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步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从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到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该紧密结合实践,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具体而言,课程设置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实施等实践环节。
3、创新创业导师制:通过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更快地成长。
二、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步是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最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环。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2、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新创业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实践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创新创业技能。
三、导师制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三步是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导师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导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导师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师授课:导师可以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导师指导:导师可以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导师评估:导师可以通过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计
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类型与过程。
2. 学生掌握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 学生了解我国创新创业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创业项目。
2. 学生能够分析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创业计划。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创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敬业、责任的创业者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创新创业基本概念:介绍创新创业的定义、类型与特点,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和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创新创业概述2. 创业者素质与能力:分析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技能与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角色与职责。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3. 创新思维方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项目的提出与策划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创新思维与方法4. 创业计划与实施:介绍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方法,探讨创业项目的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创业计划与实施5. 市场环境分析:分析我国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使学生了解市场机遇与挑战,为创业项目提供依据。
教材章节:第五章 市场环境分析6. 创业团队与协作:探讨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计划(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满足广大创业者的需求,提高创业成功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特制定本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计划。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2. 提高学员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员的市场敏锐度,提升学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为学员提供创业项目筛选、团队组建、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指导。
三、课程内容1. 创新创业概述(1)创新创业的定义、特点及意义(2)我国创新创业政策及发展趋势(3)创新创业者的素质要求2. 创业项目策划(1)创业项目选择与评估(2)创业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3)创业项目策划的要点及技巧3. 团队建设与管理(1)团队组建的原则与方法(2)团队沟通与协作技巧(3)团队激励与绩效考核4. 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1)市场调研方法与技巧(2)市场分析与定位(3)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5. 资金筹措与风险控制(1)融资渠道与方式(2)风险识别与评估(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6. 创业案例分析与研讨(1)国内外优秀创业案例分享(2)案例分析及启示(3)学员创业项目研讨四、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共8周,每周2课时,共计16课时。
2. 课程形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战演练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教学资源:教师团队、案例分析库、实战演练基地等。
5. 课程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战演练成绩等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
五、课程师资1. 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
2. 邀请成功企业家、投资专家等担任实践导师。
3. 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六、课程费用1. 课程费用:免费。
2. 费用承担:由主办单位承担。
七、课程安排1. 第一周:创新创业概述2. 第二周:创业项目策划3. 第三周:团队建设与管理4. 第四周: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5. 第五周:资金筹措与风险控制6. 第六周:创业案例分析与研讨7. 第七周:实战演练8. 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估八、课程效果1. 学员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教育机构在培养下一代创新能力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更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点子到实现的全过程,包括如何发现创新机会、如何做市场调研、如何制定商业计划和如何寻找资金和合作伙伴等等。
一个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指能够发现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小组或创意工作坊,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2. 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应该涵盖商业计划、融资、市场调研、管理、营销和法律等方面。
在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建立一家公司、寻找投资人、识别和满足市场需求,并学习业内的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
3. 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学生需要在真正的商业场景中进行实践,以了解在实际环境中如何运作一个公司。
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商业竞赛或者企业实习,这将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商业实践机会,提升了学好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兴趣。
4. 创新创业交流和网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交流获得有关创新和创业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学术会议和创业聚会,并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合作伙伴和可能的投资人建立联系。
通过更广泛的国内国外资源的交流,学生的视野可被拓宽。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教育机构需要建立一个整合性的教学体系,包含正式课程、特别讲座和实践性项目等等,同时需要提供一个为学生竞争理解和掌握传统技能不足的社会课堂。
最终的目标是要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在各个领域通过创新数目形式创造就业岗位或者在某个领域中成为领导人并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被认为是培养未来领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研究,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资源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制,以更好的助力未来的创新和创业成长的道路。
syb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syb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SYB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
2. 学生能了解我国创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分析创业机会和潜在风险。
3. 学生掌握基本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商业洽谈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2. 学生具备初步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创业项目提供依据。
3.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创业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责任、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特点,结合SYB创新创业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 创业基本理论:介绍创业的定义、类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创业计划书撰写:讲解创业计划书的结构和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创业计划书。
3. 创业环境分析:分析我国创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识别创业机会和潜在风险。
