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砂岩油藏渗透率与净上覆压力的关系研究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毛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Email:***********************摘要:低渗油藏孔隙细小,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流体在其中流动存在启动压力。
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做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非达西流启动压力介质变形渗流规律前言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研究中一直以达西定律为主要基础。
达西定律的假设条件为:流体为牛顿流体,液流为层流状态,流体与孔隙介质不起反应。
低渗透油层的许多特点和现象与达西定律所假设的条件相差很大,受固体表面影响边界层在孔隙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因此,达西定律不适用于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就有非达西渗流的提法。
我国西安石油学院阎庆来等人最先用地层水和原油通过天然岩心进行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较低时,无论是水,还是原油都有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显示,即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1)绝大部分低渗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2)注水压力高,而采油(气)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3)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采液指数和采油(气)指数急剧下降;(4)油田最终采收率低等特征。
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正文1.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规律研究现状目前求取两相渗流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主要有稳定法和不稳定法两种,对于稳定法,因为测试时间长、受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精密度还未被大部分学者所采纳。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砂岩储层,由于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导致储层对裕量评价、开发方式设计、地质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影响深远。
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详细研究。
一、孔隙结构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孔隙度低、孔隙分布不均匀、孔隙连通性差。
它的孔隙度一般在5%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低于3%。
孔隙度低的原因主要有矿物成分的封闭作用以及成岩作用使矿物颗粒间的结合更加紧密。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的孔隙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为孔隙度和孔隙大小的差异较大。
孔隙连通性差,使得储层的渗透率非常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需要通过压裂等增产技术手段来进行改造。
二、渗透率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一般在0.1md以下,甚至能达到0.01md以下。
渗透率低主要是由于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所造成。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低,直接影响着储层的有效性,增加了开发难度,降低了油气储层的开发价值。
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于确定储层的开发潜力和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至关重要。
三、油气饱和度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饱和度一般较低,而且油气饱和度分布不均匀。
由于孔隙度低、孔隙连通性差等因素影响,使得储层的油气饱和度较低。
在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饱和度分布不均匀,出现油气聚集不足的情况。
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饱和度进行研究,对于合理评价储层的油气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岩石力学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点表现为岩石脆性强、岩石稳定性差、岩石孔隙结构复杂。
由于储层孔隙度低、岩石组分均匀性差等因素影响,使得储层的岩石力学特点较为突出。
岩石脆性强使得储层在钻井、抽采等作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破碎等现象;岩石稳定性差则会影响储层的注水、注气、压裂等改造作业;岩石孔隙结构复杂使得储层的物性参数难以确定,增加了储层参数评价难度。
低渗透变形介质砂岩油藏水平井产能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 岩石 的孑 L 隙度 和渗透率随压力
变化呈 指 数形式 变 化 , 岩 石 的 孔 隙度 相 对 于 岩 石渗
透率的变化较小 , 可 以忽略 , 而岩石 渗透率 随压力
变化 的表 达式 为
k :k o e ( 2 )
第1 3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4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1 .1 3 No .1 2 Ap r .201 3
1 6 7 1 — 1 8 1 5( 2 0 1 3) 1 2 - 3 4 2 1 — 0 3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n e e i f n g
质油藏产能的研究多局限于直井方面¨ _ 4 J , 对于变
形 介质 油 藏 水 平 井 的研 究 也 仅 局 限 于 对 已 有 方 法 的修正 以及 通过 渗 流 场 近似 原 则 获 得 的 近 似解 J 。
将式( 2 ) 代入式 ( 1 ) , 可以得到考虑介质变形的 低渗透油藏渗流速度方程
性分析。介质变形 系数 、 启动压力梯度 以及生产压差 等因素对水平 井产 能有 重大影响。实例 计算结果表 明: 介质 变形系数或 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 水平井产能越低 ; 由于介质变形效应 的存在 , 随着生产压差 的增加 , 水 平井产 能不再直线上 升而呈现非 线
性变化 , 介质变形系数越大 , 非线性变化越强。
大学 ( 北京 ) , 研究方向: 油气 田开 发 工 程 。E - m a i l : l e i g a n g 5 0 0 0 @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储层。
