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合集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提高农民收入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农 民的收益,因此,加强水稻病虫
害防治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维护生态环境
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对生态环境 造成污染,因此,加强水稻病虫 害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保护生态环境。
02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水稻 的叶片、茎秆和穗部。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 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等。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措 施,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虫能力。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生物手段进行病虫 害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手段进行 病虫害防治。
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 治,但要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发展
跨学科合作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研究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 。
综合治理模式
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形成综合治理模式,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8
目录
• 水稻病虫害概述 •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践 •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挑
战 •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
势与展望
01
水稻病虫害概述
水稻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稻病虫害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 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导致水稻产量 和品质下降。这些有害生物包括各种 昆虫、软体动物、细菌、病毒等。

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及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及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45
1.3.6: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
• 氯虫、氟虫、四氯 • 甲维盐、阿维、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 • 有机磷类:丙溴磷、毒死蜱 • 氟铃脲 • 虫酰肼、丁虫腈 • 各种复配产品
46
1.4: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47
1.4.1:稻飞虱的发生特点
• 主要有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 灰飞虱 • 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间隙性大发生的特
• 按虫源地分: • 本地虫源害虫:二化螟、稻象甲、稻蝗。 •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粘虫 • 历史上“南螟北蝗”:宋朝到新中国成立,蝗虫爆发265次
,螟虫36次 • 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有3种: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褐
飞虱。 • 近年次要害虫灰飞虱、稻水象甲、稻秆潜蝇在一些地区爆发
,大螟、稻螟蛉、蓟马、福寿螺等有上升趋势。
• 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趋性强、高压汞灯有一定趋性。 • 产卵习性: 茂盛、浓绿、高大、粗壮稻田。
21
1.2.4.3:二化螟发生与品种、环境的关系
• 长势繁茂、茎秆粗壮的中晚熟品种受害重,超稀植或高肥 水稻,色泽浓绿株型高大,受害重。
• 而叶片狭窄、植株矮、分蘖少的品种受害轻。 • 湿度:幼虫可在湿度大环境中生活,短时间水上漂浮。干
29
1.2.4.7:化学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
1、所选用的药剂种类、当地的抗性水平。 2、防治时期的准确性。(卵孵、1龄、2龄、3龄、4
龄、5龄) 3、用水量的多少。(1桶、 2桶、 3桶、) 4、施药的时间。(早晨、中午、下午) 5、水层深度
30
1.2.4.8:防治二化螟常用药剂
• 沙蚕毒类:杀虫双、杀虫单、巴丹、杀虫安 • 有机磷类:水胺硫磷、三唑磷、毒死蜱、喹硫磷、
42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稻曲病绿色防控(双语)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稻曲病绿色防控(双语)
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连续低温、多雨、日照少,有利于发病。长期灌水过深,田水落干过迟病害 发生严重。施氮肥过量,尤其在穗期追施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加重。
Rice booting and heading stages meeting with periodic low temperatures, rain, and little sunshine are conducive to the disease.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long-term and too-deep irrigation and too late dried bed soil in the field water.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especially in fields with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topdressing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t the heading stage aggravates the disease.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三 稻曲病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False Smut
(四)防治措施 Control Measures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如在重庆 市区域内的主栽品种中,准两优527、K优88、金优725、岗优615、D优162、汕优149 等品种病穗率、病粒率都较低,说明这些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及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及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吸食,传病 吸食,传病 吸食,传病
较轻

较轻

稻属

50
1.4.3:飞虱的产卵特性
飞虱 卵痕
飞虱 卵痕
51
1.4.3:飞虱的产卵特性
叶鞘内 卵块
飞虱 卵痕
52
1.4.3:飞虱的产卵特性
叶鞘内 卵块
鞘内 若虫
叶面 若虫
53
1.4.4:三种稻飞虱防治策略比较
灰飞虱 (通常传病危害)治虫防病 褐飞虱 (繁殖二代危害) 治前控后 白背飞虱 (下代可以成灾) 狠治当代
三化螟 食性单一,只危害稻属。一般混栽地
区危害较重
13
二化螟引起白穗
三化螟引起白穗
14
1.2.4: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15
1.2.4.1:二化螟为害特性和症状
初孵幼虫 卵
虫伤株
枯鞘
枯心
白穗 枯孕穗
其中以枯心、白穗危害最大,受害株被害损失率50%-100%。
16
枯鞘
17
枯心
18
二化螟造成的枯心团
5
我国稻田主要害虫历史演变动态(1950-2015)
杂交水稻推出
害虫种类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10 15
三化螟
+ + + ++
+ + + ++ +
二化螟
+ + + + + + + + + + ++ +
稻蝽
+
铁甲虫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课件

