改造中创新发展6利用原有设施,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一条新路7。

鲁尔工业区的蜕变引发的思考

鲁尔工业区的蜕变引发的思考

鲁尔工业区的蜕变引发的思考城市,是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的各种生活、行动围绕城市展开。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废旧建筑物,包括旧居民区、废厂矿的改造也就成为了吸引各方眼球,体现执政者能力的重大指标之一。

在改造城市废旧建筑物的各个经典案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的北部,距离柏林大约五小时的车程,临近的主要城市,东面是汉诺威,南边是法兰克福,整个鲁尔工业区涵盖了恩瑟河流域,宽六十七公里,长一百一十六公里,占地约八百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有十余个城市,人口约五百四十万,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二十世纪50到60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了空前繁荣,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

但是三十年前,世界产业发生结构的大调整,鲁尔工业区的衰败势不可挡,众多的矿区与炼焦厂相继关闭,整个工业区留下的,是破旧的厂房、锈蚀的机器、纵横的管道以及一条条被污染的河流、被腐蚀的土地、堆砌如山的煤渣,无人理会。

面对一整个失去生命力的而且被重度污染的工业带,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将它整治,让这一片土地再现生机?这是摆在当时执政者及众多建筑设计师的难题。

1989年,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区改造更新计划开始实施,IBA(国际建筑展览)这个隶属于德国政府的机构作为这个庞大计划的主要操盘手在十年间完成了一百二十多个更新案,令人惊奇却也确确实实地将一个被重度污染的工业带转化成了一个不断吸引外来游客和设计师,并且修建了一系列专为矿工、妇女、儿童、老人设计的住宅建筑,建筑周围环绕绿地,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很难令人想象,这之前是一个污水横流,粉尘漂浮,煤渣遍地的地方。

这全仰赖于IBA采取的策略独到而有远见以及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讲述的就是鲁尔工业区由颓败到新生的蜕变过程,其中提到的一些建筑设计师在废旧矿区建筑改造方面的创意与专业能力,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论文报告题目: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鲁尔区改造的分析,探讨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鲁尔区的历史背景、改造计划、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以及环境保护,剖析其改造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

此外,本文还列举五个案例,对鲁尔区改造的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鲁尔区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德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20世纪初,该地区的钢铁、煤炭、化工等重工业占据了德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但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枯竭,工业部门逐渐衰落,鲁尔区也由此陷入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德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更新。

第二部分:改造计划德国政府在改造鲁尔区时,采用了多项措施。

首先是重工业转型,即将传统的钢铁、煤炭、化工等产业转变为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其次是城市更新项目,包括住宅和商业区的改造以及公共设施的升级。

第三是环境保护,即开展环保工作,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鲁尔区在重工业转型中十分成功,今天成为了德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之一。

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技术等领域,为整个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该地区依托自身优势,还建设了多个研究中心和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落户。

第四部分:城市更新鲁尔区的城市更新非常成功,十分注重民生、环保和文化建设,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对市容市貌进行了全面改善,公共设施得到了升级,街区和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更加合理,文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建设齐头并进。

第五部分:环境保护鲁尔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与企业合作,共同努力,实现了环境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在环保工作中,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清理土壤、整治污水、限制工业排放、推广绿色能源等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摘要: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

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由此笔者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区;结构调整;资源枯竭;资金;技术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建国以来,东北三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老的夕阳产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随之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此笔者利用在欧洲留学的机会,重访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希望从鲁尔工业区建设经验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从而为东北工业的振兴尽薄棉之力。

一、鲁尔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及弊端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面积4434平方公里,人口540万,目前仍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KommunalverbandRuhrgebiet)所属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

鲁尔工业区面积占到北威州总面积的1/10。

1.鲁尔工业区的衰落与振兴。

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竭的全过程。

鲁尔工业区改造影片感想

鲁尔工业区改造影片感想

“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观后感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

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

在行政上鲁尔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通常以该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

传统上鲁尔区是一个老工业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端,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并是该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