4.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教授市场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培养学生初步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商业洽谈技巧。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1. 创业基本理论(第1章)2. 创业计划书撰写(第2章)3. 创业环境分析(第3章)4.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第4章)5.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第5章)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创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的关键工作之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1.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创新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该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变革。
2.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
在课程设置中,除了专业课程外,还应该设置诸如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商业模式设计、创新管理、创业实践等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有益于学生在未来的创业和创新领域取得成功。
3.注重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业项目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经验。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创业比赛、商业计划书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和创业,高校应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
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创新领袖等各界专家来到校园进行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经验和指导。
同时,大学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企业、创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通过社会资源的利用,可以充分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程体系的实践1.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
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场所和条件。
在创新创业基地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挑战,学习团队协作和资源整合等技能,增强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
2.实践项目的开展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创建创业公司、制作创新产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要求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技能,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方法,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创新创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创新创业方法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实践三个方面。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创新创业概述1.1 创新创业的概念与内涵1.2 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章:创新创业理论2.1 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2.2 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第三章:创新创业方法3.1 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3.2 创新创业的实践方法第四章:创新创业实践4.1 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与评估4.2 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创新创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创新创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前言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前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认识创业的基本流程和策略;掌握与本年级学科相关的创新案例及发展趋势,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组织协调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将创新创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能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3. 制定并实施一项创业计划;4. 增强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组织协调能力;5.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创新创业基本概念与原则:介绍创新、创业的定义,探讨创新创业的关系,分析创新创业的基本原则,如市场导向、团队协作等。
2. 创新思维与方法:学习创新思维的特点、类型,掌握创新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创业计划与实施:讲解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包括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财务预算等,以及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项目的实施和风险管理。
4. 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与本年级学科相关的创新案例,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探讨失败案例的教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书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及概述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创新创业人才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培养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并培养一批有创新创业潜质的人才。
二、项目目标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其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刻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三、项目内容1. 专业课程设置:在常规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创新管理、创业策划、市场营销等,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
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如创业大赛、创新设计竞赛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能力。
3. 创新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创意实践,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协助其创业实践,推动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发展。
5. 创新教育论坛:定期举办创新教育论坛和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6. 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选择创新创业相关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并进行毕业答辩,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项目组织架构及实施流程本项目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监督执行情况。
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相关学院负责人、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代表组成。
实施流程:1. 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书,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2.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监督和评估;3. 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教学;4. 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创新实验室活动;5.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6. 组织创新教育论坛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7. 毕业设计环节引导学生选择创新创业相关课题,并进行答辩。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因此,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关注焦点。
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各个教育机构和企业纷纷制定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目标及原则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具体培养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多学科融合原则: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践导向原则: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创新创业导向原则: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课程设置:1. 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习惯,包括创新方法论、创新管理、创新项目管理等。
2. 创业基础知识:介绍创业的基本知识,包括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计划书撰写等。
3. 创新创业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各个领域的创新创业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4. 实践教学:开设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产品设计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课程设置外,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团队项目合作、创业实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激情。
三、实践基地与资源支持为了真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提供优质的实践基地和资源支持。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器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创新创业的机会。
