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暨

合集下载

助力健康——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

助力健康——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

本期导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好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卫I 生健康事业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医学研究杂志》开设“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题栏目,旨在展现我国建国以来医学领域基础、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宣传健康扶贫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展示全民健康的美好图景或历史意义。

急诊医学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为了展示急诊医学专业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本期专栏推出的论文是《助力健康一一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

笔者长期从事急诊专业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了我国急诊医学初创阶段、%逐步夯实、高速发展的3个阶段特点,同时提出做到“零通道、短时效、高技术、高质量”地服务急诊患者的|未来希冀。

<%卿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签进助力健康一一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李力卓郭伟胡悦杨玉瑶宋灏哲王勇李凤杰单志刚〔作者简介〕李力卓,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急诊专业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3项、市级课题和校级课题等。

获得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201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急诊医学》等教材3部。

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华医学会灾难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委员,北京市急诊医学分会急诊外科分会常委。

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

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欧亚会展国际酒店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主办,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承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材料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无锡贝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全国从事生物材料创面修复及临床应用与研发以及烧伤、创伤、整形、康复、老年医学、重症医学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青年医师、护理人员和相关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到场参会。

大会会议现场一览开幕式11月21日上午8点,大会在武汉欧亚大酒店三楼北京厅拉开帷幕。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主任谢卫国主持开幕式。

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武汉市卫健委党委记张红星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宣布分会成立并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理事长付小兵、副理事长高长有、王云兵、张胜民、秘书长艾华等分别为分会委员颁发聘书。

大会执行主席、武汉市第三医院谢卫国主持开幕式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致辞武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张红星致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为分会主任委员黄跃生颁发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高长有为分会候任主委吕国忠颁发聘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领导为分会副主委颁发聘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讲话大会报告付小兵院士、夏照帆院士、黄跃生教授、张胜民教授、黄晓元教授、吕国忠教授、陆树良教授、谢卫国教授、郭光华教授、夏成德教授、姚咏明教授、王德运教授、胡大海教授、章一新教授、程飚教授、马显杰教授、吴红教授和樊李红教授共18位烧创伤、生物材料领域顶尖专家和学者应邀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孙永华教授、陈璧教授主持大会第一节报告张国安教授、柴家科教授主持大会第二节学术报告张胜民教授、黄晓元教授、吕国忠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郭振荣教授、杨红明教授主持大会第三节学术报告陆树良教授、谢卫国教授、郭光华教授、夏成德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牛希华教授、刘毅教授主持大会第四节学术报告姚咏明教授、王德运教授、胡大海教授、章一新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魏在荣教授、徐庆连教授主持大会第五节学术报告程飚教授、马显杰教授、吴红教授、樊李红教授作精彩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本次学术年会还设置了系列分会场,包括:烧创伤救治分会场、材料与创面修复分会场、护理与康复暨优秀护理与康复论文评选分会场、优秀中青年学者论文评选分会场。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青年论坛纪实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青年论坛纪实

・会议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青年论坛纪实王子熹,杨永仕,张莉姗,杜志荣,王雪,关凯,尹佳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1.01.017按惯例,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在12月25日首先举行了青年论坛,由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关凯副教授主持(图1)。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变态反应学系主任尹佳教授向全体青年委员及嘉宾致开幕辞,勉励青年医师夯实基础医学知识,紧跟临床指南更新,关注科研成果进展,为中国变态反应学事业的明天而奋斗(图2)。

首先是特邀发言部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赵京教授就《过敏原检查与结果判读》做了详细的介绍(图3)。

赵京教授聚焦儿童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针对目前临床上常用过敏原检查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详细讲解了如何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准确检测和正确解读是明确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据此临床医生才能进一步指导治疗和预防,同时避免处理不当和过度诊断的情况。

图1关凯副教授图2尹佳教授图3赵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的王晓川教授就《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来如此》进行了分享(图4)。

王晓川教授结合当下新冠疫情,从感染、过敏等方面切入,强调当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超出预期的情况时,应该要警惕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

随着对免疫缺陷性疾病认识的深入,新的检测手段和诊治策略的出现,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的邵洁教授就《构建食物过敏的诊断高地》分享了她20多年在食物过敏诊治方面经验(图5)。

医疗器械行业POCT系列报告之一:疫情催化,POCT行业格局重塑

医疗器械行业POCT系列报告之一:疫情催化,POCT行业格局重塑

疫情催化,POCT 行业格局重塑--POCT 系列报告之一 行业评级:增持报告日期: 2021-01-25行业指数与沪深300走势比较[Table_Author] 分析师:李华云执业证书号:S0010520110001邮箱:************* 联系人:黎一江 执业证书号:S0010120110007邮箱:*************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POCT 具独特优势,百亿市场大幕已启POCT 是Point of Care Testing 的简称,中文名为“即时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现场分析等特点。

从全球市场角度看,POCT 产品由于其即时便捷的特性广受追捧,全球市场超千亿;我国POCT 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行业增速始终保持在10%~20%,远远高于全球6%~7%的增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4.3亿美元。

根据TriMark 预测,我国POCT 市场规模2021年可达到26.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25亿元左右。

⚫ 基层下沉行业扩容,加速行业格局重塑分级诊疗、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等国家政策的落地,大大释放POCT 基层需求;疫情加快医疗资源下沉步伐,推进高端研究成果在临床产品应用的转化,POCT 产品成为传统检验医学的重要补充。

