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之“三黑一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黑色素瘤之“三黑一富”
恶性黑色素瘤(MM)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原发病变90%在皮肤,多发生于足底、小腿、指 (趾 )间、手掌、指甲下、甲沟、头皮、颈部等,也可发生在躯干皮肤,少数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如直肠、肛门、食管和眼内等。
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白种人较黑种人或肤色较深的人种发病率高,一般发生于30-60岁,中位年龄<50岁,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
目前已知的发病因素有:紫外线照射;结构不良痣;遗传;外伤;内分泌;化学因素等。
临床表现:肿瘤早期为棕色或黑色小点,颜色逐渐加深和瘤体逐渐增大,表面隆起不规则,周边呈锯齿状,瘤体边界不清,易破溃、出血,此后在瘤体周围可出现卫星结节。
诊断: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ABCD”早期诊断方法。
所谓ABCD是代表4种征象,利用这4种征象来区分普通痣和MM的不同点,这4种征象为“不对称性(asymmetry)”、“边缘(border)”、“颜色(colour)”和“直径(diameter)”,取其第1个字母大写。
病理:组织病理学表现千变万化,其瘤细胞大小和形状不一,通常呈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核分裂象多见。
不含或含及少量黑色素瘤者为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约占15%。
血清学检测如HMB45、S-100β、LDH、MIA等均可辅助诊断。
MM具有很强的顺磁性,单纯的MM在MRI上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一般清晰,部分不清,呈低回声甚至极低回声,肿块呈现“陷坑样”,内回声均匀或不均,CDFI:血供丰富;极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需要探查引流区域淋巴结协助诊断。
总结:恶性黑色素瘤之“三黑一富”:一黑:肿瘤颜色黑(少部分不是黑色,其它肿瘤呈现黑色较少);二黑:灰阶超声回声很低(回声均匀的像黑炭样,与周围界限明显呈“陷坑样”);三黑: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特别是淋巴结转移,探查引流区域淋巴结可协助诊断),预后较差;一富:富血供。
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肿瘤外观呈现黑色,表面隆起不规则,
可见破溃,周围出现卫星结节。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呈低回声“陷坑样”,内回声不均匀,腹股沟见转移淋巴结。
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中央大的呈极低回声,肿块呈现“陷坑样”,内回声均匀,CDFI:血供丰富。
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复发: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回声欠均,呈极低回声,肿块呈现“陷坑样”,CDFI:血供丰富;弹性成像显示质硬。
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回声不均,部分呈极低回声,CDFI:血供丰富。
参考文献:
王亚丽. 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综合临床, 2012, 28(11):122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