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概要

合集下载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及社区干预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及社区干预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及社区干预
罗飞宏;沈水仙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3(006)004
【摘要】成年人肥胖与小儿肥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因此对小儿肥胖的干预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上阻止成年后肥胖发病率的增加.肥胖不仅对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心理、生理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使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等成年病在儿童期即提前出现.立足于小儿肥胖的治疗、干预,对提高未来人口的素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280-282)
【作者】罗飞宏;沈水仙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社区护理干预 [J], 王琼
2.社区中医干预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对照 [J], 尚菁;张小江
3.社区中医干预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对照 [J], 石晓红
4.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 [J], 邓玫;戴辉章;崔翠芬;林仙;郑草花;谭燕萍
5.针刺结合社区干预治疗成人肥胖症疗效观察 [J], 贺旭艳;潘希方;邹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估和分度

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估和分度

儿童超重肥胖的评估和分度
儿童超重肥胖(ChildhoodObesity)是指儿童体重指数(BMI)大于或等于95百分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儿童肥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病,通常由于能量摄入过多和身体活动不足导致。

儿童超重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社交功能。

因此,评估和分度儿童超重肥胖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儿童超重肥胖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来
计算他们的BMI。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可以使用BMI百分位来评估儿童的体重。

如果儿童的BMI大于或等于85百分位,但小于95百分位,则被认为是超重。

如果儿童的BMI大于或等于95百分位,则被认为是肥胖。

另一个用于评估儿童超重肥胖的方法是通过计算儿童的腰围。

腰围是指在儿童的肚脐上方测量的周长。

如果儿童的腰围大于他们的年龄和性别的90百分位,则被认为存在腹部肥胖。

分度儿童超重肥胖的方法通常是使用儿童BMI百分位。

如果儿童的BMI在85到94百分位之间,则被认为是超重。

如果儿童的BMI在95到99百分位之间,则被认为是肥胖。

如果儿童的BMI大于或等于99百分位,则被认为是极度肥胖。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超重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社交功能。

因此,及早评估和分度儿童超重肥胖非常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 1 -。

小儿肥胖

小儿肥胖

编辑本段简介医学上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

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

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

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

本节主要叙述单纯性肥胖症( Simple obesity )。

编辑本段病因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 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

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

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二)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

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三) 缺乏活动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

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四) 遗传因素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

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

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五) 中枢调节因素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节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

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儿科课件 小儿单纯性肥胖讲稿

儿科课件 小儿单纯性肥胖讲稿

小儿单纯性肥胖一、定义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单纯性肥胖是指不伴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肥胖症。

近年来,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与成人相比,小儿肥胖症的特点为:(1)儿童肥胖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症状;(2)儿童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病并非密切相关,其中仅有10%-30%发展为成人肥胖症。

发展的几率随肥胖发生的年龄及严重程度而增加,而后者与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肝脏疾病、胆石症、糖尿病等众多疾病有关。

二、病因1、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素超过机体能量消耗和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引起肥胖。

肥胖小儿大多食欲旺盛,食量大,且喜食高糖高脂食物,引起摄入能量超量。

2、活动过少:现代儿童学业压力大,活动时间少,且有限的时间亦被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占据,加之传统观念重脑力,轻体力,使儿童活动量明显减少。

且肥胖儿童体重大,负荷重,易疲劳而不愿活动,引起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父母皆肥胖者子女肥胖发生率70% ~ 80%,父母皆正常者子女肥胖发生率仅为10% ~ 14%。

对大量领养儿童的研究表明,被领养者与养父母之间体脂无相关性,而与双亲有直接关系,提示肥胖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目前认为,肥胖基因(ob)和肥胖抑素受体基因(db)是部分人类肥胖发生的必需基因。

瘦素是ob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抑制食物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

Ob或db 基因突变可导致瘦素缺乏,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引起内源性瘦素抵抗,导致肥胖的发生。