疫情对POCT行业格局进行重塑,包括行业内公司洗牌与公司内业务格局调整。

此外,此次公共事件造成的冲击,使得全球各国加强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国产替代进口进程将加速,头部公司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 疫情提供发展机遇,未来IVD 增长新引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增量市场空间,带动行业景气度上行:对内改变门诊就医的常态,对外为优质的中国医疗器械提供了被全球客户发现并认可的历史性机遇,提供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

后疫情时代,POCT 仍大有可为:核酸检测加速推动基层放量、家用POCT 市场成下一片蓝海、质量管理将逐步规范、整体方案提供更好服务、“健康全息”POCT 引领检验医学未来发展。

医疗领域新技术分享

医疗领域新技术分享

医疗领域新技术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领域也迎来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旨在提升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几项在医疗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新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AI可以分析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实验室数据等信息,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AI可以通过扫描大量病例数据库,从中学习到不同疾病的特征和模式,并与医生的经验进行比对,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AI还可以分析医学影像数据,帮助医生发现难以察觉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二、远程医疗技术远程医疗技术(Telemedicine)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患者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接受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包括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等多个方面。

通过远程会诊,患者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专业医生进行线上交流,解答疑问和获得治疗建议。

远程监护技术可以将患者的生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医生能够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远程手术指导技术则通过视频传输,使得医生可以为远程地区的医疗团队提供远程手术指导,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生物打印技术生物打印技术(Bioprinting)是一种通过3D打印技术创造生物结构和组织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将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等有机物质按照特定的模式和结构进行打印,形成人工组织或器官。

生物打印技术有望解决器官移植需求的巨大缺口。

目前,肝脏、皮肤、骨骼等多个器官和组织的生物打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这一技术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移植选择,减少等待时间,避免排斥反应。

四、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可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和编辑。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二十五)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开展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完善体现中医药特色服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和医保支付政策。

定期监测医疗服务成本,动态调整中医服务项目价格,鼓励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

分批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对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按床日付费。

实行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门诊常见病、慢性病病种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等方式。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支持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向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倾斜。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二十六)加强组织实施。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的贯彻实施,制定落实举措,探索将本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强化激励和问责。

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营造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转自“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定期梳理总结中医药研究成果,动态呈现中医药学术研究、创新成果的轨迹和趋势,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工作。

经提名委员会专家提名,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分支机构主委投票,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确定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分别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全面深度介入防控救治,积极探索中医药抗疫理论及实践,获取临床证据,在防控期、治疗期、康复期均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可,成为抗疫方案亮点。

2020中国药物信息年度大会暨展览会 2020 DIA China Annual Meeting a

2020中国药物信息年度大会暨展览会 2020 DIA China Annual Meeting a

迎接挑战聚焦创新,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公众健康体系指导委员会国际顾问委员会Dr. Sabine HAUBENREISSER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利益相关者和沟通部主任科学行政官Mac LUMPKIN 医学博士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综合项目副主任,兼全球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Joseph C. SCHEEREN C-Path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erald J. Dal PAN, MD, MH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监测和流行病学部主任谭凌实 博士缔脉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 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岭 博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陆舜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李正卿 博士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徐增军 博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立红 工商管理硕士药明巨诺产品管线和项目管理副总裁王彤焱 博士DIA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董事总经理张象麟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院长Alberto GRIGNOLO 博士美国精鼎公司副总裁组织委员会监管科学治疗领域新突破数据和数据标准临床试验、运营及质量合规闫小军 工商管理硕士百济神州全球药政事务负责人,高级副总裁陆舜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刘川 博士北京科林利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官何静 医学博士阿斯利康中国全球肿瘤研发高级副总裁 中国新药研发总裁龚兆龙 博士思路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华北京晓通明达科技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任科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SMO事业部总经理刘燕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人刘佳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际事业发展部负责人邓婷赛诺菲副总裁,赛诺菲中国注册事务负责人颜崇超 博士上海盛迪医药临床数据科学中心副总经理黎婉珊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临床数据管理中心亚太区总监苏岭 博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陈晓媛 医学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研究员生物统计陈峰 博士, 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郭翔 博士百济神州副总裁,统计和数据科学部全球负责人朱超 博士礼来中国统计与编程负责人罕见病新兴技术和数字化医疗张抒扬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杨佩蓉 博士中国罕见病联盟国际事务负责人李树婷DIA SMO 协作组理事长郭彤 博士宝石花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陈朝华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中国新药开发部副总裁组织委员会医学事务和医学写作生物制品开发迟海东 医学博士礼来中国首席医学官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唐雪辉瑞中国药物安全团队亚太区负责人李浩 医学博士德泰迈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立群 博士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璘武田公司副总裁兼亚洲研发中心负责人朱向阳 博士华奥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熠缔脉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临床科学和医学事务部副总裁王小玲赛诺菲中国研发临床科学运营中心临床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GMP和市场准入张象麟 | Xianglin ZHANG 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院长组织委员会源头创新与高效转化卢宏韬 博士Elpiscience 科望(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官仼瑞宝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罗素霞 教授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业务副院长沈宏 博士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孙新臣 教授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放疗主任CSCO 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陶维康 博士江苏恒瑞医药集团副总经理,研发中心CEO朱煦Everest Medicines首席医学官临床早期开发胡蓓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临床药理学教授徐宁 医学博士再鼎制药执行副总裁兼临床运营和注册事务负责人王在琪 博士InxMed首席执行官张菁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药理学教授热点话题壁报评审委员会李高扬开心生活科技统计编程总监马宗楠辉瑞药品注册法规业务系统管理高级经理许文宬北京斯丹姆赛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杨雪强生(中国)研发中心统计决策部副总监朱明芳德泰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物安全总监钟飞基石临床开发部高级医学总监龚兆龙 博士思路迪首席执行官蒋燕敏和铂医药质量负责人会议专题 |ICH主题日及15个大会专题聚焦最前沿行业话题,展现法规变革及创新成果临床试验、运营和质量合规生物制品开发GMP源头创新与高效转化医学事务和医学写作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罕见病DIA学术社区交流与分享新兴技术和数字化医疗热点话题展商分会场治疗领域新突破开幕式监管科学中国药政与法规专场ICH 主题日ICHDIA中国创新论坛活动安排临床早期开发生物统计数据和数据标准会前研讨会Pre-confVII临床试验、运营及质量合规生物统计生物制品开发GMP医学事务和医学写作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 罕见病监管科学治疗领域新突破开幕式中国法规专题会场会前研讨会Pre-conf数据和数据标准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委员会(ICH)是一个技术性非政府组织,发布关于药品安全、有效性和质量的国际技术标准和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纪实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纪实

