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与X线平片比较优缺点分析
辐射剂量
头颅CT的辐射剂量较X线平片高,可能增加患者的辐射风险。
价格较高
头颅CT检查价格通常高于X线平片。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无辐射
MRI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
多参数成像
MRI可提供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颅内病变。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 功能成像:MRI可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 情况。
颅脑损伤评估与治疗决策支持
急性颅脑损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折、 硬膜外/下血肿、脑挫裂伤等急 性损伤表现,为临床急救提供重
要依据。
慢性颅脑损伤
对于脑积水、脑萎缩等慢性损伤 ,CT可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为
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颅内压监测
通过CT测量脑室大小、中线结构 移位等参数,可间接评估颅内压
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颅缝
各颅骨之间的连接缝隙, 如冠状缝、矢状缝等。
颅底
颅骨底部结构复杂,包括 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 。
颅内主要血管与神经
大脑动脉环
位于脑底,由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段等组 成。
主要脑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 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 球及脑干等部位的血液。
主要脑神经
密度异常
如高密度影可见于出血、钙化 等;低密度影可见于水肿、梗
死等。
形态异常
如脑回增宽、脑沟变窄等提示 脑萎缩;局部脑组织肿胀提示 脑炎或肿瘤等。
脑室系统异常
如脑室扩大提示脑积水;脑室 变小提示颅内压增高。
蛛网膜下腔异常

《头颅影像学解剖》课件

《头颅影像学解剖》课件

3 精神分裂症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 结构改变的影像学特征。
头颅成像的未来发展
1
功能性成像
了解功能性成像技术对脑部活动和协调运动的研究。
2
量子成像
探索量子成像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前景和应用。
3
人工智能
研究人工智能在头颅成像中的角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脑肿瘤
研究脑肿瘤的成像特点,包括良 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成像评估
1 阿尔茨海默病
2 帕金森病
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像 学表现和早期诊断的挑战。
了解帕金森病的脑部成像 特征及其在治疗策略中的 应用。
3 亨廷顿病
研究亨廷顿病的影响和脑 部成像的重要性。
头颅成像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
了解使用头颅成像进行三维重 建来规划复杂手术的优势。
导航系统
探索使用脑部成像导航系统进 行精确手术定位的方法。
术前评估
研究如何利用头颅成像诊断术 前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精神障碍的影像学评估
1 抑郁障碍
了解抑郁障碍的脑成像特 点以及研究中的突破。
2 焦虑障碍
探索焦虑障碍的影像学评 估方法以及大脑的物理表 现。
头颅的解剖构造
颅骨和面骨
深入了解头骨和脸骨的解剖结构。
脑膜和脑脊液
了解脑膜和脑脊液在保护和支持大脑中的重要 作用。
脑组织和脑区
探索大脑的功能区域和不同脑结构的作用。
脑血管系统
研究大脑供血的重要性以及动脉和静脉的分布。
脑损伤的成像诊断
创伤性脑损伤
了解创伤性脑损伤的成像表现和 影像诊断。
脑卒中
探索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脑 血管梗死和脑出血的区别。

头部影像解剖实验报告

头部影像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头部影像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对头部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二、实验器材1. 头部CT扫描仪2. 头部MRI扫描仪3. 头部解剖图谱4. 头部影像诊断软件三、实验方法1. 头部CT扫描:采用头部CT扫描仪对实验对象进行头部扫描,获取头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影像数据。

2. 头部MRI扫描:采用头部MRI扫描仪对实验对象进行头部扫描,获取头部T1加权、T2加权、T2 FLAIR等影像数据。

3. 影像分析:利用头部影像诊断软件对头部CT、MRI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头部各结构及其空间关系。

四、实验结果1. 头部CT影像解剖(1)大脑半球: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等,各叶之间以脑沟、脑裂为界。

(2)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位于大脑半球下方,连接大脑与脊髓。

(3)基底神经节: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等,位于大脑半球深部。

(4)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位于大脑半球内部。

(5)脑池:包括鞍上池、脚间池、桥池、第四脑室周围池等,位于脑组织之间。

2. 头部MRI影像解剖(1)大脑半球:与CT影像解剖基本一致,MRI影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结构。

