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改革探索共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改革探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如何实现科学化
和序列化的问题,案头放着一大摞参考书。可是我认为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还是我编译的1982年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苏联的作文教学》一书。
1964年初,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专家T.A.拉德任斯卡雅在《学校中的俄语课》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谈谈作文教学体系的问题》一文,提出了把发展智力和培养独立写作能力作为中心的各项作文教学基本原则。尔后就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专家和教师进行周密的教学实验。实验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性的实验,重点研究审题、表现中心思想、搜集和整理材料等一般写作能力如何培养。第二阶段是检验性的实验,任务在于检验第一阶段的成果,同时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把一般能力培养同记叙文、描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的训练结合起来。第三阶段是比较广泛的群众性实验,并且通过公开教学和成绩展览等形式推广实验成果。经过三年时间由点到面的反复实验,专家们认为他们所确立的体系是比较科学的,可以在全国推广,于是在1967年由T.A.拉德任斯卡雅主编写成《俄语课上作文教学的体系》(四至八年级)一书。该书出版后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并且荣获当年的乌申斯基二等奖。到1969年,该书提出的原则写入了苏联新的俄语教学大纲。该书也被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推荐为语文教师必读书。1982年我对该书逐章进行翻译。为了醒目,书名改为《苏联的作文教学》。为了节省篇幅和更便于中国教师理解,我采用了编译的方法。应该说明,按照当时俄罗斯联邦学制规定,中小学学习时间为十年:一至
三年级是低年级(也称小学,相当于我国小学低中学段),四至八年级是中年级(相当于我国小学高学段和初中),九至十年级是高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中年级的文学课和俄语课分开设置,作文教学放在俄语课内进行。
应该指出,该书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中吮吸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没有丢掉传统教学扎扎实实抓好“双基”训练的优点。它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来处理激发情感、发展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辩证关系,竭力使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种立足于改革而又崇尚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尽管苏联已于1991年解体,我的译著也已出版了32年。但我感到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专家T.A.拉德任斯卡雅领导探索和总结的中小学作文教改经验,对我国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颁布过九部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其中1956年大纲和1963年大纲都以传授“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自己的核心概念。作文教学比较强调“言之有序”。1978年颁布的大纲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经验,又迎合世界教学论发展的潮流,以“新双基”(即知识技能和智力能力)为核心概念。它继续强调作文要“言之有序”,又提出了作文要“言之有物”的明确要求,即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频布。过了10年,又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
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基本语文素养”为核心概念,对作文的要求是“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但更强调“言之有情”和“发展个性”,均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纵观语文课标颁布10多年后学生的习作,思想较前活跃,情感流露较以前真实,表达的方式也较以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着内容表达不充分,作文不符合文体规范和错字病句较多的问题。总之,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仍然未走出效率低下的困境。其深层原因是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只提一般的理念,而缺失对语言表达序列的整体架构;只提分学段的笼统要求,而缺乏分年级的训练细目;只有分单元的阅读教材,而缺失分专题的作文教材,以致教师往往专注于“自由表达”和“真情实感”,而忽略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
我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和汲取苏联作文教改的经验。
一、探索科学的连贯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序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言之有情”,主张第一学段的学生要乐于说话,第二学段的学生要大胆地、不拘形式地习作,第三、第四学段的学生要富有个性地习作。不少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创造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鲜活经验,但这些经验个体差异很大,很难形成可供面上推广的操作性序列。更多的教师在关注“言之有情”的同时,坚持“言之有序”的教学序列,他们以现有的阅读教材为依据,整理出自己的文体训练程序。它一般是小学阶段(第二、第三学段)进行记叙文(写人、
记事、状物、写景)的片段训练和短篇训练。初中阶段(第四学段)顺序地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的文体训练。这种做法虽然不时髦,但很实用,也有计划,颇受欢迎。
目前不管是强调“言之有情”还是强调“言之有序”的经验,都有忽视独立写作能力培养,忽视“言之有物”?练的问题。
苏联原来也偏重各种文章体裁的“双基”训练,所遵循的教学顺序为:第一,记叙文;第二,描写文;第三,议论文。但到20世纪60年代,作文教学理念产生重大变化,即第一,文体训练是必要的,因为每一种文体在结构和语言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掌握它们,学生就能学会各种不同的表述思想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客观事物。第二,文体训练只能解决文章内容的表达形式问题,不能解决文章内容的来源问题。光学会安排文章的体裁,学生还不会独立写作。而且传统的文体训练偏重培养作文技能,而忽略包括观察、思维、想象、内部言语等认识能力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的质量。因此,不能仅局限于文体训练,而要发展智力和培养各种基本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能“驾一驭万”。
通过分析写作过程的智力活动,研究各种教学法著作,以及调查学生作文中各种典型的缺点,苏联专家认为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共有七种:(1)审题能力;(2)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3)搜集材料的能力;(4)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5)修改文章的能力;(6)语言表达能力;(7)选择文章体裁的能力。在这七种能力中,前六种属于一般的写作能力,而第七种则是特殊的写作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那么,在确定整个作文教学体系时如何做到既培养一般写作能力,又进行文体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