・会议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2020年年会纪实王子熹,崔乐,李丽莎,徐迎阳,边赛男,李论,潘周娴,王喆明,李俊达,刘娟,姜楠楠,关凯,尹佳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1.01.016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CCAA2020)”于2020年12月25-26日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举行的一次特殊会议。

分会以线上办会的模式,为全国同道提供了更便捷、更安全的交流渠道。

大会特别邀请了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欧洲变态反应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学会(AAAAI)等变态反应领域2020年重要国际会议的著名讲者,以线上讲座的形式和全国同道们分享2020年度本领域最新的学术观点和热点话题。

同时也邀请了众多国内的著名专家做为讨论嘉宾,对国外讲者的讲座进行精彩解析和点评。

大会还选择了过敏性疾病领域疑难病与罕见病,从病例分析入手,逐渐解开诊断与治疗的谜团,让参会者在聆听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升华思维,最终掌握为我国过敏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技能。

本次CCAA2020线上学术年会共有16万人次参与,圆满成功,影响力巨大。

12月26日上午8时大会正式开幕。

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会长赵京教授主持,中国医师协会杨民副会长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致辞,向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功举办线上年会表示祝贺,并高度肯定和赞扬了分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图1)。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尹佳教授,以一段纪录短片开场,回顾了分会从筹备成立,到发展壮大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历届年会的精彩瞬间,既向老一辈专家学者致敬,又对所有与会者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2020年中国药学会学术会议计划

2020年中国药学会学术会议计划
宋恭华
021-64253140
15.
医药信息研究与应用暨第三届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高峰论坛
临床医师、药师、医药信息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者;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管理者等。
8月
300
北京
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会科技开发中心
王天兵
郭丹杰
010-88324074
16.
第九届抗肿瘤药学大会
肿瘤专业临床药师及相关药学人员
6月
21-23日
1500
济南
中国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秘书处
陈志南
王献仁
孙文虹
010-67095861
2.
第二十届中国药师周
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药学技术人员。
10月下旬
2000
中国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
丁丽霞
周颖玉
010-65662756
3.
第七届中国药学会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
质量管理领域的制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科技人员。
19-22日
200
林芝
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等
王广基
尚靖
025-83271043
20.
第二十届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领域的科研人员
8月或
9月
150
沈阳
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
沈阳药科大学
庾石山
梁潇
010-83162679
21.
循证药物评价论坛
医院药师及相关人员
烟台
中国药学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烟台大学药学院
来茂德

学术会议领导致辞5篇

学术会议领导致辞5篇

2020年学术会议领导致辞(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正当大部地区还处在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时,塞外明珠的美丽古城大同已是凉风习习、气候宜人。

今天,我们云集于此,隆重举行“山西省第__届眼科学术会议”,这是我省眼科界两年一度的盛大聚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西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和本届大会组委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教授、眼科同道和参展厂商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还要对本次大会的东道主大同市人民政府、大同市卫生局、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为会议的召开积极筹划、科学组织,为我们共度美好时光做了精心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

第__届眼科学术会议后的两年来,在我省广大眼科同仁的辛勤努力和积极探索下,我省眼科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

我要借此机会代表山西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向我省所有的的眼科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本次会议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宗旨,历时一年筹备,收到论文151篇,内容广、质量高。

本次会议准备了12个专题讲座,7个卫星会议。

会议期间,我省的眼科同道们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展现医学研究的成果,分享临床工作的经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构建和谐的学术氛围,共谋我省眼科的发展大计。

大会还荣幸地邀请到了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李冬梅教授、天津眼科医院汤欣教授、解放军总院阴正勤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崔巍教授、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黄丽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俞素勤教授,他们将在大会上做精彩的学术讲座,带来国内外临床和科研的前沿成果。

