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资源中考作文专项训练之“点面结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之“点面结合”教学设计

【前言导入】

为了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突出中心内容,使情节有张有弛,舒缓有度。有时我们需要用到“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技法。

一、“点面结合”的类型

1.【范文引路】以鲁迅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此前概括性描绘春天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等多个事物,呈现百草园整体景象——是“面”)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由描写整个百草园,转而特写“泥墙根”,由“面”向“点”转化)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把镜头聚焦在“泥墙根一带”——对特定的空间进行详细刻画—

—是“点”。)

【总结归纳】1.概述群像——为“面”;聚焦个体——为“点”

2.【范文引路】以《童年趣事》为例

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儿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便可向家里人要上点钱,到路边买上一碗碗辣豆花和玉米面饼什么的,或是跟随着父母去看热闹了;冬天,春节到来,各家各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杀鸡宰鹅,摆上丰盛的酒菜。小孩儿们却并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所吸引,偏对地上厚厚的积雪着了迷,顾不上大人们端着饭碗又追又喊,只管在一边堆雪人儿,打雪仗。

(概括叙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趣事——是“面”)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夏日到房后的小河边去钓鱼。(由概括叙述四个季节趣事,转而特写“夏季去钓鱼”,由“面”向“点”转化)尽管钓鱼好像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可看着哥哥钓,心里也怪痒痒的。于是,我便乘他那股高兴劲,央求起来。不想哥哥竟真的把那从不肯放下的鱼杆递给了我。接着,他把拖鞋放在靠近水边的阶梯上,在河边玩起水来。看着哥哥走远,我立即坐下来,急忙拿出放在罐头盆里的蚯蚓,笨手笨脚地套在鱼钩上。线放在河里后,我坐在那儿,

想到鱼被我钓起时,哥哥和小伙伴们一定会惊呆的情景,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嗨,我今天可得争口气! 手握鱼杆等了好久,却不见鹅毛浮子往下沉,我不由得四下张望……忽然,我只觉得手一沉,不由得失声叫嚷起来:“哥,快来呀!钓上了!钓上了!”哥哥光着脚从远处跑过来,我慌忙提起鱼杆,是一个蓝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拖鞋。我气极了,没想到第一次钓鱼就在大伙儿面前出丑。于是想把它重新抛到河里,哥哥大声叫起来:“别丢!那是我的鞋!”幸亏我手快,把鱼杆收了回来,“你可真有本事啊,没钓着鱼,倒是钓了只鞋。”哥哥一边取下拖鞋,一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当伙伴们分发战利品时,我不免有些眼馋。哥哥向我空空的鱼篓里“支援”了两条,紧接着伙伴们都纷纷把自己的鱼,装进了我的鱼篓。我看了看伙伴们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犹豫地说:“我可是一条也没钓着呀。”“你不是钓了只拖鞋吗? ”机灵的“瘦猴”说:“要不是你给钓起来,你哥回家准挨骂! ”……至今仍使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第一次钓鱼得来的战利品——一只拖鞋。

(把镜头聚焦在“夏季钓鱼”——对具体事件进行详细叙述——是“点”。)

现在,虽然我远离家乡,但我的心却时常伴随着她。因为我早已把我的心,连同童年的趣事深深地埋在了故乡的泥土中。(概括总体感受——是“面”)

【总结归纳】2.概括叙述多个事件——为“面”;聚焦一件事——为“点”;概括影响——面

3.【范文引路】以《真爱写满每个寻常日子》为例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怎么也找不见字典。明天就要代表学校参加全区的错别字修正大赛,还有很多字词需要核实、校正,一想到这些,我更是急得如热

锅上的蚂蚁。

窗外夜色茫茫,听着叮咚作响敲窗的冷雨,我无计可施,只能一遍遍翻着每个早已细细翻过的角落,期望有奇迹发生。

妈妈大约是听到了书房里的翻箱倒柜的声音,探过头来,向我这里张望:“什么丢了,急成那个样子?”我只得如实相告。“你这个臭小子,整天丢三落四,

东西要用了,才知道着急!”

妈妈用食指使劲儿的按了一下我的额头,“别折腾了!我去给你弄一本吧!”

她拿起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然后提着伞,急冲冲的奔了出去。

一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连气也没喘一口,就径直把字典递给了我。

我望着妈妈:她虽然打着伞,但风太大了,伞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周身上下的衣

服都被雨水打湿了,头发一绺一绺地粘在脸上,一个劲儿地向下滴水。那一刻,我真的

很感动!

(此前:记述的是特定某一天发生的一件具体的小事——是“点”)

这,看起来不过是一件平凡的小事,然而在它的平凡里却透着母亲“真水无香”的挚爱。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着。

真爱,也每天都在演绎。

(这样的“爱”是常态——是面)

【总结归纳】3.聚焦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为“点”;概述事物常态或影响——为“面”

4.【范文引路】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为例

那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老师先从故事切入,接着就故事设疑,引入正题,先后讲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过程要注意的问题,快速解题的技巧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整个讲课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此前总体介绍这一课的全过程——为“面”)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情节,是临下课的时候。老师留了五道习题,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过渡,由“面”——全过程,向“点”——评价学生转化)有的同学头脑灵活,理解深刻,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另一部分同学,由于智力、基础和理解能力等原因,做得比较慢,临下课的时候,还没有做完,甚至有的题做错了。老师怎么评价呢?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拿审视的目光看着这位年轻的老师。

“精通某种知识,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即便是圣人也是如此。请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扬扬眉毛,请暂时没做对的同学,在心底告诉自己,再有几分钟,我同样也能准确无误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