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相对渗透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14是利用天然岩心,通过改 变岩石润湿性(在油-水体系中加入不 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得到的一组相对 渗透率曲线。由图可以看出,从强亲油
(曲线5)到强亲水(曲线1),油相
的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大,而水相的相对 渗透率逐渐减小,相对渗透率曲线交点
依次右移。
润湿性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与油水在岩石孔道中的分布有关。
强亲水岩石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1)束缚水饱和度(Swi) >20%~25% (2)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50%
(3)最大含水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30%(贾敏效应的影响)
强亲油岩石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1)束缚水饱和度(Swi)<15% (2)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 <50% (3)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50%直至接近100% 鉴于润湿性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很大,在实验测定的相对渗透率曲 线时,必须确保从地层到实验室测定的整个过程中都保持岩石原始的润湿
C区为纯水流动区。非湿相油的饱和度小于残余油饱和度Sor,非湿相失去了宏 观流动性,油相相渗透率Kro=0;与此同时润湿相占据了几乎所有的主要通 道,非湿相油已失去连续性而分散成油滴分布于湿相水中,滞留于孔隙内。 这些油滴由于贾敏效应对水流造成很大的阻力,因而出现如图10—9的现象, 即含油饱和度越大,分散油滴越多,对水流造成的阻力越大,水相的相对渗 透率离100%越远,反之亦然。 此外,由于润湿相流体存在于死孔隙、极微细孔隙以及滞留在岩石颗粒 表面,比起处于孔隙中央而被分散切割的非润湿相流体要多,所以润湿相最 低饱和度Swi大于非润湿相最低饱和度Sor,即Swi>Sor。
以上实例计算结果具有普遍性,计算结果说明: (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K并不因为所通过流体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即岩石的渗透 率是其自身性质的一种量度,通常为一常数,即岩石确定,K值也就确定。 (2)有效渗透率既和岩石自身的属性有关,又与流体饱和度及其在孔隙中的分 布状况有关,而后者又和润湿以及饱和历史有关。因此,有效渗透率是岩石流 体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 (3)有效渗透率之和小于岩石绝对渗透率或相对渗透率之和小于1。 Kw + Ko= 0.225μm2 + 0.045μm2 =0.270 μm2 Kro + Krw = 0.72
二、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相对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的关系 1、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两条曲线、三个区域、
四个特征点。)
(1)两条曲线: Kro 和 Krw曲线,图中虚线为Kro + Krw (2)三个区域(图为弱亲水岩石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曲线) A区为单相油流区。
由于Sw很小,Krw=0,而So值很大,Kro略低于1。 这一曲线特征是由岩石中油水分布和流动情况所决定 的。因为对于亲水岩石,当含水饱和度很小(图中Sw< Swi=20%)时,水分布在岩石颗粒表面及孔隙的边、 角、狭窄部分,而油则处于大的流通孔隙中,因而水 对油的流动影响很小,油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很小。分 布在孔隙的边、角及颗粒表面的水仍处于非连续相, 不能流动(水的相对渗透率为零),因而称之为束缚 水。此时饱和度称为束缚水饱和度Swi,小于此饱和度 水不能流动,也称为共存水饱和度和残余水饱和度等
(3)四个特征点
四个特征点分别是束缚水饱和度Swi点、残余油饱和度Sor点、残余油 饱和度下水相Krw点、两条曲线的交点(称为等渗点)。 这些特征点的值体现了曲线的许多其它特性,例如下面讲到的润湿 性。根据特征点还可以由原始含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计算油藏 或岩心的水驱油效率:
驱油效率 原始含油饱和度 残余油饱和度 Soi Sor 原始含油饱和度 Soi