而去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褪去了鲁尔工业区近百年的喧嚣和繁华。

高耸的塔炉和轰鸣的机床已风采不再。

一度是德国“经济引擎”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在后工业文明的挑战下逐衰退为大片不毛“锈地”:污染严重的大面积工业废地、斑驳弃用的巨型钢铁设备、混沌秽浊的大小河道以及动荡不安的社会经济结构⋯⋯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际建筑展等大型区域复兴战略的推进,衰败的鲁尔区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过整治利用这些废弃的工业棕地及遗留其间的矿坑、机械,败落的趋势开始得以改写.并发展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参考的对象。

该整治项目以“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创性概念为主旨,在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广泛支持下逐步摆脱了以往对工业废弃地、废弃厂房与设施的传统价值观,重新发现了工业遗存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

开始将其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结合旅游开发、区域复兴等措施,对工业棕地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1998年以来.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的形成,标志着鲁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鲁尔从零星旅游景点的独立开发走向了一个形成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时期。

概括起来,鲁尔区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四类:一是博物馆开发模式,以亨利钢铁厂、关税同盟矿区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最为典型;二是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如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和北极星公园;三是将工业设施改为购物娱乐中心,典型代表是位于奥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四是传统的工业区转换成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等。

德国鲁尔地区“经济转型”的启示

德国鲁尔地区“经济转型”的启示

面, 有 一定 的借鉴 和启 示作 用 。而且 , 由此 也可 促进 中德在 “ 新 能源 ” 、“ 环
保产 业 ”等领 域的 经济 合作 。
鲁 尔矿 区有一 座 已经 废弃 的大型 煤 矿 ,高 大的 建筑 以及 暗红 色 的砖仍
然保持 着 2 0 世纪 3 0 年 代时的原样。
生活 方式 及 社会 、政 治活 动带 来深 刻 的影 响 。现 在失业 者 大 多是 简单 劳动 者或 没 有能 力掌 握新 技 术的 人 ,脑 力
劳 动 与 体 力 劳 动 的差 别进 一 步 缩 小 , 传统 工业工 人减少 ,“ 白领工人 ”的 比
以及 工人 运动 的 历史 。鲁 尔煤 矿 已被 联 合 国列 人世界 文化 遗产 名录 。
原 因。社 民党 虽 然从 2 0 世纪 5 0 年 代 起 从 工人 政党 向人 民党转 变 ,但产 业 工 人仍 然是 社 民党 的 支柱 之一 ,现 在
传 统 产业 工人 减 少 ,社 民 党对 新一 代 技 术工人 的吸 引力也越来越 缺失 。
地 区本来 并 不发达 ,但 中小企 业 能快
现代 资本 主 义发展 道 路 的缩影 ,大 体 经 历了如 下 阶段 : 战后 初 期的 经济 恢 复时 期 、经济 调 整增 长时 期 、经济 缓 慢增 长和 停 滞衰退 时 期 。现在 ,以高 新技 术为 基础 的 经济 结构 转变 ,是 否 会把 或者 说 已经 开始 把现 代资 本 主义
现 在 这 里 被 改 建 为一 个 煤 矿 展 览 馆 。
深刻 与广泛 的
工业 “ 经济结构转型 ”
“ 经济结 构转 型 ”给 人们 的生产 、


经 济结 构 转 变的 指导 思 想 :

德国鲁尔区工业改造的启发

德国鲁尔区工业改造的启发

经济视野Economic Vision 德国鲁尔区经济成功转型,旧工业改造成功,成为世界经济转型的典范,对于山西的经济转型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德国鲁尔区多特蒙德市凤凰湖景观区(Phoenix See),凤凰西区(Phoenix West)旧工业区域成功改造的典型,来探寻我们希望的答案。

一、多特蒙德市凤凰湖和凤凰西区改造目标为振兴经济,推动城市转型,同时解决关闭工厂所带来的问题,2000 年多特蒙德市启动了“多特蒙德计划”。

凤凰旧工业区改造是这个转型计划的一部分,凤凰湖和凤凰西区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计划包括4 个方面目标:1.高科技企业,打造新的城市支柱产业。