这类储层一直以来都备受石油行业的关注,因为其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
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和开发变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从储层特点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1. 孔隙度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在5%以下,远低于常规砂岩储层的10%~20%。
这意味着储层中有效的储集空间较小,储层中所含的油气资源相对较少。
2. 渗透率小: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1md以下,远低于常规砂岩储层的几个甚至几十个数量级。
这意味着储层对流体的渗透性较差,导致开发难度增加。
3. 储层致密:由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因此储层通常较为致密,流体难以通过孔隙和裂缝来移动。
4. 生产难度大:由于上述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生产难度较大,需采用先进的增产技术和工艺来提高开采效率。
5. 地质构造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构造通常较为复杂,包括多种成岩作用、构造变形、岩石改造等地质现象,增加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难度。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现状1. 地质调查与储层描述:利用地质调查和储层描述技术,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剖面分析,了解其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2. 物性评价与试验研究:通过物性评价和实验研究,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3. 成岩作用与裂缝特征研究: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裂缝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储集空间,为开发技术和工艺提供依据。
4. 潜力评价与资源储量估算: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评价和资源储量估算,确定其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5. 储层改造与增产技术研究: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改造和增产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提高储层的渗透性和产能,实现可持续开发。
低渗透油藏合理流压的研究
低渗透油藏合理流压的研究摘要:相对于常规油藏,低渗透油藏具有特殊的开发规律,本文研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影响,来研究低渗透油藏产量的变化规律。
为了使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得到合理的开发,防止由于应力敏感性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必须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
关键词: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生产压差一.低渗透油藏基本特征1.油水渗流的非线性规律:对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油藏来说,边界层原油的非牛顿性对线性渗流规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会使渗流规律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启动压力。
2.低渗透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变化:对于低渗和特低渗地层来说由于低渗透岩心的孔隙系统基本上是由小孔道组成的在油、水流动,每个孔道都有自己的启动压力梯度当驱动压力梯度大于某孔道的启动压力梯度时,该孔道中的油、水才开始流动,使整个岩心的渗透率值有所增加。
二.低渗透油藏流入动态研究1.考虑压力梯度单相流流入动态(1)基本原理: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可解释为:忽略小驱动压力梯度是的弯曲段,将大驱动压力梯度区间形成的近似直线段延长交于压力梯度坐标上,此交点的值称为拟启动压力梯度,把此直线段及其延长线看成低渗透多孔介质的流体运动规律。
单相流体一维稳定渗流模型:假设水平均质等厚油藏,一端是供给边界,压力为pe;另一端为排液坑道,压力为pw,已知地层长为L,宽为N,地层厚度为h,液流沿供给边界至排液坑道方向流动,流体粘度为,流体体积系数为B,均质地层的渗透率为K0,取供给边界处为x=0。
非达西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流体运动方程为:式中,v—渗流速度,m/s;p—地层压力,Pa;r—地层半径,m;—拟启动压力梯度,Pa/m。
进而得到非达西线性渗流产量公式为:单相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模型假设水平均质等厚油藏中心一口生产井,圆形外边界为供给边界,供给半径为Re,压力为pe,油井半径为Rw,油井井底压力为pw,油层厚度为h,地层渗透率为K0,流体粘度为,流体体积系数为B,流动方向由供给边界流向生产井,取生产井为坐标原点。
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的分析与研究
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的分析与研究摘要:为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滚动开发效果,改善油田低渗透非主力层系的开发现状。
在储层特征分析、室内实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敏水锁分析数学模型和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外来固相颗粒等损害程度诊断经验公式,从而实现对储层分析的合理判断。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析伴随着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大,目前辽河油田等东部老油田大多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伴随高节奏地滚动勘探开发,开采难度不断增大;而油田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中高渗透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开采,调整挖潜的重点也逐渐转向中低渗透储层。
如何在新油田滚动开发的初期就针对储层分析的潜在因素尽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何在油田根据储层分析的类型和损害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增产增注措施,是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基本思路储层分析就是根据已开发油田的资料和积累的的经验,借助一些基本的储层信息,早期定性判断待开发油田类型,并定量估算可能的程度,改变以往依赖大量的室内分析和一系列流动实验进行评价,致使措施建议滞后于滚动开发生产实际需要的状况,从而实现油田的合理开采。