同时,应该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导师指导等支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
四、评估与认证机制为了确保培养效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建立严格的评估与认证机制。
1. 教学评估:定期对课程开展评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大学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书
大学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书一、培养目标本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求变的创新能力;2. 提高学生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实用技能;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合作协作的团队精神;4. 培养学生灵活应变、勇于面对挑战的创业精神。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设置创新创业相关专业课程,包括创新管理、创业计划、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让学生系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2.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创新创业的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导师辅导:邀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创新方案、创业计划,并提供实时指导和帮助;4. 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创业能力;5.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孵化、创新资源共享等服务,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支持。
三、培养方法1.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2.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3. 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4.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业界人士分享创新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四、实施计划1. 明确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目标和内容,建立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推进;2. 制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 组织招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4. 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孵化、创新资源共享等服务;5. 组织创新创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业界人士分享创新创业经验。
五、预期效果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培养计划,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积极应对未来社会挑战;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竞争意识得到培养,有望成为未来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创新创业课程构建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战略。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本课程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政策和法规,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市场分析等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创新创业基础理论(1)创新创业概述:创新创业的定义、意义、发展趋势等。
(2)创新理论:创新原理、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等。
(3)创业理论:创业模式、创业过程、创业团队建设等。
2. 创新创业政策与法规(1)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
(2)地方创新创业政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等。
(3)创新创业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合同法、公司法等。
3. 创新创业实践技能(1)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调研方法、市场分析技巧等。
(2)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商业模式画布、创新思维方法等。
(3)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计划书结构、撰写技巧等。
4. 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与沟通(1)团队建设:团队角色定位、团队协作技巧等。
(2)沟通协调: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等。
5. 创新创业融资与风险管理(1)融资渠道: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
(2)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创新创业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创新创业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在线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 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指导服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概率相对较低。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 目标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体目标包括:
5、加强与社会:积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争取更多的 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内容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为 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 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现状和 策略进行浅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 建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 不够科学、合理。一些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论 证,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全面、深入。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教师 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这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课程体系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使学生能够系统 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灵活调整课程设置, 以保持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
1、理论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创业理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法规 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高校应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营 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 协作能力。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篇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XX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主持人: XX主持单位: XX通讯地址: XX 邮政编码: XX 联系电话: XX传真: XX电子邮箱: XXXX合作单位:XX教育厅XX年制一、简表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四、教学改革基础五、经费预算六、主持人所在学校意见七、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意见八、教育厅审批意见篇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XX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深入研究探索创业者胜任的素质模型,对有创业意愿和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培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理论以及相关工商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国工商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工商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创办及经营企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应对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开拓新兴岗位、创造社会价值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知识方面:1.了解基础的科学文化、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法律等涉及创业的通识知识;2.学习纵深的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管理学、金融学等与企业运作有关的专业知识;3.掌握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素质方面:1.具备南信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2.信念坚定、胸襟宽阔、毅力坚韧、乐于合作、斗志坚强、作风严谨、敢于冒险、充满好奇、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情绪稳定;3、具有较高的预见力、构想力、创造力、组织力、洞察力和表达力;4.了解必要的科学创新知识,掌握与创业相关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使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5.具备将基础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具备有利于提升团队合作的技巧与创新素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创业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
