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_高古_与_典雅_二十四诗品_通解例释之三_郁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社会科学 2010 年第10 期
▲人文视野 ·文学
释《高古》与《典雅》
— ——《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三
郁沅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Fra Baidu bibliotek
摘要:高古是高洁古朴的诗境风格。这一品以高古之人与高古之景比拟高古之诗境。创造这种诗境,主体
须有超世脱俗的精神境界;这种主体境界,是通过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与修炼而达到的。高古诗风以李白为代
“落落玄宗”— ——“落落”,孤高寡合的样子。“玄宗”,魏晋 玄学尊奉老庄,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探讨哲学 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这里的“玄宗”,指玄妙深奥的道家思想 学说。此句接着上句讲诗人的精神状态,如处黄唐之世那样 高古,内心通达道家玄妙之理而与世俗落落寡合。
以上第二部分,用理论的方式进行论述,说明高古的诗 境来自诗人超世脱俗的道家精神修养。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 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 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 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 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 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 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 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例释]《二十四诗品》从第一品“雄浑”开始,继之以“冲 淡”,到这一品“高古”,都是以道家的老、庄哲学为基础,强调 养气修身的道家处世态度,是创造上述诗境的内在根柢。但 在描绘或比拟这三类诗境所用的具体意象时,“雄浑“与“冲 淡”都采用自然景象,如“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犹之惠风, 荏苒在衣”,“独鹤与飞”等等;也有个别意象属于悠闲高雅的 生活景象,如“冲淡”品中的“阅音修篁,美曰载归”,但都没有 出现直接的道家人物的形象。“高古”这一品却不然,从理论 叙述到人物形象都是彻底的道家,直接用从道家发展而来的 道教中的“仙人”形象与行踪来描绘或比拟高古的诗境:“畸 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畸人”一词出自 《庄子》,已见前引。在庄子那里,“畸人”是指偏异于普通人的 得道之人,即所谓“畸于人而侔于天”。这里的“天”,并非代表 意志神的“天”,而是体现自然之道的“天”。所以,庄子所说的 “侔于天”的“畸人”并不是仙人,而是与体现自然之道的“天” 相并相通的异人、智者、得道之人。但到了《二十四诗品》中, 这“畸人”就成了手把芙蓉,乘气凌空,往来无踪,历劫永存的 道教仙人了。作者之所以在这品中描绘仙人形象,是因为他 认为道教中的仙人最能形象地体现“高古”的诗境。仙人不但 来去于高空,有脱离人世的高超,有“手把芙蓉”的高洁,而且 “泛彼浩劫”,寿与天齐,与古长存,总之,是“高”而且“古”。因 此,与司空图描绘的“高古”诗境最为接近的诗例,应当是李 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表。典雅是典正、文雅的一种诗境风格。它以道家的摆脱世俗礼义、回归自然为典雅,并提出了创造“典雅”诗境
风格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超然脱俗、淡泊宁静的道家胸襟与处世态度,二是置身山林草木的自然景色描写,
二者相融,方为典雅。典雅诗风以王维的山水诗为代表。
关键词:高古;典雅;道家修;离尘脱俗;置身自然
中图分类号:I22
·122·
洁的世外桃源,所以紧接着就说“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人把 “碧山”深处的、他心目中的桃花源,与“人间”形成一种强烈
的对比,说明山中的生活质朴高古,纯洁美丽,而否定“人间” 所存在的污浊卑微的丑恶事物,表现出李白追求超脱尘世、 悠闲自适的道家生活理想。这首诗不仅所表现的情感是高洁 的,其中的碧山、桃花、流水、隐士等形象也是高洁的;青山溪 流是古朴的,诗句所隐含的传说中的桃花源更是古朴的,所 以这是一首意境高古的诗篇。
李白之所以能在上述诗篇中创造出那种高古的诗境,正 如《高古》品所说,是以内在的道家思想倾向与修养为根柢 的。李白“凤歌笑孔丘”,黜儒崇道,饮酒求仙,超脱世俗,自称 “狂人”,不受拘束,与《高古》品所要求的诗人内在精神修养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高古的诗境并不要求诗中一定要出现道教仙人的 形象和行踪,《二十四诗品》在“高古”品中采用仙人的意象, 也只是因为它与道家思想相吻,最能体现“高”与“古”的意蕴 而已。高古与否,关键在于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与所表现的感 情是否高洁脱俗、古朴质实。如李白的另一首诗《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 有天地非人间。