众所周知,储层是油藏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即油藏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外因即开采过程中任何能够使储层分析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外部条件。
储层分析研究是针对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评价其产生的结果,为解除已有的提供依据,即对已开采油田在储层潜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藏的开采历史和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及机理,评价所受的类型及程度,指导采油生产实践的有效技术。
二、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低渗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低孔、低渗、低孔喉,针对低渗透油藏潜在的主要损害类型,并根据相应的储层物性资料及配套的敏感性评价数据建立水敏水锁预测模型和流体评价预测模型。
所谓水敏是指与储层不配伍的流体进入储层后,引起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的下降。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2T16:10:37.7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月10期上作者:李丞[导读] 随着化石能源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低渗透、致密、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李丞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聚中十六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随着化石能源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低渗透、致密、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低渗透油藏因渗透率低,原油流动性差,开发成本高,效果差等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该类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
目前低渗透油藏主要通过压裂提高储层渗透率改善原油流动通道进行开发。
储层裂缝与基岩之间的流体交换成为压裂后原油进入裂缝的主要方式。
渗吸是湿相依靠毛管力自发进入毛细管将非湿相替换出来的过程,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发现象。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引言随着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的开采程度持续深入,因此,对石油开采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
当前,中低渗油层在我国油气储备中所占比例持续攀升,低渗透油层存在油藏类型单一、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储层敏感性强等特点,采取适宜的采油技术,合理地开发中低渗油层逐渐成为油层开发研究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油田现场开发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挥毛细管力的渗吸作用可有效开发此类油藏,对于水湿裂缝性油藏而言,压裂液渗吸剂可以充分发挥其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及毛管自吸作用,协同作用置换原油到高渗透裂缝之中,进而在水驱过程中携带出原油。
然而,现有压裂用渗吸剂耐温抗盐性能较差,易水解失效,地层吸附损耗大。
因此,耐温抗盐性能更好、耐水解性更强、耐地层吸附性能更优且渗吸效率更高的压裂液渗吸剂对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有着重大意义。
1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油水界面张力是筛选超低渗油藏渗吸剂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界面张力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原油毛细管阻力,促进基质残余油启动,使更多的剩余油转换为可动油,而且随着界面张力的降低使得黏附功也随之减小,提高了原油的剥离效率,从而提高原油的渗吸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1.引言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md)的油田,其压裂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相对困难。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是提高油气产量、减少资源浪费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2.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渗透率、孔隙度和裂缝发育等。
低渗透油藏常见的储层岩性有砂岩、白云石和页岩等,渗透率通常在1-10 md之间,孔隙度往往较低,大多数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在5%以下。
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情况复杂,对油田的开发提出了挑战。
3.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1)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施工注入液压力将岩石破碎裂开,增加储层连通性,提高孔隙中的油气流动性。
常用的压裂技术有液体压裂、气体压裂和酸压裂等。
(2)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通过钻探一条倾斜井眼并延伸至储层中心,增大油水接触面积,提高井眼周围储层的采收率。
水平井技术能有效改善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果,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率。
(3)油藏改造技术油藏改造技术是通过注入石油烃类、表面活性剂等物质来改变低渗透油藏的物性,提高渗透率和孔隙度。
常用的油藏改造技术有溶解烃改造、表面活性剂改造和聚合物改造等。
4.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储层特征和裂缝发育情况,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测定、地层分析和沉积地质学研究。
(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研究是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