H
M
蚜虫
>20
50
Y
M
M
纵卷叶螟 5-6 50-150 Y
M
H
稻螟蛉
5
250
N
H
L
蓟马
>10
50
N
L
M
稻瘿蚊
>6
200
N
L
M
主要害虫;局部害虫;潜在害虫;非害虫
7
1.1:水稻主要虫害
稻蓟马 稻象甲、稻水象甲、稻秆潜蝇
★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福寿螺 ★稻纵卷叶虫 、稻螟蛉、稻苞虫、粘虫
★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蝽
• 按为害习性分 1) 食叶类害虫:结苞 -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 不结苞-稻蝗、稻螟蛉、粘虫、福寿螺等 2) 钻蛀性害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秆潜蝇、稻瘿 蚊等 3) 刺吸式害虫: 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蝽、稻蓟 马、铁甲虫、叶蝉类等 4) 食根类害虫:稻象甲、稻水象甲、蝼蛄等
4
1.1:关于水稻虫害
19
二化螟造成的白穗
20
1.2.4.2:二化螟的生活习性
• 群集为害习性:幼虫孵化后,沿叶片爬向叶鞘,钻入植 株下部近水面的叶鞘内群集为害,将叶鞘吃剩一层皮, 形成枯鞘。幼虫到2-3龄时,开始钻蛀稻秆,窜食截断 水分养分的输送,形成枯心苗或白穗。在节基部蛀入, 稻节位被咬,形成枯孕穗。
• 转株危害习性:早期被害的枯心株,在水稻枯死之前, 茎杆内幼虫几乎全部转移到附近的植株上危害。
褐飞虱
+ + + + + + + ++ +
白背飞虱
+ + + + + ++ +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ppt69页)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ppt69页)

农药的合理使用
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确保有效防治的同时 ,不对水稻和环境造成伤害。
严格遵守使用说明
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使用的时间 、浓度和方式。
注意触皮肤和吸 入药雾。
水稻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机制
01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为防治提
供科学依据。
预警系统
02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采取防治
措施。
加强信息共享
03
加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水稻病虫
害的挑战。
06
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1 2 3
稻螟虫
幼虫蛀食稻株,造成枯心、枯穗和 白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虫害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虫 害的发生和繁殖。
栽培管理
过度密植、施肥不当等不 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会加 重虫害的发生。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对虫害的抗性有 差异,抗性强的品种能减 少虫害的发生。
水稻虫害防治措施及实践案例
带菌种子是主要传播途径 ,也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 播。
水稻病害防治措施及实践案例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 水稻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合理使 用农药,避免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水稻病害,如使用井冈霉素等生物农 药。
安全用药
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畜、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例如,避免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 和有益生物等。

水稻病虫害防治【共43张PPT】精选全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共43张PPT】精选全文
越冬线:北纬30度以南。其他区域为迁入危 害。
发生代数1-11代不等。
迁入地的发生量与迁入数量、品种栽培管理有 关。
防治方法: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主要是要掌握好用药 时间,在开始卷苞时用药 。早晚或阴 天、小雨天用药效果好。如果延误了时 机,扫苞后用药。
选择药剂:30%触到、15%金阿维·毒、 功夫菊酯、氟虫腈、丙溴磷、杀虫单、杀 虫双等
寄主杂,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
适宜湿度:90%以上。
发生程度与气候因素密切。 要抢晴天施药,以破口期为重点防治时期。
主要以保护有效分蘖不受为害为主防治目的。
稻瘿蚊
大部分稻区早中晚稻都有危害。 选用402 石灰水等
发生特点:
1、生理性烂秧
2、传染性烂秧:
传染性烂秧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 要病原菌为: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 立枯丝核菌等发病原因主要是低温阴雨, 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等
水 稻 纹 枯 病
纹枯病发生特点:
高温高湿发生快.适宜温度:22-2 8℃
适宜湿度:大于90% 氮肥使用过多. 以早稻后期和中晚稻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上年病残体。
2、适时晒田。平衡施肥.
3、药剂防治:选用井岗霉素。以生长嫩绿、阴避 的田块是重点。
稻 瘟 病
稻瘟病发生特点: 水稻全生育期都可能发生.
发生代数随地区的不同而异,主要与温度和耕 作制度有关。(2-7代不等)
防治方法:
在分蘖期,始见枯鞘时用药防治,7-10天后 再用一次;在破口期水稻抽穗5%-10%时用 药防治,5-7天后再用一次。用药同时保持寸 水5-7天。
选用药剂:30%触到、15%阿维·毒、稻虫恨、 三唑磷等。
白 背 飞 虱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文档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文档

