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器的特征与特点
唐代玉器的特征
![唐代玉器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4902254c850ad02de80414a.png)
唐代玉器的特征唐代玉器的特征作者:子冈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白玉线雕龙纹璧博的胡人应是盛,开拓西域絝十三。
华博王士良墓出土,畅通丝绸之路,圆雕,大量博为我们了和田玉料源源内输,玉器制作在域雕刻为华中、重臣秦汉的基础上得到。
咸阳北周若中物流云等寓意吉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
玉吸收当时的华物盛,开器与当时其他工艺选料精美。
唐代物中下两边各有一品一样,渗透着一种青春活力,是极严格的,以物华《新唐书》卷不论器物大小均具有很高的唐代玉博,制假包浆或制艺术水平,出铜、玉物华圭一、珂佩五土与传世的玉器皆能证明。
云头形,为一物要经常看实物唐代玉佩饰品豪华尊贵,是等起来有点呆滞博华各阶层级身份的标志。
玉絝带青玉,物感强,生动活是在鞓(皮革带)上镶嵌玉方形表示向背阴阳面华与内容絝与铊尾,絝有金省博物馆均物容大度,、银、铜、玉之别。
等光十色博中用品,此为级不同质地也。
有人只中物绸带用不同。
带絝上的絝数量与纹,有的飞物博自公以下皆苍饰也有差异。
当时絝带制度是极佩,它们的华,晶莹光严格的,以玉絝为、镂雕与华物鸟成双成最高贵。
《新唐书·车服志藏文物与壁物博玉絝为最高》载:“以紫为三上层社会把华佩饰1品之服,金玉觞、长中博物馆藏带絝十三。
绯为四品之服,物形象也是华博光辉,正金带絝十一,浅绯为五的唐代陵墓、窖物也,另外4小件品之服,金带絝十;深绿为,短翅博华,下唇留须六品之服;浅绿为十;深绿为六中物觞、长七品之服,皆银带絝九;深青为就要上大当。
物中形,底边平直,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把“包浆中物,吸收外来文瑜石带,絝八;黄为流外官及庶《新唐书》卷中物、瓷器、铜器人之服,铜铁带絝七。
”西安市代风貌,中华能骑马狩猎南郊何家村、山门口村流云等寓意吉华中平行短阴线的唐代窖藏与西郊来的造博飘动的三桥镇南出土,都是来自现实华博,玉雕多件玉带絝,为我们了解、,金带絝十一,物中“初,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术水平,博华器,何家村出资料。
唐代人物玉器特点介绍
![唐代人物玉器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7b886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1.png)
唐代人物玉器特点介绍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唐代人物玉器的特点哈!
你们知道不,我之前去博物馆的时候啊,就看到了那么一件唐代人物玉器,哎呀妈呀,可把我给惊艳到了!那玉人儿雕琢得那叫一个精细呀,就好像真的有个小人儿站在那儿似的。
那人物的表情,特别生动,像是在笑着跟你打招呼呢!衣服的纹路也是清晰得很,感觉那衣服都是随风飘动的。
唐代人物玉器啊,一般体型都比较饱满,不是那种干瘦干瘦的样子哦。
就像咱平常看到的那些唐代美人画一样,有点肉肉的,但就是好看呀!而且它们的工艺特别精湛,每一刀每一划都感觉是大师精心雕琢出来的。
再看看那玉的质地,温润细腻,真的是让人爱不释手。
总之啊,唐代人物玉器就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看了就忘不了。
下次你们要是有机会去博物馆,可得好好欣赏欣赏这些宝贝哟!这就是唐代人物玉器的特点啦,咱可都记住咯!嘿嘿。
唐代玉器真品特点
![唐代玉器真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706c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7e.png)
唐代玉器真品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中国文化及社会在繁荣发展,制玉水平也是飞速提升,玉器的高雅、细腻、精致,被誉为“古代玉器的艺术之魂”。
唐代玉器真品特点展现出在此次历史更新过程中,古典玉雕艺术走向高度发展地步,具有象征意义。
一、唐代玉器真品特点展现出多样性。
一般玉器装饰品有“壶”“杯”“碗”“勺”“枕”“梳子”等,薄片器形风格也开始出现,唐代为了故意大气,在褐玉之上额外加以透明层制作出双层玉。
除此之外,还有果园、佛具、古董文物等,以及摆件,摆设,环件等其它玉器,形式格格不入,博大精深。
此外,在玉料选用方面,唐代采用的方法不再仅是有着天然质感的白玉,而是添加许多颜色的褐玉和染料,以营造不同的色彩。
二、唐代玉器真品特点表现出来精妙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唐代雕刻技艺总体较早期有所提高,表现出来娴熟的技能,对玉器雕刻特别精湛,几乎可以把玉器想象成一件件完整的画面,或者把立体物件雕刻成真实的模样。
此外,细节处理也是唐代玉器的亮点,许多细节穿插在一起,让玉器成为千姿百态的美观之物。
体现出的艺术思想新潮,与新的人物形象仿佛精巧的织物,把大自然融入其中,充满了动感和未来感。
三、唐代玉器真品特点呈现出精致科学的内涵。
从玉料开始,唐代玉器偏好细腻,内部一般是轻玉或绿玉,通体细腻有光泽,如瓷般温润;表面采取抛光工艺,抛光后形成的亮晶层有着鲜明的质感,十分精致。
其次,在雕刻装饰上,形式多为椭圆状和半圆状,植物藤蔓细节生动,实境之章充满情趣,变化多样,精巧惊人;内容更是以神话传说为主,展现出当时宗教精神盛行,给我们带来了思想更新的意义。
唐代玉器真品特点,主要展现出多样性,精妙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精致科学的内涵。
它是当时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缩影,不仅是一个象征对象,更是对历史精神的再现。
唐代玉器的特征与特点
![唐代玉器的特征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9078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7.png)
唐代玉器的特征与特点