尽管肥胖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其中可能存在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所掺杂的作用。

4、精神心理因素:某些儿童压抑状态下可以多食作为转化情绪方式,引起肥胖;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下降)及心理异常等也可导致儿童摄入过量引起肥胖。

三、病理生理四、流行病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儿童肥胖症ppt课件

儿童肥胖症ppt课件

第四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6.心理因素 情感创伤(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死亡等),精神紧张和心理 障碍(家长溺爱包办造成儿童胆小、依赖、孤僻、社交不良等) 都可引起肥胖症。 7.病毒感染 有8种病毒可以导致体重的增加,与肥胖的发生有关,基于人类当 前有限的研究水平, 目前很难确定病毒感染在致人类肥胖中具 体作用, 但是有些人类实验已经证明, 肥胖者体内病毒抗体的 出现与体重和BMI的增加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第六节 预防和治儿营养过 剩
2.宣传母乳喂养 3.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和营养食谱 4.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养成运动习惯
第六节 预防和治疗措施
治疗
由于儿童处在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 因而儿童肥胖的治 疗跟成年人肥胖的治疗不同, 各种治疗措施均应在不影 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进行, 如外科手术治疗和药物 控制等均不适合儿童肥胖的治疗。
第四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摄入热量过多 是主要原因,体内多余热量处少量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 肌肉之外几乎全部转化为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在婴幼儿 期不仅促进脂肪细胞增大,且数量增多,出现肥胖。 2.运动过少热量消耗少 儿童体力活动少,爱睡觉休息,热量消耗少,导致过剩转化 为脂肪,造成肥胖。
第四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诊断标准
3.皮褶厚度( 测皮下脂肪厚度) 因测量工具尚未统一, 又没有适合 的国内参考值, 因而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超过同年龄同性别 正常儿童第85百分位, 则有肥胖的趋势。
2006年WHO 最新发布了0~ 5岁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包括身 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BM I曲线, 将对儿 童生长发育的评定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标准。
药物性肥胖
药物性肥胖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人 群2%左右。有些药物在有效治疗某些疾 病的同时,还有导致身体肥胖的副作用 。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 塞米松等)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 类风湿病、哮喘病等,同时可以使患者 形成继发性肥胖;雌性激素以及含雌性 激素的避孕药有时会使妇女发胖,或者 说容易使妇女发胖。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及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及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及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临床上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两大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在儿童期最多见,大约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5%;病理性肥胖又称为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产生的,仅占儿童肥胖的5%。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等有关。

儿童肥胖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单纯性肥胖有家族发病倾向,很多肥胖儿有家族肥胖史。

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大约有70%~80%发生肥胖;父或母其中一人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大约为40%~50%;父母均为瘦体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为9%~14%。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活动量、饮食习惯可能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另外,静息和活动的能量消耗基础水平由遗传决定。

某些肥胖家族的基础代谢值降低。

父母双方或单方肥胖的子女,其基础代谢值低于体重正常父母的子女约10%,体育活动能量消耗低于正常体重父母所生子女的2倍。

近年来,学者们对肥胖病因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对肥胖的遗传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94年学者们在肥胖鼠克隆出肥胖表型的瘦素基因,并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之后的研究证实,人的瘦素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1998年在神经肽家族中,新发现一类具有调节食欲作用的神经肽类激素—食欲素,其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

此类激。

儿童肥胖诊断标准

儿童肥胖诊断标准

儿童肥胖诊断标准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亿儿童超重或肥胖。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

因此,对儿童肥胖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肥胖的诊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是基于BMI (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数。

BMI是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而BMI百分位数则是将儿童的BMI与同龄同性别的儿童相比较,从而确定其肥胖程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儿童肥胖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BMI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将其BMI与同龄儿童的BMI进行比较,确定其所处的百分位数范围。

