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ppt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ppt

性质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人民的 生活依然贫困。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 广大的人民群众······
说明的道理:
说明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 地本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
D 个中国人。对上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 6.辛亥革命是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②旗帜鲜明地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行斗争 ③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④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 右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 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 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 “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C)
A. 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 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 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8.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 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B )
3
悲愤的革命—辛亥革命
4
空前的启蒙—新文化运动
西方近代化历程
首先: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 再次: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先进技术
器物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
失败
失败
失败
半 殖 民地半 封 建社 会的中国
课堂练兵

第十六课.ppt三民主义

第十六课.ppt三民主义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 年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 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良主张, 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良主张, 但没有得到答复。孙中山意识到, 但没有得到答复。孙中山意识到,清政府已经腐朽 不堪,用和平手段不能挽救民族的危机。 不堪,用和平手段不能挽救民族的危机。孙中山因 此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 此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的道 这是孙中山第一次伟大的转变。 路。这是孙中山第一次伟大的转变。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 世纪第一个十年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 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课堂练习
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联俄,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 知难行易” D.“知难行易”学说 知难行易
孙中山认为,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 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 命其将不远” 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 未然, 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4
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意义: 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 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 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的发展和高涨。 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4)三民主义的评价 (4)三民主义的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四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四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共49张PPT)

助租界当局捕获凶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
事长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但由於实力不足﹐国
民党的军事领袖黄兴迟疑不决﹐主张法律解决﹐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要求
栏 目
C、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链 接
D、没有提出自己的土地纲领
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
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
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链 接
B、清政府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涨。……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
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
栏 目
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链接
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
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1906.1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
年大会的演说
___展示___点评
3、具体内容:
栏 目
民族主义:关系、口号、主要内容、意义
链 接
民权主义:关系、口号、主要内容、意义
民生主义:关系、口号、主要内容、意义
4、评价
(1)性质: (2)意义:①②③④
___展示___点评
栏 目 链 接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905年)
1、历史背景: 1)经济:2)阶级:3)政治:


本课时学习目标:
链 接
1、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知道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的。 3、简述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4、评价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What is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
主义组成。
三民 主义
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局限性:有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PART 02 三民主义的实践?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这十三年来,比前清更甚,人民 困苦,日甚一日。”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外部 共产国际与中共帮助; 主观 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顺应潮流的精神;
PART 03 旧三民主义如何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How did the ol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develop into the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的三

民 成

主 发


出录


义 的







民 主

The proposal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new and ol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PPT课件31人民版.ppt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PPT课件31人民版.ppt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创立民国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内容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内容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内容
核心
前提
补充和发展
4.内容
5.评价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②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③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背景
A.孙中山接受失败教训,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B.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 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造,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1.旧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创建了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三民主义讲课课件

三民主义讲课课件

1组C1
(后黑板)
6组A2 8组A1
1、点评注重“教态”:用情绪饱满的声音、 眼神、动作感染、激励其他同学,点燃 全班的激情。 言简意赅,富有逻辑,触 动同学的心灵,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 “小老师” 。 2、点评讲究方法:一分析思路;二评书写、 对错;三总结方法规律、拓展知识。 3、点评讲究效率:让同学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学会“巧问与追问” ,将问题引向深入, 形成课堂上的互动。
补充和 发展
4、三民主义的评价 :
性 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1)是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P65) (2)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的要求 (3)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4)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和革命斗争的旗帜 局限性:未明确反帝(族);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 象(权)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生)。此决定了资 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4组B1
(后黑板)
非点评同学:
注意倾听、思考,关键内容做好笔记, 有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补充点评、 大胆质疑,注重及时落实。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 (2)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阶级矛 盾),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3)思想上: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第 四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代表 现代化建设

高中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课件-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课件-PPT课件

D
练一练
1918年,孙中山致电俄国苏维埃政 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 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
B
国共合作时期的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2、提出 1924年 国民党一大 3、内容 4、影响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革命时期的旗田
怎样才能实现新三民主义?
新 三 民 主 义
民族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联俄