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油藏周围的断裂、背斜和沉陷状况,为压裂设计和井网布置提供依据。
(2)岩性特征岩性特征是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关键因素。
通过岩芯分析、测井和岩石矿物学研究,了解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和溶解特征,为压裂设计和油藏改造提供依据。
(3)渗透率和孔隙度测定渗透率和孔隙度是评价低渗透油田储层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验室测定和地质工程方法,获取准确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数据,为油田开发和模拟提供依据。
《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采,低渗透砂岩气藏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
为了提高其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通常需要对储层进行压裂作业。
然而,在压裂液的应用过程中,储层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其开采效果。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对于提高储层开采效率和保护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渗透砂岩气藏特点低渗透砂岩气藏具有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储层敏感等特点。
由于砂岩颗粒间接触紧密,储层内流体流动阻力大,导致开采难度大。
同时,储层的敏感性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三、压裂液伤害机理压裂液在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开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压裂液的性质、配方以及使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以下是压裂液伤害的主要机理:1. 物理伤害:压裂液在储层中流动时,可能携带砂粒等杂质进入储层微裂缝和孔隙中,造成堵塞,降低储层的渗透性。
此外,压裂液中的高分子物质也可能在储层中形成滤饼,阻碍流体的流动。
2. 化学伤害:压裂液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与储层中的敏感矿物发生反应,生成不利于流体流动的沉淀物或胶结物。
这些物质可能堵塞孔隙和微裂缝,降低储层的渗透性。
此外,部分化学成分还可能对储层中的天然气产生吸附作用,降低其采收率。
3. 生物伤害:低渗透砂岩气藏中通常存在微生物群落。
压裂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破坏储层中的生物平衡,导致储层性能下降。
四、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实验室研究:通过模拟低渗透砂岩气藏环境,研究压裂液在储层中的流动特性和对储层的伤害程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压裂液配方和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储层伤害的影响。
2. 现场试验:在低渗透砂岩气藏现场进行压裂作业,实时监测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情况。
通过收集现场数据和分析开采效果,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低渗透砂岩气藏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储备之一。
然而,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
压裂液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用于增加油气流通量的重要介质,但其对储层的潜在伤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延长油气田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渗透砂岩气藏特点低渗透砂岩气藏具有以下特点: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储层敏感等。
这些特点使得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开发难度较大,尤其是在采用压裂技术时,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更为显著。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压裂液伤害机理对于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压裂液伤害机理压裂液在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对储层造成伤害。
压裂液伤害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伤害:压裂液中含有的化学添加剂可能与储层中的矿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储层有害的产物。
这些产物可能堵塞储层孔隙,降低储层的渗透率。
2. 物理伤害:压裂液在高压作用下可能挤压储层岩石,导致岩石颗粒移动或破碎。
这些破碎的岩石颗粒可能堵塞储层孔隙,降低储层的渗透性。
3. 流体流动通道破坏:压裂液在储层中形成裂缝后,可能破坏原有的流体流动通道。
这些被破坏的通道可能无法有效恢复,导致储层产能下降。
四、研究方法为了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室内实验:通过室内实验模拟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压裂过程,观察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情况。
可以通过改变压裂液的成分、浓度、流速等参数,研究不同条件下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程度。
2.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低渗透砂岩气藏的数值模型,模拟压裂液在储层中的流动过程和伤害过程。
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可以深入了解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机理。
3. 现场试验:在低渗透砂岩气藏现场进行试验,观察压裂液对储层的实际伤害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采收率、产量等指标,评估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程度。
测试压力对低渗透砂岩气测渗透率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12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地质勘探测试压力对低渗透砂岩气测渗透率影响规律实验研究李超玥(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油矿 黑龙江大庆 163513)摘 要:气测渗透率是油田开发的最基本的参数之一,但是由于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微裂缝发育,气测渗透率误差较大、可重复性差。
