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 (完整)精选全文

通信原理 (完整)精选全文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a) 失真的数字信号
(b) 恢复的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波形的失真和恢复
数字通信的主要缺点:
➢ 占用带宽大 ➢ 设备复杂 ➢ 同步要求高
宽带通信、压缩编码 VLSI、SOC、ASIC 信号处理技术
应用实例:
➢ 数字传输技术: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等 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 模拟传输技术:有线电话环路、无线电广 播、电视广播等。
狭义信道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中长波地波 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微波视距传输 超短波、微波对流层散射 卫星中继
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
信 源
加 密 器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信 道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解解 码密 器器
信 宿
发送设备
噪 声
接收设备
广义信道
广义信道
调制信道:
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设备和媒介。 研究调制和解调时,常用调制信道。 连续信道/模拟信道。
eo(t)
e0t htei t nt e0t kt ei t nt
n(t)
n(t): 加性干扰 k(t): 乘性干扰
k t 依赖于网络的特性,k t 反映网络特性对 ei t 的作用。
干扰
加性干扰:本地噪声
始终存在
乘性干扰:非理理想信道 与信号共存
sR t sT tht nt
乘性 加性
增量调制DM
军用、 民用电话
Hale Waihona Puke 差分脉码调制DPCM电视电话、 图像编码
其 他 语 言 编 码 方 式 中低速数字电话 ADPCM、 APC、 LPC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通信原理是指将信息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环节。

以下是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1. 信号:通信过程中传输的信息被称为信号。

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由一系列离散的电压或电流脉冲表示的信号。

2. 调制:为了能够将信号传输到远处,信号需要经过调制来适应传输介质的特性。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为另一种具有特定频率或振幅特性的信号。

调制常用的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3. 传输介质:通信中用于传输信号的介质被称为传输介质,可以是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要考虑信号的传输距离、带宽要求和传输成本等因素。

4. 解调:解调是指在接收端将调制过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恢复原始信号的频率、振幅或相位特性。

解调过程通常与调制过程相反,可以利用专门的解调器来完成。

5. 噪声: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经过传输介质的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噪声是指一切干扰信号传输和接收的不相关的、随机的外部电磁干扰。

噪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因此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抑制噪声,例如加入纠错码和使用信号调制技术等。

6. 编码: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一种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于传输和解析。

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二进制编码、格雷码和差分编码等。

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7. 多路复用: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多个信号可以通过多路复用的方式同时传输。

多路复用是指在一条物理链路上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和码分多路复用(CDM)等。

总结起来,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调制、传输介质、解调、噪声、编码和多路复用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更深入的学习通信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涉及到信息的产生、编码、调制、传输、解调、译码和接收等一系列步骤。

通信原理的基本步骤包括:
1. 信息的产生:信息可以是声音、图像、数据等形式,由发送方产生。

2. 编码:将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识别和传递。

3. 调制: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与载波信号相结合,形成调制信号。

调制的目的是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高频信号,以减小传输损耗。

4. 传输:将调制信号通过传输介质(如光纤、导线、无线电波等)传送到接收方。

5. 解调:对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信息信号。

6. 译码:将解调后的信号转换为可理解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等形式。

7. 接收:接收方接收到解码后的信息,完成信息传输的过程。

在通信原理中,还涉及信道传输特性、误差控制、信号处理等问题,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可靠地传输和接收。

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电话、互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原理 知识点 总结

通信原理 知识点 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号传输可以通过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

在信号传输中,需要考虑信道的带宽、信号的功率与频率等因素,以确保信息的传输质量。

1.1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是指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

对于有限带宽的信道,信号的频率必须控制在信道可通过的频率范围内,以避免频率分量丢失。

通常情况下,信道带宽越宽,传输的信息量就越大。

1.2 信号功率信号功率是指信号的能量大小。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功率要足够大才能克服传输介质的阻力,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而过大的功率会引起干扰,影响其他信道的正常传输。

1.3 信号频率信号频率是指信号的周期性变化,它是信号传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信号的频率决定了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性,对信号的编码、调制和解调等过程都有影响。