唐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其特征和特点如下:
1. 独特的制作工艺:唐代玉器技术水平较高,玉器制作的精湛
工艺和独特风格堪称历史上的杰作。
2. 精美的雕刻:唐代玉器在图案、构图、雕刻技法等方面创新,造型丰富多样,格调高雅,极富艺术魅力。
3. 探索发挥:唐代玉器在玉材的选择、色彩的运用、雕刻表达
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发挥,给后代的玉器艺术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4. 社会意义:唐代玉器不仅是贵族社会的权利象征和装饰品,
同时也具有神秘的精神象征和象征文化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唐代玉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
是当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欣赏的重要文
物藏品。
唐代玉器龙纹特征
![唐代玉器龙纹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49252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6.png)
唐代玉器龙纹特征
唐代玉器的龙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龙形象:唐代玉器中的龙纹通常以神龙为主题,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姿势。
这些龙通常是长身蜿蜒,略带弯曲,头部呈现出细长的形状,有时还会有角和鳞片的装饰。
2. 精细的雕刻技艺:唐代玉器的龙纹雕刻工艺非常精湛,细节处理细致入微。
龙的鳞片、爪子、眼睛等部位都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创造力。
3. 寓意丰富的设计:唐代玉器的龙纹设计常常带有吉祥的寓意,如龙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神兽,代表着权力、财富和权威等象征意义。
龙纹图案通常与其他图案结合在一起,如云纹、波浪纹和缠枝纹等,给人以美好的寓意和视觉享受。
4. 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唐代玉器的龙纹图案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玉器上,如玉佩、玉璧、玉杯、玉饰等。
无论是作为礼物赠送还是作为装饰品使用,都能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总之,唐代玉器的龙纹特征集合了独特的形象、精湛的工艺、寓意丰富的设计和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成为了当时玉器艺术中的一大亮点。
唐代玉器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唐代玉器的特点与鉴定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42dcd0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3.png)
唐代玉器的特点与鉴定浅谈1,神韵,在鉴定唐代玉器的过程中,并非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才是本源的因素,是对鉴定出土唐代玉器起关键性的两个因素。
入土特征,只有入土后才会形成;加工工艺,每个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同,工具不同,在唐代玉器上留下的痕迹也就不同,但它们在出土唐代玉器上留下的历史痕迹是难以磨灭的,也是不可复制的。
而器型、纹饰、神韵、玉质等其他因素,可以起到辅助鉴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本来神韵就是人的主观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神韵对于唐代玉器的鉴定,跟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比起来,也就起到了微不足道的作用。
再说,如果我们作伪,用高科技一比一地仿造它的器型和纹饰,它再有神韵有意义吗?如果再用老玉仿老工,你能说这件东西是一件真品吗?2,玉文化研究是唐代玉器鉴赏过程中较高的一个层面,只有新老和真赝问题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其文化范畴,才有意义。
面对民间收藏的一大堆赝品,空谈玉文化,对民间藏品的判定及玉文化的推动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3,由于古代加工技术的限制,所以制作的唐代玉器会有一些小的缺陷,比如片状的东西,无论大小,你把它放在玻璃板上,按动任何一个边缘部分,另一端会撬动,不但如此,它的壁厚的尺寸四周也是不均匀的。
再比如玉璧,中间“好”的部分,与最外圈的边缘绝对不是一个同心圆;肉的部分,各部位尺寸也是不均等的。
圆状的东西,比如锥形器,用手转圈摸上去,因为手工打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这些都是鉴定唐代玉器的细节问题,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能够忽视,也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
4,染色是唐代玉器制造中的一种技巧,尤其是仿制唐代玉器时大量运用。
天然玉石好料少而贵,次料多而贱,仿制者往往以次料制作假唐代玉器。
染色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好玉染色和次玉染色,次玉染色多可辩识,无价值,好玉染色或为掩饰瑕疵,或为增彩提高作品价值。
常见的染色为烧黑色,炸丝琥珀烫,人工白、铁锈黄。
所谓烧黑,即是用火烧或局部,或整体,玉经过火烧则变黑,现烧则变灰白,出现裂纹,烧黑往往与黑色沁色不易区别。
玩玉得多看:唐代的玉器特点及总结!
