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
谈医学影像的融合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影像医学向前迈进。各类检查仪器的性能不断地提高,功能不断地完善,并且随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的应用,更
建立了图像信息存储及传输的新的模式。而医学影像的融合,作为
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将会成为影像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将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所谓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
影像信息的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即利用
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
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
息影像,以获得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1,2]。本文将从医学影像融
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技术、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5个方面进
行探讨。
1医学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1影像的融合是技术更新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
中的广泛应用,新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技术,图像存档和PACS的应
用及远程医疗的实施,标志着在图像信息的存储及传输等技术上已
经建立了新的模式。而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必须同步发展,在原有的
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挥影像学的优势。
影像的融合将会是后处理技术的全面更新。
1.2影像的融合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目前,影像学检查手
段从B超、传统X线到DSA、CR、CT、MRI、PET、SPECT等,可谓丰
富多彩,各项检查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在成像中又都存在着
缺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CT检查的分辨率很高,但对于密度
非常接近的组织的分辨有困难,同时容易产生骨性伪影,特别是颅
后窝的检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MRI检查虽然对软组织有超强的显
示能力,但却对骨质病变及钙化病灶显示差;如果能将同一部位的两
种成像融合在一起,将会全面地反映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异常改变,
从而弥补了其中任何一种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
1.3影像的融合是临床的需要影像诊断最终服务于临床治疗;先
进的检查手段,清晰的图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融合了
各种检查优势的全新的影像将会使诊断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辅助
临床诊治疾病。
2医学影像融合的可行性
2.1影像学各项检查存在着共性和互补性为影像的融合奠定了基
础尽管每项检查都有不同的检查方式、成像原理及成像特征,但它
们具有共同的形态学基础,都是通过影像来反映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病变的解剖、病理和代谢的改变。而且,各项检查自身的缺陷和成像中的不足,都能够在其他检查中得到弥
补和完善。例如:传统X线、CT检查可以弥补对骨质成像的不
足;MRI检查可以弥补对软组织和脊髓成像的不足;PET、SPECT检查
则可以弥补功能测定的不足。
2.2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影像的融合提供了方法和手
段现在,数字化技术已充分应用于影像的采集、存储、后处理、传输、再现等重要的技术环节。在首要环节即影像的采集中,应用了
多种技术手段,包括:(1)同步采集数字信息,实时处理;(2)同步采
集模拟信号,经模数转换装置转换成数字信号;(3)通过影像扫描仪
和数码相机等手段,对某些传统检查如普通X线的胶片进行数字转
换等;将所采集的普通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进
行存储、传输,为进一步实施影像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
3医学影像融合的关键技术
信息融合在医学图像研究上的作用一般是通过协同效应来描述的,影像融合的实施就是实现医学图像的协同;图像数据转换、图像数据
相关、图像数据库和图像数据理解是融合的关键技术。(1)图像数据
转换是对来自不同采集设备的图像信息的格式转换、三维方位调整、尺度变换等,以确保多源图像的像/体素表达同样大小的实际空间区
域,确保多源图像对组织脏器在空间描述上的一致性。它是影像融
合的基本。(2)影像融合首先要实现相关图像的对位,也就是点到点
的一一对应。而图像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越多,实现对位就越困难。因而,在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如CT图像和MRI图像)的对位时,
目前借助于外标记。(3)建立图像数据库用以完成典型病例、典型图
像数据的存档和管理以及信息的提取。它是融合的数据支持。(4)数
据理解在于综合处理和应用各种成像设备所得信息,以获得新的有
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1]。
图像融合的方法主要有4种:(1)界标配对:界标作为两种图像
相对应的融合点且决定融合的一些参数,它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
和立体外科学[3];(2)表面相合(SFIT)法:SFIT法又称头和帽法。
其原理:所有融合影像上可识别的同一解剖结构表面之间的均数平
方根(RMS)距离最小,其中,可用手工或半自动的边缘探测规则从每
种影像的一系列图片得到的器官外部轮廓就是表面;头代表从较高分
辨率影像中获得的表面模型;帽子代表从较低分辨率影像中获得表面
的一系列独立的点[4];(3)空间力矩配对:协调中心点和主轴(PAX),使PAX惯性力距最小,融合时包括计算偏心和旋转以协调PAX和比
例[5];(4)交叉相关法:此法基点是两种影像的相关系数值最大(接近)。主要用于同一种显像方式影像的融合[6]。以上4种融合方法
可分为两大类:(1)前瞻性融合法:在显像采集时使用特别措施(如
协调器具,外部标志等);(2)回溯性融合法:在显像采集时不采取特
别措施。
近年来,有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将融合技术归纳为单模融合、多模融合和模板融合[2]。(1)单模融合:是指将同一种影像学的图像融合,多用于治疗前后的对比、疾病的随访观察、疾病不同状态的对比、运动伪影和设备固有伪影的校准等方面;(2)多模融合:是指将
不同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融合,包括形态和功能成像两大类,多模
图像融合主要是将这两类成像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融合,其意义在
于克服功能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分辨率低的缺点,发扬形态
学成像方法各种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影像
学信息,直接进行不同成像方法之间的比较,多用于神经外科定位
手术、制定治疗计划等方面;(3)模板融合:是指将患者的图像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