各位专家尽管事务繁忙,但仍然怀着一份责任和使命于百忙之中前来讲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我省的眼科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眼科研究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思维,大胆创新,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吸收和渗透,相互融合,并不断加大眼科临床、科研与教学的力度,加快眼科建设与发展的速度,不断为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元素,实现区域眼科的跨越发展和快速提高。

新时期临床护理管理进展-181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新时期临床护理管理进展-181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817-新时期临床护理
管理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永恒主题
答案详见
1、以下哪项不属于安全屏障的建立()
A、文化屏障:营造护理安全文化
B、组织屏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C、制度屏障:禁止安全管理制度[正确答案]
D、技术屏障:三基训练更新知识
E、预警屏障:建立安全防范系统
2、以下哪项不是2019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国医院协会()
A、确认识别患者身份
B、确保用药和用血安全
C、减弱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正确答案]
D、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E、防范和减少意外伤害
3、以下哪项不是护理安全风险()
A、给药错误
B、失误或技术不到位
C、经济安全问题[正确答案]
D、患者及家属不满意
E、仪器故障
4、以下管防范护理安全的措施,哪项不正确()
A、组织落实
B、完善制度、考核标准、风险预案、工作流程等,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C、放松环节质量关,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正确答案]
D、监督落实
E、制度落实。

医生工作中的新技术应用与临床试验参与经验总结与分享

医生工作中的新技术应用与临床试验参与经验总结与分享

医生工作中的新技术应用与临床试验参与经验总结与分享医学领域一直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给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医生,参与临床试验是了解和学习新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医生工作中,因为参与了多次临床试验,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医学进步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分享关于医生工作中新技术应用与临床试验参与的一些见解。

1. 初识新技术在医生工作之初,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例,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不尽相同,有些病例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需要探寻新的治疗方案。

这时,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次接触一种新技术时,医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新技术往往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医生才能逐渐熟悉并掌握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 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从疾病诊断到治疗的方方面面。

比如,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遗传性疾病;3D打印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地分析大量的医学数据。

不同的新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病例,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进行应用。

3. 参与临床试验的动机参与临床试验是医生了解和学习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临床试验,医生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疗法,了解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同时,参与临床试验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

医生参与临床试验的动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更是为了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4. 临床试验的挑战和困难参与临床试验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临床试验的过程往往较为繁琐,需要严格遵守试验方案和程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临床试验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主动脉夹层“301分型”推动远端腔内技术发展——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

主动脉夹层“301分型”推动远端腔内技术发展——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

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9月第27卷第26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26September 2020·封面报道·主动脉夹层“301分型”推动远端腔内技术发展———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潘锋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CAVS2020)”,2020年8月19~22日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年会设置的5大会场同时在线直播,学术内容涵盖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脏动脉、血管通路、血管与肿瘤、腔静脉与内脏静脉和青年医师专场等86个专题,各专题围绕各自专业领域的临床进展与多学科协作、手术和诊疗技术演示与培训等,邀请了260位知名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或演示。

CAVS2020全方位展示了当今国内外血管外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点击总量超过54万人次,参会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交流、分享到大咖学术演讲和手术演示,CAVS2020为提高血管外科医生综合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一个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0年7月1日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教授团队,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 杂志发表B 型主动夹层“301分型”的研究论文。

郭伟教授应邀在CAVS2020上做了题为“‘301分型’的历史背景与临床意义”主题演讲,郭伟教授介绍“301分型”是对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分型的改良,“301分型”是以胸段真假腔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对于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的预后和随访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将推动远端腔内技术的发展。

主动脉夹层分型发展史郭伟教授首先介绍了主动脉夹层分型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809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809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809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9.25•【文号】•【施行日期】2020.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医疗管理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809号建议的答复代表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动5G+医疗健康发展助力便民惠民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一)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助力便民惠民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医疗应用程序(APP)管理,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等应用,优化形成规范、共享、互信的诊疗流程。

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推进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等应用集成,激活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支撑开展急救车载远程诊疗。

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度。

截至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家庭监测等服务。

我委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持续推动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规范发展,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人民群众看病的“难点”“堵点”问题。

药代动力学新技术提高药物临床研究成功率

药代动力学新技术提高药物临床研究成功率

药代动力学新技术提高药物临床研究成功率作者:潘锋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27期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2020中国血液病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年会”,8月14—15日在苏州举行。

本届大会在传承往届年会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环节,邀请我国多位院士、著名学者围绕科研方法、转化医学、血液学进展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与会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探讨了血液病学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说,年会特色鲜明,为开阔医生的职业生涯和临床视野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德沛教授介紹说,年会每年举行的辩论赛,辩论内容紧密结合临床,辩出了水平和辩出了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广基教授在题为“精准医学背景下药代动力学新技术在新药及临床研究中的探索”的主题报告中介绍说,由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细胞PK/PD理论和技术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从血浆到细胞的突破。