![玩玉得多看:唐代的玉器特点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ffd4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0.png)
玩玉得多看:唐代的玉器特点及总结!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唐代的玉器制作特点。
隋唐初期,素器较多,短暂过渡之后,就开始有了新的创作。
前面几天的文章已经将各种造型和纹饰特点介绍给大家了,今天我们敲一下黑板,划一下重点:唐代的纹饰设计可以说完全摆脱了两汉时期盛行的“蒲纹”、“谷纹”、“螭纹”、“云纹”、“双面兽身纹”、“勾连云纹”、“矩云纹”等,独自创立了自己的“唐式”纹样。
在唐代,有许多创造出来的全新纹饰:1、狮子纹2、胡人纹3、朵云纹4、卷草纹5、莲花纹6、锯齿纹7、花卉纹8、鹿面纹9、镶金玉纹在人物眼睛的刻画上,有以下几个种类:1、胡人圆眼2、胡人橄榄眼3、胡人一字形眼4、中原人眼这些纹饰和图案,以前的朝代全部都没有。
玉雕的纹饰到了唐代,有了彻底革命性的创作。
这个时期是玉雕史上重大的改革和创新。
但唐代的纹饰沒有前朝(包含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纹饰粗犷有力、苍芒遒劲,粗中有细,细中委婉。
唐朝纹饰虽然自己开创出一条新的蹊径,但纹饰的构图以及线条略显粗糙、手法更加简单拙劣。
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唐代玉雕,后人摹仿者甚少。
虽说我们写的时候喜欢将隋与唐合并,写的是隋唐五代玉器发展史,但唐的绚烂夺目,总让隋和五代黯然失色。
因而唐朝也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主导。
但是在玉器的发展史上,却没有唐代的辉煌闪耀时刻。
主要的原因就是唐代整体的玉器质量而言,“玉质不佳,纹饰不美”。
这其中有一个器形略显突出,就是唐代的玉带板,在玉带板的制作和选材上,刻工相对精细,阴刻的细线条较多多。
特别是在唐代玉带板上的人物形象,前期文章已经介绍过,通身都是饰以短而密集的阴线条。
另外在动物的足部、尾部也用阴线刻出很多的细线条,在带板上采用的减地法,即平面隐起做工,刻线带有绘画的艺术性。
唐代对于国人,不仅是熟悉且自豪的,就是外国人,这也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天堂社会。
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们还可以听到,在外国居住的华人叫做“唐人”,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就连中华传统的服饰也叫做“唐装”。
唐宋玉器的风貌与文化价值
![唐宋玉器的风貌与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965be6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0.png)
唐宋玉器的风貌与文化价值唐宋时期是中国玉器工艺的鼎盛时期,唐宋玉器以其精美、细致、纤巧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玉器不仅是美术品,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唐宋玉器的风貌及其文化价值。
风貌唐宋玉器在器型设计和制作工艺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发展,尤以白玉器为最。
唐代白玉器大多采用石头凿制,因此呈现出内凹外凸的棱角分明之貌,尤其是花瓶、酒器、瓶罐类等器型。
这些器型造型新颖,线条流畅,表面雕刻工序繁琐,雕刻方式多种多样,产生了“铁刻银画”的感觉。
而宋代白玉器制作则大量而便利地使用机械加工方法,器型更趋向于简约,其表面装饰形式更趋简练多变。
宋代雕塑刻画多样,从抽象到写实,从传统到革新的思想都在其中有所体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除了白玉器之外,翡翠这一玉器出现在唐宋时期。
翡翠是黄绿色的宝石,因其难度极高,在唐宋时期只有工匠技艺纯熟并具备高超技巧的才能制成。
唐代翡翠器制作华丽典雅,而宋代则形制更为简单,精致纤巧。
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翡翠器皿的色泽均匀,银色通透,光彩照人。
文化价值唐宋玉器不仅是艺术精品,更是文化遗产,他们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有着极高的历史及文化价值,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形态和艺术水平。
一般来说,唐宋时期的玉器大多是庙、坛、神位上使用的,具有深深的宗教色彩和崇拜性质,这一特点也融汇于其创作风格中。
例如唐代白玉八仙像、宋代佛像、琳琅玩器等,都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
这些玉器反映了当时皇宫、寺庙等政教的意志、审美品位和文化风貌。
同时,唐宋玉器也体现出了当时的生活和工艺。
在工艺方面,唐宋玉器先后经历了天然主义、浑朴主义和逐渐出现的极简主义等发展阶段,表现出当时工艺美术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性质。
而在生活方面,唐宋玉器的设计更倾向于日用器皿。
唐代的玉勾和官印,宋代的酒器烟具和玩具等,都表现出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语唐宋玉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唐代玉器龙纹的造型特征
![唐代玉器龙纹的造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0695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8.png)
唐代玉器龙纹的造型特征
唐代玉器龙纹的造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龙纹形象威严庄重,气势磅礴。
唐代玉器上的龙纹常常以张嘴露齿、长髯飘逸的姿态出现,整体造型给人以威严庄重之感,展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王者风范。
2.龙身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动感。
唐代玉器龙纹的线条刻画得十分流畅自然,呈现出婉转圆润的弧线,同时龙身也注重动感的表达,展现出龙在云海中翻腾的姿态。