文章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压力梯度和净围压对某低渗区块渗透率测定的影响,发现气测渗透率随压力梯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岩样渗透性越差,降低幅度越大;随着净围压的增加而降低,且净围压小于15MPa时,渗透率随围压的增加迅速降低。
因此,气测渗透率为测试压力的函数,必须不标明测试压力梯度和净围压值才具有绝对数值意义才可以进行横向对比。
关键词:气测渗透率 压力梯度 净围压 低渗透砂岩通过气体测定低渗砂岩渗透率是获取渗透率的基本方法,但实验数据可重复性差,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
卢燕等通过室内对比实验了确定影响超低渗岩心气测渗透率准确性的因素。
武志德等对拟压力法和考虑克氏效应2种渗透率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车廷信等采用不同的驱替压差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特低渗岩心进行渗透率测试。
本文采用榆树林油田扶余油层低渗、特低渗岩样,通过室内对比实验研究压力梯度和围压对气体渗透率测定的影响规律。
1 研究方法1.1 岩样准备岩样是来自某低渗特低渗油层的岩样6块,其直径均为2.5cm ,长度为3cm ,孔隙度在5.52%~12.59%之间,平均为11.6%。
岩样在测试渗透率之前都经过高温烘干,其中束缚水饱和度为0。
1.2 实验流程(1)将岩样用甲苯抽提洗净、烘干,测定基本参数和孔隙度。
(2)变注入压力实验:在定围压3Mpa 条件下恒压注入压缩空气,出口端直通大气压,待流量稳定后用皂沫流量计测定流量,根据气体渗透率公式计算渗透率。
增加注入压力重复上述步骤,得到相应的渗透率。
岩样1、2、3分别进行该实验。
(3)变围压实验:在定注入压力0.5Mpa 条件下,首先依次增加围压(3Mpa 、5Mpa 、7Mpa 、9Mpa 、11Mpa 、13Mpa 、15Mpa 、20Mpa 、30Mpa ),测定不同围压下的气体流量;然后依次降低围压测定各围压下的气体流量;最后计算渗透率。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采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关注焦点。
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渗透率低、采收率低的特点,因此,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并对其有效驱动压力系统进行分析,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1. 渗流机理分析低渗透油藏的渗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岩石性质、流体性质以及储层环境等。
在低渗透储层中,由于孔隙结构复杂,流体流动往往呈现出非达西流特征。
在分析渗流规律时,需考虑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状态、流速分布以及孔隙间的连通性等因素。
2. 渗流模型建立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性,建立合适的渗流模型是研究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非达西流模型、非线性渗流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低渗透储层中的流体流动规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提供了基础。
3.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微观模型实验等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过程,从而揭示其渗流规律。
此外,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微米级CT扫描等,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流体分布等特征。
三、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1. 驱动压力系统概述有效驱动压力系统是低渗透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该系统主要由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井底流动压力等组成。
其中,地层压力是维持储层稳定的重要参数,生产压差则决定了流体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2. 驱动压力系统分析方法对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的分析需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和地质资料。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变化、产量变化等数据,可以评估储层的产能和采收效果。
同时,结合地质资料和储层评价结果,可以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和井底流动压力,优化开采策略。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摘要:根据各种储层参数资料以及薄层分析,分析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特点及形成机理,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有益于对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砂岩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裂缝1国内的研究背景在总结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的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储层形成机理的分析,认为沉积作用是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成岩作用的影响是双重的,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可以用作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
2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主要表现为:成分和结构的成熟度比较低;孔隙结构比较弱;储层物性较弱;压力敏感性偏强;裂缝的发育以及非均质性强。
2.1岩石学特点低渗透砂岩的岩石类型多为长石砂岩以及岩屑砂岩,矿物以及结构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或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高。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是我国低渗透砂岩油藏勘探开发模式。
油田南部砂岩主要为粒度为0.1~0.35mm的细粒-中粒长石砂岩,分选好,主要为次棱柱状;颗粒支撑、线性接触、膜孔胶结;长石为主要组分,平均含量51.3%;绿泥石和浊沸石为填料,且含量比较高。
2.2裂缝特点低渗透砂岩中的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以及成岩裂缝,两者的储集性能较弱,然而却是主要的渗流通道。
2.3非均质性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分布极不均匀、非均质。
