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人民币汇率就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接踵而至。人民币汇率问题广为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界所关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早在2003年7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曾多次论及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应采取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中。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过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所持结论不一。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产生一些借鉴作用。

一、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的理论发展

(一)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的古典理论

1.托马斯·孟(ThomasMun)的汇率变动观点。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者托马斯·孟的论述中。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会引起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外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要拿出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本国商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而且,托马斯·孟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做出清晰的分析。

2.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大卫·休谟

(DavidHume)继承并发展了金本位制

下汇率与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并提出

了“价格—黄金流动机制”,认为如果一

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那么国际

储备就会下降,从而减少本币供给,而本

币供给的减少将会降低本国价格水平,

使本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以改善贸易收支,这个过程一

直保持到贸易逆差消失为止。同时,休谟

也认为,汇率变动本身也可以通过价格

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当一国

出现贸易逆差时候,贸易逆差会使该国

货币汇率下跌,从而刺激了该国货物的

出口也抑制了他国货物的进口,最终改

善了国际收支。而且,如果一国贸易逆差

使得该国货币下跌至铸币的输出点以下

时,就会引起国际黄金流动,造成该国国

内货币数量的减少,引起物价和收入下

跌,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最终纠正

贸易逆差。但是,这种价格调节机制需要

一个基本的既定条件,即进出口价格弹

性条件。大卫·休谟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

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而自动调节贸易收支

的论述,对后来的汇率和贸易相互作用

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弹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

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

了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

竞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Lern-

er)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

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调低

汇率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

并不意味着必然能改善贸易逆差。两种

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

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指

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

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该国货币对外

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Ex|+|EM|>1

这里,Ex表示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EM表示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分析方法虽然分析了汇率变动

对贸易收支平衡的影响,但是仍然是以

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仍然不完善。随后

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货币分

析法对其进行了完善。

(三)对弹性分析法的补充

1.时滞理论。时滞理论指的是即使

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量在汇率

贬值后短时间不会增加,贸易量的变化

需要一段时间。于是贸易收支在贬值后

的短时间内非但得不到改善,反而因为

汇率贬值而恶化了,只有待到贸易量调

整之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才会显现出来。英文字母“J”形象地表

示了汇率贬值时贸易收支影响的过程,因

此,常用“J曲线”效应来代指汇率变动对

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是由马

吉(MageeSP)于1973年最早发现的。

2.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方法是由

亚历山大(Alexander)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亚历山大认为总弹性不固定

又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所以他主

张舍弃弹性分析法,而采用收入和支出

来分析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吸收分

析法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于弹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文/葛炎欢

74经济论坛2008·19

性分析法而言,它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对贬值的反应。亚历山大认为贸易差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来影响贸易收支。他认为贸易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贸易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货币贬值能否有助于贸易平衡的恢复取决于经济处于充分就业还是非充分就业状态,两种不同状态的作用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吸收法强调贬值状态下国内商品价格、产出和收入对贸易的反馈效应,所以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比完全的弹性分析法小。

3.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继承了休谟的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重新复兴,代表人物有詹姆斯·米勒(JamesMiller)、哈里·约翰逊(HarryJohnson)、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等。货币分析法将国际收支视为一种货币现象,认为任何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反映货币存量的不一致,即实际货币余额(货币供给总量)与理想货币余额(货币需求总量)的差异,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就是把实质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

货币分析法的核心内容是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根据该理论,无论是在封闭经济还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商品、债券和货币的潜在需求,在市场上一定服从瓦尔拉斯定律。在总的预算限制下,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意味着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即过度需求之和为零。货币均衡的基本公式为

Dg+Ds+Dm=0

其中,Dg表示对商品的过度需求之和,Ds表示对债券的过度需求之和、Dm表示对货币的过度需求之和。

(四)固定汇率制崩溃后的主要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变

动对贸易流量调整和贸易平衡的影响,

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元贬值时却存在

着美国的国际收支却无法改善的现象,

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

大起大落而进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的事

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汇率传递问题的

研究。

汇率传递通常被定义为商品的进口

国货币价格对进口国货币与出口国货币

之间汇率变化的反应弹性。对汇率传递

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

论,主要有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h)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

man)的“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与汇率传

递理论”,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

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理论”,费尔特和微

南帕尔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理论”。

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分析了汇率变动后

贸易商的价格决策行为,从不同角度研

究了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强调

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沉淀成本、汇

率预期、市场份额、生产全球化以及随机

性冲击的影响。在影响因素存在的情况

下,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揭示了汇率变

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有限性,从而对浮

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幅度增大而贸易却

快速增长的现象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

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驳了固定汇率

制的支持者认为浮动汇率不利于国际贸

易发展的观点。

运用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进行分析

是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

发展,但该项研究最主要的成就却表现

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深化。与吸收分

析法和货币分析法不同,一般均衡分析

法同时考察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

际收支均衡,并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

结合起来,即IS/LM/BP分析法。最早将

BP引入IS/LM的分析是莱顿于1970年

开始的。在新的分析框架内,在对资本流

动进行严格限制的情况下,BP是一条垂

直于横轴(收入)的直线,代表经常项目

收支,也通常被视为贸易收支。IS/LM/BP

分析方法使汇率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动态

的互动关系在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得到了

更好的描述,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描述

通常是建立在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

基础之上。

综观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

运行以来的历史,汇率变动的进出口贸

易发展效应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长期效应问题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运用微观分析方法分析宏观经济问题预

示了今后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而新理

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以及在应用分析中对

不同经济条件的强调为其注入了持久的

活力。

(五)围绕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

成立的研究

不少学者的研究是围绕马歇尔-勒

纳条件,即当一国的进出口的价格弹性

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有利于其改善贸易

收支是否成立展开的。

多恩布什(1976)认为即使满足马

歇尔-勒纳条件,引入回归预期本身就

能导致货币扩张不利于贸易差额。在回

归预期条件下,货币扩张降低了国内利

率,这将刺激总需求和增加进口,而这又

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使贸易差额恶化。因

此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贸易差

额是否恶化将取决于总需求对利率的反

应和预期的弹性。

巴赫马尼(Bahmani-Oskooee,

1989)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认为相

对软弱的金融体系和封闭的经济运行、

长期和严重的贸易逆差、较高的进口需

求刚性往往导致汇率变动的J曲线效应

弱化或变形。发展中国家通过本币贬值

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常常

不成立。即使条件成立,金融体系的扭曲

也往往使汇率信号的变动不能充分传导

到进出口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上,汇

率生成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之间的

2008·19经济论坛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