(2)脑干:MRI影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干各结构,如脑桥、延髓等。

(3)基底神经节:MRI影像能更清晰地显示基底神经节各结构,如豆状核、尾状核等。

(4)脑室系统:MRI影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室系统各结构,如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

(5)脑池:MRI影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脑池各结构,如鞍上池、脚间池、桥池、第四脑室周围池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头部影像解剖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头部影像解剖对于临床医生诊断头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六、实验体会1. 头部影像解剖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头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影像解剖学PPT课件

颅脑影像解剖学PPT课件
• 骨膜层:贴附于颅骨表面,在颅缝处贴附紧密,其余部位 贴附疏松,故骨膜下血肿可被局限,不跨越颅缝。
头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颅骨
O 脑颅骨
X 脑颅骨: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 ,筛骨,蝶骨,枕骨。
X 记忆口诀:蝴蝶展翅底中坐,后枕前筛前上额, 一对顶骨顶中央,两块颞骨嵌两侧。
。 • 其他潜在腔隙:第五脑室(透明隔腔)、
第六脑室(中间帆腔)。在部分正常人第 五、六脑室可出现。
脑室系统铸型
脑池
• 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 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 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裂池、 大脑脚池、环池、脑桥小脑脚池
• 背侧不成对:胼胝体周缘池、帆间池、大 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不成对脑 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
X 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 是颅骨内面的骨膜,称为骨膜层;内 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 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X 蛛网膜是一层半透明的膜,位于硬脑 膜深部,其与硬脑膜间有潜在性腔隙 为硬脑膜下隙。
X 软脑膜是紧贴于脑表面的一层透明薄 膜,并伸入沟裂。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 脑膜之间的血肿
1.背侧丘脑
背侧 丘脑
丘脑出血
(一)间脑的外形
2.上丘脑
上 丘脑髓纹



脑 缰三角
松果体
(一)间脑的外形
3.后丘脑
放 大
后 内侧膝状体 丘 脑 内侧膝状体
(一)间脑的外形
4.下丘脑
视交叉
视束 灰结节 垂体 乳头体 漏斗
(一)间脑的外形
5.底丘脑

颅脑CT解剖(图文)

颅脑CT解剖(图文)

颅脑CT解剖(图文)skC影像园1、蝶窦(Sphenoid sinus)2、延髓(Medulla oblongata)3、小脑(cerebellum)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skC影像园4、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5、小脑中角(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6、乙状窦(Sigmoid sinus)7、颞骨及乳突气房(Petrous temporal bone and mastoid air cells)8、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9、脑桥(Pons) 10、垂体窝(Pituitary fossa)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1、小脑蚓部(Cerebellar vermis) 12、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13、桥前池(Prepontine cistern) 14、鞍背(Dorsum sellae) 15、侧脑室颞角(Tempor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6、环池(Ambient cistern) 17、角间池(Interpeduncular cistern) 18、大脑角(Cerebral peduncle) 19、侧裂池(Sylvian fissur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 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0、小脑上池(Third ventricle) 21、侧脑室前角(Fron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21a、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2、尾状核头部(Head of caudate nucleus) 23、岛叶(Insular cortex) 24、外囊(External capsule) 25、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26、丘脑(Thalamus)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7、纵裂(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28、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29、内囊膝部(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30、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31、侧脑室三角区及脉络丛钙化(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calcified choroid plexus) 32、侧脑室枕角(Occipi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3、侧脑室体部(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34、放射冠(Corona radiata)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5、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 额骨(FB— Frontal bone) 顶骨(PB — Parietal bone) 枕骨(OB— Occipital bon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6、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37、中央沟(Central sulcus ) 38、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

