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经世致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
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
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 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 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 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 ‘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
的祸害啊。
内容分析
(1)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 有益之文、无益之文
(2)这一则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有益之文不可绝于天地
理由:“明道”是阐明道理,
“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
“察民隐”是体察民心(百姓疾苦),
“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
(3)无益之文是指什么?
怪力乱神、怪力乱神、无稽之言、剿袭 之说、谀佞之文
• 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压迫,也由于西方文化和政治思 想的渗透,康有为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才又重新张扬“经 世致用”的口号,而观其政治理想,则已与传统儒家有了极 大差别。这时的“经世致用”实质上是试图在传统文化与西 方文化的交融中寻找一条救国自强之路。(当时论争大致有 两派,一派坚持旧的传统,抵抗便宜好用的洋货,痛恨洋务 派,却无法抵抗洋货的蔓延。另一派属于洋务派,即所谓\‘新 派\’ ,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 ,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 包括技术,经营模式,科学文教等等。洋务派的观点就是要 \‘经世致用\’ ,要实际操作,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不管是否 颠覆传统,反正要实际。 )
小结: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 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 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后人著书,产量越高、速 度越快,错误也就越多的原因:后世作者,人心不古,把写书看得 太容易,成名成家之心迫切──归根结底,还是创作态度诚实与否 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动机决定一切 。 )
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
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
(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
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内容分析
1、作者是从什么谈起“著书难”的? 以考察子书演变的轨迹为缘起
2、著书难在哪里?由此可以读出他的什么思想? 自成一家:独立创作 后世之所不可无 思想:经世致用
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吕祖谦极力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理 学的空谈之风。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 学派更是猛烈抨击义理之学,提倡以适用为主的经世思想。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因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李颙、傅山、颜元等人的提倡,蔚为大观,形成了一股有着广泛 而深刻影响的社会思潮,发出了“高论百王,不如宪章当代”的 呼喊。朱舜水(明末清初)把经世致用思想概括为“经邦弘化, 康济艰难”八个字。这种社会思潮,经魏源、龚自珍延及近代的 张之洞、梁启超,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救民精神。
日知录
顾炎武
《日知录》的相关介绍
顾炎武自题《日知录》曰:“愚自少读书, 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 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取 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 (所谓子夏之言,即《论语·子张》中子夏的一 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 也已矣。”)
顾炎武 (1613- 1682)
汉族,原名绛,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 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 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 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
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 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 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
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 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 《肇域志》、《音学五书》、 《亭林诗文集》等,被誉为“清 代学之学的发展变化
• 先秦时期,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以王者之师自居,试图通过 “格君心之非”来塑造理想君主,并从而重新建立统一的社 会价值系统。...“经世致用”主要是建构一种合理化的社会秩 序和政治形式。
• 明清时期,以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的经世致 用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 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3、作者分别赞扬和批评了哪些著书? 赞扬:《孟》《荀》《老》《庄》《管》《商》《申》《韩》
皆自成一家言 《资治通鉴》《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
世不可无之书
批评:《吕氏春秋》《淮南子》流毒千古 后人著书,成书太易,急于求名
4、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
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
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
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
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
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
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
小结: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 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后从反面申述,对无益之文,作者也从 四个方面列举其弊端。(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著书之难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
《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
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
一、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
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
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
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
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
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
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
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经世致用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
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
天下,侧重“形而上”;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
实效,侧重“形而下”。
经世致用思想发展历程
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
北宋以后,二程(程颢、程颐)发挥了孔子上面的论述,主 张“穷经,将以致用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