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
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
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创设问题情景,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不断激发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
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
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教具,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
“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
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让学生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
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