头颅影像学解剖PPT课件

头颅影像学解剖PPT课件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 之间,其正常形态有助于 维持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脊髓和大脑 之间,其正常形态有助于 维持脑脊骨折
X线平片或CT检查可见骨 折线,多见于颅盖骨。
颅骨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X线平片或CT检查可见颅 骨局部增厚或破坏。
内容概述
本课件将介绍头颅影像学解剖的 基本概念、头部主要结构的影像 学特征以及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
现。
通过展示各种影像学图片,帮助 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头部的结构和 功能,以及病变对头部结构的影
响。
本课件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 丰富的图片,以便学习者快速掌 握头颅影像学解剖的相关知识。
02 头颅解剖基础
THANKS
头颅影像学解剖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头颅解剖基础 • 头颅影像学检查技术 • 头颅影像学正常表现 • 头颅影像学异常表现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头颅影像学解剖的基本知识,帮助医学生和医生更好地理解头部的结构和 功能。
背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颅影像学已经成为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 段。了解头颅影像学解剖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制作这个ppt课件,以便 更好地传授相关知识。
颅骨发育畸形
如先天性颅骨畸形、颅骨 缺损等,X线平片或CT检 查可见异常形态或结构。
脑异常表现
脑积水
CT检查可见脑室扩大,脑实质受压变薄。
脑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CT检查可见颅内占位 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脑血管病变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CT检查可见低密度或高密 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异常强化。

头颈部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头颈部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形态、部位、眶内结构的改变-类似CT 病变的信号改变
炎性细胞浸润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纤维化期T1WI,T2WI低信号 增强扫描中度强化
6
临床与病理
原发眶内肌锥外最常见的肿瘤 混合瘤:50%, 泪腺癌:30% 眼球向鼻下方突出,活动受限 泪腺混合瘤-80%为良性
7
CT
泪腺窝内结节状肿块 增强后可强化 肿块使外直肌向内侧推移,眼球向前下方突出 恶性者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骨壁破坏
8
临床与病理
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缓慢渐进性眼球突出 由血窦和纤维间质构成,有完整包膜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首选
9
CT
肌锥内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有特征的“渐进性强化” 眼外肌与视神经受压移位 可压迫眶骨
52
CT
腺瘤表现为类圆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影 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不均匀密度影,其
内可见散在钙化 腺瘤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癌则不均匀明显强化 气管受压 对于已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CT 的作用是观察肿瘤范
围,有无侵犯喉、气管和食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53
临床与病理
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垂体促甲状腺 激素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 泡肥大所致
10
MRI
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瘤明显渐进性强化
11
临床与病理
眼外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损伤 眼部疼痛,不能睁眼 异物的分类
不透光异物 半透光异物 透光异物
12
眶内壁 眶下壁 眶上壁 眶外壁 视神经管骨折: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13
14
耳廓

耳 外耳道 鼓室壁
20
CT
可明确畸形的程度和类型 发生部位 有无并发畸形

《颅脑影像解剖》ppt课件

《颅脑影像解剖》ppt课件

83
脑MRI常见的异常信号
• T1WI高信号----脑血管病 –脑出血:亚急性期(3-14天),由于正铁血红蛋 白的强顺磁性表现为 T1WI 高信号 –脑梗塞:多在亚急性期,为不规则脑回状。由 于缺血使小动脉壁破坏,梗塞后血管再通或侧枝 循环建立,产生出血性变化,导致T1WI高信号 –窦栓塞:上矢状窦局部血管流空影消失呈等或 高信号
15
16
经 胼 胝 体 膝 部 断 面
31穹窿 51胼胝体膝部 53松果体 34背侧丘脑(间脑)
17
脑的正常解剖
• 额叶 –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 • 顶叶 –外侧裂上方、中央沟后方与顶枕沟之间 • 颞叶 –外侧裂下方 • 枕叶 –半球后部、顶枕沟以后
18
主要解剖标志
• 中央沟:脑凸面中部 最深的脑沟,分隔额 、顶叶。 中央前回:宽而厚,躯体 运动中枢
• 钙化 –T1WI的信号强度与钙化颗粒的大小有关。当微 小的钙结晶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且钙的重 量百分比浓度不超过30%时,即可表现高信号( 部分胆结石T1呈高信号) –钙化颗粒表面积对T1弛豫的影响类似于大分子 蛋白,呈高信号 • 慢性肝病:基底节高信号,推测为顺磁性物质脑 内沉积 • 碘油:椎管造影,肿瘤碘油沉积。T1WI高T2WI低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二、颅脑MRI断层解剖
58
MRI常用的序列
59
1
2
3
1.额叶
2.中央沟 3.顶叶
60
1 2 3
4
1.额叶 2.半卵圆中心 3.中央沟 4.顶叶
61
1
2