循证医学需向精准医学转换王广基院士首先介绍说,基于循证医学建立的临床用药规则对药物使用有着的统一标准,所有患者用药“一刀切”,但却临床疗效各异且常常伴有不良反应,同一个用药方案部分患者有效,部分患者无效,部分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对2015年Nature发表的文章统计发现,常见临床药物对同一患者群体治疗的有效率仅为4%~65%,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复杂,既有基因多态性和遗传等基因方面的因素,也有饮食、吸烟、伴随药物等环境因素,因此,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换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重要方向。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6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D O I :10.13912/j .c n k i .c h qm.2024.31.2.02郭禄义1 张 璇2 张博雅2 张文一2 白桦娟2 刘玉华2 刘月辉2 冯 丹2* 通信作者:冯 丹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 北京 100853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 北京 100853‘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郭禄义1 张 璇2 张博雅2 张文一2 白桦娟2 刘玉华2 刘月辉2 冯 丹2*ʌ摘 要ɔ 标准化管理已经被各级医院管理者认同与接受,并在医院管理中持续探索与实践㊂针对国内外医疗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并初步完成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系列团体标准编制和实践探索㊂介绍了试点医院在落实‘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系列标准的实践探索㊂内容包括如何将标准要素和条款转化为日常标准化管理的要点,实施常态化管理;依据标准如何提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量化指标,并结合实际动态管理;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等㊂ʌ关键词ɔ 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医疗质量;核心指标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B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O p e r a t i o n o f C o r e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G U OL u y i ,Z H A N GX u a n ,Z H A N GB o y a ,e t a l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2024,31(2):06-09,18A b s t r a c t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m a n a g e m e n th a sb e e nr e c o g n i z e da n da c c e p t e db y h o s p i t a lm a n a ge r sa t a l l l e v e l s ,a n d i t c o n t i n u e s t o e x p l o r e a n d p r a c t i c e i nh o s p i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I nv i e wof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p r o b l e m so f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n d s a f e t y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t h e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e d a n d i n i t i a l l y c o m p l e t e d t h e c o m pi l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a s e r i e s o f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p i l o th o s p i t a l s i n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t h e s e r i e s s t a n d a r d so f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Q u a l i t y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c o n t e n t i n c l u d e dh o wt o c o n v e r t t h e s t a n d a r de l e m e n t s a n d t e r mi n t o t h em a i n p o i n t s o f d a i l y s t a n d a r d i z e d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i m p l e m e n tn o r m a lm a n a g e m e n t ,h o wt oe x t r a c t t h ec o r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i n d i c a t o r so f 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s t a n d a r d ,a n dc o mb i n e t h eac t u a ld y n a m i cm a n a ge m e n t ,a n d h o wt ou s e i n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g y t o a chi e v e o p e r a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 c o r e i n d i c a t o r s o f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K e y w o r d s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M e d i c a lQ u a l i t y;C o r e I n d i c a t o r s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L i b e r a t i o nA r m y ,B e i j i n g ,100853,C h i n a 1 背景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的保障㊂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了不同的管理标准,旨在通过标准提供行为规范,通过标准落实与管理避免医疗风险㊁保证患者安全㊁提高医疗质量[1]㊂也正是基于对标准化的深入理解,中国医院协会自觉履行行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提升我国医院质量和患者满意度㊂中国医院协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的指导下,自2007年起面向全国每年发布‘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为全国医院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了引领,推动了我国患者安全工作的开展[2]㊂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了25个分支机构和全国60家医疗机构,启动了‘医院质量安全‘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郭禄义 张 璇 张博雅等中国‘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7 ㊃管理“系列团体标准的编制,该标准体系由总则㊁患者服务㊁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4个部分64个分册组成[3],目前正式发布了50册标准㊂编制标准的意义在于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标准规定的具体流程开展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㊁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标准运行实施监测㊁持续改进等㊂本文围绕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于医院质量管理,在某医院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拟根据标准,提炼出核心量化指标,设计医疗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对日常医疗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及关键指标运行进行监测㊂2 主要做法2.1 医疗质量安全日常标准化管理要点标准条款的叙述往往采用陈述语气,告知做什么㊁谁来做㊁何时做㊁在哪儿做和怎么做㊂64册标准由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服务㊁以医疗服务业务活动为中心的各项医疗保障和以医院高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活动三个方面相关内容组成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既有单项检查又有综合检查,就后者而言,是基于管理角度以患者诊疗活动为主线,对诊疗过程中每一项业务活动或是某一个环节或是某一个岗位涉及的诊疗服务㊁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标准落实进行通盘检查,这需要对64个分册中的标准条款按照管理主题进行重组,转换成 检查㊁评审的叙述方式,形成一套‘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实施细则“,作为医院内部日常管理或行业机构对医院进行评估的依据,为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方向㊂以‘患者服务急救绿色通道“[4]和‘患者服务手术服务“[5]为例,从标准文本中抽取可行的㊁可操作的标准条款,如表1所示㊂2.2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量化指标提炼遵循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6]㊁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7]㊂根据已经发布的中国医院协会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依据S M A R T 原则[8],即明确性(S pe c if i c ,S )㊁可衡量性(M e a s u r a b l e ,M )㊁可实现性(A c h i e v a b l e ,A )㊁现实性(R e a l i s t i c ,R )和时限性(T i m e l y,T ),归纳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监测核心量化指标(表2)㊂2.3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医疗质量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㊁诊疗效果,医疗质量管理涉及诊疗服务㊁医院管理等关键环节,是医院管理决策人员最为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㊂医疗质量过程监控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仅凭各级管理人员抽查远远不够,不能起到早期识别㊁预警㊁控制的作用㊂常用的各级管理者抽查的方法,更多是偶然发现的问题,并不能反映医疗运行中的系统问题㊂面对大量的医疗业务数据,有多家医院探索基于商业智能(B u s i n e s s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B I )的医院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系统,以满足综合分析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良好成效[9]㊂该院也采用B I 辅助质量安全管理思路,以‘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落实为目的,根据各级管理需求,围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主题,梳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指标体系,按照主题分别构建多维数据模型,运用B I 数据可视化工具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图1)㊂目前,基于质量安全过程管理关键环节,本着可量化㊁可行㊁重要的原则,设计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核心指标,并用于对各单位核心指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与通报讲评,数据粒度可以是全院㊁各中心/部门(图2),也可以是各科室㊁各主诊组和各位医师(图3)㊂‘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 郭禄义张璇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8㊃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V o l.31N o.2(S N195)F E B.2024‘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郭禄义 张 璇 