一般来说,BMI 百分位数大于85%为超重,大于95%为肥胖。

2. 腰围,腰围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超过相应年龄和性别的腰围标准值,也可以作为诊断肥胖的依据之一。

3. 生活方式和家族史,除了身体测量指标外,儿童的生活方式和家族史也是评估肥胖风险的重要因素。

例如,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父母是否肥胖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肥胖风险。

在进行儿童肥胖的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指标,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BMI和腰围等指标会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注意相应的年龄和性别标准。

总的来说,儿童肥胖诊断标准是基于BMI百分位数、腰围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

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肥胖,对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预防肥胖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希望家长、医生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儿童肥胖问题,共同努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肥胖防控的相关政策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肥胖防控的相关政策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肥胖防控的相关政策
儿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儿童肥胖的定义是指体重超过同龄、同身高参照标准体重的20%,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同龄人平均值的2倍。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呼吸道疾病等,同时伴随心理健康问题。

为应对儿童肥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政策。

首先,倡导健康饮食。

鼓励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摄入,限制糖饮料消费。

其次,增加体育锻炼。

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促进户外活动。

此外,创建支持性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

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如制定营养标签政策,限制电视广告中的不健康食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开展儿童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推广科学减肥方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儿童肥胖防控现状不容乐观,肥胖率逐年上升,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卫生教育资源短缺。

为此,我国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需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提高社会认知,加大卫生教育资源投入,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总之,儿童肥胖防控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肥胖症有哪些特点,危害及如何护理

肥胖症有哪些特点,危害及如何护理

肥胖症有哪些特点,危害及如何护理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当身体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超过正常的生理需要,达到一定值就变成肥胖症。

肥胖症在任何年龄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在1岁以下、5-6岁和青少年。

这些年龄段的人食欲好,食量大,不爱活动。

容易又高又胖。

皮下脂肪很厚,分布均匀,腹部皮肤可见白、紫纹。

但智力和性发育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

肥胖儿童常有精神障碍、情绪障碍和自卑感,这可能成为肥胖或肥胖维持的额外原因。

重度肥胖可并发关节病、下肢静脉曲张,也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一、肥胖症原因一是长期摄入的能量过多,肥胖儿童大多生活在爱吃油腻、甜的家庭,从小养成了饮食过量的习惯。

二是运动太少。

关于运动太少是肥胖的原因还是肥胖的结果,还存在争议,但运动太少对于维持肥胖的意义是肯定的。

肥胖父母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二也有肥胖的倾向。

三是心理因素,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可诱发其暴饮暴食。

四是其他因素,儿童肥胖还可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下丘脑疾病,即继发性肥胖。

二、肥胖症类型这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与遗传因素、饮食过度、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仍较高。

病理性肥胖与某些疾病有关,如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临床检查,确定肥胖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有效减肥。

三、肥胖症特征肥胖的人的特征是外表下蹲,脸圆,脸窄,双下巴,颈短,后脑勺皮肤皱褶明显增厚。

胸部圆形,肋间隙不明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肿大。

站立时,腹部向前突出,在胸部平面以上,脐孔深凹。

短时间内明显肥胖者下腹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半部分及臀部外侧可见细碎紫色颗粒或白色颗粒。

手指和脚趾又粗又短。

掌指关节突起处皮肤因手背脂肪增厚而凹陷,骨突不明显。

轻度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能没有任何有意识的症状,严重的肥胖更多的是热恐惧,活动减少,甚至活动时轻度呼吸短促,睡觉时打鼾。

大班幼儿肥胖总结

大班幼儿肥胖总结

大班幼儿肥胖总结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肥胖问题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不仅限于成年人,还波及到了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大班幼儿阶段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成长发育的关键期。

然而,大班幼儿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大班幼儿肥胖问题,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肥胖问题的定义和原因定义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多、超过正常范围,引起身体功能、形态和心理状态的改变。