案例二:水稻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应用
物理防治
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 素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 。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 间设置太阳能杀虫灯等设 备,诱杀水稻害虫。
热处理
使用热水或热蒸汽对种子 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 和虫卵的数量。
案例三:水稻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技术应用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 ,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
对象
该技术的对象包括水稻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针对不 同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
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估
经济效益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水稻 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微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 防治。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治技术
灯光诱杀
使用杀虫灯等设备,利用昆虫 的趋光性进行诱杀。
色板诱杀
使用带有色板的诱虫板,利用昆 虫的趋色性进行诱杀。
人工捕杀
人工捕捉病虫害,如蝗虫、稻飞虱 等。
化学防治技术
0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1 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率。
科学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提高 水稻的抗病能力。
3
轮作制度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同一种作物连作,减少病 虫害的滋生。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引入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病 虫害的数量。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案例三
总结词
创新方法、提高效果
详细描述
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某地区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农药、天敌保护利用、理化诱控等措 施,提高了防治效果,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纹枯病
叶鞘上出现云状病斑,严 重时稻株萎缩,结实率下 降。
稻曲病
谷粒上出现黄色或黄绿色 的菌块,破坏谷粒的营养 和种子质量。
虫害症状及识别
稻飞虱
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严 重时叶片萎缩、发黄,甚至整
株死亡。
稻纵卷叶螟
叶片卷曲,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 吸收。
稻螟虫
稻穗受害后,谷粒变得残缺不全或 形成空壳。
总结词
成功应用、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某地区水稻种植中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通过采用综 合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科 学施肥等措施,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有效保护了 水稻生产。
案例二:水稻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总结词
及时预警、科学防控
详细描述
某地区水稻虫害严重,通过建立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采 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实现了对虫 害的有效控制,确保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的用药时机和注意事项
用药时机
在水稻病虫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确定用药量和用药 次数。
注意事项
首先要进行药液稀释,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稀释比例;其次注意喷洒时间 ,一般在晴天上午或下午进行;最后要注意安全,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04
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防治 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PPT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PPT

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 病理学、生态学、生理 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深入了解绿色防控技术 的内在机制。
创新技术
鼓励创新绿色防控技术 ,研究开发高效、环保 、安全的新技术和新产 品。
推进集成应用
将绿色防控技术与其他 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 ,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 综合防治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化学防治中,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对环 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 法和剂量,避免对农作物和人畜造成危害。同时,还应注重 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03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的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良种
选用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和抗虫性。
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控制农药使用等措施,保持农田 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保护和利用天敌
天敌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保护和利用 天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生物防治理论
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具有繁殖快、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用来 防治多种农作物病虫害。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应用提供了保障。
技术成熟
绿色防控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具有很好的 应用前景。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将拥有更广 阔的市场前景。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降低农药残留量,保障粮食安全。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生 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水稻发病 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 25%,严重时可达40%~60%。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
主要侵染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可出现典型的 条斑型症状。初期病斑为深绿色水渍状半透明 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纤细条斑,长 约1 cm。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快,长达 4~6 cm,其上有露珠状蜜黄色菌脓,干燥后 呈鱼籽状,不易脱落。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 连成枯斑。发病严重的地块,水稻矮缩,叶片 卷曲。
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慢性型 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
呈梭形或纺锤型,病斑两端有向外

