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放射性基本常识
1.1 放射性与射线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
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
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
1H、2
1
H、3
1
H,它们就是元素
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
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绝大多数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主要放射三种射线(或称粒子),一种叫做α
He,带有两个单位的射线,它就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即1
2
正电荷,质量数为4。另一种叫做β射线,它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第三种叫γ射线,它是一种电磁波,不带电,放出哪种射线就叫做哪种衰变。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方式有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1)α衰变
放射性核素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射线)而生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α衰变。α粒子实际上是一个氦原子核,它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有些原子核经α衰变后形成的子体核处于激发状态,它需要向基态跃迁并放出γ射线。
(2)β衰变
放射性核素自发的放射出高速电子(β射线)而生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β衰变。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较强,在介质中能量损失较快,穿透力较弱,为了防止β射线产生大量轫致辐射,通常用地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如铝、有机玻璃等。能量较高的β核素体表沾染会对皮肤产生外照射,严重沾污可能会烧伤皮肤;内污染会对组织或器官产生一定照射。
(3)γ衰变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即光子流,不带电。所以γ射线与普通无线电、可见光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磁波构成。
由于γ光子不带电荷,且不易被其他物质吸收。通过障碍物时,能量的损失只是其数目逐渐减少,而剩余γ光子的速度不变。因此,在3种常见的射线中,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它是β射线的50-100倍,是α射线的1万倍,能透过厚达300mm的钢板,因此要完全阻挡或吸收γ射线是很困难的。
换句话说,γ射线对机体的外照射危害较大。但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且不会滞留在体内,所以其对人体基本上不存在内照射危害,而应主要防护γ射线所造成的外照射。
为了减弱γ射线的强度,通常可采用重金属如铅等做屏蔽物。
(4)X射线
X射线是一种短波长的电磁波,波长介于γ射线和紫外线之间。它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X射线性质和γ射线大体相同,所以把它们统称为光子。如上所述,两者区别在于γ射线是从某些放射性物质原子核里发射出来;而X射线是由核外电子壳层中发射出来的。X射线和γ射线都不带电,不能直接引起电离,但它们传统能力极强,能穿透物质,进而使核外电子成为高速飞行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则可发生电离作用。X射线防护主要采用外照射防护。
(5)中子
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在自然界里不能单独存在,它是在原子核收到外来粒子的轰击时才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的。运输过程中常见的中子源就能放出中子流。中子源是将某些放射性物质与非放射性物质放在一起,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轰击非放射性物质而放出中子。
由于中子不带电,不能直接由电离作用而消耗能量,因而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当中子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能量。通常,中子与轻原子碰撞时损耗的能量较多,而与重原子核碰撞时损耗的能量较少。所以,中子最易被含有很多氢原子的物质和碳氢化合物所吸收,却能顺利通过铁、铅等很重的物质。
中子流的上述特点应特别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有大量的碳氢等轻质元素,这正是中子的良好减速剂。中子流在人体内长距离穿透时,撞击碳、氢的原子核而发生核反应。这些反应都有γ射线放出,对人体危害极大。
总的来说,中子流对人体的伤害,不论是外照射还是内照射都是极严重的,而且由于重物质挡不住中子流,所以中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要比原子弹大得多,且不毁坏建筑物。也正是因为上述特点,通常可以用比重较轻的物质吸收中子或使其减速,如水、石蜡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或水泥等。
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原子核,在每一秒钟内都有一部分在发生衰变,变成了新的原子核,也就是说,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不断减少,放射性原子核减少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半衰期,记作T½。单位是时间的单位,如秒、小时、天、年等等。对每种放射性原子核来说,它是个常数。例如:60CO的半衰期T½=5.3年,其意思是说,如果现在有1000个60CO原子核,由于放射性衰变,5.3年后只剩下500个了。另外500个变成了60N1原子核,再过5.3年60CO原子核只剩下250个了。依此类推,放射原子核60CO的数目越来越少。
放射性原子核数目随时间的减少服从指数规律,这是实验得到的结果。如果
个,t时刻的核数为N(t)个,则我们已知某一时刻(t=0)的放射性核数为N
有
e-λt
N(t)=N
这里λ叫做衰变常数,单位1/秒或1/小时,1/年等:
e是自然对数的底,e=2.718……。
由此式,我们就可求出任意时刻所剩的放射性原子核数。
衰变是自发地、连续不断的进行,且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一直衰变到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才停止。为了表示放射性物质衰变的快慢,采用半衰期这个概念,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每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恒定的,但各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却不同。
对于放射源的储存单位来说,了解半衰期是十分重要的。经过n个半衰期后,放射性物质中只剩下1/2n的原子核还有放射性,而其余的都已蜕变成没有放射性的新原子核。比如:经过4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的有效成分只剩下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