出现在诗中的是一位栖居深山的隐士而不是仙人。此诗 以提问的方式突兀而起,为什么要隐居在青翠苍绿的山野之 中呢?当你正要倾听答案时,作者却笔锋一转,采取悠然闲 适“,笑而不答”的态度,带有十分神秘的意味,以造成一种悬 念。下面两句表面看,似乎是描写“碧山”的美丽景色,暗中却 寄寓着“何意栖碧山”的答案。山中流着清澈的溪水,溪边开 满桃花。桃花飘落在溪水之中,流向不知何处的远方。这诗句 自然使我们联想起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 中所描写的景色: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何等相似!在《桃花源记》中,渔人 向桃花在水中流来的方向走去,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李白 的“桃花流水杳然去”也正暗示,在“碧山”深处隐藏着一个高
二 [《二 十 四 诗 品 》原 文 ]典 雅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 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 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解读]典雅是典正、文雅的一种意境风格。刘勰《文心雕 龙·体性》把“典雅”列为“八体”之一,最早对此作出了解释: “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把典雅定为学习儒家经 典、体现儒家思想而来的一种文章风格。《二十四诗品》却与 此不同,它把“典雅”的内涵经过改造,由儒家引向了道家。从 中丝毫闻不到儒家经典的气息,却显示出文人雅士超然出世 的道家风范。此品可分为三部分来读: 一、“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 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一幅优美的山野赏雨 图,形象地显示出“典雅”的意趣风格。“买春”,沽酒“;春”指 春天酿成的酒,“春醪”。洁白的玉壶里装着沽买来的春醪,几 位高人雅士坐在竹丛环绕的茅屋里饮酒赏雨。雨后初晴,白 云飘拂,幽静的树林里飞鸟唧唧喳喳,相逐而鸣。携来的古琴 横躺在树阴下,树林的后面有飞瀑从高处倾泻而下。这幅图 画洋溢着风雅之趣。装酒之壶,非金非银,而是“玉壶”;“玉 壶”沽酒,古琴随身,可见器具之雅。不居华庭而坐茅屋,不观 歌舞而去山野赏雨,可见趣味之雅;置身竹林,饮酒弹琴,可 见胸襟之雅;白云,幽鸟,绿树,飞瀑,可见环境之雅。这幅图 画中的“佳士”,使我们想起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说到“典 雅”,儒家与道家不同。儒家重人间伦理,以合乎仁义为雅,如 刘勰所说,应当“熔式经诰,方轨儒门”。道家批判仁义,崇尚 自然之道,故尔以摆脱世俗礼义,回归自然为雅,这就是《二 十四诗品》所标举的“典雅”。 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如落花一般沉默无言,如秋 菊一般超然淡泊。这两句既是对上述山野赏雨图中高雅之士 精神状态的描绘,也是对创造“典雅”诗境风格的诗人主体精 神状态的要求。诗人应有悠游山野、茅屋赏雨的“佳士”那样 的精神状态,才能创造出典雅的诗境风格。“落花无言,人淡 如菊”这两个意象,比拟的是道家虚静无言、淡泊超然的态度 和精神。道家哲学认为“,道”的本体是“无”,世上一切之“有” 皆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 章)“无”是“道”的体现,所以人间的各个方面都以臻于“无” 为最高境界。在行动方面提倡“无为”,“道常无为,无为而无 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在欲望方面提倡“无欲”: “圣人 欲不欲。”《老子》第六十四章)即以无欲为欲,“我无欲而民 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在音乐方面提倡“希声”,在形 象方面提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 一章)“希声”也就是无声,“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第十 四章)在滋味方面提倡“无味”,以无味为味:“为无为,事无 事,味无味 。”(《老 子 》 第 六 十三 章)“ 道 之 出 口 ,淡 乎 其 无 味。”(《老子》第三十五章)在言语方面提倡“不言”,“圣人处
这首诗与《二十四诗品》描绘的“高古”诗境十分相似。首先 是相同的道教仙人形象“,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与“高古”品中“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是一个意思。其次,诗中所
描绘的庐山与“高古”品中的华山也十分相似,不但景色幽绝人 寰,超尘脱俗,并存千古,而且在传说中,庐山与华山都是道教 仙人修炼得道、升天飞腾的环境与场所。据《山海经》记载“:周 武王时,匡俗字子孝,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仙去,空 庐尚存,故曰庐山。”此诗除上述两方面的意象之外,还出现了 第三种意象,那就诗人的形象。诗人追求的是一种高洁超俗的 生活“,清我心”“,无世情”,游名山,求仙人,期望炼丹服食,道 成飞腾,与仙人同游。李白在政治上失意时,隐居饮酒,求仙炼 丹的思想经常出现,如《古风五十九首》(其五)所云“:我来逢真 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吾将炼丹砂,永 世与人别。”当然,李白的求仙与游仙,期望脱离人世,是出于对 现实政治社会的厌恶与否定,是把理想中营造的仙人世界的纯 洁与现实中身处的社会环境的污浊相对照,这在《古风五十九 首》(其十九)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 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 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首诗所写的仙人居所正是“高 古”品中所写的“太华夜碧”的华山。“莲花山”是华山的最高峰, 《太平广记》卷三十九引《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 服之羽化,因曰华山。”华山有仙女居住,仙女的名字就叫“明 星”。《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引《集仙录》云“:明星玉女者,居华 山,服玉浆,白日升天。”诗人在想象中与华山仙女明星相遇。仙 女穿着虹霓制成的衣服,拖着长长的衣带,在天空飞行。诗人受 仙女之邀,骑着天鹅,凌空而上,俯视洛阳一带的人间却是胡兵 满地,血流涂草,而冠缨官服者,皆是豺狼之辈。当时安禄山发 动叛乱,占领洛阳,自称皇帝,大封伪官。诗人对此血腥混乱的 现实予以否定,表达一种游仙求仙、追求美好境界的理想。这种 理想,与诗中描写的仙人形象和仙人所居的庐山、华山的幽美 亘古的环境,都体现着《二十四诗品》所标示的“高古”境界。