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 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
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
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
绿色霉层。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褐点型 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
老叶上发生,病斑为褐色小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内部培训)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 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 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 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 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 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 病害”。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 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二 稻瘟病
★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
种子,在播种前处理完病稻草,不用病稻草盖房、
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种子消毒:选用室温
下用银多粉1200倍液浸种24-36 小时 。用清水清洗后催芽。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应该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配比氮、磷、 钾等元素,避免偏施氮肥。
合理灌溉
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抗病性能。
应该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 。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水 稻病虫害的措施。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 药进行拌种,可以有效地预防
抗病抗虫品种选育
加强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从源头上提高水稻的抗性和耐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农药研发与创新
鼓励和支持农药创新研发,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农业装备研发
加强智能化农业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和生产效率。
稻纵卷叶螟
采用氟虫腈、阿维菌素等 药剂进行防治。
稻螟虫
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三唑 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治疗措施
定期耕田
通过定期耕田,可以减少水稻病虫 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可以减少水稻病虫 害的发生。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 水稻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菌类等生物防治手段, 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
2023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 录
• 水稻病虫害基本知识 • 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 水稻病虫害的治疗措施 •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案例 •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展望
01
水稻病虫害基本知识
水稻病虫害的定义
水稻病虫害
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由生物 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虫害现
象。
生物因素
由生物体(如细菌、真菌、害虫 等)引起的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PPT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PPT课件
③亩用5%锐劲特乳油30ml。
18
❖防治灰飞虱截止时间的确定依据:
❖ 一是日平温稳定达到30℃(理论计算为 29.2℃)或以上,可停止防治;
❖ 二是空气相对湿度稳定达到75%(理论计算 为76.1%)或以下,可停止防治;
❖ 三是当相对湿度达到90%或以上时(高湿度 条件下),应当看“湿温比”(相对湿度与 温度的比值)的大小,“湿温比”稳定在 0.03以下的,可停止防治。
9
发病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①带有病毒的灰飞虱进入水稻秧田,灰飞虱刺吸水 稻秧苗而将病毒传入水稻植株;病毒在水稻植株体 内的潜伏期大约为10~30天,很少超过30天。
❖ ②同一种水稻的感病性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明显的差 异,水稻的叶龄愈大,病毒的潜伏期愈长,最长可 达5个星期。
❖ ③水稻秧苗期病毒潜伏期,低叶龄期(2~4叶)感 病的潜伏期约为10天左右,水稻秧苗高叶龄期 (5~7叶)感病的潜伏期约为13天左右,水稻秧苗 期感病的潜伏ຫໍສະໝຸດ 一般不超过15天。化学防治:
❖ (1)麦田化学防治 进入4月份,调查麦田越冬代若虫数量,当每 平方米超过10头时,应当考虑麦田防治工作。 防治时间宜迟不宜早,越冬代若虫耐药性强, 又主要集中在麦田下部活动,且具有受惊动 迅速“下潜”的特性,过早用药效果不稳定。 应用吡虫啉一般是在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 药效果好 。
❖ (2)水稻秧田化学防治 秧苗立针后,立即开始防治,以后每隔5天防 治一次,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起身药), 做到带药移栽。
17
❖ (3)水稻本田化学防治
本田在移栽活棵后用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 后5天左右,如残虫量百穴高于30-50头,需 要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药剂种类选择仍然 应该坚持速效性和持效性相结合、交替使用 的原则。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因素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土壤、品种等 ,同时与水稻的种植方式和防治措施也有密切关系。
水稻病虫害的种类与特征
水稻病害的种类与特征
水稻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每种病害都有其 独特的症状和病原菌。例如,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 片和茎杆,引起大量减产。
清除病残体
及时清除水稻病残体,切 断病害的传播途径,减少 病菌的越冬数量。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 ,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 发生率。
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 蝇等控制害虫数量,减少 对水稻的危害。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 、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 防治水稻病虫害。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 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优 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案。
05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案例分析
典型水稻病害的防治案例
稻瘟病防治案例
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可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 施肥、控制灌溉等农业措施,结合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虫害的种类与特征
水稻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每种虫害都有其独特的形态 特征和危害症状。例如,螟虫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会咬食水稻的茎杆和幼苗 ,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控制病情传播
水稻病虫害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防治,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发病和减产。
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病虫害监测
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发 现和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课件2024新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课件2024新版