3.龙鳞纹样丰富多变,呈现多元化风格。
唐代玉器龙纹的鳞片通常以斜方格纹或鱼鳞纹为基本单位,经过艺术加工后形成各种变体的龙鳞纹样,如“火焰龙鳞纹”、“朵云龙鳞纹”等,呈现出多元化风格。
4.龙爪刻画细致入微,展现出力量感。
唐代玉器龙纹的龙爪通常以三爪或四爪的形式出现,刻画得十分精细,展现出龙的力量感。
5.龙尾造型飘逸多变,富有动态美。
唐代玉器龙纹的龙尾通常较长,并且呈现出飘逸多变的造型,有的呈卷曲状,有的呈甩尾状,展现出龙的动态美。
总体来说,唐代玉器龙纹的造型特征注重细节刻画和整体气势的协调统一,展现出一种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
同时,唐代玉器龙纹也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唐代文化特色。
唐代玉狗的特征
![唐代玉狗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8762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f.png)
唐代玉狗的特征
唐代玉狗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材质精美:唐代玉狗多使用上等的玉石材料,如和田玉、山东玉等,制作工艺精细,雕琢工艺高超。
2. 狗形逼真:唐代玉狗的雕刻形象通常逼真生动,具有真实的犬类特征,如头部、身体比例合理,尾巴卷曲,耳朵直立等。
3. 祥瑞象征:在唐代,狗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因此唐代玉狗常常被赋予祥瑞寓意,如财富、幸福和长寿等。
4. 颜色多样:唐代玉狗的颜色多样,除了普遍的玉白色外,还有墨绿色、淡翠绿色等。
5. 寓意丰富:唐代玉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寓意着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愿望,取意吉祥、庇佑和守护等。
总之,唐代玉狗作为一种艺术品,其特征不仅包括形象的逼真和工艺的精湛,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祥瑞寓意。
唐代玉雕动物眼睛特征
![唐代玉雕动物眼睛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c44a4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2.png)
唐代玉雕动物眼睛特征
在唐代,玉雕动物眼睛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形态:唐代玉雕动物眼睛通常呈现细长的形状,这种形态有助于更加生动地表达动物的情感和表情。
2.雕刻方式:唐代玉雕动物眼睛采用凸雕的方式来表现,这种雕刻方式使得动物眼睛更加凸显,给人一种立体感。
同时,玉雕动物眼睛还采用阴线刻法,以三条线刻成三角眼,中间再刻一条阴线表示眼珠。
3.细节处理:在细节方面,唐代玉雕动物眼睛注重表达动物的瞳孔和眼神,通过精细的雕琢表现出动物的情感和生命力。
同时,唐代玉雕动物眼睛还注重与整体玉雕作品的协调性,以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唐代玉雕动物眼睛以细长形、凸雕和阴线刻法为主要特征,注重表达动物的情感和生命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篇读懂唐代玉器特点
![一篇读懂唐代玉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f67f9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9.png)
一篇读懂唐代玉器特点唐代的玉器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啊!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工匠们,手艺可是顶呱呱的,简直就像是艺术家在雕刻自己的梦想。
玉器的材料可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清澈透亮,温润如玉,摸上去那感觉就像是在抚摸一块温暖的石头,让人心里一阵舒服。
你看,那时候的人们对玉的喜爱,简直就像我们今天爱喝奶茶一样,心甘情愿地为它花上大把银子。
唐代的玉器种类繁多,佩饰、器皿、摆件,各种形态都有。
说到佩饰,那个时候的人特别喜欢戴玉镯、玉佩,像是把玉的灵气时刻带在身边,谁不想有点好运气嘛!玉的颜色多变,有的清透如水,有的则是翠绿欲滴,真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这些玉器不仅仅是装饰品,还是身份的象征,谁要是能拥有一块上好的玉,那可真是炫耀资本啊!再说了,那些精美的雕刻,每一刀每一划都透露出工匠们的巧思,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听着都让人心潮澎湃。
你瞧,唐代的玉器还常常跟文化、宗教扯上关系。
很多玉器上会雕刻一些吉祥图案,比如龙、凤、寿字等等,都是祝福的象征。
就像我们今天过年时贴春联,寓意美好。
玉器在当时可是大户人家的必备之物,连皇帝都特别喜欢,它不仅能显得高贵典雅,还能保平安,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唐代的文化繁荣,给玉器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让玉器不仅仅是一块石头,而是有灵魂、有故事的艺术品。
再说说这些玉器的工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那时候的工匠用的是最原始的工具,但他们的手艺却丝毫不逊色,雕刻得细腻入微,真是精工细作。
你想啊,能把一块玉石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动物,那得有多大的耐心和技巧呀!唐代的玉器还常常会加上镶嵌技术,像是用金银、宝石搭配,整件作品简直闪闪发光,令人过目不忘。
就像是在参加时装秀,光彩夺目,谁能不心动呢?唐代玉器的流行不仅在国内,海外也受到热捧,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把这些美丽的玉器带到四面八方,真是让人开眼界。
想象一下,外国人看到这些玉器,脸上那种惊艳的表情,肯定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再加上,玉器在当时还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大家都觉得玉有灵气,能辟邪、保平安,买回去就像是捡到宝一样,谁不想沾点好运气?唐代的玉器不仅仅是用来装饰,还是礼品的最佳选择。