张博雅等中国‘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9㊃图1医院质量安全标准运行监测平台设计图2 18家单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运行监测结果比较图3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落实: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率3 讨论3.1 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应常态化实施标准化管理编制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之一,其不但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指引,也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㊂相对而言,制定标准容易,但落实标准难,惟有做到在工作中落实标准才能真正看到标准化管理的成效㊂通过该院标准化管理实践体会到:(1)标准的常态化运行管理㊁诊疗全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风险控制㊁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早期纠偏和持续改进,是提升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2)标准化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各岗位自觉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应担起职能科室职责,在 标准 的框架下对医疗过程㊁医疗活动㊁医疗行为进行指导㊁监测㊁调整㊁协调㊁控制和管理[10]㊂3.2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核心指标应结合实际动态管理不同的医院暴露出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同,这就决定了每家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和监测指标是有区别的㊂一方面,每家医院都应针对医院某一时期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医院管理需要设置重点监测指标,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并持续改进㊂另一方面,质量安全核心指标的设置应按照质量管理D o n a b e d i a n模型[11]:结构 过程 结局,在关注结局指标同时还要关注结构㊁过程指标㊂尽管医疗质量过程指标管理难度较大,但相对结局指标而言,过程指标对医疗风险的感知㊁识别和控制意义更大,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实施干预,减少或避免对患者造成的损害㊂3.3 医疗质量过程监管与早期预警需要信息化支持现代质量管理模式的焦点转为以病种病例为单位,以数字化㊁网络化㊁平台化提高质控效率,保障患者安全[12],质量管理要求进一步精细化㊁精准化㊂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着手专病质控中心建设,已经设立了覆盖40个专业的国家质控中心[13],委托北京协和医院等研发了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 o s p i t a lQ u a l i t y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HQM S ),成为全国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网络直报平台,对各医院及其专科质量进行统计,反映医院或专科质量现况[14]㊂‘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强调针对患者安全危害大㊁高发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编制标准条款,旨在(下转第18页)‘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对手术质量的影响:以结肠手术为例张天一 刘建超 郑 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18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p i t a l s /a r t i c l e s /f a q -h o w-a n d -w h y -we -r a n k -a n d -r a t e -h o s pi t a l s .[7] T H OMA S C R A I G K J ,M C K I L -L O P MM ,HU A N G H T ,e t a l .U.S .h o s pi t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 :a s c o p i n g r e -v i e wt o i d e n t i f y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f o r c r o s s i n gt h e q u a l i t y ch a s m [J ].B M C H e a l t hS e r v R e s ,2020,20(1):640.[8] C e n t e r s f o r M e d i c a r e &M e d i c a i dS e r v i c e s .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i n i t i a t i v e p u b l i c r e -p o r t i n g [E B /O L ].[2023-07-04].h t t p s ://w w w.c m s .g o v /M e d i c a r e /Q u a l i t y -I n i t i a t i v e s -P a t i e n t -A s s e s s m e n t -I n s t r u m e n t s /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I n i t s /H o s p i t a l C o m pa r e .[9] E l i x h a u s e rC o m o rb i d i t y So f t w a r e ,V e r s i o n3.7[E B /O L ].[2023-07-04].h t -t p s ://h c u p -u s .a h r q .g o v /t o o l s s o f t w a r e /c o -m o r b i d i t y /c o m o r b i d i t y .j s p.[10] F U K U D AH.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s u r gi c a l s i t e i n f e c t i o nf o l l o -w i n g e i g h t t y p e s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s u r g e r y[J ].JH o s p In f e c t ,2016,93(4):347-354.[11] S C H N E I D E R M ,HÜB N E R M ,B EC C EF ,e ta l .S a r c o p e n i aa n d m a jo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o n c o l o gi c c o l o n s u r g e r y [J ].J C a c h e x i a S a r c o p e n i aM u s -c l e ,2021,12(6):1757-1763.[12] L IR D ,J O U N G R H ,B R A J C I C HB C ,e t a l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e n d s i nl e n g t ho fs t a y a n d p o s t-d i s c h a r g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f t e rc o l o ns u r g e r y i nt h e U S A [J ].J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S u r g,2022,26(10):2184-2192.[13] T W E E D T T T ,S I E R M A T ,D A -H E RI ,e t a l .A c c e l e r a t e d23-h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 p r o t o c o l f o r c o l o ns u r g e r y :t h eC H A S E -s t ud y [J ].S c i Re p,2022,12(1):20707.[14] G U S T A F S S O NU O ,S C O T TM J,H U B N E R M ,e t a l.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c a r e i ne l e c t i v ec o l o r e c t a ls u r g e r y :e n -h a n c e d r e c o v e r y af t e r s u rg e r y (E R A S )s o c i e t y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 :2018[J ].W o r l d J S u r g ,2019,43(3):659-695.[15] S C H L U N D D ,P O I R I E RJ ,B H A -M A A R ,e t a l .V a l u e o f a n i n t e r a c t i v e p h o n e a p-p l i c a t i o ni n a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e n h a n c e d r e c o v e r y p r o gr a m [J ].I n t JC o l o r e c t a lD i s ,2020,35(6):1045-1048.136********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3-11-15责任编辑:刘兰辉(上接第9页)通过标准的落实减少或避免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㊂要达成此目的,风险评估必不可少㊂各医院在统一的质量安全管理标准框架下,利用信息化对诊疗关键环节实施精准过程监管,可实现质控关口前移㊁风险评估㊁早期预警㊁提早干预㊂但是,限于目前医疗质量安全过程监控数据获取的局限性㊁数据的标准化等数据治理工作量大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滞后,基于过程的医疗质量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㊂参考文献[1] 张文一,刘月辉,冯 丹,等.国内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概述[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69-973.[2] 刘兰辉.患者安全:医者的理想与追求[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6):8.[3] 冯 丹,刘月辉,姚 远,等.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设计[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74-978.[4]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3部分:患者服务 急救绿色通道:T /C H A S10-2-3-2018[S ].2018-05-18.[5]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9部分:患者服务 手术服务:T /C H A S10-2-9-2018[S ].2018-05-18.[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的通知[E B /O L ].(2023-02-27)[2023-07-14].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s 3594q /202302/66b c 281991d a 43c 4a 0e 85e b a 4829530a .s h t m l s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版)的通知[E B /O L ].(2022-09-29)[2023-07-14].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 /s 3594q/202212/d 5b f 2e 95504e 43e 8a 1394422e 524536c .s h t m l .[8] B R Y A NJ O N E S ,E MM A V A U X ,A N N A O L S S O NB R O WN ,等.如何实施医疗质量控制[J ].中国医院院长,2020,16(24):20-21.[9] 李鹏泉,黄碧香,陈粤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质量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2,43(6):78-82.[10] 李桂玲.大型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医务管理要点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3):19-22.[11] 吴国松,毛静馥,杨凤娟,等.医疗质量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2):137-140.[12] 魏 威,徐蕙质,祝 伟,等.多院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难点与对策分析[J ].中国医院,2020,24(12):9-10.[13] 张 静,李子孝,杨 昕,等.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3):7-13.[14] 林伟龙,邓 明,梁 锌,等.2017年-2019年我国三级公立医院肿瘤住院患者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11):1-5. 263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3-10-20责任编辑:刘兰辉。