有机质。
03
设施农业绿色防控模式
运用设施农业技术,调控温室内环境,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
,减少病虫害发生。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前景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符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生 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包括生态农业模式设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 制、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农业生态工程的应用实例
如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等。
04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利用
天敌昆虫种类
瓢虫、草蛉、捕食螨等
释放技术
人工繁殖、田间释放
注意事项
天敌昆虫与目标害虫的生态学关系、释放时机和 数量
06
化学防治技术优化
低毒低残留农药选择
1 2
选择生物农药
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虫源等生物农药 ,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选择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低毒、低残留、 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
3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
按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严格遵守农药使 用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等规定。
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推广生物防治
积极推广天敌昆虫、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量。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 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防虫网等物理措施,对害虫进行诱杀或阻 隔,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二、稻纵卷叶螟 综合防治:1、维护利用天敌:赤眼蜂; 2、生物防治:喷洒BT乳剂; 3、化学防治:锐劲特〔优秀的胃毒剂〕,毒
死蜱〔防止开花期运用〕。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三、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为害特点:以成虫、假设虫群集稻丛基部为害

以成、假设虫频繁刺吸叶鞘和茎秆内的汁液并 产卵,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抽穗和结实。
致整株枯死。 病原: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无性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二、水稻纹枯病: 发生规律: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
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稻草、田边杂草及 其他寄主上越冬。田间菌核残留量与 发病程度关系亲密,水肥管理对发病 影响极大。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二、水稻纹枯病: 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2、利用抗耐病种类; 3、加强水肥管理; 4、化学防治:井冈霉素、纹枯利
度受气温影响大。
第一节 水稻害虫
一、稻螟虫: 预测预告:两查两定 1、查卵孵进度,定防治适期; 2、查卵块密度、枯鞘率,定防治对象田。 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化防和生防结合。 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栽培治螟、推行抗虫种
类。
2、人工物理防治:诱蛾,摘卵块,拔除枯心苗 3、生物防治:BT治虫,维护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 阿维菌素、杀虫单、三唑磷等
气孔侵入,病斑在叶片任何部位均 可发生。 病原: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发病规律:与白叶枯病类似。 综合防治:加强检疫,处置病稻草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三、水稻白叶枯病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三、水稻白叶枯病
为害:引起叶片枯槁,不实率添加 ,普通减产10-30%,严重减产50% 以上。
病原:细菌病害,黄色单胞杆菌属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1.3.5: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 防治指标: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百丛低龄幼虫超 过40头
• 防治时期:在开始束尖时用药(蛾峰后7-10天) •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技术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
量要足,喷雾要细而均匀。 • 当田间开始出现新的小虫苞时,也即大约在蛾峰
后一周左右,开始用药。
44
稻纵卷叶螟龄期与被害状
41
稻纵卷叶螟的北迁
• 第四次北迁: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由岭北区和 部分岭南区向北迁出,主降江淮区,波及北方区 ,分别形成江淮区第二代和北方区第一代种群, 可严重为害中稻。
• 第五次北迁:7月下旬到8月中旬,由江南地区( 部分岭北亚区)向北迁出,主要降落在江淮区和 北方区,构成江淮区第三代和北方区第二代种群 ,可严重为害中、晚稻。
40
稻纵卷叶螟的北迁
• 第一次北迁: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由大陆以 外迁入,主要降落在南岭以南地区,少量波及到 岭北地区南部。一般数量很少。
• 第二次北迁: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大陆以外 南方,及我国海南岛等地迁出,主降岭南地区,波 及其岭北地区的南部,也称全国迁飞第一代,可 严重为害早稻。
• 第三次北迁: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由岭南区向北 迁出,也为我国大陆虫源第一次北迁,主降 江岭 区,分别构成岭南区第二代和江岭区第一代,可 造成严重为害。
点。在两广南部(再生稻,落谷稻)越冬。白背飞 虱主要危害早中稻,褐飞虱主要危害中晚稻。常以 成、若虫群集中在基部吸汁,分泌蜜露,诱发纹枯 病、严重时造成“冒穿”、倒伏减产严重。 • 灰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秧田,以华东的江苏、上海、 浙江北部、安徽等危害最重。
48
灰飞虱
1965-1967 21世纪初 黑条矮缩病 条纹叶枯病
褐飞虱
1968频繁暴发 枯杆倒伏
白背飞虱
1980s’频繁暴发 倒伏减产
49
1.4.2:三种稻飞虱生物学特性比较
越冬地点 年世代数 短翅型比 生殖能力 生态位 活动性 危害方式 世代重叠 寄主
灰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本地 5 中 低 较大 高
外地 5(3-4)
高 高 低 低
外地 5(3) 低 中
中 中
夜蛾科
11
1.2.2:三种螟虫为害状比较
枯心苗
枯孕穗
白穗
二化螟 初孵幼虫在叶鞘内侧 群集为害,
大 螟 断口不齐,洞孔多, 堆满潮湿的粪便和残 屑;外观上往往叶鞘 或边叶或心叶穗头一 起死,一般是枯鞘。
断口缺口 剑叶以下 同枯心苗。
和洞孔小。 的叶片也
断口缺口
往往变成 枯黄色。
和洞孔大。
田边危害
为主
• 偏施氮肥、种植过密、返青早的田块也有利于稻 纵发生。
•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自我补偿能力的不同,在相同 虫量下,因稻纵卷叶螟为害而减产的程度是:抽 穗期>分蘖期>乳熟期。
39
Hale Waihona Puke 1.3.4: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一种迁飞性的害虫, •每年随早春南风或随台风从东南亚、海南岛等地从 南到北迁移。 •一般在早稻后期、和中晚稻上发生重(6月中下 9月中)。 •耐寒力较差,在一月4度等温线(北纬30度以北) 广大稻区不能过冬。 •发生期越来越不整齐。
二嗪磷 • 生物制剂:阿维、BT • 克百威:丁硫克百威 • 氯虫、氟虫、四氯 • 各种复配产品 • 目前较好的:乙基.甲氧虫、阿维.甲氧虫、丁虫腈
31
1.3:稻纵卷叶螟发生与防治
32
1.3.1:稻纵卷叶螟四态
33
1.3.2:稻纵卷叶螟危害特点
2龄幼虫
初孵幼虫
3龄幼虫
4龄幼虫
34
初孵幼虫 5龄幼虫
•物理防治:频振式杀虫灯

