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日本质量管理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对如何达到高质量的看法或观点。

就第一层含义而言,由于世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交流的日益频繁,美日两国企业对质量含义的理解也日益趋同,基本的观点认为,质量就是顾客满意的程度。

就第二层含义而言,美日企业虽然都对质量比较重视,但其程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企业一般将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作为一种可接受状态,不能低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而将优秀或者卓越的质量作为一种竞争的有力武器,或者说,追求超乎寻常的高质量是众多可以选择的竞争战略之一。美国企业还有一层非常重要的考虑,就是重视股东的权益,质量是顾客满意与股东利益权衡的一个方面。日本由于经济的崛起受益于产品的高质量,所以日本企业对质量非常重视,视高质量为企业生存的基础之一,追求高质量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事情,并不视为发展战略。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竞争也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由于竞争的作用,二者也是殊途同归,质量水平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对第三层含义来说,目前比较一致的观念是:高质量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但由于文化和发展环境的不同,美国和日本企业对如何具体实现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可见下面关于运作方式和活动方法的对比。另外,由于操作方式的不同,美国企业认为追求高质量是高投入、高收益的事情;但日本企业做法不一样,观点也就不同:追求高质量花费不大但收益较高。

三、运作方式与重心

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增加员工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来逐步提高质量水平,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以项目管理形式进行突破式解决,强调的是解决问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发挥主导作用,基层员工辅助他们完成工作。而日本企业强调一种质量至上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推动下进行持续地改善,全员通过团队方式参与,所有过程均是改善的着眼点,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基层员工,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加以辅导并负责解决重大问题。

四、活动方法与工具

美国企业的活动方法主要通过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结构化的角色设计和任务设计,主要工具有SPC、DOE、FMEA、QFD、回归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并大量应用电脑及各种软件来辅助完成工作,偏好比较高深而精密的工具。日本企业的活动方法主要有:提案建议制度、质量小组、5S、TPM、项目管理、现场改善等,主要的应用工具是:新旧QC七种工具(老7种工具是:层别法、调查表、因果图、排列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新7种工具是:头脑风暴法、树图、过程决策程序图、网络图、矩阵图、亲和图、流程图)、QFD、DOE、田口方法等,以简单实用为指导方针。

五、领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