二、编码调制编码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在通信中,对于数字信号,需要通过编码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再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而对于模拟信号,则可以直接进行调制。

编码调制的过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调制器的调制和解调器的解调等步骤。

2.1 数字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和效率等因素,以确保信号在编码后能够准确地表示原始信息。

2.2 调制器的调制调制器是将编码后的信号,通过改变其幅度、频率或相位等特性,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装置。

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调幅调制、调频调制和调相调制等,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传输介质和传输要求。

2.3 解调器的解调解调器是接收端用来将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装置。

解调器必须能够准确地将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等特性恢复,以保证信息的传输质量。

三、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物理媒介,包括导线、光纤和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着不同的特性,对信号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影响。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总结1.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发射、传输和接收的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的一种基本规律。

2. 信号:信号是指携带信息的电、声、光、磁等形式的波动或变化。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形式。

3. 传输媒介:传输媒介是指信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经过的媒介,包括导线、电缆、光纤等。

传输媒介的选择与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有关。

4.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指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解调则是将传输过程中获得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

调制解调主要有模拟调制解调和数字调制解调两种方式。

5. 信道:信道是指信号在传输媒介中的传播路径。

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

有线信道包括电缆、光纤等,无线信道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等。

6.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

编码和解码是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7. 噪声:噪声是指干扰信号的非期望的信号。

噪声来源包括天线、电路、器件等。

在通信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噪声进行抑制和消除。

8. 带宽与频谱:带宽是指信号在频率上所占据的范围,是衡量信号频率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频谱则是将信号的频率特性图形化显示。

9. 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信道传输的技术,从而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

10. 错误检测与纠正:错误检测与纠正是在通信过程中对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的技术。

常用的错误检测与纠正方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以上是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总结,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组基本规律和原则。

下面介绍几个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
1. 信号传输:通信中的信息通过信号的传输来实现。

信号可以是一种物理量(如电流、电压),也可以是一种电磁波(如无线电波)。

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导线、光纤等媒介进行,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等无线方式进行。

2. 信号调制:为了适应传输媒介和提高传输效率,信息信号通常需要进行调制。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模拟调制(如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如调制解调器中的ASK、FSK、PSK等)。

3. 信道传输: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或媒介,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和衰减等影响,从而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为此,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

4. 信号解调:在接收端,接收到的调制信号需要进行解调,将其转换回原始的信息信号。

解调过程通常与调制过程相反,可以恢复出原始信号。

5. 编码与解码:在数字通信中,对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常常需要进行编码与解码处理。

编码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一种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在传输中进行处理和恢复。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转换回原始的数字信号。

以上是通信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原理对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有很大帮助。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应用
互联网通信技术
01
介绍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TCP/IP协议、路由器、
交换机等关键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通信网络
02
介绍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
域网等不同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互联网通信应用
03
介绍互联网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通信协议的标准化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
是全球最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全球电信标准。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是负责制定互联网标准的组织,包括TCP/IP协议族和其他互联网相关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是一个全球性的专业组织,负责制定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包括通信协议标准。
在线视频会议等。
感谢观看
THANKS
信源
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如话筒 、摄像头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 、光纤等。
信宿
接收并使用信息的设备或人, 如扬声器、显示器等。
通信系统的分类
有线通信
利用导线或光缆传输信号,如电话线、光纤 等。
模拟通信
传输连续变化的信号,如调频广播。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如手机、卫星通信等 。
数字通信
01
通信协议的分层结构是指将通信 协议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 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规范。
02
常见的分层结构包括OSI七层模 型和TCP/IP四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 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03
TCP/IP四层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什么是通信原理

什么是通信原理

什么是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产生与调制:通信系统中的信息需要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信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如声音可以通过麦克风转换成电压信号,图像可以通过摄像头转换成数字信号。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率调制、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2. 信道传输: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媒体,可以是无线信道或有线信道,如光纤、电缆等。