性信息素、(诱杀)

性信息干扰素(迷向)
25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26
诱捕器:二化螟性诱剂
27
迷向丝:二化螟性信息素
28
1.2.4.6:二化螟化学防治
• 主要是要抓住关键时机施药 • 早、晚稻前期的枯鞘期:亩枯鞘团超过100个,二
龄幼虫高峰期施药 • 早、中、晚稻拔节后到破口期:卵孵高峰期施药 • 蜡熟期:卵孵盛期(防虫伤株) • 注意要点:施药在早晚最好
• 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趋性强、高压汞灯有一定趋性。 • 产卵习性: 茂盛、浓绿、高大、粗壮稻田。
21
1.2.4.3:二化螟发生与品种、环境的关系
• 长势繁茂、茎秆粗壮的中晚熟品种受害重,超稀植或高肥 水稻,色泽浓绿株型高大,受害重。
• 而叶片狭窄、植株矮、分蘖少的品种受害轻。 • 湿度:幼虫可在湿度大环境中生活,短时间水上漂浮。干
三化螟 初孵幼虫从水稻茎部蛀入,咬断 茎内组织,使心叶逐步枯萎,边叶 完好无损,拔起枯心苗,断口整齐 而干净,叶鞘颜色正常。
初孵幼虫从包裹稻 穗的叶鞘或稻穗破 口处侵入,蛀食稻 花;只是发生穗头, 枯边叶完好,断口 整齐干净。
12
1.2.3:三种螟虫寄主
二化螟 大螟
食性很杂,可在稻桩、稻草、油菜、 茭白、玉米、甘蔗、向日葵、杂草等 多种作物上越冬和取食。
2龄幼虫
3龄幼虫
4龄幼虫
1.3.2:稻纵卷 叶螟危害特点
35
初孵幼虫
2龄幼虫
3龄幼虫
5龄幼虫
4龄幼虫
1.3.2:稻纵卷 叶螟危害特点
36
1.3.3:稻纵卷叶螟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A、温湿度: • 适宜温度(22~28℃)、适宜湿度(相对湿度90
%以上)有利于稻纵发生发生。 • 成虫在高温(30℃以上)和相对湿度90%以下寿命
• 按为害习性分 1) 食叶类害虫:结苞 -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 不结苞-稻蝗、稻螟蛉、粘虫、福寿螺等 2) 钻蛀性害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秆潜蝇、稻瘿 蚊等 3) 刺吸式害虫: 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蝽、稻蓟 马、铁甲虫、叶蝉类等 4) 食根类害虫:稻象甲、稻水象甲、蝼蛄等
4
1.1:关于水稻虫害
H
M
蚜虫
>20
50
Y
M
M
纵卷叶螟 5-6 50-150 Y
M
H
稻螟蛉
5
250
N
H
L
蓟马
>10
50
N
L
M
稻瘿蚊
>6
200
N
L
M
主要害虫;局部害虫;潜在害虫;非害虫
7
1.1:水稻主要虫害
稻蓟马 稻象甲、稻水象甲、稻秆潜蝇
★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福寿螺 ★稻纵卷叶虫 、稻螟蛉、稻苞虫、粘虫
★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蝽
45
1.3.6: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
• 氯虫、氟虫、四氯 • 甲维盐、阿维、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 • 有机磷类:丙溴磷、毒死蜱 • 氟铃脲 • 虫酰肼、丁虫腈 • 各种复配产品
46
1.4: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47
1.4.1:稻飞虱的发生特点
• 主要有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 灰飞虱 • 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间隙性大发生的特
吸食,传病 吸食,传病 吸食,传病
较轻