裂缝是强非均质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方向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不同地层裂缝的地下开放度以及连通性也不同,导致不同方向的裂缝渗透率弱异较大。
3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受沉积、成岩以及构造作用的控制。
3.1沉积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砂岩储层最基本的因素。
沉积环境控制着碎片的组成、大小、分类、圆整、排列以及水泥的组成以及胶结。
以沉积作用为主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叫做以原生孔隙为主的原生低渗透砂岩油藏。
低渗透砂岩涵括近源以及远源两种沉积类型,典型代表分别为冲积扇以及细粒三角洲。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具有低渗透性能的砂岩储层,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研究,不仅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资源开采率、减少资源损耗,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影响和应用。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定义和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高、渗透率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储层对油气的运移和储存性能较差,开采难度较大。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渗透率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01~0.1mD之间,远远低于常规砂岩储层的渗透率。
渗透率低导致了储层对油气的渗流能力较差,大大降低了油气的流动性和可采性。
2. 孔隙度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在15~25%之间,属于典型的孔隙型储层。
虽然孔隙度较高,但渗透率低导致了储层的有效孔隙率较低,不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3.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多样,包括溶孔、胶结孔、裂隙孔等多种类型的孔隙,这些孔隙对储层的渗透特性和油气的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4. 岩石力学性能差: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力学性能通常较差,弹性模量低、抗压强度小,易发生崩塌、塌陷等问题,对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影响和应用低渗透砂岩储层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资源潜力大:低渗透砂岩储层虽然渗透率低,但由于孔隙度高,储层中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通过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和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勘探开发的成功率。
2. 储层改造技术成熟: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储层改造技术,包括水平井、压裂技术、酸化处理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生产能力,提高油气开采率。
3. 油藏工程技术创新: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对油藏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如研究提高注采效率的新型水驱开采技术、有效控制储层堵塞和污染的方法等,以提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研究代平;孙良田;李闽【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6(026)005【摘要】随着油气藏的开采,储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发生相应变化.大量的实验表明,孔隙度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范围较小,而渗透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应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得到的结论是低渗透砂岩具有很强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及弱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引入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对孔渗随应力的变化关系进行重新校正和评价,表明随着应力变化,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变化不大,而渗透率变化较大.而用双重有效应力计算出来的结果比用Terzaghi 有效应力计算结果要小得多,表明低渗透储层对有效应力并不是非常敏感的,这在于按照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在计算本体有效应力时已在孔隙压力前乘上了一个修正因子,故在开发过程中地下岩石有效应力的变化范围就减少了很多,所以渗透率的变化幅度也就相应地减小了很多.【总页数】3页(P93-95)【作者】代平;孙良田;李闽【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相关文献】1.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岩石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J], 邵维志;解经宇;迟秀荣;李俊国;吴淑琴;肖斐2.储层孔隙度、喉道半径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 [J], 王玉多3.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岩石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J], 王凤翔4.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中的截止孔隙度与储层质量 [J], 黄思静;郎咸国;兰叶芳;魏文文5.低渗透砂岩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与应力场理论模型研究 [J], 冯建伟;戴俊生;刘美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油田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地下油藏中的石油开采到地面,并进行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过程。
而低渗透砂岩是一种油田储层的类型,其开发技术一直是油田开发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低渗透砂岩概述低渗透砂岩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在这种储层中,石油被储存在岩石的微小孔隙中,导致油气的开采困难。
