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书上的问题(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并找出能区分西北干旱区和北方地区的一条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板书: 年降水量
北方地区<800毫米
南方地区>800毫米
设问: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它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所以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区,以南的南方地区属湿润区。这对南北方的农业生产又会有何影响呢?
4.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课时重点】
了解南北方的主要差异;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时难点】
理解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读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北方的同学?(如果回答没有,继续提问,听说过中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吗?)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图3-27“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或是巩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及分界线的名称”,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师板书。
板书:
北方地区
秦来自百度文库淮河
ΛΛΛΛ~~~~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跟南北差异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PPT组图:南米北面、南北方建筑、南船北马
(分别反映南北方在食、住、行方面即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设问:这些差异仅仅是因为南北方人们喜好的不同而造成的吗?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PPT课件中填空“自然环境”并板书)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3.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整体思路】
整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环节分明,层层递进。“比较南北方人们生活方面的差异”是本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感性;分析“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难点所在。教师在提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时,并非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直接抛出,而是借助几个简单的、“欲擒故纵”的设问,以及对“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图”的指导阅读,补充一定的课外资料,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轻松得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气候的差异”。到此,课标要求探讨的“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仍未完成,因此第三环节设计了“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第四环节设计了“傣家泼水节(补充了课外资料)”,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业环节设计为“调查本地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再一次呼应课标要求。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 史燕儿
【教材分析】
课标2-5要求“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材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标题,通过“秦岭—淮河分南北”“东部西部有差异”和“交流与互补”三目分解此课课题。而“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着,借助幻灯片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问: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
过渡: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被发现。“橘过淮北则为枳”,听过这句话吗?(PPT课件显示原文)
设问:“橘过淮北则为枳”,你们相信吗?(生答)如果说南北方范围大,自然环境差异大,老师相信,但淮南淮北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过淮北则为枳”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3-26,得出PPT“气候因素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示“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见PPT)。
板书: 一月均温
北方地区 <0℃
南方地区 >0℃
(注:强调:“℃”和的“°”的区别,代表气温单位的要写“℃”)
设问:冬季南北温差大,对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自然联系前面提过的“南北建筑特点”上的差异,还可以补充“穿”方面的不同。)
设问:为什么冬季南北方的温差特别大呢?(教师用PPT设计成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以降低初一学生理解的难度)
活动:PPT课件显示上课当天宁波的天气预报及另外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猜另外两个城市可能是哪里?(答案是:三亚和漠河)
PPT课件显示: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
设问:冬季包括哪几个月呢?(生答)
过渡:一月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一般用一月代表代表冬季。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冬季的气温差异呢?以前读过“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吗?能看懂吗?(如果学生说能看懂,就直接让学生读图算出南北温差有多大,并回答书上的一个问题:“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如果学生说不能看懂,就指导学生找等温线,读出每条等温线代表的气温,然后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PPT课件“知识链接:巍巍秦岭”
活动:借助“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你可以得出夏季南北方气温差异的什么特点?(“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但原因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过渡:了解了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要比较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从前面南北方建筑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南方年降水量肯定大于北方,而借助“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可能会看得更明白些。
板书: 年降水量
北方地区<800毫米
南方地区>800毫米
设问: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它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所以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区,以南的南方地区属湿润区。这对南北方的农业生产又会有何影响呢?
4.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课时重点】
了解南北方的主要差异;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时难点】
理解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读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北方的同学?(如果回答没有,继续提问,听说过中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吗?)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图3-27“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或是巩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及分界线的名称”,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师板书。
板书:
北方地区
秦来自百度文库淮河
ΛΛΛΛ~~~~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跟南北差异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PPT组图:南米北面、南北方建筑、南船北马
(分别反映南北方在食、住、行方面即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设问:这些差异仅仅是因为南北方人们喜好的不同而造成的吗?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PPT课件中填空“自然环境”并板书)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3.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整体思路】
整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环节分明,层层递进。“比较南北方人们生活方面的差异”是本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感性;分析“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难点所在。教师在提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时,并非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直接抛出,而是借助几个简单的、“欲擒故纵”的设问,以及对“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图”的指导阅读,补充一定的课外资料,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轻松得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气候的差异”。到此,课标要求探讨的“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仍未完成,因此第三环节设计了“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第四环节设计了“傣家泼水节(补充了课外资料)”,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业环节设计为“调查本地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再一次呼应课标要求。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 史燕儿
【教材分析】
课标2-5要求“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材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标题,通过“秦岭—淮河分南北”“东部西部有差异”和“交流与互补”三目分解此课课题。而“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着,借助幻灯片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问: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
过渡: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被发现。“橘过淮北则为枳”,听过这句话吗?(PPT课件显示原文)
设问:“橘过淮北则为枳”,你们相信吗?(生答)如果说南北方范围大,自然环境差异大,老师相信,但淮南淮北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过淮北则为枳”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3-26,得出PPT“气候因素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示“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见PPT)。
板书: 一月均温
北方地区 <0℃
南方地区 >0℃
(注:强调:“℃”和的“°”的区别,代表气温单位的要写“℃”)
设问:冬季南北温差大,对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自然联系前面提过的“南北建筑特点”上的差异,还可以补充“穿”方面的不同。)
设问:为什么冬季南北方的温差特别大呢?(教师用PPT设计成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以降低初一学生理解的难度)
活动:PPT课件显示上课当天宁波的天气预报及另外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猜另外两个城市可能是哪里?(答案是:三亚和漠河)
PPT课件显示: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
设问:冬季包括哪几个月呢?(生答)
过渡:一月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一般用一月代表代表冬季。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冬季的气温差异呢?以前读过“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吗?能看懂吗?(如果学生说能看懂,就直接让学生读图算出南北温差有多大,并回答书上的一个问题:“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如果学生说不能看懂,就指导学生找等温线,读出每条等温线代表的气温,然后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PPT课件“知识链接:巍巍秦岭”
活动:借助“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你可以得出夏季南北方气温差异的什么特点?(“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但原因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过渡:了解了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要比较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从前面南北方建筑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南方年降水量肯定大于北方,而借助“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可能会看得更明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