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1单元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应根据第(1)问的差距来分析,并注意结合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回答
出农民“入不敷出”可得 1 分,回答出“增收节支”再得 1 分,如再答出“衣着消费比
重较高”可得 3 分。第(3)问在解答的时Leabharlann Baidu应注意结合农业与商业、以货币代役与商业
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纳;学生答出农民“为缴纳人头税和代役钱而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解析: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 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第(1)、(2)问主要考查考 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第(1)问回答出“发展工商业”可得 1 分, 答出“中举免役”再得 1 分;第(2)问回答出“崇尚奢侈”“道德沦丧”“好诉讼” 三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 1 分。第(3)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 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回答出“发展工商业促进 资本主义萌芽”可得 2 分;答出“致富后买田置地、奢侈享乐,不扩大再生产”可 得 2 分,再答出“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再得 1 分。 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 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4.(2008·广东,26)(13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 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
(上缴货币)
406


兵役和徭役

2 300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 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 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 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 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 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 分)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 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 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 分)
可得 2 分,再答出“剩余产品投放市场”可再得 1 分。第(4)问判断的关键是准确把握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特征,即存在“雇佣关系”,说明理由可以把第(3)问的结论
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联系起来回答;判断正确得 1 分,回答出“无雇佣关系”可得 2
分,答出“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促进”得 1 分。指出两者有本质区别再得 1 分。
历史纵横
请回答: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 分)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
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3 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

曲辕犁、 隋唐

出现犁评



明清
一年一熟 、
一年三熟
翻车
个体劳动
筒车
高转 筒车
风力 水车
个体劳动 个体劳动 个体劳动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2.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3 分)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
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5 分)
解析:考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西汉的赋役制度。第(1)问,要求是“差额”,关键
在于区分纳钱代役和亲身服役两种不同情况,计算出一种情况得 1 分,共 2 分。第(2)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3.题型预测 2012 年高考仍将会以选择题为主,以新材料新情景为依托的非选择题也不可以 掉以轻心。
4.归纳总结 内容上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特点及成就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 商等)都应是考查的重点;题型上以重点关注新情景、新材料问题;考查方向上 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解析:考查宋代商业和城市。(1)由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中原)藉之可以得 马”,再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吐蕃等并立,可以得出“增 强军事力量”的结论;从材料一“利之最大者也”可以得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 贸易发展”;每个要点 1 分。(2)由材料二可以得出“促进纸币流通”,材料三可得 出“经济城镇兴起”“地域商人出现”,材料四可得出“城市商业繁荣”,每个要 点 1 分。(3)按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打破市坊界限”“理学”“宋词”即 可,每个要点 1 分。 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 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 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3.(2009·江苏,21)(10 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 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 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 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 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 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 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知识结构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时空定位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1.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
历史纵横
发展 阶段
原始农业
商周

统 农
春秋
业 战国
两汉
生产 工具
耕作 技术
农作物
水利 灌溉
耕作方式
石斧、 石刀
耒耜、 石锄、 石犁、 少量青 铜农具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2.(2010·江苏,21)(10 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 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 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 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 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铁农具、 牛耕
耦犁、出 现犁壁、
耧车
刀耕 火种 排水、 除草、 培土、 沤肥、 治虫等
垄作法
代田法 、
一年 一熟
水稻、粟
粟、稻、 黍、稷、 麦、桑、
麻等
都江堰
漕渠、 白渠、 龙首渠
集体劳动、 刀耕火种
集体劳动、 石器锄耕、
耜耕
个体劳动
个体劳动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魏晋南 北朝
耕耙耱 技术、 耕耙技术
单元整合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一、大趋势 1.命题规律
(1)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居多,但非选择题逐渐增多。如 2010 全国一卷 37 题“明 朝中后期商业发展”,江苏卷第 21 题“宋代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2)从考查内容看,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就,江南开发、土地赋税 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及缓慢发展等内容均是高考命题点。 (3)从分值上看,本专题在 2010 年高考的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分别为:福建、天津、陕 西、广东各 4 分;全国一卷 8 分;江苏 10 分;浙江 12 分。 2.热点角度 要注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点相联系,以古代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其为当代经 济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答案:(1)纳钱代役的情况:8 500-(283+406+2 300+4 918+2 732+300)=-2 439(钱),即亏 2 439 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 500-(283+406+4 918+2 732+300)= -139(钱),即亏 139 钱。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 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4)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 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 分)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时应注意对材料的 理解把握。概括特点时可从区域特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收入状态等 角度分析说明;分析影响时可着重就对抑商政策的冲击、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倭寇 对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使得商业资本异常活跃等信息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 影响:冲击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 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 或上缴货币代役,2 300 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祭祀等仪式
4 918 2 732
300
据战国比例推算 同上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历史纵横
二、高考主观题实录 1.(2010·全国Ⅰ,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 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 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 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 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 “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 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 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