民权
普遍的民权,建立各革 命阶级联盟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A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4、评价
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 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民 族
民权 民生
请 思 考 : 三 民 主 义 有 何 局 限 性 ?
4、评价
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主要的 历史意义在于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一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 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既在于此事。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演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民族主义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具体含义
驱除鞑虏 暴力推翻清王朝 恢复中华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 1)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 A、多次“维护民主共和”失败的教训 B、孙中山顺应潮流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 1924、1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确立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重解三民主义


1912

指导 辛亥革命 成立 中华民国
1913—1923
捍卫 民主共和

三 民 1924—1927
实现 国共合作 进行 国民革命运动
主 义
思考者:认清潮流,与时俱进
实践者:不懈奋斗,勇敢执着
练一练
例: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 其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来自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练一练
例: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 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在三民主义中,反映实现 国家独立愿望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民权主义
练一练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
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演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
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
矣!”
——1918年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结合材料,孙中山的认识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孙中山的认识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 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 愈不聊生矣!”
2、提出:
时间: 1905、8 地点: 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纲领)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民主义
余维欧美之进化, 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 曰民权, 曰民生。
——《民报》发刊词
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比较关注三民 主义哪一方面的内容呢?为什么?
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我们人类的天职,是应该做些什 么事呢?最重要的,就是要人类社会, 天天进步。”
——孙中山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 《改良人格来救国》1923年10月21日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海宁的留影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 级革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 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帝国宪法 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确立了法 国的共和政体
民生 主义
关注平“新农均”民地在和权更工人
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 其田)节制资本(控制 私人资本)
扶助 农工
4.评价
A、进步意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 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 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 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1918年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贺电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 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 ……所以我们 在经济上,一面是要图工商业的发达,一面 是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
——1919年6月22日与戴季陶的谈话刊于 当日《民国日报》副刊《星期评论》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B、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 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交集:反帝反封建
补集: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6、地位和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 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 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 “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3.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影新反族响”满专:族制在贵反帝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联共
民权 主义
“普反行伐潮推建新遍帝翻立了战的”反性国帝在在第争到封;民制强新一为来相的,调三次 主 。结政民民国要合府权主共标民凡个一义合志人权真切的作的为及正自指,国一团反由导般体对及推民平,帝权下动大民国 利均,了革所主 。得国以命共享义有有之共北高,进扶 农助工
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 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 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 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2月12日,清宣统帝宣布退位; 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 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 人所当致力的既在于此事。”
结合材料,民生主义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民生主义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 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民生主义:三民主义中最具远见的口号
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前提
核心 发展 补充
问题: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问题:三民主义有哪些进步性,又有什么局 限性?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民权主义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中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口号
在一般人心目中,一旦靼虏驱除, 中华恢复,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 可迎刃而解……所以武昌城内一声炮响, 举国风从。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民族主义:三民主义中最具号召力的口号
“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 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 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 在于此。”
随着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
命,人类进一步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大踏
步迈进。
以往“顺乎世界之潮流”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海国图志》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途)”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 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初,英国发生了由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和她 的两个女儿领导的、为妇女争取选举权的示威游 行。1928年,英国妇女终于完全赢得了选举权。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座中心 发电厂。 189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开始生产四轮汽车, 近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0年,全世界生产石油达到2000万吨。
——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胡汉民
1912年,中华民国的国 旗采用了五色旗,代表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 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 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 已经迟了。”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12月2日
3、三民主义评价:
一是它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 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 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 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 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运动的发展。
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 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 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任务。
根据三民主义的内容,你觉得三民主义 中最能体现世界潮流的是其中的哪方面 内容?为什么?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 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 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 不可不去。”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12月2日
你如何理解恶劣政治的根本? 君主专制政体
例 :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 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 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
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
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
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两次转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 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2、20世纪20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 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 的转变。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你能用史实说明吗?
三 1905 1911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
练一练
例 .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
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