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题(市级公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 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 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 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 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 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 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 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 从事惧然而止。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 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 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 害之。
陷阱一: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人、甲事物、甲现象的叙述, 陷阱二:以偏概全 在选项中用于乙人、乙事物、乙现象,从而形成 原文涉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选项却只选 陷阱。 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所概说的非全部 非其人、非其时、非其事、非其地、 要素,从而形成陷阱。 非其言、非其行、 非其因、非其果 (强加因果)
陷阱一: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人、甲事物、甲现象的叙述, 在选项中用于乙人、乙事物、乙现象,从而形成 陷阱。 非其人、非其时、非其事、非其地、 非其言、非其行、非其因、非其果 (强加因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 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 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 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 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以偏概全 解析: 非其人 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 名。 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不仅仅是因“蒙冤不会忍气吞 声”,而且文中指的是“帝不之罪”。 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 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 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 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 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 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 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 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 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 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 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 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 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 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 章都被搁鼍,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 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 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解析:“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不正确,应是 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不是全部,“都”
非其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 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 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 其强,不敢有异。…… ……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 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 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 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 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解析: 非其人 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 名。 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不仅仅是因“蒙冤不会忍气吞 声”,而且文中指的是“帝不之罪”。 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
…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 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 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 …帝 又进访龙骧将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 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朱东林
【探法一 分析综合题常见的试题陷阱有哪些?】
纵观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综合”题的选项中 都有不同的陷阱,我们必须具有识别试题中陷阱的能力,以免 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下面以一些高考试题为例说说这类 题设置的常见“伎俩”及解题思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 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 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 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 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 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解析: 以偏概全 非其人 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 名。 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不仅仅是因“蒙冤不会忍气吞 声”,而且文中指的是“帝不之罪”。 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1.对 位 确定区间 2.比 较 通过细节比较,探寻是否存在各大陷阱 3.确 定
练习…………
对位———比较———确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 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 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 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 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 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 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 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 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 惧,安正色自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 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 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 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 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 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 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 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 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 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 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 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 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 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 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 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 施欤?
故意夸张
【探法一 分析综合题常见的试题陷阱有哪些?】 陷阱一:张冠李戴
陷阱二:以偏概全
陷阱三:望文生义
陷阱四:无中生有
陷阱五:故意夸张
即夸大(缩小)某种作用、 陷阱六:混淆文意 程度或扩大(缩小)答案的范围。 即选项出现的内容是想当然的,含混 选项往往将一些限 制、修饰语去 而一笔带过的比如今年江苏高考沈通明 掉,从而夸大(缩小)这种作用、 与前任巡抚彭子篯的结交,免了他的 程度或答案的范围形成陷阱 罪,其实是遇赦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 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 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 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 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 归于帝,帝不之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 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 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 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 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 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 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 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 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无中生有
【解析】B项: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原文在第二段: “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 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 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
陷阱一:张冠李戴
陷阱二:以偏概全
陷阱三:曲解词义
原文中所用的词都是特定义,在一定的语境 陷阱四:无中生有 中,词义是服务于内容的,切不可曲解,以此 选项中出现原文中没有提供的信息,即本 来设置陷阱,我们也要小心 无此物,硬说有此物; 本无此事,硬说有此事;本无此意,硬说 有此意。
望文生义
陷阱一:张冠李戴 陷阱二:以偏概全 原文涉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选项却只选 陷阱三:望文生义
我们也wk.baidu.com小心
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所概说的非全部 原文中所用的词都是特定义,在一定的语境中, 要素,从而形成陷阱。 词义是服务于内容的,切不可曲解,以此来设置陷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 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