通常以体重指数(BMI)来确定肥胖程度。

原因大班幼儿肥胖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习惯:大班幼儿时期,孩子开始接触到各种食物,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引发肥胖问题。

2.缺乏运动:大班幼儿时期,孩子开始进行学习和玩耍,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地选择了室内活动,缺乏户外运动的机会,从而导致体能消耗不足,引发肥胖问题。

3.家庭环境: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班幼儿肥胖问题的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大班幼儿肥胖问题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包括但不限于:1.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肥胖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呼吸问题:肥胖会使得孩子的肺活量减少,导致呼吸困难。

3.骨骼问题:体重过大会对孩子的骨骼系统产生压力,增加骨折的风险。

4.免疫力下降:肥胖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

心理健康影响大班幼儿肥胖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1.自尊心受损:孩子可能因为身体上的差异感而产生自卑感,影响自尊心的发展。

2.情绪问题:肥胖问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沮丧、焦虑等情绪问题,并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3.学业困难:肥胖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业困难。

解决大班幼儿肥胖问题的方案饮食方面1.提供健康饮食: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提供多样化、均衡的健康饮食,控制食物摄入的热量。

小儿肥胖症

小儿肥胖症

儿童肥胖率
目前,中国城市儿童、 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 行期,而北京等大城市则 更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 发生率仍在迅速增长, 5年增幅达到12%到15%。
临床分类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的95%~97%,不伴 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约占3%~5%,继发于各种内 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 们不仅体脂分布特殊,且常伴 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黄灯区食物
谷类及其制品:如大米、面粉、玉米粉、 馒头、面包、通心粉、咸饼干、面条等 豆类及其制品:毛豆、黄豆、千张、素鸡、 素火腿等 动物性食物:牛肉、兔肉、瘦猪肉、鸡蛋、 猪肝、各种鱼类等 水果类:香蕉、柿子等
红灯区食物
高糖类食物:各种,糖果、巧克力、糖水、麦 乳精、炼乳、甜饮料、甜点心、各种冷饮、蜜 饯等 高脂肪类食物 : 油炸食品(包括炸鸡、炸土豆 条、油条等)、动物油(如猪、牛、羊、鸡 油)、各种动物肥肉、黄油、级油、曲奇饼干 坚果类食物:花生米、核桃肉、松子、瓜子、 芝麻、腰果等
2-7岁
超重:保持体重 肥胖无并发症:保持体重 肥胖有任何并发症:减重
7岁以上
超重无并发症:保持体重 超重有并发症:减重 肥胖儿童:减重
2-7岁儿童 保持体重措施
平衡膳食 适宜的体力活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年监测身高、体重和BMI 若身高增长迅速,允许BMI缓慢下降
2-7岁儿童 减重措施
行为治疗 家庭支持 心理支持 最终目标为BMI<85百分位数
小儿肥胖症
(0besity)
定 义 :
肥胖症(obesity)是由于能量摄入 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 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 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小儿肥胖症讲课PPT课件

小儿肥胖症讲课PPT课件

对心理的影响
肥胖症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 和社交能力
肥胖症可能导致儿童自卑、 抑郁等心理问题
肥胖症可能增加儿童心理压 力和焦虑情绪
肥胖症可能影响儿童自尊心 和自信心
对学习和社交的影响
肥胖症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中遭受歧视和孤立,影响其心理健康和自尊心。 肥胖症可能影响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使其学习成绩下降。 肥胖症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使其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和互动。 肥胖症可能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使其难以参与正常的体育活动和游戏。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诊断标准
身高与体重比例超 出同年龄、同性别 儿童正常值范围
脂肪含量过多,超 过正常生理需要
存在肥胖相关并发 症,如高血压、糖 尿病等
需要医生进行专业 评估和诊断
Part Three
小儿肥胖症的危害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肥胖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肥胖症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高 肥胖症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肥胖症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
小儿肥胖症讲课 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小儿肥胖症概述
Part Three.
小儿肥胖症的危害
Part Four.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 方法
Part Five.
小儿肥胖症的预防 措施
Part Six.
小儿肥胖症的案例 分享
Part One 汇报人员:XX医院-XX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肥胖 症有一定的家族 聚集性
饮食因素:过度 喂养、高糖高脂 饮食等
缺乏运动:长期 久坐、缺乏户外 活动等