目前全球石油资源消耗加速,高品位储层资源已经逐渐枯竭,而低渗透砂岩储层由于其储量大、分布广、潜力大等特点,成为了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垂直井的基础上延伸出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来增加油管与注水管的接触长度,提高油井的产量。
这种技术通过改变井眼的方向,使油管和注水管沿着低渗透砂岩层的方向延伸,增加了与油层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开采效率。
水平井技术还可以减少地面井口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2. 酸化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石油往往难以自行流出。
通过酸化技术可以改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促使石油流出,提高了开采效率。
酸化技术主要通过向井下注入酸液,溶解岩石中的碳酸盐和铁笋等物质,扩大岩石的孔隙度,增加储层的渗透率,从而提高了石油的开采效率。
3. 气体驱替技术气体驱替技术是一种通过向储层注入气体,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性来推动石油流向采油井口的一种开采方法。
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而言,采用气体驱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注入CO2、天然气或氮气等气体,可以改变储层中油水界面的张力,并推动石油流向井口,从而提高了采油效率。
5. 植物根系渗透技术植物根系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渗透作用来改善地下水环境和土壤结构的一种技术。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中,通过向井下注入植物根系渗透液,可以促使石油流向井口,提高了采收率。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_王端平
$p LL
=
max
K- 0. 865 359. 6
=
2. 78 @ 10- 3K- 0. 865
( 2)
88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Vol. 30 No. 1
由图 2 可见, 某种流体在一定物性储集层中渗流 时, 随着压力梯 度的增 大, 会出 现 3 种不 同的渗 流状 态: 当驱替压力梯度小于最小启动驱替压力梯度时, 流 体不流动; 当驱替压力梯度大于临界驱替压力梯度时, 流体处于易流状态; 当驱替压力梯度介于二者之间时, 流体处于低速高阻不易流状态。
中图分类号: TE348
文献标 识码: A
自 1856 年开始, 达西定律成为研究地下流体运动 规律的理论基础,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才在低速渗流 研究中提出起始压力梯度的概念[ 1]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很多研究成果[ 2] , 人们已普遍认同了低速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等概念, 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油藏的技术 政策界限研究中。
( 6)
将技术极限井距与经济合理井距结合, 可以更加 合理地确定注采井距。若前者大于后者, 可以按照经 济合理井距布井; 若后者大于前者, 仍按经济合理井距 布井会形成油、水井之间的不易流动带。在这种情况 下, 应根据压裂工艺水平设计并实施整体压裂, 以弥补 经济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的差值。
3 实例分析
图 1 渗透率与净上覆压力关系 曲线
渗透率 大幅度降低必 然导致采 油指数大 幅度降
低, 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当储集层存在微裂 缝时, 地层压力水平的降低对油井产能的影响会更大。 这是低渗透油藏( 特别是高压异常油藏) 开发初期油井 产量高但递减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藏资源,由于其特有的物理特性及经济价值,成为了现代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领域。
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的研究,对于优化油田开发策略、提高采收率以及保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主要表现为:1. 渗透率较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普遍较低,通常为0.1~1mD之间。
其特点为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阻力大,导致采收率较低。
2. 渗流速度慢:由于渗透率低,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3. 渗流机制复杂: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制包括扩散、对流和吸附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油藏的渗流规律。
三、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的研究有效驱动压力系统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驱动压力系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压力传播机制研究:分析在注入动力作用下,如何将动力传播至整个低渗透油藏的机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优化油田开发策略。
2. 压力控制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合理利用采出程度、水驱替率等来控制油田内的压力,实现更好的驱替效果和更高的采收率。
3. 驱动压力系统的优化:根据油田实际情况,结合地质条件、储层特性等因素,对驱动压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效率和效果。
四、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具体如下:1. 渗流实验:通过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实际地质条件,在实验室内对渗流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与实际油藏有较高的一致性。
2. 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效驱动压力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压力传播模型、采出程度与驱替效率关系模型等,为后续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毫达西(mD)。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较差的裂缝连通性和较低的油气水储量,勘探难度大,开发效果低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一类砂岩储层,需要对其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渗透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较低,油气在砂岩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主要表现为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渗透能力差等特点。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在10%以下,孔隙结构复杂,包括单一孔隙、连通孔隙、非连通孔隙等。