唐代玉腰带板特征
![唐代玉腰带板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15fde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a.png)
唐代玉腰带板特征
唐代玉腰带板通常由珍贵的玉石和金属(如金、银)制成,其中主体部分常常使用品质优良的和田玉,这种玉料以其温润细腻、色泽亮丽、透明度高而闻名,被视为“玉中之王”。
玉带板主要由带銙(排列在腰带上的方形或椭圆形玉板)和铊尾(位于腰带末端的圆首矩形玉板)两部分构成。
玉带板可能单独制作,也可以是多块玉板通过组合镶嵌在皮革或其他材质的腰带上。
形态上,玉腰带板有单板式和组合式两种形式,单板式即一块玉雕琢成薄板,组合式则由数块玉板拼接成整体。
设计上,玉腰带板上的图案丰富多彩,常见有神话传说中的龙纹、凤纹、以及各种鸟兽、花草、云纹等吉祥图案。
制作工艺精湛,采用精雕细琢的技术,图案雕刻细腻、生动传神,体现了唐代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有些玉带板还会镶以金边或玉缘,并且可能内嵌珍珠以及其他彩色宝石,增强其豪华程度和艺术效果。
在唐代,玉腰带不仅是贵族阶层佩戴的奢华饰品,更是区分官阶高低的重要标志。
不同等级的官员,其玉带的数量、材质和装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唐代-玉器-文化特点-介绍
![唐代-玉器-文化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e0053b3968011ca30091df.png)
花纹、禽鸟纹等图案。
三、唐代玉器特点及介绍 • 唐代龙纹玉璧
• 【特征】:扁圆形,用浅浮雕和阴刻技法琢制 纹饰。一面浅浮雕团龙,头上的角、眼、发、 嘴、须等用阴刻线琢成,满身饰鳞纹,背鳍排 列整齐,身有翼,腿弯曲处有毛,三爪,蛇形 尾呈弯曲状。头尾间雕火焰状宝珠。另一面浅 浮雕四朵如意形云纹,云头中间用阴线刻成扇 状。纹饰细密流畅,所饰龙纹为唐代典型的龙 纹风格。 玉璧面的龙纹刻划细腻而灵动,其刀法熟练, 纹饰精湛,代表了唐代玉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与汉代相比,礼仪用玉和殉葬用玉大大减少,精品极少见到。
官服上的组佩质量远不如汉代,使用显示品级高低的玉带,有明确的用玉制度。但这不是主 流,主流是玉雕向装饰品、生活用品及陈设和玩赏品方向变化。 饰玉:新增玉带、玉飞天。 陈设及实用玉器:新增玉佛像、玉观音、玉 人、子母狮、玉笔山等,玉鱼、玉龟、玉器 皿、玉梳背等也骤然增多且造型和纹饰新颖。
④植物图案:莲花、牡丹花、金相花等。图案
趋于写实。
所出现的新玉器形制和纹饰图案,是宋、元、明、
清各代玉雕艺术发展的基础。 虽然唐代玉器不多,但专家认为唐代玉雕在中 国玉文化史上是重要的一页。
三、唐代玉器特点及介绍
• 唐代玉器特点 (1)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花蕾、
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
三、唐代玉器特点及介绍
开玉雕之新风——唐代玉器
2. 纹饰及图案---脱胎换骨,出现全新的纹饰及 图案: ①由卷云纹构成的意云纹、水波纹、莲花纹、 卷草纹; ②人物图案:汉人、胡人、西亚人、骑士、文 武侍、乐技人等; ③动物图案:鹿、鹭鸶、雁、孔雀、鹤等; 3、造型及工艺 ●造型及图案多写实,题材广泛; ●器表用大量阴刻线表现细部特征; ●有强烈的雕塑感。 总之,唐代玉雕艺术活泼、开朗、饱满、奔放。
玉雕史论之唐代玉器
![玉雕史论之唐代玉器](https://img.taocdn.com/s3/m/071e8dc8b8f67c1cfbd6b813.png)
唐代玉器的种类: •佛教用玉 •朝廷用玉 •首饰 •器皿 •欣赏性玉器 •丧葬用玉
•
佛教用玉:包括佛像及其相关内 容。唐代的佛像未能流传下来, 不过传世的唐代玉飞天倒可以让 我们窥见当时佛教用玉可见一斑
青玉镂雕飞天
白玉镂空飞天
飞天是佛教中神仙,又名“香神”、 “香神音”、“声神”,即天龙八部 中的乾达婆。人们往往把伎乐天,供 奉天统称为飞天,据说飞天能歌善舞, 是佛、菩萨降临的祥瑞之兆,也是佛 教装饰中最具特色的形象
朝廷用玉:是指朝廷制度所规定的使用的 玉器及帝王的印玺、简册等。其中,雕刻 有各种装饰的玉带銙,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以玉为带銙的习俗最初源自西域民族,在 唐显庆之后开始在汉族中修行并作为朝廷 的一项制度被规定下来,因此,在唐代玉 带銙的装饰上可以看到浓郁的西域特色, 有许多装饰的内容是直接表现西域的人和 事的
青玉执壶胡人带銙
青玉献宝胡人带銙
琶胡人带青玉弹琵銙
狮纹玉带銙
首饰:包括玉制的钗、簪、笄、步摇、梳、 手镯、戒指以及各种玉佩、玉坠等,这 类玉器多以花鸟题材为饰,精致的碾琢 工艺加上玉质的晶莹温润,给人以亲切 优美之感受。
青玉鸟衔花佩
青玉花鸟纹钗 青玉镂空梳
器皿:包括玉质的碗、杯、盅、 盏、盒,从传世和出土的唐代 玉器来看,数量虽然较少,但 也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唐代玉器 皿的精妙之处
唐代玉器玉料精美,种类多样,工艺精湛,内涵丰富, 以超凡的文化艺术品质在中国悠久的玉文化历史上留下 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并为后人进行中华玉文化的跨文化 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其后,清代康乾盛世痕都斯坦 (巴基斯坦及南亚)玉器的传入,可以认为是唐代玉器 引入外来文化艺术成果的延续与发展。
青玉单把:多为 一些小型的立体雕 刻品,可置于案头 或几架以供雅赏。 这类玉雕作品多为 肖生的人物和动物 题材,形象生动简 洁且略带夸张,在 制作工艺上也不乏 精工之作
唐代圆雕玉器动物特征
![唐代圆雕玉器动物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0cd00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c.png)
唐代圆雕玉器动物特征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雕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圆雕玉器,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流行艺术。