头部影像解剖实验心得体会

头部影像解剖实验心得体会

头部影像解剖实验心得体会在进行头部影像解剖实验的过程中,让我深刻认识到头部结构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头部结构的解剖知识。

通过使用影像技术,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头部内部的各种结构,如颅骨、脑组织、血管和神经。

在实验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这些结构的名称、位置和功能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头部结构的复杂性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实验中,我对头部影像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头部影像技术包括X射线、CT扫描和MRI等技术,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头部疾病。

通过实际操作这些设备,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采集头部影像,并对最常见的头部影像结果进行了解读。

这些技能对于成为一名医学专业人士至关重要,因为在临床实践中,头部影像技术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然后,在实验中,我还了解了头部影像解剖在神经外科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头部影像解剖是神经外科手术规划和手术操作的基础。

通过分析头部影像,医生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而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此外,头部影像解剖也可以用于放射治疗的计划和监测。

对于神经外科和放射治疗而言,准确理解头部结构的解剖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操作中需要高精度和高准确度。

最后,在实验中,我还了解了头部影像解剖在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头部影像解剖可以用于研究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损伤。

通过对不同疾病的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头部影像解剖也是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头部结构,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头部影像解剖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头部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头部结构的解剖知识,并了解了头部影像技术的应用。

我还了解了头部影像解剖在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头颅影像学解剖

头颅影像学解剖

Willis 环的 重排 结构
Willis 环的 重排 结构
三维 重建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冠状面CT示意图
第一层蝶骨小翼层面
第二层鞍前层面
第三层蝶鞍层面
第四层鞍后层面
第五层斜坡层面
第六层环椎前弓层面
第七层齿状突层面
第八层齿状突后椎骨层面
颅底孔道CT解剖
脑血管造影
Willis 大脑 动脉 环扫 描
头颅影像学解剖
头颅正位X线平片
头颅侧位X线平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RI 冠 状 位
MRI 矢 状 位
MRI 轴面 T2W1
MRI 轴面 T1W1
头颅CT示意图
眼 角
外 耳 道 连 线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部的冠状层面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胼胝体 膝出现以前的层面,以纵行的大脑镰将大脑半球分为左、 右侧两部分,主要为端脑的额叶;中部主要为胼胝体、基
底核区和脑室等所在的层面,胼胝体将左、右侧大脑半球
连成一整体,不同层面的中央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为基底核 区和脑室系统等的位置、形态的变化,层面周边以中央沟 和外侧沟将端脑分为额叶、顶叶和颞叶;后部为胼胝体压 部以后的层面,大脑镰和小脑幕将脑组织分隔为三部分, 以顶枕沟将幕上结构分为顶叶和枕叶。
2.外侧沟
在颅部横断层面上可依据以下特征辨认外侧
沟:①岛叶皮质,颅部横断层面上出现岛叶皮质后,与岛
叶皮质呈垂直位的脑沟即为外侧沟;②蝶骨大翼,在颅前、
中窝交界处的颅侧壁上,伸向颅腔内的突起为蝶骨大翼的
断面,与该突起相对应的脑沟则为外侧沟。 横断层面上的外侧沟前方为额叶,后方是颞叶,颞上、 中、下回在颞叶内自前向后依次排列。
颅部的矢状层面分为左侧、中、右侧三部分,左侧部
为基底核出现以前的层面,以较深的外侧沟和中央沟将
端脑分为额叶、顶叶和颞叶;中部为基底核区和脑室所 在的层面,以正中矢状面形成对称关系,不同层面的中 央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为基底核区和脑室系统等的位置、 形态的变化,层面周边以中央沟和顶枕沟将端脑分为额 叶、顶叶和枕叶;右侧部的结构与左侧部基本相同,且 呈对称性分布。
面部的应用解剖
二、鼻腔和鼻旁窦
三、口腔 四、面侧)颅部断面的变化规律 横断层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胼胝体干和尾状核 体出现以上的层面,大脑半球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分, 以中央沟和顶枕沟将端脑断面分为额叶、顶叶和枕叶;中部为 基底核区和脑室等所在的层面,由胼胝体等连合纤维将左、右 侧大脑半球连成一整体,不同层面的中央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为 基底核区、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等的位置、形态的变化,层面周 边以中央沟和外侧沟将端脑分为额叶、顶叶和颞叶;下部是自 鞍上池以下的层面,脑组织被大脑外侧窝池和小脑幕等分为数 块,随层面下移则脑组织逐渐缩少,不同层面的中央区之间的 差异主要为脑池、脑干和第四脑室等的位置、形态的变化。
(七)面部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第九节 头部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一、CT断层表现