第五来自百度文库 相对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是岩心中100%被一种流体所饱和时测定的渗透率。绝对 渗透率只是岩石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通过其中的流体的性质而变化。 为描述多相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特征,必须引入相渗透率和相对 渗透率。相渗透率或称有效渗透率,是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 参数,也是油藏开发计算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大小,称为 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者有效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的性 质有关,还与各相流体的饱和度有关。油、气、水各相的有效(相)渗 透率分别记作Ko,Kg,Kw。
随着润湿饱和度的增加,润湿相占据了主要流动孔道,故其相渗透率迅速增加
(从曲线陡缓可看出),而非润湿相渗透率迅速减少。因为湿相己达一定饱和度(Sw),
在压差作用下流动,水在岩石孔道中形成连通孔道并且越来越多,故Krw逐渐增高。 与此同时,非湿相(油)饱和度减小,油的流道逐渐被水的流动渠道所取代,因此 Kro降低明显。当非湿相(油)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不仅原来的流道被水所占据,而 且油在流动过程中失去连续性成为油滴,此时便会出现液阻效应。 另外,该区内由于油水同时流动,油水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干扰,由毛管效应引起 的流动阻力明显,因而油水两相渗透率之和Kro+Krw值会大大降低,并且在两条曲线 的交点处会出现Kro+Krw最小值(见图10—9中的虚线)。
若基准渗透率是绝对渗透率,则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图2所示;
若基准渗透率是束缚水下的油相渗透率,则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图 3所示;油田现场大多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图3所示。
三、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饱和度的函数,
当然它还受岩石物性、流体物性、
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饱和历史)、 以及实验条件(温度以及压差)等 因素的影响。由于流体饱和度分布 及流动的渠道直接与孔隙大小分布 有关,岩石中各相流动阻力大小不 同,因此岩石孔隙的大小、几何形
B区为油水同流区。曲线特征表现为:随含水饱和度Sw的逐渐增大,水相相对渗 透率Krw增加,而油相相对渗透率Kro下降。从微观上看,当润湿相超过某一饱 和度(Swi)之后,润湿相开始呈连续分布状态,在外加压力作用下开始流动。 随着润湿相饱和度的增加,非润湿相饱和度减少,非润湿相相渗透率(Kro)下 降,但初期非润湿相相渗透率(Kro)仍大于润湿相(Krw),其原因在于非润 湿相居于大孔道中央,流动阻力小;而且润湿相占据小孔道和大孔道的四壁,遇 到阻力大、流经路程长。
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的渗透率的比值。
K ro K o / K
K rw K w / K
3、绝对渗透率与有效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的性能比较
例(1)设有一块砂岩岩心,长度 L=7.5cm,截面积A=5cm2,其中只有粘度为 1mPa.s的水通过,在压差△P=0.2MPa下通过岩石的流量Q=0.5cm3/S,求该岩 心的渗透率; (2)如果上面这块岩心不是用盐水通过,而是用粘度为3mPa.s的油通过,在同 样压差△P=2MPa的条件下,它的流量Q=0.167cm3/S,求该岩心的渗透率; (3)若该岩心饱和70%的盐水(Sw=70%)和30%的油(So=30%)且保持在这 样的饱和度下稳定渗流,压差同前,测得盐水的流量0.3cm3/S,而油的流量为
原因:A、有效渗透率计算是借用达西定律,在计算某一相有效渗透率的时 候,把其它的流体当做固相处理。实际上多相流体渗流时,流体之间的相互干 扰,流动阻力增大;
B、毛管力、附着力和贾敏现象引起的附加阻力。
(4)多相流体渗流时,通过岩石的流量的比值不等于岩石中的饱和度的比值。
Qw / Qo = 0.3 / 0.02=15; Sw / So= 0.7 / 0.3 =2.33
态及其组合特征,就直接影响岩石
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图10—11是不 同类型介质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图10—12 孔隙大小及连通性对砂岩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莫根(Morgan,1970)用不同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的砂岩作出了油水相对渗透率 曲线,如图10—12所示。比较各曲线看出: (1)高渗透、大孔隙砂岩的两相共渗区的范围大,束缚水饱和度低; (2)孔隙小、连通性好的共存水饱和度高,两相流覆盖饱和度的范围较窄 ;
(3)孔隙小、连通性不好的Kro和 Krw的终点都较小;
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岩石的润湿性对相对渗透率曲线 的特征影响较大。一般岩石从强水润
100
1 2 3 4 5
Ï ¶ É Í Â £ ­ Ô ø · Ê ¬ %
湿(θ =0º )到强油润湿(θ =180 º )
10
.