首先,理论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这些课程应该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写作、创新管理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到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将来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实践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途径。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创业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创意设计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创业实训项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创业环境中进行实训。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创业比赛、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制度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以上课程内容,高校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实验室等平台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
这些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资源支持、创业指导和创新实验场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业行动。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以下是关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些建议。
二、课程设置: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可以开设课程如创新方法与思维导图、创新案例分析与创新策略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开设课程如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决策等,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
三、实践环节: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中进行实践。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业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教师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有一支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五、资源整合: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新创业企业资源等。
需要与企业、创业园区等进行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创业支持。
六、评估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可以通过课程考核、项目评估和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等方式进行评估,以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教师队伍,整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实践的发展。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纷纷开设了相关的教育课程。
本文将探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几个关键点。
一、明确目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明确课程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二、结合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理论知识的传授还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不应只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
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
四、开放式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
学校应该采用开放式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
通过作品展示、项目评选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五、与行业合作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行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机会。
可以邀请企业家或者成功创业者到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
六、资源共享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共享。
通过联合其他学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伙伴,共享教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资源共享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七、创新创业导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应重视导师的引导作用。
导师可以提供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导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指导。
syb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syb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SYB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创业计划书的编写,熟悉企业运营的基本环节;3. 了解我国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及市场环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创业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创业机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风险意识;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认识到创业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好奇心强,渴望实践,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以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创新创业概述-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国内外创新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 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 创业机会的概念与来源- 创业机会的识别方法- 创业机会的评估标准与流程3. 创业计划书编写- 创业计划书的基本结构- 市场分析、产品与服务、营销策略- 运营管理、财务规划、风险评估4. 创业团队建设与领导- 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职责- 团队沟通、协作与冲突处理- 领导能力培养与团队激励5. 创业融资与风险管理- 创业融资渠道及特点- 融资申请书的撰写与提交- 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策略6. 创业案例分析与实践- 国内外成功创业案例解析- 创业项目策划与实施- 创业大赛组织与参与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性地安排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践。
教学大纲明确了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方案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多学校开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且成立创新创业团队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下面就是一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方案的简要介绍。
二、团队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一步。
学校可以通过校内选拔、报名或者推荐的方式来吸纳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学生。
一个团队通常由五到十名学生组成,并且要尽量保证团队成员的多元化,例如包括理工科、社科、艺术和管理等专业的学生。
三、团队导师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都应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团队导师,负责指导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实践。
导师可以是学校的教师、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成功的创业者。
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项目规划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四、项目选择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应该选择一个切合实际的项目来进行实践。
项目可以从学校、企业或者社会上的需求出发,也可以是团队成员的个人兴趣所在。
选择一个适合的项目是团队成功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资源需求和市场潜力等因素。
五、培训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培训可以包括市场调研方法、商业计划书编写、团队合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来给学生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故事。
六、资源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例如资金、场地、设备等。
学校可以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的初期启动和运营。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场地和设备给创新创业团队使用。
七、合作与交流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可以与其他团队进行合作,通过互相帮助和学习来提升团队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交流会或者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八、评估和奖励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立评估和奖励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
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
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
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
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
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
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
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
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放式的。
这样的系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的,与外界存在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耗散结构。