脑组织窗观察颅骨各部分均显示为高密度影像。含气空腔 呈低密度影。在颅底层面可以观察到颈静脉孔、卵圆孔、 破裂孔、枕骨大孔以及乳突小房和鼻旁窦等。 皮质的CT值为32~40HU,髓质的CT值为28~32HU,两者 平均相差7.0±1.3HU,髓质密度略低于皮质,易于分辨。 增强检查中正常脑实质轻度强化,脑皮质较髓质稍明显 CT扫描显示的非病理性钙化出现率较X线平片高。 鞍区CT检查常规需冠状位和横轴位观察,CT显示鞍区骨 性解剖结构较清晰,但显示软组织结构,如垂体、海绵窦、 颈内动脉和Meckel腔等,则不如MRI。
扣带沟 额内 侧回 钩
直回 眶回
脑岛
穹窿体
海马伞
穹窿柱
乳头体
海马
2.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表面 被灰质覆盖, 深面有大量的 白质(髓质), 在端脑底部的 白质中蕴藏有 基底核
二、间脑、小脑和脑干
三、脑室
第五脑室是脑发育上的变异,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又称 透明隔腔。其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是穹窿柱,上界为胼 胝体干,下界是胼胝体嘴和前连合。一般情况下,此脑室 不与其他脑室相通,该脑室有时形成囊肿可阻塞室间孔致 使脑脊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第六脑室又称Verga室或穹窿室,亦为脑发育上的变异, 位于第五脑 室后方的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呈水平裂 隙状,借穹窿柱 与第五脑室相分隔。此 脑室可扩大致使脑脊液 循环阻塞,从而引起颅 内压增高。第五、六脑 室并非真正的脑室,常 共同存在,且相互交通。
第一章
头部
目 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的应用解剖 第三节 脑膜和脑池的应用解剖 第四节 脑血管的应用解剖 第五节 蝶鞍区的应用解剖 第六节 耳的应用解剖 第七节 面部的应用解剖 第八节 头部结构断面的解剖学特点 第九节 头部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第十节 头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第十一节 蝶鞍区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三)中脑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四)第四脑室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五)帆间池在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在颅部横断层面上可依据以下特征辨认帆间池:①池 的层面,位于第三脑室顶部的稍上方;②池的形态, 呈尖伸向前方的三角形;③池的边界,帆间池的后界
是胼胝体压部;④池内的结构,帆间池内有大脑内静
脉通过。
(六)小脑幕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顶枕沟
8. 经侧脑室三角部的横断层面 额上回 尾状核头 额中回 屏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距状沟 额下回 颞上回 侧脑室三角部
舌回
9. 经中脑下丘的横断层面 额中回 额上回
大脑外侧窝池
颞上回 侧脑室下角
四叠体池
海马
直窦
小脑蚓
枕颞内侧回
上矢状窦
10. 经视交叉的横断层面 额窦 直回 颞上回 颞肌
5. 经侧脑室顶部的横断层面
扣带沟
半卵园中心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侧脑室顶部
缘中回 角回 楔叶 上矢状窦
顶枕沟
6. 经侧脑室中央部的横断层面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缘中回 角回 楔叶 上矢状窦 楔叶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中央部
胼胝体压部
楔前叶 顶枕沟
7. 经室间孔的横断层面 尾状核头 内囊前肢 豆状核 中央前回 背侧丘脑 第三脑室 颞中回 上矢状窦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角 透明隔 室间孔 侧脑室三角部
二、MRI断层表现