《儿童肥胖症》课件

《儿童肥胖症》课件

06儿题童 与肥对胖策症的社会问
社会问题分析
儿童肥胖症的普遍性:全球范围内,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健康问题:肥胖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心理问题:肥胖可能导致儿童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会歧视:肥胖儿童可能遭受歧视和排斥,影响其社交和成长
政策与法规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儿童肥胖症的预防和控制 制定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儿童肥胖症的关注和干预 推广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NEW PRODUCT
儿童肥胖症
汇报人:PPT
目 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儿童肥胖症概述
03
儿童肥胖症的诊断与治疗
04
儿童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
05
儿童肥胖症的案例分析
06
儿童肥胖症的社会问题与对策
01添加章节标题
02儿童肥胖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儿童肥胖症:指儿童体重超过同龄、同 性别、同身高儿童的平均体重的20%
肥胖类型:单纯性肥胖、病理性肥胖、 药物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由于饮食过量、运动不足 等原因引起的肥胖
病理性肥胖:由于内分泌疾病、遗传因 素等原因引起的肥胖
药物性肥胖:由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引 起的肥胖
肥胖程度: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 肥胖
肥胖症的危害
影响生长发育:肥胖可能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影响身高和智力发育 增加疾病风险:肥胖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风险增加 心理问题:肥胖可能导致儿童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影响社交:肥胖可能导致儿童社交困难,影响人际关系和自信心
手术方法:腹腔 镜下胃旁路手术、 腹腔镜下胃束带 手术等
手术风险:手术 风险较高,可能 引起并发症,如 胃漏、肠梗阻等

肥胖症名词解释卫生学

肥胖症名词解释卫生学

肥胖症名词解释
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指的是身体脂肪过多,超出了健康的范围,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肥胖症可以导致许多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

因此,了解肥胖症的名词解释非常重要。

肥胖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药物作用等。

遗传因素是肥胖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肥胖症患者,那么孩子患肥胖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症的原因之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脂肪的积累。

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症的原因之一,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脂肪的积累。

药物作用也会导致肥胖症,例如某些抗抑郁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肥胖症的症状包括身体肥胖、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腰围过大、脂肪分布不均等。

肥胖症还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肥胖症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

饮食调理是治疗肥胖症的重要方法,通过控制饮食量、改变饮食习惯等,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运动疗法也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方法,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身体脂肪的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例如口服减肥药、脂肪酶抑制剂等。

总之,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对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症的处理
对于有合并症的超重或肥胖 儿童,改善合并症是重要的 治疗目标。这类儿童需要尽 快减重,以缓解合并症。
治 疗
一、饮食疗法 二、运动疗法 三、心理行为疗法 四、药物疗法 主要措施
一、饮食疗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南
(1)交通灯饮食
交通灯饮食被用于学龄前和青春前期儿童。 它是一种结构性的饮食计划(总热量在900— 1300Kcal),使被指导人的饮食结构符合粮谷、 蔬菜水果、鱼肉禽蛋和奶制品四类基本食物的 推荐量,提高膳食的营养密度。 交通灯饮食把食物分为: 绿色食物(go),不予限制,保证供给; 黄灯食物(caution),限量摄入量; 红灯食物(stop),为高脂或单纯碳水化合物, 应予严格限制。
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
婴儿出生前3个月, 生后第一年, 11~13岁三个阶段,
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就会引起肥胖。

