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摘要】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两个阶段的认知心理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实践的案例研究课堂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3)06-0145-02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是指“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和谐地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等”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鉴于本文探讨的对象是小学数学,因此只选取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进行探讨。

一.第一学段课堂导入方法

1.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一种以做游戏来导入课堂的方法。游戏是孩子的天堂世界,做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个游戏来进行课堂导入。其中,在游戏活动中猜谜语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例如,在上“可爱的小青蛙”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想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这样的课堂导入设计可以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2.实物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具有直观性特性的实物来导入课堂的方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原则就是直观性原则,用实物来进行导入,体现了实物直观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板块,而其中的“空间与图形”这一板块,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但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这种空间感,所以需要借助一定的实物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表象。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我们就可以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转一转等方式,来引入新课。

3.图片导入法

第一学段的学生对色彩艳丽的图片、栩栩如生的卡通和动画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神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1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先出示一张“一位小朋友在给小鸡喂食。左手边有4只小鸡,右手边有6只小鸡”的图片,然后说:“请小朋友来复述一遍

你看到的图片中的场景,再想一想,你可以提哪一些问题呢?”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本节课题的学习状态。

二、第二学段课堂导入方法

1.忆旧引新法

忆旧引新法是一种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从而引出新知识学习的方法。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联系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运用忆旧引新法来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可以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么我们已经知道同分母分数就是指他们的分数单位是相同的,所以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就是分母不变,分子之间相加减。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题:3/15+4/15=?如果老师把这里的4/15改成4/5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请打开书本。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让学生经历从学过的知识到没有学过知识之间的转变过程,既能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连续性,也符合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

2.悬念导入法

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导入艺术。悬念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皮层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也符合了学生好奇的心理。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用悬念来进行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

如,在上“通分”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下面我们先来比较5/6和5/7,7/9和8/9的大小。显然,这两个题目,后面那个很简单,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是对于前面那个式子,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因此就制造出了悬念。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悬念,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一些方法来比较这个式子呢?这样的悬念设计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疑问,就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

3.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是指教师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点出上课内容的要点。我们知道,第二学段的学生以“有意注意”为主,因此在上课一开始就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意性和目的性,可以节约时间,符合巴班斯基提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希望老师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引出新知识上。因此,用开门见山法来直接引出学习内容也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方法。例如,在上“圆柱与圆锥”课时,可以直接开始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圆柱。你们知道什么叫圆柱吗?圆柱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家自己先预习一下。这样引入教学,增强直接性和目的性,不让学生思维拐弯,而是直接由教师制定了要求。这种引入,重点突出,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巧妙的课堂导入,它可以捕捉学生的好奇心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新的教学内

容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设计导入方法,实现各种导入方法的优化组合,可以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