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科链接:

1、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1)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此,国家应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现行个人所得税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扣除费用标准偏低,导致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偏重,这是违背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为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运用税收政策的改革予以调节是完全必要的。

(3)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将按照新的起征点征收,也体现了税收的这三个基本特征。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草案规定,个人所得超过国家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要按照国家规定自行办理纳税申报。草案强化税收征管的内容表明了这一点。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并为提高效率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收支水平变化,中国通过修改法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道理。

(2)联系的观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涉及广大工薪收入者的切身利益,全社会普遍关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这说明事物事普遍联系的。

(3)量变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

(4)集体主义价值观。我国税收体现的分配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通过个人所得税听证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代表的意见,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真实反映了我国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正反映了这些内容。

(3)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体现了我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4)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能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5)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我国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2、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1)市场经济的弊端和缺陷: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同时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弊端和缺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反映了价值规律调节的缺陷,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目前居民收入分配中的巨大差距,要弥补市场缺陷,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需要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分配领域的调节,把“有形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相结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作为手段,本身不具有社会性质,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着力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分配差距,体现了上述要求。

(4)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目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人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5)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个税改革,有利于调节社会分配结构,增加国家财政收人,进一步发挥财政、税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清醒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体现了这一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体现了发展变化的观点,深刻理解这一变化,应当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

(3)两点论和重点论: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实践与认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适当调节社会分配结构,统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国家性质及其职能、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有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职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行使经济、文化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党的性质、地位、宗旨、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把解决收人差距过大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以期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主义本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2)社会保障的地位、作用以及原则: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