饮食习惯、食品的质和量受社 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大城 市中绝大多数家庭已逐步步入小康, 因此除摄食过度外,尚有偏爱荤食、 油腻、甜食和零食,使能量更多的 储存,导致肥胖发病率增高。
二、鉴别诊断:
内分泌疾病 1、皮质醇增高症 (又称库欣氏综合症—Cushing,s syn) 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皮 质醇所致,临床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 脸、多血质面容。常伴高血压、皮肤紫 纹、多毛,血皮质醇水平升高,昼夜节 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不能被抑 制(单纯性肥胖被抑制)。
2 、 肥 胖 生 殖 无 能 综 合 症 ( Froehlich syn)
黄灯区食物
谷类及其制品:如大米、面粉、玉米粉、 馒头、面包、通心粉、咸饼干、面条等 豆类及其制品:毛豆、黄豆、千张、素鸡、 素火腿等 动物性食物:牛肉、兔肉、瘦猪肉、鸡蛋、 猪肝、各种鱼类等 水果类:香蕉、柿子等
红灯区食物
高糖类食物:各种,糖果、巧克力、糖水、麦 乳精、炼乳、甜饮料、甜点心、各种冷饮、蜜 饯等 高脂肪类食物 : 油炸食品(包括炸鸡、炸土豆 条、油条等)、动物油(如猪、牛、羊、鸡 油)、各种动物肥肉、黄油、级油、曲奇饼干 坚果类食物:花生米、核桃肉、松子、瓜子、 芝麻、腰果等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肥胖儿童大多有家族肥胖史,目 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父母皆肥胖的,子女约70%~80%的 肥胖, 父母单方肥胖,子女约40%~50%的 肥胖, 双亲体重正常,子女约10%~14%。
2、饮食因素

