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作者:黄龙海
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10期
[摘要]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3.84亿人。”网络媒体为公众建构了“公共话语空间”,信息的汇聚和信息传播的分权的两大特征为网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起到了其它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优势。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民愈来愈懂得利用网络传播舆论,监视我们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本文从网络的两个最重要特征出发分析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传播舆论舆论监督作用
一、网络传播的特征
网络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信息的汇聚和信息传播的分权。人与人在网络世界里的汇聚使网络对人的社会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汇聚主要是以意见交流的方式进行的。网络具有“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性质。
网络的发展已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时,一些研究者提出,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为公众提供了“公共话语空间”。公共话语空间还意味着,网络是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此外公共话语空间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可以将弱小的个体声音汇聚成强大的集体声音,使之广为传播,对现实生活能够起到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例如论坛、聊天室等都是公共话语空间的表现形式。
信息传播的分权是网络传播的另一重要特征。网络传播走向汇聚时也带来了分权的趋向。“去中心化”一直被视作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在前互联网时期,大众媒体就是受众的中心。网络打破了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受众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播客、维客等就是利用网络传播的这一特征而实现的。据全国25次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较2008年底增长5940万人,使用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活跃博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间的博客用户规模达到1.45亿,增长率为37.9%。”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
二、网络中意见的传播
网络中意见的传播是指,意见从网络中的个别区域向其他区域的扩散过程以及各个区域间意见的交叉运动。在没有网民之外的特别力量的控制或干扰的情况下,意见会以某种规律自由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它与信息流动的规律是相似的。从流动的手段上看,聊天室讨论、转帖到论坛最常见,此外还有邮件转发等方式。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网民的意见自由流动之外,还存在外来力量干预的可能性。例如网站为了引导意见的走向,会采取一定手段对意见的形成、冲突与流动过程进行干预,例如删帖、提升某些帖子、邀请嘉宾、培养意见领袖等。
意见表达的主体是公众,公众自身对于意见传播也有一种自然选择机制,人们会推动自己认同的意见的传播,而制约不认同的意见的传播。这种机制会作用于意见的形成、冲突及流动的各个环节。正是这种机制会使网络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声音越来越大,而其他声音渐渐弱化,形成“沉默的螺旋”现象。
意见传播在网络议程设置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意见传播的一类主体是传播者、某些事件的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网络媒体为他们的意见表达提供了窗口,也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到达公众提供了通道。这些意见在某些时候有助于加强议程设置力度。当然,有时也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而意见传播的主体是公众。从传者一端看,公众的意见表达是对议程设置的直接回应。传统媒体时代对某个议程的设置,作用于社会个体后,这些个体往往不能通过媒体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媒体也很难直接评估自己的传播效果。但在网络中,影响马上可以形成并清楚地表现出来,网站可以很快地获得反馈。以便决定自己的进一步对策。这有助于优化议程设置的手段与方式,提高其效果。
从网民一端看,网络中的意见气候,会影响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网络中的激烈的意见表达乃至冲突,会引起后来者产生好奇与参与的愿望,如此循环往复,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注意力,就会程螺旋式上升。当然,网民也可能用冷淡的意见反应来对待媒体极力要设置的议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媒体的议程设置努力。
另一方面,网络中的意见气候,使公共议题得到凸显。原本对这些议题不感兴趣的网民,也会情不自禁地对此予以关注。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被排斥在公共话题之外。
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迅速全面的信息传播能力与强大的意见表达与流动能力的结合,使得网络在议程设置方面,具有更为强大的一种潜在力量。
三、网络舆论的形成
(一)舆论的关键在于意见的传播
国内外的学者们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对舆论进行了定义。大多数学者都承认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刘建明认为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大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喻国明认为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舆论与意见的传播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舆论和一般意见不同。它代表和反映社会成员中相当数量的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和评价,是群体意识的集合,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舆论必须是公开表达的意见,只有公开表达,才能传播交流,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而形成更广泛的普遍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群体性。”即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公众对舆论的传播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以集合形式为表现,表现为公众意见的交集。常见的舆论传播方式是以大众媒体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可以对舆论进行传播、引导甚至施加影响。本文则主要讨论网络媒体对舆论的传播、引导和影响。
(二)网络舆论的形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它能最大程度上促进意见的传播。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网民隐去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依靠建立在逻辑和事实基础上的道理来说服别人,交流得以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回到其本身,因此在网上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对任何人任何机关部门就一些社会事件或问题提出质疑和建议。由此网上民意聚集、传播时便产生了网络舆论。
在网络传播中网络舆论日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网络舆论在网络传播中发轫并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迅速扩散。它的形成主要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中报道,以及网民通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