2.增加就业人数,解决关闭旧厂带来的影响;3.更高层次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4.改造城市旧区,将旧工业区改造成为新的生活场所和科技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二、凤凰湖改造过程及情况2000年4月13日 决议凤凰东区及凤凰湖区进行改造,2001年4月Hermannshuette 炼钢厂停业;2001年1月 开始城市建设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调研(水域经济、环境承受能力 、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土地测量管理等);2001年6月凤凰湖发展公司成立,该公司是多特市全资市属子公司;2002年2月起 钢厂拆解,在中国张家港组装再建,重新再利用;2003年7月进入水域规划法律程序;2004年4月 通过发展公司购进Thyssen Krupp 钢铁公司的整片场地;2005年6月水域建设规划得到批准;2005年9月开工奠基;2007年9月矿区安全工作的开始,最后的地上建筑拆解,地下建筑及地基的拆除,原煤气厂地面的重新开发;2009年4月科技工程建设的开始;2009年 设计工程开始;2009年7月建设工程(引流、街道、广场)开始;2009年 湖区南坡开始销售;2009年12月埃姆舍尔河向地面引流;2010年秋,造湖阶段正式由地下水供应湖水。

为了解决原有工业用地土壤严重污染的问题,项目在土地的整理过程中,挖掘了250万立方米的土壤与4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

德国鲁尔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德国鲁尔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德国鲁尔区转型的成功案例德国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是德国经济的支柱。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凸显,鲁尔区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

然而,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鲁尔区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政府的积极介入和支持。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型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资金。

政府还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持。

这些政府的举措为鲁尔区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鲁尔区的成功转型还得益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创新。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鲁尔区的企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

许多传统的煤炭和钢铁企业开始转型为清洁能源和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绿色经济的发展。

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些企业的努力为鲁尔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和支持。

此外,鲁尔区的成功转型还得益于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鲁尔区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转型的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同时,鲁尔区的居民也积极响应转型的号召,逐渐改变了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为转型的成功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动力。

这种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为鲁尔区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德国鲁尔区的转型成功得益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转型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企业的创新和合作为转型提供了动力,社会各界的参与为转型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鲁尔区的转型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鲁尔区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需要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转型,才能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演变及对我国工业改造的启示

鲁尔区的演变及对我国工业改造的启示

世界老工业基地的演变及对我国工业改造的启示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鲁尔区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资源的开采、环境的恶化,鲁尔区面临着新的问题,面对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德国进行了大力的经济结构调整,为其他地区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来看,任何产业部门都经历着形成、发展、成熟、衰退的变化过程。

老工业基地作为产业部门的空间集合体,随着主导产业部门的衰退,与主导产业部门前、后联系的产业部门也随之衰退,使工业基地整个陷入衰退的困境,这是世界各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客观事物。

尽管各国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及其客观原因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作为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

如同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基地也经历了从兴到衰这一历程。

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典型的一例。

对于诸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重振,国内目前讨论比较多。

普遍认为振兴东北应从经济结构的调整、主导产业的选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保障制度的更新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着手;也有人认为,东北振兴的难点主要在于任务重,成本高,以及再投入能力不足。

但从国内目前来看,结合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来研究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却很少。

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

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国的心脏”。

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1.3%。

论文:德国鲁尔工业区工业经验及启示

论文:德国鲁尔工业区工业经验及启示

浅谈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经验及启示摘要: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坏与政府的治理是密切相关的。

在德国鲁尔区治理发展的过程中,德国各级政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和路径。

为了改变鲁尔区高耗能的老路,德国政府明确政策导向、设立专业机构、重视科技的成果转化、建设基础设施、加大了环保力度。

而且通过培植新兴产业,拉动结构转型,解决了由大规模工业衰退带来的环境恶化等问题。

鲁尔区整治的政府治理路径对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资源型区域经济;政府治理;新兴替代产业;借鉴一、鲁尔工业区整治的政府治理路径(一)政府治理的行为方式1、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多种相关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政府已经意识到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压力。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等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德国政府设立了“新企业投资项目”,“欧洲复兴计划”等项目,向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不断扩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帮助中小企业引进先进的设备,增强中小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保护,鲁尔区的中小企业实力增强,数量也明显增多。