信道本身会引入噪声和失真,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信原理中的调制技术可以提高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效率,并且通过纠错码、调制解调器等机制可以增强信号在信道中的可靠性。

3. 接收与解调:接收端会接收到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需要将信号进行解调还原成原始信号。

解调过程与调制的过程相反,可以通过滤波、解码等操作提取出原始信息。

4. 恢复与处理:接收端还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恢复。

在数字通信中,可以进行信号处理操作,如采样、编解码、压缩等,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通信原理是通过信号产生、调制、传输、接收与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原理和方法可能有所差异,但以上的基本原理是通用的。

《通信原理详尽》课件

《通信原理详尽》课件
调相广播是指采用调相方式进行无线电广播的方 式。调相广播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等特 点。
调频广播与调相广播的比较
调频广播在音质、抗干扰能力和覆盖范围等方面 表现优于调相广播,因此在现代无线电广播中占 据主导地位。
04
数字通信原理
数字信号的特性
离散性
确定性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离散的, 取值一般为二进制形式(0或1)。
信息源
产生原始信息的设备,如麦克 风、键盘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 、光纤等。
目的地
接收并使用信息的设备或人。
通信系统的分类
有线通信
利用物理线路进行信号传输, 如电话线、光纤等。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如 手机、无线路由器等。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信号 传输。
数字通信
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如数 字电视、数字电话等。
信号的特性
幅度、频率、相位等。
信号的频域分析
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等。
信道的分类与特性
信道的分类
01
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对称信道与非对称信道等。
信道的特性
02
带宽、容量、噪声等。
信道的衰减
03
随距离、频率等因素变化的信号衰减。
信号在信道中的传
信号传输方式
调制传输、基带传输等。
信号在信道中的Biblioteka 真由于信道特性引起的信号失真。
远程控制
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技术,实现 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物联网
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与互联网 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
理。
自动化生产线
利用通信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 化控制和数据传输。

通信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1. 通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通信系统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系统。

通信系统由信源、传输系统、接收系统组成。

2. 信号:携带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声音、图像、文字等形式。

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3. 模拟信号:信号的取值连续变化,可以对应于连续的时间或空间。

例如声音信号、光信号等。

4. 数字信号:信号的取值离散变化,用一组离散的数值表示。

例如二进制信号、数字化声音信号等。

5. 噪声: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号。

噪声会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信号基本处理1. 信号调制:将基带信号调制成为带通信号。

调制的目的是使得信号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传输更远、更快、更准确。

2. 调制方法:AM调制、FM调制、PM调制、OFDM调制、QAM调制等。

3. 调制技术:基带调制、带通调制、数字调制等。

4. 信号解调:将带通信号解调成为基带信号。

解调的目的是使得接收端能够恢复原始的信息。

5. 解调方法:AM解调、FM解调、PM解调、OFDM解调、QAM解调等。

6. 解调技术:功率谱密度估计、相位估计、频率估计等。

三、调制解调原理1. AM调制原理:将音频信号和载波信号进行非线性调制。

2. AM解调原理:利用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相干检波等方式进行解调。

3. FM调制原理: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4. FM解调原理:通过频率变化的方式来提取信号信息。

5. PM调制原理:通过改变相位角来传输信息。

6. PM解调原理:通过相位检测和同步解调来提取信息。

四、传输介质1.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纤等。

2. 无线传输介质:包括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3. 传输介质的选择主要受到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成本和环境条件等影响。

五、通信技术1. 电信技术:通过电信设备传输信息,包括电话、传真等。

2. 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3.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蜂窝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的原理。

它包括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各个环节。

通信原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发送方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合适的信号形式。

这个过程称为信号的产生。

然后,发送方对信号进行调制,将其变换为能够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合适形式。

调制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振幅、相位等来实现。

接着,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传输介质可以是电磁波、光纤、铜线等。

传输的过程中,信号可能会经历衰减、失真等影响传输质量的因素。

然后,在接收端,接收方对传输的信号进行解调,将其变换为能够被接收方理解的形式。

最后,接收方将解调后的信号转化为原始的信息。

在通信原理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如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调制方式等。