医药卫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医科信息课程探讨

医药卫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医科信息课程探讨

医药卫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医科信息课程探讨赵洁,蒋世忠,罗漫,郭穗勋,周怡(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之前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Office操作和程序基础设计,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科融合是新时代高校发展和创新的趋势,对于医药类人才,新医科对其在信息素质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怎样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药应用相结合,使教学跟上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潮流”,使学生能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经过10年的教学研究实践,课程组将医药卫生与信息深度融合,在公共卫生、临床、影像等多个方面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对医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养立足本专业,以培养医药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导向,以医药计算机应用案例为中心组织教学,紧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养掌握先进信息工具的现代卓越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大目标。

关键词:新医科;信息技术;医学计算DOI:10.13555/ki.c.m.e.2021.04.004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181(2021)04-0506-05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Course of Medical Science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edicine and Health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ZHAO Jie,JIANG Shi-zhong,LUO Man,GUO Sui-xun,ZHOU Yi(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In the past,the contents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mainly office operation and basic program design,which di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era and new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Subject integr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For medical talents,the new medicin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Therefore,how to combine computer basic knowledge with medical app丘cation,make teaching keep up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enable students to us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professional problems,is the place we urgently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improve.After10year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we have deeply integrated medicine and health with information, and found a good combination point in public health,clinical,imaging and other aspects.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computer knowledge is based on the specialty,which is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organized teaching with medical computer收稿日期=2021-04-18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android的移动虚拟仿真药剂学教学平台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广东省质量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医学图像处理》;2020年广东省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图像处理》;广东药科大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作者简介:赵洁(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人工智能。

2020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2020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2020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1 习近平同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孔子学院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召开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出席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这次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肇始,第一次精辟阐述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文化内核和时代价值,是关于中医药发展的经典文献,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0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孔子学院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江苏中医药系统以这次理论研讨会为契机,重温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江苏中医药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2 《江苏省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为推动江苏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完备的法治保障条例规定,每年10月为全省中医药宣传月。

首个宣传月期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举办培训班,以名医访谈、电视综艺、广播宣传等形式集中宣传推广;全省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展板、海报、讲座、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解读,集中开展了健康咨询、义诊、特色体验、膏方节等丰富多彩的中医文化宣传惠民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中医效验,将条例精神落到实处。

3 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2020年12月1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结合江苏实际,从中医与此同时,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医疗保障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医保支付、医保定点、中医价格等政策方面,协同支持江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医学新技术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医学新技术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医学新技术研讨会,并在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此,我要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以及各位专家的辛勤付出。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医学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谈谈医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特别是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3D打印等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精准编辑患者体内的致病基因,有望根治遗传性疾病。