2、政府财政补贴。

德邦州政府为了缩小各地区的差异,促进地区的平衡发展,加强了对老工业地区的改造。

在整治初期,联邦政府通过对煤炭、造船、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辅助想重新焕发传统工业的竞争力,但投入高的结果却是鲁尔区仍在不断的衰弱。

于是,政府又进一步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资助方法,减少了对煤炭、造船、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资助,将资助对象转向环保、废弃场等项目,把废物重新回收再利用,将节约下来的资金扶持新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服务业的发展,以便创造新的岗位,让更多德国人民有工作。

3、重视教育、技术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国鲁尔区在复兴的过程中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传统教育方法,创新新兴学科,加强对建设地区的创新和研究,建立了一个贯穿全区的“技术之路”,把区域内的经济和研究两个中心联系起来,不断加快研究创新的脚步,将当地高等院校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非常重视教育、技术和科技成果之间的转化。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发布时间:2010-02-07 作者:阅读次数:13次来源:振兴东北网责任编辑:刘磊【字号大中小】为借鉴德国经验,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根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计划,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组织部分资源型城市赴德国开展培训。

代表团与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北威州经济与能源部等政府部门就转型政策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波鸿大学、莱比锡大学等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训,实地考察了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园区、赫尔腾工业园区等转型项目。

德国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对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鲁尔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总面积4435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

鲁尔地区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曾经为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乃至“德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发挥过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以煤钢为主导的重型工业逐步衰落,失业率大幅攀升,人口大量外流,陷入结构性危机之中。

面对危机,德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转型,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对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煤钢工业基地迈向现代欧洲文化之都的转变。

一、鲁尔区经济转型的基本做法(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鲁尔区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联邦、州和市分工明确而又协同配合。

联邦政府、州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市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鲁尔区结构调整是政府做出的政治决策,也在各级政府和各经济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坚持。

二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产业发展方面,有财政补贴、投资降税、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等政策。

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对吸纳就业项目的投资补贴、建立培训机构、对个人创业的政策支持等。

德国鲁尔区结构转型的经验和启示

德国鲁尔区结构转型的经验和启示
2 鲁尔区的转型战略 2. 1 再工业化和锁定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鲁尔区的 政党采取的结构转型战略大致可分为 两类 再工业化和新工业化 后者是 比较成功的 1984年前鲁尔区工业复 兴策略大都针对保护传统的区域经济 结构 结果在六七十年代区域大部分 工业再工业化了 此外 自从1960年 代以来 区域基础产业的合作增加 以前 的 竞争 者 之间 出 现了 合 并的 趋 势 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联系更紧 密了 简言之 鲁尔区的结构转型方 法仅仅是防卫型的 地方行动者仍然 相信区域的未来还 是得依靠煤和钢
第一 鲁尔区的单一结构导致了 经济锁定 麻痹 了企业精神 创新和灵活性 鲁尔区的大多数公司都与控 制区域经济的大公司有直接联系 这些紧密联系弱化了公 司向区域外发展和创新的需求 也弱化了工人的企业精 神 因为他们一生都被雇主照顾 这种 严格专门化的陷 阱 导致鲁尔区思想僵化 阻碍了公司对外在动力的迅速 有效反应 比如衰减的煤钢需求
是在过去的 20 年 鲁尔区才有机会
在欧洲重新建立它的竞争优势 虽然
新的 就业 岗位正 在被不 断创造 出来
但是在鲁尔区最 严重的社会问题仍然
是其 超高的失 业率
1. 2 经济发展
鲁 尔区独特的经济历史以及世界
经济的发展共同造 就了它现阶段的经
济结构 发生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煤 铁危机 影响了整个鲁尔区的经
济 在过去的40 年中已有超过50万人
在这些基础产业 煤炭 钢铁工业 失
去工作 在未来的几年中 关闭煤矿的
进程将继续在鲁尔区推进 煤矿已经
从最初的136个减到现在还有 9个在正
常运作
随 着欧 洲范围 的服 务业的 扩张
第三产业现在成为 鲁尔区经济的主导

