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提取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皮中提取果胶方法探讨综述

摘要:由于时间不允许,没做到实验,不过先从理论探讨一下各方法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对酸解法工艺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果胶、提取方法、工艺

Abstract: due to the time did not permit, didn't do the experiment, but first discuss the method from the theory from the extraction of the peel pectin, the acid solution process for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Keywords: pectin and extraction method, process

果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之中, 主要形成细胞壁的中层, 起组织硬化和保持水分的作用。由于酸和果胶酶的存在, 它的含量随果实的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 果胶是以α一1,4

糖苷键键合的D一半乳糖醛酸为基本结构的多糖类物质, 分子量为10000到400000。一般地, 一个果胶分子由几百到1000 多个半乳糖醛酸残基组成, 平均分子量在50000到220000之间[1]。

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之一, 果胶具有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等功效, 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轻泻剂、止血剂、毒性金属解毒剂、血浆代用品等, 另外, 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乳化稳定作用, 被广泛地用于果冻、果酱、婴儿食品、冰淇淋及果汁的生产中。FAO/WHO 规定, 果胶作为食品添加剂, 其添加量不受限制。

果胶提取方法:

酸萃取法传统的无机酸提取法是将洗净、除杂预处理后的果皮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亚硫酸、硝酸、磷酸等)调节一定pH值,加热90~ 95℃并不断搅拌, 恒温50~ 60min,然后将果胶提取液离心、分离、过滤除杂(提取用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得到果胶澄清液。该法的缺点是果胶分子在提取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水解,反应条件也较复杂,过滤时速度较慢,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徐伟玥等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酸解法提取胡萝卜果胶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其最优工艺条件为: 料液比1B30, 提取时间90m in, 提取温度95e , 所得胡萝卜果胶提取率为15. 64% [2]。夏红等以0.2mol/L的盐酸溶液萃取香蕉皮中的果胶,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液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液用量是原料的2倍、萃取时间为1.5h、萃取温度为85℃时,果胶的提取率相对较高[3]。

碱萃取法生产中常用的碱法脱酯速度很快,但果胶在碱法脱酯过程中,除了分子中的甲氧基含量减少外,还发产生果胶分子解聚,即β-消去反应。β-消去反应可导致果胶分子量、粘度和胶凝能力下降。果胶的脱酯反应和β-消去反应往往同时发生,但反应条件不同时,两者的反应速度不同;这2种化学反应属于竞争性反应: 前者使果胶中甲氧基含量降低,而后者必须在甲氧基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两者相互竞争甲氧基,脱酯反应进行一定阶段后,由于甲氧基含量的减少,2种化学反应速度均降低。雷激等以商品柑橘高酯果胶为原料,重点探讨了低温碱法脱酯对果胶质量的影响(以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DE值)、特性粘度等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低温下(5℃)碱法脱酯可将影响果胶品质的β-消去反应控制在较小程度,所得产品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其特性粘度。柑橘高酯果胶碱法脱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pH值9.0,5℃低温处理30 min,该条件下所得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1.387%,DE值为38. 95%,指标达到低酯果胶产品的标准[4]。张卫红等以从苹果渣中提取的高酯果胶为原料, 研究碱化法制备低酯果胶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pH 值、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低酯果胶得率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3因素3 水平的正交试验, 得出碱化法制备低酯果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pH 值9. 0, 反应温度36e , 反应时间1. 5 h[5]。

微生物法微生物酶可选择性地分解植物组织中的复合多糖体,从而有效提取植物组织中的果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萃取的果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果胶的胶凝度较高,质量较稳定, 提取液中果皮不破碎,也不需进行热、酸处理,具有容易分离、提取完全、低消耗、低污染、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因此微生物法提取果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酶法酶法提取果胶的一般步骤是:在磨成粉的原料中加入含有酶的缓冲液,于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提取。反应结束后抽滤,乙醇沉淀,过滤分离,干燥,粉碎得果胶成品。但酶法提取果胶反应时间较长,酶制剂用量较大,阻碍了其在国内的应用。将酸法与酶法结合, 先用酸法提取少量果胶,再用酶法提取剩余的果胶,可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少酶的用量。随着酶制剂成本的不断降低,酶法提取果胶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邸铮等比较了盐酸水解法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对苹果皮渣果胶的提取效果, 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一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可溶性果胶的单糖组分,并通过粘度计测定其特性粘度,推导其分子量。结果表明,酶法提取比酸法提取的果胶得率高2~ 3倍,且所提果胶溶解性较好。酸法、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3种方法提取的可溶性果胶平均分子量分别为292600、122400、165200Da[6]。苏艳玲等采取酶法提取柑橘皮果胶,研究了温度、加酶量、料液比及提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4.6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的提取效果最佳,其最佳提取条件为: 温度37℃、加酶量0. 1 U /g、料液比1:20、提取时间4h,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达6.109% [7]。

逆流萃取法连续逆流萃取法比批量萃取法具有更高的两相浓度差,从而增大了传质驱

动力。总之,与批量法相比,连续逆流萃取法可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选取工艺条件,使用较少的提取剂和较小的设备即可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从而减少废水处理量,节约生产成本。谢练武等采用一定pH值的盐酸溶液提取果胶,对连续逆流萃取法和批量萃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20:1, pH值在1. 0~ 3. 2范围内,以及pH 值为2.0, 液/固比在16:

1~ 25:1范围内时,连续逆流萃取法的果胶提取率均高于批量萃取法。在较宽的pH值和液/固比范围内,连续逆流萃取法具有较高的果胶提取率[8]。黄永春等对草酸铵逆流萃取法提取

西番莲鲜果皮中果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逆流萃取的级数、温度、草酸铵浓度、料液比和反应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草酸铵逆流萃取法提取西番

莲果皮中果胶的最优条件为: 逆流萃取级数3 级、温度90℃、草酸铵浓度0.45%、果皮质

量与草酸铵体积比1:35、提取时间5.5h。与传统酸提取法相比,果胶得率由2. 22%提高到3. 82% ,对所制备果胶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草酸铵逆流萃取法果胶得率、品质均优于传统酸法[9]。

盐析法孔瑾等采用盐析法从干南瓜皮中提取食用果胶,并对其提取工艺和条件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7,萃取液pH值2.0,萃取温度95℃,萃取时间90min,并用硫酸铝作沉淀剂,果胶得率达13. 6%。与酒精法相比,盐析法提取果胶具有成本低,得率高,果胶制

品纯等特点[10]。

离子交换法果胶类物质可与细胞壁半纤维素等共价结合,并可通过次级键与细胞壁其

他多聚体相结合。多价阳离子特别是钙离子存在时,阳离子键合引起低酯果胶类物质的不溶性,降低了高酯果胶的浸胀性。所以单纯酸法提取不能完全解除果皮中多价阳离子及其他杂质对果胶的束缚。而且果皮中多价金属离子、低分子物质和色素等经酸法处理后仍残留于果胶中,影响果胶的品质。戴玉锦等以干橙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离子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