目前,我国在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治疗地中海贫血等。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治疗成功率,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康复。

同时,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三、生物3D打印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医疗器械、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支架等。

这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生物3D打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制造人工骨骼、心脏支架等。

四、医学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提高医疗质量:医学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例如,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2. 降低医疗成本:医学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例如,通过远程医疗,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

第一届中国移植技术高峰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2020年全委会在十堰顺利召开

第一届中国移植技术高峰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2020年全委会在十堰顺利召开

522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0年10月第15卷第5期Chin Med Biotechnol, October 2020, V ol. 15, No. 5丁繁荣, 姜萍, 刘巍.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 2019, 59(17):102-105.[26]Zhao X, He MH. Research progress of IL-17 in the pathogenesis ofankylosing spondylitis. Curr Immunol, 2019, 39(3):241-244. (in Chinese)赵先, 何敏华. 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现代免疫学, 2019, 39(3):241-244.[27]Zhang L, Zou HY, Yu WZ.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testing andanaly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Chin J Lab Diagn, 2014, 18(4):589-592. (in Chinese)张璐, 邹红云, 余伍忠, 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NF-α表达水平测定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4):589-592.[28]Langley RG., Elewski BE, Lebwohl M, et al. Secukinumab in plaquepsoriasis - results of two phase 3 trials. N Engl J Med, 2014, 371(4): 326-338.[29]Kimball AB, Luger T, Gottlieb A, et al. Impact of ixekizumab onpsoriasis itch severity and other psoriasis symptoms: Results from 3 phase III psoriasis clinical trials. J Am Acad Dermatol, 2016, 75(6): 1156-1161.·协会之窗·第一届中国移植技术高峰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2020年全委会在十堰顺利召开2020 年9 月25 – 26 日,第一届中国移植技术高峰论坛(CTTS)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2020 年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顺利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持 人:胡波-中国医院协会MTA副主委兼秘书长
论坛嘉宾:MTA副主委
郭全义、高文、何建行、马信龙、韩英、宋广霞、白飞
11月28日
下午(周六)
12:00-13:30
自助午餐
13:30-14:00
领导嘉宾、参会人员入场
分论坛一:干细胞技术临床研究进展
14:00-14:15
韩 英: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题 目:干细胞与肝脏修复和再生
孙凌云
14:15-14:30
韩忠朝: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题 目:干细胞产品研发工程技术平台与临床试验申报要点
14:30-14:45
刘 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题 目: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进展
14:45-15:00
顾晓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博士
题 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长段神经缺损临床应用研究
16:10-16:25
胡三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院长
题 目:腹腔镜外科学科骨干的培训实践
16:25-16:40
陈德兴:吉林省前卫医院前院长、教授
题 目:推广普及腹腔镜外科手术的管理与实践
16:40-16:50
王秋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题 目:腔镜微创手术质控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16:50-17:10
15:00-15:30
互动交流:韩英、韩忠朝、顾晓坤
刘中民
15:30-15:40
休息
分论坛二:腔镜微创技术应用管理
15:40-15:55
胡 波:中国医院协会MTA副主委兼秘书长
题 目:医疗新技术的保险保障
胡 波
温 浩
稽振岭
王秋生
15:55-16:10
周总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副院长、教授
题 目:国家卫健委《普外內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解读
特邀研讨嘉宾:
1、温 浩:新疆医科大学前院长、教授;
2、李 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教授;
3、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稽振岭教授
分论坛三:个性化精准化膝关节周围截骨保膝新技术
14:00-15:00
个性化精准化膝关节周围截骨保膝
马信龙
15:00-15:30
互动交流
15:30-15:40
休息
分论坛四:肿瘤多学科诊疗技术
15:40-16:40
肺癌多学科诊疗
支修益
16:40-17:00
互动交流
17:30-19:30
晚餐
11月29日(周天)
07:30-09:00
自助早餐
09:00-10:30
参观南京鼓楼医院
会务组
10:30-13:30
参会人员自行活动或用餐后离会
会务组
演讲题目:新冠疫情后中国肺癌早诊早治策略
孙凌云
10:20-10:40
孙 凌 云:MTA副主委、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
演讲题目:干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0:40-11:00
刘 中 民:MTA副主委、上海东方医院院长
演讲题目:干细胞研究与转化应用的的关键问题
平行论坛
11:00-11:40
主 题:新技术应用互动交流
MTA全委会年会
秘书处
11月28日
上午(周六)
07:00-08:30
自助早餐
08:00-08:30
领导嘉宾、参会人员入场
会务组
08:30-09:00
开幕式
主持人开场白
1、南京鼓楼医院致欢迎词
2、国家卫健委领导或派代表讲话
3、中国医院协会领导致辞
4、江苏省或南京市卫健委领导讲话
59:20
王 军 志: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新冠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孙凌云
09:20-09:40
顾 晓 松: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组织工程创新与再生医学
09:40-10:00
陈 香 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待定
主旨演讲
10:00-10:20
支 修 益:MTA副主委、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2020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暨
“第七届中国临床新技术应用论坛” 日程
主题:“创新、规范、推广、普及临床新技术,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
日期
时间
内容
组织者
11月27日(周五)
10:00-23:00
参会人员报到
会务组
16:00-16:50
MTA常委会
秘书处
17:00-19:30
自助晚餐
19:30-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