“黄唐在独“— ——“黄”,黄帝“;唐”,指帝尧,因尧曾被封于 唐地(在今山西境内),故称唐尧。“独”,唯独在我。此句出自陶 渊明《时运》诗“: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陶渊明说的是,黄帝与 唐尧都不如他清静自乐,唯独自己得此悠闲而感叹。此品此句 变更其意,是说:黄唐之世,唯独在我;也就是,唯)独我之精神 如处黄唐之世。因为有了道家虚静养心的精神修养,超脱人间 世俗的种种束缚,诗人的精神就能如处黄唐之世那样高古。
二、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这部分 是讲,要创造高古的诗境,主体须有超世脱俗的精神境界。这 种精神境界,是通过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与修炼而达到的。
“虚伫神素”— ——“虚”,即庄子所说的“虚静”: “夫虚静恬 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这是道家的一 种精神修养,庄子也把它称作“心斋”: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 也。”所谓“心斋”,也就是“斋以静心”(《庄子·达生》),具体来 说,即“: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庄子· 知北游》)所以“心斋”就是经过斋戒,使内心达到虚静的地 步,消除一切干扰,去除外来的一切感知和欲望,就像疏通已 经壅塞的内心,让精神洗了一个澡一样。“伫”,通“贮”,积存 之意。晋·孙兴公《游天台山赋》有“惠风伫芳于阳林”之句,李 善《文选》注“:宁犹积也。伫与宁同。” “宁”是“贮”的古体字, 所以“伫”与今体字“贮”是一个意思。“神素”,素朴纯洁的精 神。《老子》云: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刻意》云“:纯素 之道,唯神是守。……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所以“神素”乃得
作者简介:郁沅(1937—),男,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获得者。
·121·
道之人所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 虚静养心来积聚素朴纯洁的精神。
“脱然畦封”— ——“脱然”,超脱之貌“;畦封”,本指地块的 疆界,这里意指俗世的种种束缚。有了上述“虚伫神素”的精 神修养,就能够超脱人间世俗的种种束缚。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8477(2010)09- 0121- 03
一 [《二十四诗品》原文]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 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 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解读]高古,高洁脱俗、古朴质实的诗境风格。此品可分 为两部分来读。 一、“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目 穴然空踪。月出东 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这八句以象征比拟的手 法,描绘“高古”诗境的具体情状。前四句以人之高古比拟诗 境。后四句以景之高古比拟诗境。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畸人”,偏异于普通人的得 道之人。《庄子·大宗师》云“: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就是 偏异于常人而与自然之天同存的超人。“乘真”,凭借着真气 而行于空中。“芙蓉”即莲花,是佛、道两教尊奉的高洁之物, 佛坐莲花,道捧芙蓉。仙人乘着真气,腾空而行,手里把握着 莲花,是要到最高道仙所在的玉京去朝贡。李白《庐山谣寄卢 侍卿虚舟》云:“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清·王琦 《李太白全集》注引《枕中书》云:“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 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高古》品“手把芙蓉”之 意,即取自李白此诗。 “泛彼浩劫,目 穴然空踪”—— —“泛”,渡过;“浩劫”,佛家称 天地由生成到泯灭再重新开始为一劫。因其年时久长,故称 浩劫。《楞严经》卷四称,佛祖“经千百劫,常生常在”。“目 穴然”, 深藏隐晦,难以见到。“空踪”,无踪无迹。这两句是说,仙人历 经千万年的劫难而常生常在,他形迹目 穴然,来去无踪。
以上四句与李白《古风》第十九首描写的仙人相似:“素 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仙人高逸 飘举,又古老长生,岂非“高古”之象征?
后四句中,“斗”本是二十八星宿名之一,道教称夜空的 东方为“东斗”。“太华”,即华山。这四句描绘的,是与得道之 人相伴的高古的环境。月亮从东方的星宿之间升起,清凉的 夜风与明月相从。在月色下,华山的峰巅矗立在碧澄的夜空 之中,隐隐可以听到深山寺庙传来的清脆钟声。月悬当空,华 山高耸,风吹钟声,皆在高空;月亮、华山,能知其存在了多少 年?岂非古老?所以此等雅洁脱俗之景,也是高古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