观《城市的远见—德国鲁尔工业区》有感

观《城市的远见—德国鲁尔工业区》有感

观《城市的远见—德国鲁尔工业区》有感第一篇:观《城市的远见—德国鲁尔工业区》有感觀《城市的遠見—德國魯爾工業區》有感工業區在全世界的很多國家都可以看到。

而工業區的改造對於每個國家都是重中之重並且希望其可以帶來更多的效益和創新的事項。

而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我們看到IBA對於整個主題的把握和創新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加上德國政府對於恩瑟爾河花大力氣,決心改造的魄力。

我們看到了一個工業區改造的很好的範本。

改造後的魯爾新區,是一個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觀的前提下,發展為融遺跡觀賞、旅遊度假、文化娛樂、科學展覽、體育鍛煉、培訓教育、商貿購物和市民宜居等於一體的區域。

2001年12月,魯爾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後,它還榮膺“歐洲2010年文化首都”的稱號。

觀看這樣一個範本的時候,在一邊觀看,一邊總結對於自己有警醒作用的一些東西:由IBA的競圖來看,我們可以從更多的人那裏汲取到更多東西。

若是依照房子原來的構造來貼切的設計有時候更得甲方的青睞。

1、好的燈光效果可以給夜間景觀加很大的分。

2、平時多留意生活的各種點點滴滴,說不定這些點滴可以進入到你下一個創新的設計,如:以工廠的老牆作為攀岩練習的場所。

3、要以新舊結合,文化和內容不局限在特定的範圍。

如:那個非常獨特的UFO辦公室。

4、以舉辦各種活動來完善設計的公園和開放空間。

5、群聚效應的產生是需要好的策略的,以低廉的租金吸引有創造力和潛力的公司進入到我們打造的地方,可以是未來有很大的增值。

6、以每個身份的視角來看待一個地方可以打造很多令人心動的景觀和設計,不單單是以設計師自己的眼光。

如:礦工住宅打造成婦女、單親媽媽的社區;老人社區;兒童社區。

7、以新能源進入到設計地區,等等。

這些自己總結的淺顯經驗對於自己以後的設計有很大的提示和開拓了自己對於設計的想法。

而在觀看德國魯爾工業區改造的內容時候我就在聯想說我自己見過的工業區改造的例子。

如四川成都的東郊記憶和北京的798創意園區。

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德国鲁尔地区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以下简称“北威州”)的境内,位于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占地44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万。

鲁尔地区并非独立的行政单元,而是由11个区级城市和4个农业区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人口和历史关联性的地理空间。

历史上,鲁尔地区曾经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工业区,也曾经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民生活质量差、人口文盲率高而广为人知。

今天,鲁尔地区日益成为生命力顽强的产业和人口聚集区,因有着特殊的工业遗产、丰富的文化产品、大片的公园和绿地、大量被再开发的工业废地以及高品质的居民生活,而作为转型发展成功的地区而受到全球关注。

当前,中国不少老工业基地陷入了发展困境之中,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地区在转型的基础、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外部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从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方向来看,两者也有相似之处。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可以充分借鉴鲁尔地区的经验。

为了学习借鉴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2017年4月22日至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同志带队到杜伊斯堡等地,就鲁尔地区的转型发展开展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头研究,我们认为,鲁尔地区的转型发展经验,至少可给出如下六点启示:1 是转型不可延宕,但也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鲁尔地区面临的困境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那时,因为煤炭开采成本的上升和由于石油作为替代能源之重要性的上升所导致的煤炭需求的下降,煤矿开始关闭,煤矿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大幅度减少。

在70年代中期,由于全球市场上低成本钢铁供给的增长,对于鲁尔地区钢铁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快速下降。