较轻

稻属

50
1.4.3:稻飞虱三大危险因子
隐藏性
茎基部刺吸危害
爆发性
经过20天可繁殖30-50倍
毁灭性
虱烧造成绝收
51
1.4.3:为害方式一:直接刺吸为害
➢ 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使谷粒 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瘪谷率增加。
短,产卵量少。 • 初孵幼虫在高温(35℃以上)或湿度在90%以下死
亡率大。 • 相对湿度在60%以下,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
37
温、湿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 高温、干旱导致成虫交配率、产卵量、幼虫孵化率及幼虫 存活率明显降低。
温度
湿度
38
1.3.3:稻纵卷叶螟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B、稻纵繁殖趋性: 趋嫩性、趋肥性、品种趋性
19
二化螟造成的白穗
20
1.2.4.2:二化螟的生活习性
• 群集为害习性:幼虫孵化后,沿叶片爬向叶鞘,钻入植 株下部近水面的叶鞘内群集为害,将叶鞘吃剩一层皮, 形成枯鞘。幼虫到2-3龄时,开始钻蛀稻秆,窜食截断 水分养分的输送,形成枯心苗或白穗。在节基部蛀入, 稻节位被咬,形成枯孕穗。
• 转株危害习性:早期被害的枯心株,在水稻枯死之前, 茎杆内幼虫几乎全部转移到附近的植株上危害。
29
1.2.4.7:化学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
1、所选用的药剂种类、当地的抗性水平。 2、防治时期的准确性。(卵孵、1龄、2龄、3龄、4
龄、5龄) 3、用水量的多少。(1桶、 2桶、 3桶、) 4、施药的时间。(早晨、中午、下午) 5、水层深度
30
1.2.4.8:防治二化螟常用药剂
• 沙蚕毒类:杀虫双、杀虫单、巴丹、杀虫安 • 有机磷类:水胺硫磷、三唑磷、毒死蜱、喹硫磷、
水稻主要病虫害 绿色防控方案
1
交流的主要内容
1:水稻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2:水稻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 3:早、中、晚稻绿色防控方案 4:水稻新药剂简介
2
1:水稻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1.1:序 1.2:水稻螟虫 1.3:稻纵卷叶螟 1.4:稻飞虱 1.5:其它局部虫害
3
1.1:关于水稻虫害
•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1979)记载的稻作害虫有250种以 上,主要害虫有64种。
➢ 刺吸取食时分泌的凝固性唾液形成“口针鞘”,阻碍稻株体内水分和 养分输导。
➢ 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俗称“冒穿”、 “虱烧”
52
1.4.3:为害方式二:产卵为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