圆雕玉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了唐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动物题材是圆雕玉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描绘了唐代社会中动物的特征和形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唐代圆雕玉器动物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动物形象的真实性。
唐代的圆雕玉器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实际动物的特征和形态进行雕刻,使人感觉仿佛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
例如,唐代的玉雕狮子,采用了细致入微的雕刻技法,将狮子的毛发、面部表情、身体比例等特征都刻画得非常逼真。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玉狮子具有了生动的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动物形象的夸张性。
在唐代的圆雕玉器中,有一部分动物形象呈现出夸张的特点,这是为了突出动物的特征和形态,增强艺术表现力。
例如,唐代的玉雕青蛙,通常会将青蛙的嘴巴拉的很大,显得非常夸张。
这种夸张的处理方法,既突出了青蛙的形象特征,又增加了艺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此外,动物形象的象征性。
在唐代的圆雕玉器中,有一些动物形象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唐代的玉雕凤凰,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常用于皇家的礼仪和庆典活动中。
这些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玉雕凤凰具有了超越实际意义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唐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象征物。
最后,动物形象的艺术性。
唐代的圆雕玉器动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既注重形态的真实性,又追求艺术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例如,唐代的玉雕鹿,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这种艺术性的追求,使得唐代的圆雕玉器动物形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高度赞赏和喜爱。
总的来说,唐代的圆雕玉器动物特征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夸张性、象征性和艺术性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唐代的圆雕玉器动物形象成为了当时社会上一种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唐代玉器的特征
![唐代玉器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77940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9.png)
唐代玉器的特征一、唐代玉器多以和田玉为主: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开拓西域,使得新疆和田玉大量地输入内陆,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
唐代玉器,生产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质量上均是精雕细琢,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
器形以装饰用玉和生活实用器具为主,玉佩一改战国及汉代佩玉的组合形式,出现了头部装饰玉步摇。
玉步摇由金、银、铜等金属嵌玉而成,是唐代特有的。
另外,出现了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以及新器形玉带板。
唐代玉器装饰纹样方面多姿多彩,首次出现了植物纹图案,常见的有各类花卉瓜果,并且出现了飞禽走兽、人物纹饰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花、鸟、兽等器物边缘饰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唐代玉器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中亚等地区的艺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玉雕风格。
另外,还有唐代独有的胡人形象,胡人无冠,卷发,深目高鼻,穿紧身窄袖长衣,足着长筒靴,或翩翩起舞,或手执奇珍异宝跪地敬献,或弹奏各式乐器,或舞狮,或呈杂耍状,是当时唐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二、唐代玉雕人物的特征:毋庸置疑,汉代和唐代在中国民族史上皆属盛世;后代有些人仍自诩汉人、唐人为荣。
不过,在玉艺成就方面,不少专家皆重汉轻唐。
事实上,汉代玉器无论玉质、形制、纹饰、刀法、琢艺与风格等方面,均甚有特色,水平奇高;可说继春秋战国后,玉雕艺术更上一层楼。
唐代玉雕并非一无足取;虽然大体上比不上商、周及汉代兴盛,也不及后朝两宋玉器优雅和富有文人气质;但同样有不少传世品值得珍藏,不宜小觑之。
唐代因为文化对外开放,儒家思想大大削弱,加上受西域胡人等影响,风格自然迥异,一反前数朝之玉雕传统。
例如唐代之白玉圆雕人物与动物,甚有“雕塑感”,也有不少作品将唐人绘画之线描手法活用于玉雕方面,一些玉人有独特阴刻线(向内徐徐斜下),予人浑厚有力度之感,而且多强调形体肌理,一如当时之石刻及泥塑作品。
唐朝文人玉佩品种和纹饰
![唐朝文人玉佩品种和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f5c835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9.png)