调制解调器用于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功能。

信道编码则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

调制方式则决定了信号在传输介质上的传输特性。

总之,通信原理是通信技术的基础,它通过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环节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不同的通信原理和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以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

通信原理主要内容简单概括

通信原理主要内容简单概括

通信原理:如何让信息传输变得丝滑顺畅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则和原理。

其主
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通道编码与信道调制、网络协议栈等。

通过了解通信原理,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信息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原理的基础,它研究的是信号的产生、传输、
处理和识别等问题。

而在通信中,我们常常采用调制来将信息信号转
换为载波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主要是研究
调制信号的产生、调制方式的选择、解调方式的实现等问题。

数字信
号的调制解调则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调制方式的选择、解调方式的
实现等内容。

通道编码与信道调制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在
信道中如何通过编码和调制等方式,使得信息能够在噪声干扰的环境
下顺利传输。

此外,通信原理还包括网络协议栈等内容。

要想在通信中实现信息的顺畅传输,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其次,通过频带分析等手段选
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最后,在网络协议的设计中,考虑到数据安
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因素。

总之,通信原理是信息传输必须要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通过深入
了解通信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应用中掌握通信技术,使得信
息传输更加顺畅、高效。

通信原理的主要内容

通信原理的主要内容

通信原理的主要内容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与噪声: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往往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影响信息的传输质量。

因此,了解信号与噪声的特性和处理方法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内容。

2. 调制与解调:为了适应传输介质的特性和提高传输效率,信号需要进行调制。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用于传输的调制信号,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信号。

3. 多路复用与分用: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效率,通信系统常常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合并在同一个传输信道中。

分用则是将接收到的多路复用信号分解成各个原始信号。

4. 编码与解码:在数字通信中,信息需要经过编码处理,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编码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数据。

5. 传输介质与传输方式:通信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如光纤、电缆、无线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信号的传输特性有所不同。

同时,通信系统也需要确定合适的传输方式,如串行传输、并行传输等。

6. 基带与带通信号:基带信号是未经调制的原始信号,其频率范围囊括整个信号频谱。

而带通信号则是经过调制后的信号,其频率范围只占据了整个信号频谱中的一部分。

7. 误码率与信道容量: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接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总传输比特数之间的比率。

信道容量则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最高数据速率。

8. 报文与控制信息:通信系统除了传输原始数据外,还需要传输一些用于控制和管理通信过程的报文和控制信息。

以上是通信原理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什么
通信原理是指通过某种媒介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基本原理。

在现代社会,通信原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手机通讯、互联网传输还是无线电广播,都离不开通信原理的支持。

通信原理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首先,信息通过某种信号源产生,然后经过编码、调制等处理,转化为能够在传输媒介中传输的信号。

接收端则需要进行解调、解码等操作,最终将信号转化为可读的信息。

通信原理的基本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三个环节。

在通信原理中,信号的传输媒介可以是空气、电磁波、光纤等不同的载体。

不同的传输媒介对信号的传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限制。

比如,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速度快,但受到天气、建筑等因素的影响;光纤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但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媒介。

通信原理的发展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原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从最初的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再到如今的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通信原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比如,5G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移动通信的速度和稳定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总的来说,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原理也将不断演变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验环节。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2.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3. 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信源编码:介绍数字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无失真编码和限失真编码;2. 调制与解调:讲解调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和多载波调制;3. 信道编码: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检错编码、交织编码和网络安全编码;4.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和噪声性能;5.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如光纤传输、卫星通信、物联网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2.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验环节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了解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2. 实验内容:包括模拟调制实验、数字调制实验、信道编码实验等;3. 实验设备:配备合适的实验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等;4. 实验考核:对实验成绩进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等。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通信原理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为方便学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提供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答案等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通信原理pdf

通信原理pdf

通信原理pdf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接收和解调等方面的知识,是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传输介质、数字通信系统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是如何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组成。

发送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经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再将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

通信原理研究的是如何高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以及如何克服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和失真。