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摄入的营养超过 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便会转化为脂肪 储存于体内,因而导致肥胖。
以幼儿期、学龄期男孩多发,继 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变。临床以肥胖、 性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 尿崩症,脂肪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 在颈、乳房、会阴、下肢、臀部,而 手指显纤细,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 迟或不出现,头颅 CT 和 MRI 可发现病 灶。
甲低、生长激素缺乏症,都
有肥胖的症状,各自有其特征性
肥胖分度
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30-49% 重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59% 极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60%
2、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该方法的实用性强、可靠,已广泛应用于区别正 常或肥胖和各种肥胖度(国际上常用标准) BMI=体重(kg)/身高平方( M2 ) 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 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25为轻度肥胖; ≥30为中度肥胖; ≥40为重度肥胖。 ≥25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 ≥27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酯、胆固醇均↑,严重β -脂蛋白↑
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刺激实验的峰 值较正常小儿低,高胰岛素血症 肝:脂肪肝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身高体重法
肥胖标准: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20%以上可诊断(国内常用标准) 计算方法为: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 体重)÷标准体重}×100%
的表现。
遗传性疾病
1、贝一韦综合症(Prader-wili syn)
周围型肥胖,肌张力低下、智能障碍 和性发育不良。出生时即有肌张力低下、 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迟缓。一 般2~3岁开始长胖,性格暴躁,伴有特殊 外表,如矮身材,颅盖高、眼小、手足小。 血浆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可能是15q12的SNRPN基因缺陷引起。
先天性颅内高压 脑卒中 白内障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血脂水平异常 高血压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变性 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胆囊疾病 妇产科疾病
月经失调 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
重度胰腺炎
肿瘤
乳腺, 子宫内膜, 宫颈 结肠, 食道, 胰腺 肾, 前列腺
骨关节炎 皮肤 痛风 静脉炎
静脉回流受阻
一、心理:精神障碍
肥胖儿的形象和活动不灵活,常受 同伴们和周围人群的取笑和奚落,而经 常处于严重的精神压力之下。日久逐渐 降低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自动退出游 戏圈,减少与同伴和周围人群的接触和 交往,形成内向、孤独和缺乏竞争力的 性格,影响学习和以后事业中的自信与 竞争能力。
(2)制定个体化膳食干预方案
①计算差额热能的食物量:开始减少差额热量的 1/3,以后逐渐递减,直到减至按身高体重所 需热卡。 ②蛋白质按计算足量供给:所需蛋白质按现有身 高体重量计算足额供给。 ③满足食欲和有饱腹感:为满足食欲和有饱腹感, 可采用热能少、含膳食纤维多、体积大的食物, 如芹菜、韭菜、笋等。 ④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提供维生素, 可适量使用水果及生食蔬菜。
3、运动因素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 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的 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 多,但如活动过少,也 可引起肥胖。如学龄儿 童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 大量课后和课外作业, 或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 视、玩电脑,均可导致 肥胖。
中国预防医学科 学院营养与食品 卫生研究所日前 公布的一份抽查 结果显示,儿童 肥胖率随看电视 时间的增加而增 加,平均看电视 时间每增加1小时, 肥胖发生率增加 约1.5%。
2-7岁
超重:保持体重 肥胖无并发症:保持体重 肥胖有任何并发症:减重
7岁以上
超重无并发症:保持体重 超重有并发症:减重 肥胖儿童:减重
2-7岁儿童 保持体重措施
平衡膳食 适宜的体力活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年监测身高、体重和BMI 若身高增长迅速,允许BMI缓慢下降
2-7岁儿童 减重措施
行为治疗 家庭支持 心理支持 最终目标为BMI<85百分位数
二、神经系统: 大脑假性肿瘤; 可发生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固 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 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三、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高血压:小儿肥胖者10 %~30%有高血压。 ▲糖尿病:超重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 为非超重人群的3倍。美国糖尿病患 者的85%为肥胖症患者。 ▲冠心病:青少年肥胖者,成人期冠 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治疗
原则:在不影响基本热量和营养 需要的前提下 ▲减少热能性食物摄入 ▲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 ▲体内过剩的脂肪不断减少,体重 逐渐下降
任何治疗措施都不应妨碍儿童正常的 生长发育。 儿童肥胖的治疗是通过给与满足生 长发育的适当营养素来调整体重,应预 防生长曲线偏离,减少瘦体质(lean body mass)的丢失,预防内分泌紊乱。 此外,理想的治疗应该改善肥胖儿 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纠正不良的 饮食和运动行为,建立并保持新的健康 的行为模式。
儿童肥胖率
目前,中国城市儿童、 青少年已经全面进入肥胖流 行期,而北京等大城市则 更是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 发生率仍在迅速增长, 5年增幅达到12%到15%。
临床分类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的95%~97%,不伴 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约占3%~5%,继发于各种内 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 们不仅体脂分布特殊,且常伴 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小儿肥胖症
(0besity)
定 义 :
肥胖症(obesity)是由于能量摄入 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 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 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肥胖儿童是成人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 * 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 * 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 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还影响孩子 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也往往是成人期发生高 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的隐患。因此,应引 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四、消化道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 胆石症、胆囊炎。肥胖症患者胆石 症的发病率,男性为正常人的2倍, 女性为3倍。
五、关节病变
下肢关节痛在肥胖儿中极 普遍。由于下肢长期过度负重, 引起膝内(外)翻,股骨骨骺 分离,股骨无菌性坏死和平底 足等。
六、肺部:
▲肺功能测试异常 ▲肥胖-肺通气不良综合症(pickwickian syn): 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 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 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 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又称肥胖-换气不良综 合症。 ▲睡眠呼吸暂停: 孩子睡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鼾声大,有时呼吸停止,10秒/ 次或更长,发作频率可达30次/夜左右,严重时 会突然死亡。
4、其 他
进食过快,如调节饮食感及饥饿 感的中枢失去平衡可导致多食,精神 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 以及心理异常等可致儿童多食。
继发性肥胖
又称病理性肥胖,约占 3 %~ 5 %,继发于各种内分泌、 代谢病和遗传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