这对鲁尔地区明确地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要求。

尽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鲁尔地区采取了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应对困难局面,但是,整个社会还抱有“好日子还会再来”的期望,特别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又唤回了煤炭作为国家替代能源的“梦想”。

老工业区的蜕变与启示——德国鲁尔工业地域变迁模式之启示

老工业区的蜕变与启示——德国鲁尔工业地域变迁模式之启示

高取 代 规 模 扩 大 成 为 西 方 城 市 发 展 的
主题 。越 来越 多 的城市 开始 尝试 从社 会 、
经 济 、 环 境 、 文 化 等 多 方 面 入 手 , 解
决 大 规 模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所 引 发 的诸 多 问题 ,包 括 城 市 经 济 衰 退 、 生 态 环 境 恶化 、城 市 景 观 败 落 、 就 业 岗位 不 足 、
措 施 包 括 对 钢 铁 工 业 联 合 兼 并 、扩 大
变 了鲁 尔 区 的经 济质 的从 业 员 工 和 创 新
型 的 科 研 生 产 一 体 化 , 使 鲁 尔 区 跻 身
的 规 模 生 产 为 主 ( 康 采 恩 , 卡 塔 尔 如 等 大 公 司 ) 企业 之 间等 级 森 严 , 关联 , 度 缺 乏 灵 活 性 ,产 业 部 门 的经 济 增 长 缓 慢 甚 至 呈 下 降趋 势 。2 0 0 0年 的 G P D 和 19 年 的相 近 ,即 近 1 年 来 ,该 地 91 O 区 的经 济 发 展 没 有 任 何 增 长 ;3 工 业 . 化早 期遗 留下 来 的庞 大 的 固定资 产 , 矿 区 地 形 的 沉 陷 , 地 裂 缝 等 严 重 的 环 境 问题 , 以及 缺 乏 规 划 , 混 杂 分 散 的 居 住 区分布 ( 主要 以 E sh 区为 主 ) mc 地 :
维普资讯
变 与振 兴
德 国 鲁 尔工 业 地 域 变迁 模 式 考 察 与 启 示
国 际产业 结构调 整背景 下 的老 工 业 区 改 造
自工 业 革 命 以 来

传统 工 业

直是
西 方 工 业 化 国家 城 市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之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鲁尔工业区的基本情况介绍鲁尔地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内,面积4432.79 平方公里,人口540 万,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重要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工业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 世纪50—60 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

有12 座工业城市、12,000 个工厂和600 多个矿井。

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 公里。

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的1/3。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生产萎缩,失业大幅增加等其他一系列问题。

60 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围绕着发展多样化经济,开展了区域全面整治与更新。

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规划与措施(一)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

有效保证各项整治政策的实施,纳入到法制轨道。

1920 年,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现在简称KVR),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这个权力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业代表,有利于其决策顺利贯彻落实。

1960 年该机构提出了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担负起全面规划,决定整治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

1966 年,鲁尔开发协会编制了鲁尔工业区第一个总体发展规划。

1969 年又对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且予以正式公布。

这是联邦德国第一个在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在德国学习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曾经支持德国二战的著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是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因坐落于鲁尔河两岸而得名,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格尔森基尔欣等。

鲁尔区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著名的克虏伯家族创造的钢铁神话迄今仍是鲁尔人的骄傲。

鲁尔区的概念首次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

根据该条约,战败国德国用鲁尔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

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区再度繁荣。

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使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保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和钢铁危机。

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陷入了低谷。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

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使鲁尔区的经济再造辉煌。

转型的具体做法第一,制定总体规划
鲁尔区发展初期,缺乏对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造成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之后,又分别通过法律一再扩大其权力,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对矿区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对于调整鲁尔区的经济及社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使这一百年老工业区再次充满了活力。

第二,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

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主要有:
(1)健康工程和生物制药产业。

鲁尔区是世界上医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从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到传统的治疗手段,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医疗领域。

区内的研究机构、医疗教育机构,为制药及生物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吸引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企业进入。