正常脑MRI上,脑髓质信号在T1WI上稍高于脑皮质,在 T2WI上则稍低;脑脊液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
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骨皮质、钙化灶和硬脑
膜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 应”则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血流缓慢或异常时则 信号增高且不均匀。正常脑增强MRI表现为增强后正常脑 实质密度略有增高,灰质较白质略明显。脉络丛明显强化, 硬脑膜、大脑镰和小脑幕可发生强化。
4.后交通动脉
(二)椎动脉 (三)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MRA,3D TOF模式图
大脑中动脉MRA,3D TOF模式图
大脑后动脉MRA,3D TOF模式图
三、脑的静脉
(一)脑的浅静脉 (二)脑的深静脉 (三)基底静脉环
第五节
一、蝶鞍
蝶鞍区的应用解剖
二、鞍膈
三、鞍底 四、蝶窦 五、垂体
六、海绵窦
1. 经中央旁小叶上份的横断层面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上矢状窦 中央后回
2.经中央旁小叶中份的横断层面
上矢状窦
额上回 扣带沟缘支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楔前叶
3.经中央旁小叶下份的横断层面
上矢状窦
额上回 额中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中央沟
扣带沟缘支
4.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楔前叶 上矢状窦 扣带回 半卵园中心
1.大脑前动脉 2.大脑中动脉 3.脉络丛前动脉
沿视束下面后行,经大脑脚和钩之 间,向后 进入脉络膜裂下部,终于侧脑室脉络丛。其分布范围广泛,如 内囊后肢、内囊膝、苍白球、尾状核、杏仁体、背侧丘脑、下
丘脑、外侧膝状体、大脑脚、视束、海马、海马旁回和钩等。
此动脉细小、行程长,易发生栓塞而导致苍白球和海马病变 .
第十节
头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头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二、头部的冠状断面解剖及影像
三、头部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头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1. 经中央旁小叶上份的横断层面 2.经中央旁小叶中份的横断层面 3.经中央旁小叶下份的横断层面 4.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 5. 经侧脑室顶部的横断层面 6. 经侧脑室中央部的横断层面 7. 经室间孔的横断层面 8. 经侧脑室三角部的横断层面 9. 经中脑下丘的横断层 10. 经视交叉的横断层面 11. 经垂体的横断层面 12. 经视神经的横断层面 13. 经外耳道的横断层面 14. 经枕骨基底部的横断层面 15. 经小脑扁桃体的横断层面 16. 经下鼻甲的横断层面 17. 经寰枕关节的横断层面 18. 经寰枢关节的横断层面
二、头部结构的配布特点
颅腔内有脑及脑神经,脑的被膜和脑的血管。脑由灰质、 白质、基底核和脑室等组成。脑的被膜包括硬脑膜、蛛网膜 和软脑膜,分别形成硬膜外隙、硬膜下和蛛网膜下隙,蛛网
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形成脑池。颅骨、脑脊液、被膜等有
缓冲和防震等保护作用,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和出血等可 导致颅内压升高,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面部以面颅骨作为支架,围成眶、鼻腔和口腔等。面部 的浅层有表情肌和丰富的神经、血管,深层结构复杂,有较 多的结缔组织间隙和通道,感染时炎症等易于相互蔓延。
三、头部断面与影像解剖的常用基线


(1)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 OML)
或眦耳线(canthomeatal line, CML) (2)Reid基线(Reid base line, RBL) (3)上眶耳线(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4)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 line)
大脑中动脉
中脑水管
枕颞内侧回
直窦
枕颞外侧回 上矢状窦
11. 经垂体的横断层面 筛窦 视神经和视交叉 垂体
钩 海马旁回 黑质
横窦
上矢状窦
12. 经视神经的横断层面
视神经
筛窦
海绵窦 基底动脉
颞叶
小脑蚓
上半规管
13. 经外耳道的横断层面 蝶窦 上颌窦
下颌头
鼓室
外耳道 小脑蚓
第四脑室
海绵窦位于蝶鞍及蝶窦两旁,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 外缘平直或稍外凸,下列三个CT和MRI征象,应考虑为异常 海绵窦:①大小不对称;②形状不对称,尤其外侧壁;③ 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或信号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