唐朝文人玉佩品种和纹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艺术荟萃的时期之一,玉佩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文化载体,在唐代文人中备受推崇。
唐朝文人玉佩的品种繁多,纹饰精美,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一、品种唐代文人玉佩的品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玉如意、玉璧、玉琮、玉圭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象征意义。
1. 玉如意玉如意是唐代文人喜爱的一种玉佩。
玉如意呈长条形状,中间稍微弯曲,两端加工成如意形状,象征着吉祥和愿望成真。
这种佩饰多以白玉制作,因其纹理清晰、温润如玉质感,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2. 玉璧玉璧在唐代被视为贵重的礼品,并常常被文人佩戴。
玉璧形似圆盘,中间凸起,由玉石制成,具有古朴典雅的纹饰。
其象征着团结和和谐,符合唐代社会儒家思想的观念。
唐代文人佩戴玉璧,不仅显示了他们的高尚品味,还寄托了一种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3. 玉琮玉琮是一种纺锤形的玉佩。
其左右两边为扁平形,中间有一圆柱形突起,代表与天地结合的意义。
玉琮造型简洁流畅,纹饰大多以祥云纹为主,寓意吉祥如意。
唐代文人喜欢佩戴玉琮,既显示了他们的学识和见识,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 玉圭玉圭是一种形似弧形的玉佩,常被唐代文人视为吉祥之物。
玉圭制作精细、纹饰瑰丽,寓意升华和卓越。
唐代文人佩戴玉圭,既展示了他们崇高的追求,又彰显了自己的独特气质和品味。
二、纹饰唐代文人玉佩的纹饰丰富多样,不同的纹饰寓意不同,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1. 龙纹龙纹在唐代文人玉佩中被广泛应用。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帝王、权力和尊贵,唐代文人佩戴龙纹玉佩,既体现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又表达了对大唐盛世的向往。
2. 凤纹凤纹是唐代文人玉佩中常见的纹饰之一。
凤凰象征着吉祥和永恒,常用于婚庆等喜庆场合。
唐代文人佩戴凤纹玉佩,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未来。
3. 花鸟纹唐代文人玉佩中的花鸟纹饰华丽精美,常用于女性佩戴。
花鸟纹以花朵、鸟类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唐代玉骆驼特征
![唐代玉骆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31b35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6.png)
唐代玉骆驼特征
材质与颜色:玉骆驼由整块和田黄玉圆雕而成,黄中闪白,局部带有赭褐色沁斑。
尺寸与造型:整体高度为6.7厘米,骆驼为站立状,仰首站立,双目略小,口微张开并露出舌尖,头部鬃毛自后朝前聚拢,神态整体恬静。
雕工:骆驼四肢修长,四肢及胸腹之间以透雕工艺雕琢四肢骨骼结构形象,雕工线条流畅。
驼背双峰呈尖状,胸腹向两侧阔出,极富真实感。
骆驼尾部下垂甩贴于右后肢,整体以光素为主,仅于头部、驼峰以及尾部等以细密阴刻排线表现鬃毛。
装饰:骆驼右耳、身体右侧、右侧两肢及尾部有大面积黄沁被治玉工匠巧作利用,尤其骆驼身体部位的黄沁黄中还带有细密的丝状纹理,恰如骆驼之棕黄色毛发尽显「沙漠之舟」之苍浑,颇具真实之美。
文化寓意:骆驼呈前望跪卧式,胡人昂首、戴圆形尖顶胡帽,盘坐于席鞍之上,左手持短鞭,右手握缰绳,面带微笑,憨态可掬,似经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远道中土大唐喜形于色,尽显大唐盛世之开放昌盛。
综上所述,唐代的玉骆驼不仅在材质和颜色上体现了唐
代玉雕的高超技艺,而且在造型、雕工和装饰上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玉器的特征与特点
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玉器制作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
玉器与当时其他工艺品一样,渗透着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大小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出土与传世的玉器皆能证明。
唐代玉佩饰品豪华尊贵,是等级身份的标志。
玉絝带是在鞓(皮革带)上镶嵌玉方形絝与铊尾,絝有金、银、铜、玉之别。
等级不同质地也不同。
带絝上的絝数量与纹饰也有差异。
当时絝带制度是极严格的,以玉絝为最高贵。
《新唐书·车服志》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絝十三。
绯为四品之服,金带絝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絝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絝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瑜石带,絝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絝七。
”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山门口村的唐代窖藏与西郊三桥镇南出土多件玉带絝,为我们了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一条白玉蹀躞带,由玉扣、玉絝、玉环、玉铊尾、鞓等组成。
唐代玉带絝的玉多数来自新疆和田,有的在西域雕刻为成品后送到长安。
《旧唐书》卷198记载:“其国出美玉,俗多机巧……贞观六年(632年)遣使献玉带”。
又《新唐书》卷221载:“初,德宗(780~805年)即位,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官西求玉,于于田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带絝三百、簪四十……”于田出玉带絝,其中一次多达三百枚,可知所雕的胡人应是当地人物的歌舞形象。
隋唐时期,达官贵人身着佩玉,尊卑有序。