其次,我们要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解调是指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转换成原始的信息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调制技术的选择取决于传输介质的特性和传输距离等因素。

在传输介质有限带宽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合适的调制方式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指信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介质,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信号的传输有不同的特性和限制。

例如,在长距离通信中,光纤的传输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适合高速数据传输;而在短距离通信中,导线的成本低,安装方便,适合家庭网络的应用。

最后,我们要了解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通信系统。

与模拟通信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稳定、信息安全性高等优点。

数字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卫星通信等领域。

综上所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涉及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传输介质、数字通信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通信原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是指在传输信息时,通过信号的生成、编码、调制、调整及解码等过程,从发送端将信息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并从接收端恢复原始信息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和高效传送。

在通信原理中,常见的技术原理包括:
1. 模拟通信原理:模拟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通过调制、放大、传输等步骤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模拟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2. 数字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离散的数字符号,通过编码、传输和解码等步骤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有振幅调制(ASK)、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3. 噪声及信道模型:通信过程会受到噪声和信道影响,因此了解噪声与信道的特性对通信原理至关重要。

噪声主要包括加性白噪声和信道噪声,信道模型则用于描述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4. 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关键环节。

调制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则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有振幅调制解调、频移键控解调、相移键控解调和正交幅度调制解调等。

5. 误码控制: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通信系统常常采用纠错编码、交织技术和反馈控制等方法来进行误码控制。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错性,减小信道传输中出现的错误率。

综上所述,通信原理涉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噪声与信道模型、误码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对于设计和改进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信原理(全套1162页PPT课件)

通信原理(全套1162页PPT课件)
108/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09/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0/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1/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2/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3/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4/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201/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2/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3/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4/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5/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6/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7/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8/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9/128
249/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0/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1/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2/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3/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4/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2/104
2.1 確知信號
63/104
2.1 確知信號
64/104
2.1 確知信號
65/104
2.1 確知信號
66/104
2.1 確知信號
67/104
2.1 確知信號
68/104
2.1 確知信號
69/104
2.1 確知信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通 信 原 理 硬 件实 验 指 导 手 册2011年春季目录TIMS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简介 (3)一、TIMS产品介绍 (3)二、TIMS-3891F基本固定模块介绍 (4)三、模块详细介绍 (5)四、软件操作介绍 (10)实验1 抑制载波双边带的调制与解调(DSBSC) (11)实验2 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与解调 (13)实验3 S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17)实验4 调频波(FM)的产生 (20)实验5 ASK调制与解调(ASK-Modulation & Demodulation) (22)实验6 2FSK 信号的调制(FSK-Modulation) (25)实验7 BPSK调制与解调(BPSK-Modulation & Demodulation) (27)TIMS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简介一、TIMS产品介绍1、TIMS介绍TIMS(Telecommunications Instructional Modeling System)通信教学实验系统,是针对通信与信号处理课程所做的实验教学系统。