1 2
0 20 40
时,同一含水饱和度下,油相的相对
性。这样才能得到确实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3、流体物性的影响
(1)流体粘度的影响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一般认为相对渗透率与两相的粘度比无关。 后来发现,非润湿相粘度很高时,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随粘度比(非湿 相/湿相)增加而增加,并且可以超过100%;而润湿相相对渗透率与粘 度比无关。 这种现象可以用柯屯(Coton)的水膜理论解释。从水膜理论出发,可 以这样解释,由于润湿相在固体表面吸附的的那部分液体可视作—层润 湿膜;当非润湿相粘度很大时在其上流动,实际上可看成某种程度的滑
1 S wi Sor 1 S wi
图10—9中,驱油效率 0.80 0.15 0.81或81% ,可见一般水驱
油效率总是达不到100%,即使是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有80%左右。
0.80
(1)对两相流体,无论湿相还是非湿相都存在一个开始流 动时的最低饱和度,当流体饱和度小于最低饱和度时,流体不 能流动。湿相的最低饱和度值大于非湿相最低饱和度。 (2)两相渗流时,由于毛细管压力产生的贾敏效应,使两
相流体的渗滤能力都降低了,故两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之和小
于1,Krw+Kro为最小值时,两相相对渗透率相等。 (3)无论润湿相还是非润湿相,随着本身饱和度增加相对 渗透率增加,但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随饱和度增加的速率比润 湿相要快 。
2、现场实际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处理:
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一个基准渗透率(绝 对渗透率或束缚水下的油相渗透率)的比值。
在亲水岩石中,水相分布在小孔隙
和孔隙的边隅上,这种分布对油的 渗透率影响很小;而亲油岩石在同 样的饱和度下,水以水滴或连续水 流的形式分布在孔道中间,严重影 响着油相的流动。另外油以油膜附 着在岩石表面,因而在相同的含油 饱和度下,油的相对渗透率就低。 在强水湿岩石中测得的相对渗透 率曲线如图10—15所示。
0.02cm3/S,求此时的油、水的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解: (1)由达西定律知:K=(QμL)/A △P=0.5¬1¬7.5 / 5¬2=0.375μm2 (2)由达西定律知:K=(QμL)/A △P=0.167¬3¬7.5 / 5¬2=0.375μm2 (3)Ko=(QoμoL)/A △P=0.02¬3¬7.5 / 5¬2=0.045μm2 Kw=(QwμwL)/A △P=0.3¬1¬7.5 / 5¬2=0.225μm2 (4) Kro= Ko / K =0.045 / 0.375=0.12(12%) Krw= Kw / K =0.225 / 0.375=0.60(60%)
一、相对渗透率的基本概念
1、有效(相)渗透率
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流时,其中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称 为某相的相渗透率或某相的有效渗透率。 Ko—油的有效(相)渗透率; Kw—水的有效(相)渗透率; Kg—气的有效(相)渗透率。
2、相对渗透率
QO O L QW W L 1 KO 10 , KW 10 1 , AP AP 2Q0 P0 g L Kg 10 1 A( P12 P22 )
1
. ...
60 80 100
渗透率将依次降低;相反,水相的相
对渗透率将依次升高(图10—13)

0.1
3 4 5
ó § ­ ¤ Í È ¬ % È Ê Ï ªº ¶ £
¼ 10-13 » ¬ ó § Ô ªÄ ­ Ô ø · Ê ú ß Í ² Í È Ê Ð Ê µ Ï ¶ É Í Â Ç Ï
¨ü ë ¨â ¨¦ ¨Ý î Õ § ¬ 1980£ £ Î È «² ¶ £ £ ¾ Ñ Æ » £ ¦ 1-¥ =180¡ 2-¥ =138¡ 3-¥ =90¡ È ã È ã È ã 4-¥ =47¡ 5-¥ =0¡ È ã È 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