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语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专项训练
一、汉语的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实词意义实在,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像课文中的“黄河、摇篮、颂、站、伟大、坚强、我、你”等都是实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起语法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如课文中的“从、把、的”等是虚词。
二、名词: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时地的名称。例如:学生、桌子、现在、周围等。
其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称为方位名词,常见的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内、外,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中、之间、以上、以下等,一般用在名词性词语后边,表示空间和位置
习题:
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
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
C.风筝红旗保卫桌子
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A.学校理想沙发飞机
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
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
D.春天骑车南面苹果
3.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光未然《黄河颂》)
4.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光未然《黄河颂》)
5.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冰心《繁星》)
三、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等。例如:走、学习、爱、讨厌、有、发展等。
动词表现力强,使用广泛,其中判断动词“是”的使用须加注意。它主要有以下用法:
1.表示事物的类属。例如: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冰心《繁星》)
2.表示事物的特征。例如: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
3.表示事物的存在。例如:遍地是.牛羊。(《南泥湾》)
习题:(将下文动词标着重点)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四、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例如:大、小、肥、瘦、好、坏、多、少、
雪白、火热、绿油油等。
形容词分作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例如:好、坏、伟大、勇敢等都是性质形容词,雪白、漆黑、血红等都是状态形容词。
习题: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2、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泰戈尔《孩童之道》)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4、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冰心《繁星》五首)
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A.诚实善良弯曲顽强B.雪白火热绿油油
C.高红小伟大
D. 讨厌悲伤优秀卑鄙
五、数词和量词:
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例如:一、十、百、千、万等。表示次序前后的叫序数词,例如:第一、初五等。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表示人或事物多少的是名量词,如“一个.人”。表示动作次数和时量的是动量词,如“读了三遍.”和“读了三天.”。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来表示数量
习题:
1.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光未然《黄河颂》)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3.过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儿麻痹,一星期就过世了,这对母亲是个严重的打击。(林清玄《在梦的远方》)
4、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代的用字现象。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是古已有之,今又新造字,新字后来代替了古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论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论语》
筋脉为地里.:里,同“理”。《盘古开天地》
卒.逢暴雨:卒,同“猝”,突然。《伯牙善鼓琴》
六、副词: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意义。
例句: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莫言《用耳朵阅读》)
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都德《最后一课》)
我曾经
..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不是冤枉我,我上次的确
..磨坏了他一把凿子。(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七、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例句:唧唧
..,木兰当户织。(北朝民歌《木兰诗》)
..复唧唧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
..向猪羊。(北朝民歌《木兰诗》)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
..地响。(都德《最后一课》)
比如鸽子、麻雀、还有喜鹊,只会叽叽喳喳
....,可能是离人间太近,都想学人话。(牛汉《一窠八哥的谜》)
八、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
例句:啊.!黄河!(光未然《黄河颂》)
呀.!呀.!我的囡仔活了,我的囡仔回来了......(林清玄《在梦的远方》)
嗨.,够了,我不要你磨刀,你哪会磨刀?(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九、代词:起代替和指示作用。
例句: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光未然《黄河颂》)
“我”,是代替人或事物的人称代词。此外还有:你、他、他们、她、她们、我们、你们、它们、自己、咱们、人家、大家、彼此等。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指代词,其他还有:谁、那、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
3.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
“什么”,是疑问代词,另外还有:谁、哪儿、哪里、怎样、怎么样等。
人称代词中,有时候用“我们”表示“我”,这是一种委婉谦虚的表达方式。“您”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