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电视节目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电视节目的评价标准
过去看电视吧是看个热闹,真正开始学传媒的时候再看电视,该琢磨怎么看出点门道了吧,嗨,今年春节回家生活的中心除了吃喝拉撒依旧是看电视。但是当心理上感觉是要看门道的时候,还真觉得自己是专业人士,对看的节目自然是要做一番点评,哪些节目觉得好哪些觉得不好总是要分析分析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分析的时候就发现原来我自己对节目的好坏的感觉是由我自己的评价标准决定的。
那么我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我这样问自己。
先说说我看的电视节目吧。
偶然发现的一个好节目是广东卫视的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眼》,有点类似于《锵锵三人行》的形式,都是三个人坐那儿“聊天”,当然这个聊天也不是随便的闲聊,既然是做节目当然要聊点儿热点话题,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春运刚刚拉开帷幕, 所以那期的话题叫“春运何时解民忧”, 其实我没碰到过春运买票乘车难的问题,但是郎咸平一下子吸引了我。有幸看过他的另一期节目,讲的是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的问题,这个事情可是跟我联系得很紧,那就干脆听听听吧,一听不打紧,一下子就被郎咸平犀利又深刻的分析吸引了,我这才知道原来就业难是有很深刻的经济原因的,以制造业为例,欧美国家处在产业链的顶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他们的大学生就业没有问题,而中国处在最低端,需要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也就是说中国的很多就业机会实际上是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的,但是中国人陷入的一个误区,不大看得起做廉价劳动力的人,包括我自己也有这种误区,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做一份体面的工作,所以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几乎都不愿意从事廉价劳动力的工作,而扩招之后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大学生去竞争相对而言少部分的非“体力”劳动,竞争一定是激烈的结果没有竞争上的只好再苦苦寻找,所以造成了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的局面,这个状况一时是难以解决的,我就看明白就业难这个事儿了,所以我开始关注郎咸平。
这一期节目 郎教授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一针见血的指出春运的根本问题在于违背了春运经济学的规律,铁路的密度不够,要增加铁路的运力缓解春运的客流压力,增加绿皮车的密度是解决之道,并且批判铁道部盲目建高铁不仅没有用处而且对于公共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更是揭密铁道部建高铁的内幕。
我个人认为这期评论做得很不错,我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我会希望从媒体口中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政府在做春运工作但是春运难
还是个头疼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媒体人的角度,我希望新闻评论节目能够为老百姓和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这个节目就是这样,向公众分析了春运难的原因同时给出了解决春运问题的办法,这一点很重要,而且用郎咸平这样的专业的人士来解读春运,很有权威性,更容易让人信服。
主持人王牧笛做完这期节目之后在微博上发感慨说“批了铁道部领导又让写检查了,把以前的又改个名儿交上去”,可以想见这个节目的评论力度,我单纯的认为这是个为公众说话的节目,也单纯的认为他们的领导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要不然在这个政府和公众矛盾扩大
的今天这节目一定会被压下来。假设这个节目放在央视,我们有没有机会看到呢?就是白岩松的《新闻1+1》,也是要受到审查的。
第二个节目是中国教育一台的《成长没烦恼》,这个节目主要是帮助沟通父母和子女在生活中对一些
问题的看法,通过两方陈述自己的观点,由心里专家和观众根据陈述打分表示自己支持哪一方并且说明理由,支持票数少的那一方要根据节目规则接受另一方事先想好的约定。这是一档亲子沟通的栏目,根据我的经验,我和母亲在很多事情上意见是我不愿听她的她也不愿听我的,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有外人进来表示支持我的意见的时候我的母亲就会软下来听听我的意见,换做我也是这样。有时候电视就是承载着沟通的责任,就像湖南卫视的8090,褒贬不一,但是你不可否认,两个人之间的疙瘩,不摆到台面上是不好解开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委托人参加这个节目,但是通过电视这个平台 ,在主持人的一步步追问下当事人都能把问题说清楚,这个速度比私下里解决要快得多,所以这个节目也是一样,摆到台面上听听专家和观众的意见也比较容易让双方都冷静下来重新思考。
第三个节目是天津卫视的电视招聘节目《非你莫属》,首先我觉得创意很好,可以电视相亲,当然也可以电视招聘,给想找工作的人提供了一个找工作的平台, 暂且抛开应聘者和招聘者为什么目的而来,在这个舞台上应聘者和公司老板之间的思想交锋却是很激烈的,60后70后与80的思想碰撞也不断的呈现在这个舞台上。
科教频道的一期节目教我怎么分辨好鸡蛋坏鸡蛋,我就觉得这个节目很好很实用。
所以我对电视节目的评价标准是有没有为公众提供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说白了其实媒体就是一个媒介平台,我想特意强调可能性,因为解决问题不是媒体的责任,媒体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评论春运的节目,媒体也
只能分析解读,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是政府,如果政府不解决这个问题,媒体的解读就没有实质的意义了,就像电视招聘双方抱着什么目的而来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位又是一回事儿,但是有这个节目存在就有人可能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工作,就有公司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合适的人。
而其实说到本质上这个评价标准实际上也映射出了我自己对于将来工作的期望,当然首先不会去做纯粹的娱乐节目,不过像天天向上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还是可以考虑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做新闻,并且是朝着新闻评论方面发展,我知道做新闻尤其是新闻评论是块硬骨头不好啃,但是正如上边所写的,媒体特别是新闻人不单单是传播消息的工具,这一点正在弱化,更多的新闻报道向着夹叙夹议的趋势发展,新闻评论更是应该成为新闻界的主导,因为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仅仅让你告诉他这里发生了什么,他们更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啊我要加油啦,不管以后会做什么工作起码要在上学这一段时间里对自己想学的东西多做些练习,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