目前,
医药产业共吸收就业28万人,是鲁尔区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2)物流产业。

鲁尔区以区位条件、交通设施以及工业底蕴为基础,通过市政当局推动、国际物流企业参与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目前,约有3000个物流企业,覆盖鲁尔区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就业人数达18万人。

(3)化学工业。

鲁尔区曾是德国化学工业的先驱,焦油化工产业衰落后,鲁尔区积极开发碳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

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具有明显的后向关联度,拉动了鲁尔区的经济复兴。

新型化工产品安全、高效,具有清洁及可循环利用性,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4)文化产业。

旅游与文化产业是鲁尔区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特色之一。

1998年,鲁尔区制定了一条区域性旅游规划,被称为“工业文化之路”的旅游线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

“工业文化之路”如同一部反映煤矿、炼焦工业发展的“教科书”,带领人们游历150年的工业发展历史。

开发工业旅游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成为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标志。

第四,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持
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

除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

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

目前,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注意形象。

由于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如今鲁尔区已经变成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幽雅的产业园区,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新型产业发展创造了优美洁净的环境。

鲁尔区转型的启示
目前,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镇),许多城镇资源枯竭,面临城市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

由于传统产业的收缩,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市发展后劲不足,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为我国探索传统老工业城市(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注重城市形象的改变。

鲁尔区产业的成功转型,一个重要的表现是重塑了自己的形象。

过去,人们对鲁尔区的印象是:矿区人的脸是黑的,污染严重,不适合于居住,河流是污水的通道。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印象在逐步改变。

环保型的工业园区不断扩展,不断探索和改造,用新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与新型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超出了传统恢复环境的思路。

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从重新塑造形象开始。

第二,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之间的合作发展。

鲁尔区分布着一个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各个城市相互协作,共同治理污染。

尤其是对于流经这些城市的共同的河流进行重新整治,先治理小河流,再治理主河道,流经各个城市的小支流在进入主河道时都已经被净化。

合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许多环境问题是跨越区域和相互依存的,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配合行动。

第三,始终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鲁尔区的创新就在于,它把各个城市的历史挖掘出来,文化保留下来。

在那里,工业的历史名胜,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卖点”,埃森的矿区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把城市变成一个公园,用机械化向游客展示工业时代的文明;把工厂变成一个艺术馆,人们在废弃的工厂里举办上万人参加的大型音乐会;把以前的车间变成大型餐厅,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

正是由于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使鲁尔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出来。

第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未雨绸缪。

鲁尔区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是成功的,但也是痛苦的。

由于资源枯竭,企业倒闭,工人技能单一,老龄化严重,使该地区失业率曾经高达10%-20%。

经过长期的探索,才最终找到使城市走出困境的途径。

我国的许多资
源型城市资源已经枯竭,或者资源即将枯竭,也面临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为了避免由此而造成的痛苦,必须未雨绸缪,使城市能够平滑地转型。

第五,滨海新区在发展中要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在对老企业的改造中创新发展。

如有基础和使用条件的厂房设备就可以借鉴德国鲁尔的经验,通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的改造,积极发展会展、旅游、餐饮等产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设施,改造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现代化的场所。

还可以利用这些改造后的设施发展影视产业,为制片商提供拍摄场地,当然是要付租金的。

这种大型设施的改造,既可以保留原有设施的风貌,成为某种带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场所,又可以安排大量的人员就业,解决老企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成为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六,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些带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已经老化,我们可以借鉴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利用原有设施,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在德国鲁尔我们参观了已经关闭的麦德里希钢铁厂。

这座炼铁高炉达70多米高的铁厂,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再,正在被改造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中心。

原来的大型储油罐将被改造成为潜水训练池,大型生产车间用玻璃搭起了能够活动的屋顶,成为一个大型的演出舞台。

地面上铺上了金黄色的沙子,看上去有点海滩的味道。

原有的炼铁高炉被改造为攀岩练习厂地。

原来一座庞大的钢铁企业正在被改造成为一个崭新的以游乐场、购物中心为主体的新型区域。

德国鲁尔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