由于孔隙度小,渗透能力差,油气在储层中的埋藏形式多为吸附态和准稳态。
二、岩石力学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含有一定的岩石力学特征,如岩石强度、弹性模量等。
砂岩储层的特点是脆性大,易发生裂缝、塌陷等问题。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通常通过岩石力学试验来确定,如弹性模量试验、抗折强度试验等。
了解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力学特征对储层的开发和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指砂岩中的孔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储层的渗透性和连通性。
通常,孔隙结构可以分为连通孔隙、非连通孔隙和孔喉孔隙等。
连通孔隙是指储层中孔隙直接连通,油气能够自由流动的孔隙;非连通孔隙是指孔隙之间不连通,油气不能自由流动的孔隙;孔喉孔隙是指储层中连接非连通孔隙与连通孔隙的狭窄孔隙管道。
了解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评价储层的渗流性能和开发潜力。
四、测井特征:测井是研究储层特征的重要方法。
低渗透砂岩储层常用的测井方法包括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
自然伽马测井可以用来判断储层的颗粒含量和裂缝程度;密度测井可以用来计算储层的孔隙度;声波测井可以用来计算储层的渗透率和岩石弹性模量等。
测井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储层的详细信息,为储层的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渗透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测井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 研 讨
南 缸 科 技 2 1年第1 濑 02 期
低渗 透砂岩 油 藏渗透 率与净上 覆压 力的关系研究
王 汝 磊
中国石化股份 胜利油 田分公司地 质科学研 究院
摘 要
2 7 1 山东 东 营 5 0 5
本文以胜利油 区低渗透砂 岩油藏岩心 为研 究对象 ,利用CMS 3 0 心 自动 分析 仪进行 了应力敏感性 实验 ,通过 分析 不同 一 0岩
前人对低 渗透砂 岩油藏渗透率与净上覆压 力关系的研究结果主要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指数递 减关系 、幂 函数关系 ”、 二次多项式
关系 、对数关系【1 l。 }
本文 选 取胜 利 油区 5 1井 、2 2 53 : 7 块渗透 率 分 布在0 3 O g l m 一 0X 1 8 0 0’ 品进 行渗透 率与净上 覆压力 的关系研究 ,按照渗透 6 9 ×l一 m 样 g 率的大 小 ,分为 低渗 ( 0 0 u 。 ≤5 X1 - m )、中渗 ( 0 i ~ 0 0 5 x1 . 10 × ( t m2 1 m )、高渗 ( 10 ×l 一 m )三 个级 别 ,将 渗 透 率 保 留值 0g ≥ 00 0“
1 实 验 方 法
3 应力敏感 系数a 与最 大渗 透率伤 害率、初始渗透率的关系
选取胜利 油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9 块柱状 岩心进行实验 ,样 品外 0 表均 匀 、无 可见 裂缝 ,初始 气体 渗透 率分 布在 o 3 O j ~ 0 × . ×l - m2 . 0 50 a 1 ~ m ,所使 用 的实验 设备为 从美 国岩心 公司 引进 的 C 一 0 岩 心 0u MS 3 0 自动 分析 仪 ,实验 方 法 参 照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石 油天 然气 行 业标 准 S / 3 5 19 覆压 下岩 石孔隙 度和渗 透率测 定方 法 》,实验岩 Y T 6 8 — 9 9《 心均经过 1: 的酒精 + 3 苯洗 油处理 ,实验流体 为高纯氮气 ,最高净上 覆压 力为4 MP 。 0 a 选 择净上覆 压力 1 MP 时气体 渗透 率 ( a 作 为初始值 ,其它 . a 5 K ) 不同净上覆压 力下渗透率 为K ,K / a i iK 为渗透率 保留值 。
建 立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 词 低渗透 砂 岩油藏 应力敏感性 净上覆 压力
胜利油 区
KiK = l (Ap )+10 2 / an .6
低渗透砂岩油藏 的储 层特征决定 了油田开 发过 程 中,由于净上覆 压力的增加 ( 油层压 力下降 ) 导致低渗储层 渗透率大幅度降低 ,即产 生应力敏感性伤害 , 进而使 低渗 透块的采收率下降 。近几年来 , 一 很 多学者对低渗透砂岩 储层 渗透率与净上覆压 力的关系进行了大量 的研 究 ,但 由于研 究对象和岩 心数 量的不 同 ,不 同学 者得到 了不 同的 关系式 。笔者 以胜 利油区3 口取芯井9 块低渗透砂 岩岩心为研究对 象 1 O 进 行了应力敏感性实 验 ,对渗透率与净上覆压 力的关系以及判断应 力 敏感 性强弱的标准进行 了研 究。
净 上覆 压力下的渗透 率与净 上覆 压力的 实验数据 ,确 定 了低渗透砂岩 油藏渗透 率与净上覆压力 的关 系——对数 函数 关 系,并建立 了判 断应 力敏 感性强弱的参数——应 力敏 感性 系数 以及胜 利油区低渗透砂岩 油藏 的渗 透率与净上覆压力 间的经验公式 。低渗透砂岩 油藏岩 石渗透 率与净上覆压 力关系的确立 ,对 于低渗透 油藏 开采方式的选择 、合适 的试 油压差及生产压差的确定 、渗 流模 型以及数值模 ,拟 和常 数a 的大小 反应 了应力 敏感性 的强 弱 , a 值越 大 ,净上覆 压下的渗透 率与初始渗 透率的 比值 越大 ,应 力敏 感 性伤 害越 弱 ,反之 ,应力敏感性伤害越 强。所 以 , 文定义 拟和常数 本 a 为低渗透砂岩 油藏 的应力敏感 系数 。 ( ) 1 应力敏感系数a 与最大渗透率伤害率 的关 系。中华人民共和 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 / 3 8 2 0 储层敏感性 流动 实验评价方 YT 5 5 — 0 2《 法 》中 ,把最大净上覆压力下 的渗透率伤害 率 ( 时渗透 率伤害率为 此 最 大值 ) 为评价标准 ( 2 作 表 ),但不 同的仪器设 备性能不 同,所 能 达 到的最高压力不 同,因此 同一块样 品不 同仪 器设备测定 ,依据此标 准 判断的应力敏 感性伤 害程度可能就不同。 从上文所定 义的应 力敏 感 系数 来看 ,a 的大小反应 了应力敏感 性 的强 弱 ,为此 ,选 取胜 利油 区义3 检 1 15 — 、商5 0 一 、 ̄ a 3 2 5 、商 5 8 4、 樊 l — 3 1取 芯井 2 块渗 透率 分布在 0 3 0 l  ̄ 0 1 m 3 1 井53 : 3 . ×l m  ̄ .X 0’ 0 a 50 ¨ 的低渗透样品进行应 力敏 感性 实验研究 ,最大净上覆压 力为4 MP , 0 a 将 应 力敏感 系数 a 0 a 渗透 率伤害率D 作图 ,从 图2 与4 MP  ̄ 的实验 结果 来 看 . 力敏感系数与最大净上覆压 力下 的渗透率伤 害率 呈很好的直 应 线递 减关系 ,伤害程度越大应力敏感 系数越 小 , 害程度越 小应力敏 伤 感系数越 大 ,关系式为 : a 一 . 2 D 一 . ] - 0 0 8 0 2 8 - 0 X 0 公式3 对应n的大小依据公式3 计算应 力敏 感性系数a 将 计算结果与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