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王燕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家伟)
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进一步探讨
王燕燕 陈家伟
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肥胖、活动减少、血脂蛋白异常、老龄化等而明显增加,这一人群又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须小心权衡药物治疗尤其是长期治疗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本文对糖尿病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作一综述,旨在探讨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历史回顾
磺脲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已有40年,是首先出现的治疗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有大量文献描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大约在最初的药物(氨磺丁脲、甲磺丁脲、氯磺丙脲)出现25年后,降糖效力更大的第二代磺脲类被应用于临床,是医生最常处方的口服降糖药,几乎没有特异性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关于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可追溯到30年前美国大学组糖尿病
课题研究(U G DP )的资料〔1〕
,这个长期前瞻性的随机试验研
究评价了1027名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对预防和延迟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糖尿病用甲磺丁脲(D860)治疗组其心血管病死亡率较安慰剂组明显增加。虽然就这些结果的解释存在相当大的争论〔2〕,同时临床上也缺乏合适的可以替代的口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故临床医生未考虑该研究的结果,但U G DP 的结果为所有磺脲类药物需警惕心血管并发症所致死亡提供了根据。
二、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脲类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SUR ),后者与A TP 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 ATP 通道)相连,并与葡萄糖代谢产生的A TP 一起作用,促使K ATP 关闭,导致细胞膜去极化,激活蛋白酶C 和(或)钙调蛋白类激酶,开放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流入细胞浆内,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近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磺脲药与SUR 结合的蛋白质分子量及亲和力有差别,此外,磺脲类的组织选择性也受到关注。
SUR 除存在于胰岛β细胞外,还见于其他组织,如心脏、血
管、脑等,对心血管系统的SUR 激活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如使血管阻力增加等。磺脲类对β细胞的组织特异性越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越小。
三、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目前已从2型糖尿病的动物实验中得到磺脲类药物治
疗对心血管的安全性问题的资料〔3〕
。研究者们正重新评估
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可能的副作用,如心律紊乱、增加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收缩、体重增加、血胰岛素水平增高、血管活性受损及使血管成形术的不良预后增加等。
1.心脏保护新概念———缺血预适应:近年来,人们正在
关注一种能保护缺血心肌,而无须心脏停搏的心脏保护新概念。这个概念通过心肌自身拥有的抗缺血机制来实现。内源性心脏保护机制的触发因素似乎是缺血本身,所以这个过程被命名为“缺血预适应”。事实上,在某些患者中,心肌梗死前呈现的心绞痛与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左心室功能、降低住院病死率有关,这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2.K ATP 的作用:磺脲类药物通过关闭K ATP 通道促进胰
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降低血糖水平〔3,4〕。然而,K ATP 通道
可介导缺血预适应〔5〕;K ATP 通道的开放可加快心肌细胞复极
化,使钙离子内流减少,也可经Na +2Ca 2+交换增加而增加
Ca 2+排出,从而减轻Ca 2+超载对心肌的损伤。另一方面,胞
浆内Ca 2+水平降低,心肌收缩力下降,A TP 能量物质消耗减
少,均有利于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存活〔6〕。
3.磺脲类对K ATP 的阻断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磺脲类通
过阻断心血管K ATP 通道从而消除缺血预适应,使保护心肌
的生理性适应措施受抑制〔7〕,损害心肌功能的恢复并且增加最终的心肌梗死面积〔3〕。K ATP 通道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
作用的实验表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梗死范围为
32.3%时,K ATP 通道开放剂Cromaklin 可降低心肌梗死范围
至23.3%,而其阻断剂格列苯脲可取消Cromaklin 的心肌保护效应〔8〕。新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衍生物BPDZ79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的扩血管作用实验显示,在K ATP 通道抑制剂格列苯脲存在的情况下,BPDZ79和二氮嗪引起的大鼠离体主
动脉舒张作用明显减弱〔9〕。以上格列苯脲对心肌的影响值
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4.磺脲类对心血管系统的其他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
明磺脲类是血管收缩剂并损坏血管活性。接受磺脲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经直接血管成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
期随访表明,其增加死亡危险〔5〕,住院死亡率增加〔10〕。磺脲
类也伴有引起体重增加的倾向,增高胰岛素水平,故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增加心血管事件。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 KPDS )报告,随访3年,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体重平均增加4.8kg ,如用氯磺丙脲体重平均增加3.5kg 。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与仅用饮食控制相比,磺脲类治疗的患者体重指数和血压测定值均升高。
磺脲类最新药物格列美脲(G limepiride)是一个更具选择性K ATP通道阻滞剂。与其他磺脲类一样,它通过与SUR蛋白结合后调节K ATP通道活性,但结合的蛋白不同,其他磺脲类与SUR的相对分子质量140000的亚单位结合,而格列美脲却与相对分子质量65000亚单位特异性结合。格列美脲结合受体蛋白快,解离更快,因此与膜受体相互作用的时间较短。因为格列美脲与β细胞独特的结合方式,所以不象其他磺脲类药物,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K ATP通道的影响不明显。实验证明,该药将非胰腺活动降至最小,它无收缩人类外周血管的作用,且不抑制二氮嗪诱导的人前臂血管床扩张〔7〕,表明它与心血管K ATP通道没有相互作用,有可能减少不良的心血管反应。
迄今为止,磺脲类对心血管的安全性尚不能定论,有些资料表明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并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1〕,但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的治疗应首先着眼于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如适当运动、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需用磺脲类药物尽可能使用小剂量,短效作用类制剂。
参 考 文 献
1University Group Diabetes Program.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hypoglycemic agents on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dult2onset diabetes.V1.Supplementary report on nonfatal event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olbutamide.Diabetes,1976,25:11292 1153.
2 G ibert J P,Saracci R,Meier P,et al.Report of the committee for the assessment of biometric aspects of controlled trials of hypoglycemic agents.J Am Med Assoc,1975,231:5832608.
3 Leibowitz G,Cerasi E.Sulphonylurea treatment on NIDDM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mixed blessing?
Diabetologia,1996,39:5032514.
4Pogatsa G.Potassium channels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95,28(Suppl):S912S98.
5 O′Keefe J H,Blackstone EH,Sergeant P,et al.The optimal mode of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for diabetics:a risk2adjusted longterm study comparing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Eur Heart J,1998,19:169621703.
6Grover G J.Protective effects of ATP 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openers in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Cardiovasc Res,1994, 28:7782782.
7Smits P,Thien T.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ulphonylurea derivatives.Diabetologia,1995,38:1162121.
8 李钦选,牛新清,丁延锋,等.ATP敏感性钾通道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新乡医学院学报,1998,15:2412242.
9 房振英,Fontainb J.新钾通道开放剂BPDZ79对离体主动脉的扩血管作用.中国药理学报,1997,18:1012104.
10 G arratt KN,Brady PA,Hassinger NL,et al.Sulfonylurea drugs increase earl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direct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Cardiol, 1999,33:1192124.
11 Tumer R,Cull C,Holman R(United K 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United K 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17:a9year update of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n the effect of improved metabolic control on complications in non2 insulin2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Ann Intern Med,1996,124:
1362145.
(收稿日期:2000205217)
●读者●作者●编者●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并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