必须从过去的刚性框架结构体系走向弹性结构体系,由严谨的、固化的课程结构组建过渡到开放的、生态的课程观。
这种弹性的结构不仅带来课程的变化,而且势必带来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
3.效率性。
效率性即系统的有效性,是系统功能体现的保证,是确保创新体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属性。
一要打破体系局限,效率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现行体系教育资源的局限以及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局限。
打破现行专业实践体系的局限,进而打破现行专业教师队伍体系的局限,在教师、教育与教学的层面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
二要切实利用院校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工作环境、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顺利推进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
建设创新体系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大跃进”式的运动。
高校首先应当从自身资源出发,在院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政策、人才、资金、硬件设施上给予创新教育活动以最大限度的保障。
其次应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与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创新教育工作环境,进一步挖掘学生社团潜力,通过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舞台。
切实利用院校现有资源的关键在于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重组。
三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充分挖掘与调动社会要素资源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由途径。
高校除了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生产实习基地、公益活动实践基地、科研项目合作单位等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外,还应调动董事会成员单位以及校友会、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为创新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和可持续的支撑,提升创新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学校实施、社会密切配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在开放式的课程系统结构框架下,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教育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诸多方面资源尚未被高校充分认识与有效利用。
以企业为例,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大多是在人才培养后期才通过提供实习基地等方式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事实上,政府及企业界的参与可以更为全面化,能从为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风险资金、科技经费、项目孵化的支持到联合开发创业教材、课程体系,从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到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兼职师资甚至是安排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等。
要调动社会资源,开展创新型的教学活动,使学习与实践紧密相连,从而避免创新教育中新一轮的“本本主义”,提高学习的时效性与实效性,提高学校教育要素的利用率,避免改革创新中常见的激进与浪费。
二、构架思路美国的高校已经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其基本涵盖创业构思、融资、企业设立、管理等方面。
这是我们在创新体系建设构建思路方面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
1.植入创新、创业基因。
事实上,创新教育是一种广义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启蒙与体验教育,实施创新体系建设的目的并非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地创办企业,而是要在他们心中植入“创新”“创业”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便生根、开花。
成功的创新、创业者显然是在广泛的创新创业实践中产生的。
笔者于2009年11月15日至2011年7月24日期间进行了2010~2011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调查,调查小组由本课题组余文华、王立武、周凌宇、舒铁、许剑颖等老师以及金陵科技学院经济信息系2010与2011届毕业生组成。
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132份。
其中,有效问卷726份。
被访者涉及全省13个地区的113所省部属院校98个专业的上千名应届毕业生以及少量往届毕业生。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动机。
应届毕业生中,只有10%的被访者毕业后打算创业;76%的被访者毕业后选择就业,其中34.3%的同学认为“大学就是为了就业,没想过要创业”。
因此,适时植入创新、创业基因,建立新型学习的核心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创新创业的目标建立明确的目的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通过组织学生与成功创业者座谈、讨论等活动植入创新、创业基因,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冲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创办和运营一个企业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因素,感受到创业者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创业中的作用;感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与快乐等。
2.确立课程建设的核心层。
说到底,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
普及开设“创造学”课程是实现创新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高校“创造学”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为主要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通过开设“创造学”课程,为大学生奠定创新创业的核心知识与能力层。
实践证明,创造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如西南交大设计了9门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包括“知识经济与创新” “发明创造与技巧”“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和“创业学”等,已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提倡一至二年级选修“知识经济与创新”和“发明创造与技巧”,三至四年级选修“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和“创业学”,帮助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高校“创造学”课程的普及开设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构架课程建设的骨干层。
实用的“创业学”课程建设是构建创新体系的骨干层。
长期以来,高校创业教育课没有被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即使作为一门辅导课程开设的做法也不常见。
调查表明,只有4%的被访者接受过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而且主要集中在四年级第二个学期,往往开课的时候正值学生求职的高峰期,出勤率难以保证,况且开课的老师也多属于“学院派”或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部门,大多缺乏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
而聘请的创业者或企业家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实用的“创业学”课程的建设需从树立学生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实际出发,着重讲解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案例式和模拟式讲解,着力于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提高。
4.创建课程建设的特色层。
创建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层,除建设研究型课程及相关的实践通过增加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时间外,更为重要的是开设风险课程与进行失败教育。
调查表明,对“如何面对创业的失败”,有80%的被访者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但是,我们认为创新与创业固然需要“激情”与“励志”,可是“失败”教育是更为重要的。
如果一味强调“成功”而忽视创新与创业中巨大的风险,便是对学生的误导。
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失败和成功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
学生不仅要揣着成功的梦想,更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如何真正认识失败,并将失败化为动力成为风险课程的建设的关键。
要开设专利与产权——知识产权相关课程、风投及融资——金融相关课程、商业计划书写作、拓展经济金融类方向模块等,以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环节。
在“创业学”的教学中,通过对创业者素质特征、创业环境分析、创业计划的编制、创业融资、创业企业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创建企业、创业企业的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创业企业风险管理、创业企业经营中法律问题的讲解,结合学生的模拟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5.人才孵化班。
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及校生合作的孵化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孵化是在学生的创业项目由萌芽、成活到新创企业的培育过程。
项目孵化需要早期关注、重点开发建设。
除孵化场地和配置相关设施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组建创业导师团队,采用责任制的方式等,都是帮助学生创业项目顺利孵化的措施,以便新创企业的条件成熟后顺利与社会接轨。
孵化的方式让社会参与到学校创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来,充分调动企业、院校以及个人的资源,结合社会的力量提高学生的生态适应性与竞争创业能力。
三、开发技术1.以新型的测评体系为关键引导技术。
新型的测评体系是构建创新体系的前提,包括“创新、创业能力的测评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测评体系”两部分。
测评体系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质、创业潜能,从而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也可以用于检验与监控教育的进程与效果。
测评系统可涵盖“创业业能力”“创业动机”“模拟操作”等环节。
测评体系是学校及社会对于教学质量把握的基础手段。
对于新兴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传统的测评及评估模式显然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