《隋书·礼仪表七》记天子白玉,太子瑜玉,王玄玉,自公以下皆苍玉等。
唐代沿用,咸阳底张湾北周王士良与董氏墓出土玉环1件、玉璜2件、玉佩4件、佩饰1件,应是一组玉佩饰,这组玉佩均为扁平片状,有梯形、半月形、云头形等。
江西南昌市出土一组南朝时期云头形玉佩,西安市北朝晚期墓出土一组玉佩,它们的造型相似。
陕西礼泉县兴隆村唐越王李贞墓出土玉佩6件,2件大,为上窄下宽,上饰云形边,两侧连弧形,底边平直,上有一孔,另一大件作云头形,上下两边各有一也,另外4小件有璜形与云头形,上下两边各一孔,另外4小件有璜形与云头形,为一组佩饰,青玉,光素无纹,与王士良墓出土的玉佩相近似。
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一件白玉嵌金佩饰应为皇家用品,此为片状近三角形,底边平直,顶尖有一小孔,两腰为三连弧形,正面镶勾连云纹金饰,纹饰流畅,金玉辉映,格外耀眼,玉质洁白无瑕,晶莹光润,显得富丽堂皇。
唐代出土的玉佩多为光素无纹,说明在春秋战国到汉代极为盛行的佩玉,到唐代已失去它的光辉,正在走下坡路。
唐代玉器上的人物、动物、花卉和春秋到秦汉时期盛行玉佩饰纹样大不相同,与宗教色彩艺术也不同。
上层社会把人物、仕女、动物、花卉等当作艺术与审美对象,与当时绘画风格相同,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有新的发展。
玉质首饰品有钗、簪、手镯等,多为新疆于田玉,温润晶莹,精工细雕。
玉质实用工艺品在唐代较为盛行,说明玉雕器的使用领域扩大,有玉雕装饰构件、医药用具、梳妆用具、生活饮食器等。
妇女化妆盒,唐墓常有出土。
如海棠形玉粉盒,最长厘米,最宽4厘米,高不到1厘米。
有盖,子母扣,盖面隆起,面阴线雕刻花朵与盒形相应,简单爽快,可谓万紫千红玉为先。
玉饮食器,何家村出土的有刻花白玉羽觞、玛瑙羽觞、镶金牛首玛瑙杯、水晶八瓣花形长杯等。
造型奇特,器壁薄,线条流畅,选料精美。
唐代装饰艺术品有飞禽、走兽、人物等,属佩饰挂件,立体雕刻,体形较小。
在雕凿中形象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在雕刻中抓大型,抓主要部位,对细部精雕细凿,动物与人物的刻画是在正确躯体结构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夸张手法。
玉雕动物题材广泛,有羊、鹿、犬、猎、马、骆驼等,性格温驯、忠厚,吃苦耐劳,而狮子、虎、怪兽凶猛刚劲,神威有力,气势博大。
花草、流云等寓意吉祥。
唐代社会开放,长安的外国使官、学者、僧侣、商贾与工匠云集,人物形象、题材不同于以前,横扫神秘文化,同时由宫廷迈向社会各阶层。
西安地区发
现的唐代陵墓、窖藏文物与壁画多皇室家族、重臣、战将之物,为他们服务。
五光十色的世俗题材增加,玉雕器上的雕刻纹样也是很好的例证,如成对鸳鸯、双喜牡丹、龙凤起舞、飞天侍女、颗颗石榴、各种舞蹈奏乐等等,具有浓烈的世俗人情味,是雕凿艺术与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现实美。
当时妇女能骑马狩猎,能着男装上街观灯,佩带各式各样玉器。
直观所见的唐代绘画与陶俑中的妇女是丰硕盛装,高髻美发,轻纱薄罗,彩色柔丽,露肩裸臂,“游春”、“出行”、“嬉耍”、“揽镜”,悠闲安然,她们头上戴的,身上佩的各种玉饰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唐代艺术构成部分,但又与以后的宋代出现大量复古玉礼器与仿古玉器不同。
唐代玉器特征呈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
汉代以来那种程式化、图案化纹样,那种古拙遗风均消失了,趋向写实的方向,是一种饱满、健康、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宗教用玉、礼仪用玉大大减少,谷纹、蒲纹、变形云纹、螭纹等基本不见。
唐玉纹饰有卷云纹、卷草纹、连珠纹等,动物纹有龙、凤、牛、马、鹿、雁、孔雀、鹤等,有的飞鸟成双成对,植物纹有牡丹、石榴、莲花等,都是来自现实生活。
由于与国外文化的交往,吸收外来文化,出现外来的造型与纹饰,促使玉器的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
在品种方面,实用器增多,羽觞、长杯、牛头杯、钵、单柄杯、碗等,实用饰品玉梳子、玉梳背、粉盒等,饰件玉带板、玉钗头镶件、玉镯、玉兽、玉鸟等,还有玉册(上海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在雕刻技艺上吸收当时的雕塑与绘画手法,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大量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
唐代玉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
例如白玉胡人舞蹈絝尾,首先是按照人物舞蹈形体“铲”周围的地,由外向里成斜面,具有浮雕感,突出人物,细部都用阴线刻划,绸带用长阴线,表示飘动的轻薄的质感,身体各部位的平行短阴线表示向背阴阳面,长袍下的较长的细阴线可以看出与地圆毯上的短阴线是起装饰作用,从而可以看出阴线的巧妙应用。
西安市考古所藏白玉鸳鸯头花饰中的鸳鸯扇起的翅膀,用繁密的细阴线表示羽毛,花叶同样用短阴线刻划,质感强,生动活泼。
唐代玉器时代特征明显。
以龙纹为例,白玉线雕龙纹璧(上博物馆藏、陕西省博物馆藏料龙璧),龙头长双角,张口露牙,嘴角长大(超过眼角),颈后有须,下唇留须,龙身满饰方格形鳞纹,背生火焰状鳍,四肢作腾飞状。
鸟纹,短翅,多呈展翅形,翅端向头部扇起,排列整齐阴线表示羽毛,丰满健壮,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器、瓷器、铜器等鸟纹一致。
人物形象也是多样的,有西域人,善歌善舞、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还有骑象人等,构图新颖,刀法娴熟。
总之雕刻工艺精巧,注重整体造型的准确,又在细部刻划上下功夫,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具有丰满健壮,雍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时代气息。
在鉴定唐代玉器中,首先要看艺术风格,也就是造型、纹饰与“刀法”,琢磨细致,质感强烈。
还要经常看实物,特别是标准器。
有的仿品仅仅是形似,而没有唐代风格特征。
或者忽略细小部位,看起来有点呆滞。
有的细看短阴线是一头略粗,另一端略细,若掉以轻心就要上大当。
其次作旧,制假包浆或制残,也要细心观察。
有人只注意看包浆,把“包浆”放在首位,这就要上当。
我本人的经验是在鉴定中要分主次,主要看特征,以此断定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