TIMS提供一个开放地教学系统,可以验证任何模拟、数字调制(解调)和编码技术。

在TIMS的环境里,可以同时做传统通信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实验。

2、认识TIMS当今通信原理课程与教材,都是以方块图做标准的表示方法来讲述调制和解调原理。

每一方块图都代表着一个基本电子电路功能,如振荡器、滤波器、加法器、乘法器等。

在TIMS系统里这些方块图,都是以一插入式和固定式模块执行。

整个通信系统就是用由方块图所对应的插入式模块以及数学方程式来完成,TIMS的验证模式几乎都能符合课本的理论。

TIMS的每一模块都可用于任何实验。

避免学生使用“对照”途径来建立实验(例如:预制变量),TIMS模块上的控制按钮是没有刻度记号的,学生必须依据实际地测量变量,来确认理论的计算值。

3、TIMS系统TIMS系统是由不同地插入式和固定式模块来组成。

固定式模块一般使用率最高而内建在系统里;插入式模块是依据所要执行的实验来选择,并插入到系统机架里使用。

TIMS的模块共分成四种类型:z固定式模块:一般使用率最高的模块,像是主振荡器、放大器、LPF等。

z基本插入式模块:13种基础单元。

z高阶模块:Texas Instruments TM TMS320基础模块。

每一模块的面板功能都是,面板左边为输入,右边为输出。

所有输入和输出都以颜色来表示信号形态:黄色代表模拟信号,红色代表数字信号。

设备上所有的插座皆采用高品质的4mm插座,确保通信品质及使用寿命。

二、TIMS-3891F基本固定模块介绍1、主振荡器(1) 产生100KHz载波振荡器Carrier Oscillator)、正交正弦波输出和数字输出(2) 8.3KHz取样时钟脉冲(sampling clock)(3) 2KHz正弦信号2、音频方法启和3KHz低通滤波器(Headphone Amplifier)(1) 音频放大器(2) 2KHz五阶椭圆形低通滤波器(5th order elliptic LPF)3、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2组可变的缓冲放大器(Variable Gain Buffer)4、可变DC(Variable DC)可调范围2V±DC输出5、示波器选择器(scope selector)切换选择欲显示的信号6、干线输出(Trunks Output)用于具有干线驱动器(Trunks Driver)的TIMS系统网络化三、模块详细介绍1、加法器(Adder)功能:将两组模拟输入信号A(t)和B(t)相加。

输入:模拟信号A,B输出: GA+gB操作操作:G和g为可调增益旋钮(增大或减小),2、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功能:产生一低失真,具有500Hz到10KHz范围内频率可调的正弦波信号输入:无ω和cos tω),输出:输出为两组均值为零的正交正弦波模拟基带信号(sin t及一组TTL准位信号。

操作说明:可通过调节旋钮f,来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

输出是一个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3、双模拟开关(Dual Analog Switch)功能:由准位数字信号控制,产生单极模拟信号。

输入:两组模拟信号IN1,IN2;两组准位数字控制信号Control1,Control2输出:两组信号在内部相加并显示在模块输出端操作说明:数字准位信号control1/2相当于开关,控制模拟信号的输出,输出是IN1/24、乘法器(Multipliter)功能:两组模拟信号相乘输入:两组模拟输入信号X(t)和Y(t)输出: KXY为两信号相乘的结果再乘以约0.5的系数操作说明:此乘法器不可调,为防止后级输出过载,在模块内部两信号相乘后再乘以约0.5的系数。

5、移相器(Phase Shifter)功能:产生输入和输出之间相位改变的信号输入:输入一定频率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输出:与输入信号有一定相移的信号操作说明:有Course(粗调)和Fine(细调)和可调的反相旋钮;操作的频率范围可由PCB上的开关设定。

6、正交分相器(Quadrature Phase splitter)功能:产生两组相位相差90o的模拟信号输入:两组模拟信号输出:两组相位相差90o的正交模拟信号操作说明:两组信号的频率应在200Hz到10KHz之间;输入两组相同的模拟信号,产生两组相位相差90o的输出信号。

7、序列产生器(Sequence generator)功能:产生两组独立的伪随机序列X和Y,有模拟与TTL准位两种信号模式输入:时钟脉冲输出:输出两组独立的伪随机序列X,Y操作说明:可以用Reset键选择伪随机序列长度,同步信号输出(SYNC output)与序列信号的开始是一致的。

8、可调低通滤波器(Tunable LPF)功能:产生低频信号两种频率范围:WIDE(2KHz to 10KHz)和NORMAL (900Hz to 5KHz),由面板开关控制。

输入:模拟或数字信号输出:产生低频信号操作说明: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可通过面板旋钮调整,增益(GAIN)也可由面板旋钮调整。

9、共享模块(Utilities)功能:含有四种独立的功能(1)信号比较器和信号限幅器(clipper)/限幅器(limiter);(2)精密半波整流器(3)简易二极管和RC低通滤波器(LPF);(4)单极RC低通滤波器。

10、电压控制振荡器(VCO)功能:有两种操作模式:VCO和FSK产生器输入: TTL和模拟输出信号输出: VCO输出信号操作说明:基带和载波频率范围可由PCB上的设定开关选取。

11、定标模块(decision-maker module)功能: 1.进入到任何眼图相交处,做硬判决(‘hard’ decision)2.连续可变的决定点,可调整位宽的交叉。

3.最多可同步转换两组噪声线路码(数字)信号,转成清晰线路码(数字)信号,同时并输出一组同相的(in-phase)位时钟脉冲(bit clock)。

可调整定标以一亮点显示在眼图上。

供所有的TIMS线编码实验做图标。

12、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s)功能:对输入信号产生一定的增益输入:模拟信号输出:操作说明:通过调节K1/2改变增益四、软件操作介绍操作界面如图所示:① 显示信号时域波形② 显示信号频域波形③ 标识波形横坐标轴的单位,例:2ms/格④ 标识波形横坐标轴的放大倍数⑤ 标识ch1信道的波形,auto表示若有输出自动根据信号幅度显示,图中用蓝色表示。

⑥ 标识ch2信道的波形,auto表示若有输出自动根据信号幅度显示,图中用蓝色表示。

⑦ 表示ch1信号的幅度。

⑧ 表示ch2信号的幅度。

⑨ 可以选择动态/静态观察波形,也可用“空格”键⑩ 当前波形状态实验1 抑制载波双边带的调制与解调(DSBSC)一、 实验类别:验证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二、 实验目的:了解TIMS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和基本的软件调试方式三、 实验学时:1四、实验组人数:2五、实验设备环境:硬件环境:TIMS教学实验PC微机软件开发环境:LoriotPro V2.00Windows XP操作系统六、知识点掌握抑制载波双边带(SC-DSB)调制的基本原理。

掌握抑制载波双边带(SC-DSB)解调的基本原理。

测试SC-DSB调制器的特性。

七、教学要点与学习难点DSB调制信号产生原理、时域频域波形DSB解调的原理与方法八、实验内容和要求掌握DSB信号的调制方法,原理框图如下:图1-1 DSB调制信号产生原理框图掌握DSB信号的解调方法,原理框图如下:图1-4 DSB调制信号解调原理框图掌握TIMS系统的实验方法九、实验步骤采用如下参考器件: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乘法器(Multiplier),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压控振荡器(VCO),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共享模块(Utilities),移相器(Phase Shifter) 设计DSB调制与解调系统,模拟基带信号均值为零,输出频率为1KHz,电压振幅为1V;载波为一高频信号,电压振幅为1V实现DSB调制与解调系统,分别观察基带信号、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运行、调试系统十、可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分析比较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的差异分析观察音频振荡器、Buffer Amplifier等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十一、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框图和实验连接图实验分析与总结:Ö分析DSB信号的解调是否可以采用包络检波,为什么?Ö实验体会实验2 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与解调一、 实验类别:验证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二、 实验目的:了解TIMS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和基本的软件调试方式三、 实验学时:1四、实验组人数:2五、实验设备环境:硬件环境:TIMS教学实验PC微机软件开发环境:LoriotPro V2.00Windows XP操作系统六、知识点掌握具有离散大载波(AM)调制的基本原理,原理框图如下:方法一:图2-1 AM信号调制原理框图(方法一)m t为一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低频);其中()c t为一正弦载波信号(高频);()DC为一直流分量。

方法二:图2-2 AM信号调制原理框图(方法二) 掌握包络检波器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原理框图如下:图2-3 AM信号解调原理框图 掌握调幅波调制系数的意义和求法。

测试AM调制器的特性。

七、教学要点与学习难点AM调制信号产生原理、时域频域波形图2-4 AM信号调制模块连接图 AM解调的原理与方法图2-5 AM信号解调模块连接图八、实验内容和要求掌握AM信号的调制方法掌握AM信号的解调方法掌握调制系数的含义九、实验步骤采用如下参考器件: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可变直流电压(Variable DC),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加法器(Adder),乘法器(Multiplier),移相器(PhaseShifer),共享模块(Utilities Module)和音频放大器(Headphone Amplifi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