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心身疾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籍
• 心身医学,James L. Levenson主编,吕秋云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案例
• 一个遭遇麻袋蒙头绑架4个小时的青年男性
神经免疫
• 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用儿茶酚胺处理的外周血白细胞 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IL-12的生成,而增加IL-10的生成 ;GC明显抑制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也轻 度影响单核细胞表达IL-10受体
• 对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T细胞反应减弱,而B细胞的增 殖反应增强
五、心身疾病的预防
同时兼顾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 早期的心理指导促进人格完整 • 矫正不良习惯与行为模式 • 减少和消除心理应激 •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 定期体检与早期干预 • 、、、
小结
• 心身疾病广泛存在与临床各科 • 临床思维需要引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 用心身统一和系统治疗的观念面对患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
心理 社会
一、概念
• 心身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均与心理社会因素 密切相关的,具有躯体病理改变的疾病或临床综 合征
• 1943年,Haliday提出明确的心身疾病临床特征
经典的心身疾病
• 消化性溃疡 • 溃疡性结肠炎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局限性肠炎
• 类风湿关节炎 • 原发性高血压 • 支气管哮喘
• 违抗医疗建议
心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生理学说
神经免疫 • 应激——神经内分泌——心身变化——疾病
中枢神经
神经内分泌
•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加——糖皮质激素 (GC)增多;
• HPA活性加强——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加 • 生长激素、催乳素、胰升糖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分
泌增加,影响心血管、肾脏功能和代谢,并和神经系统一 起共同调节机体对环境的反应 • GC:通过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干扰细胞因 子的生成和APC的特异性调节能力来活化和调节T细胞的 发育 • HPT活性增加——T3、T4增加/降低,伴或不伴TSH改变
医疗机构中患者最常经历的应激
• 与疾病有关的应激 • 与医院环境有关的应激(去个人化、失控、隐私减少等,
Gazzola and Muskin 2003) • 患者很大程度的依赖他人来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这种改变
对很多人来讲是重大应激(Kornfeld 1972, Muskin 1995)
• 面对疾病时,患者必须经历三项连续任务(Perry, Viederman 1861)
心身疾病
刘阳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案例
• 男,49岁,10月前配偶车祸去世 • 失眠、抑郁、自责、无价值感、食欲下降、体重下降
8KG • 9月前,烦渴、多饮、多尿——糖尿病 • 个性:保守、依赖、顺从、易怒,情绪不稳定
讨论
• 精神症状群? • 躯体症状群? • 如何诊断糖尿病? • 应激与糖代谢的关系? • 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 对抗体产生的影响:抗体产生减少
案例
• 一个经历丧子之痛,半年后发现直肠癌的中年男性
应激理论模型
各种应激源
早期环境影响
心理生物学过程 遗传因素
个体的认知评价 各种心理中介
情感、思维、行为反应 各种生理中介
疾病前驱症状
可能的结果:疾病易感性增加 精神疾病、心身疾病 恢复机体原有状态 机体适应能力提高
心身疾病患病率
• 30-50%住院患者属于心身疾病 • 国内:27.1%住院患者,22.8%门诊患者属于心身疾病
•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都属于广义的心身疾病的范畴
二、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的常见情 况
• 躯体疾病的精神症状 • 躯体疾病或治疗的精神合并症 • 躯体疾病或治疗的心理反应 • 精神障碍的躯体表现 • 精神障碍或治疗的躯体合并症 • 共患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
综合医院心身疾病的分布
• 心内科 • 呼吸科 • 消化科 • 肾脏科 • 内分泌科 • 肿瘤科 • 风湿免疫科 • 传染感染科 • 皮肤科 • 眼耳鼻喉科 • 理疗康复科
• 妇产科 • 儿科 • 普外科 • 骨科 • 神经外科 • 慢性疲劳和纤维肌痛综合
征
• 老年科
心身疾病的范围
• 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 • 躯体疾病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 • 感知与各种心理反应 • 心理社会功能 • 躯体疾病对神经系统的直接间接作用,影响患者的心理活
• 对自己和他人承认自己患病 • 退化,需要依赖别人的照顾 • 康复后正常功能的恢复
对患病的情绪反应
• 愤怒、悲伤、焦虑恐惧、内疚、羞愧、、、
对患病的行为反应
• 适应性反应
• 寻求支持 • 利他 • 关于生命优先权的顿悟 • 成为自身所患疾病的专家
对患病的行为反应
• 适应不良的反应
• 对治疗的不依从(防御耻辱、抵抗无力感、共病精神障碍 、现实原因)
心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动力学说
• 个体潜意识的冲突与躯体器官功能的联系 • 潜意识的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
统的功能,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器官症状 • 躯体症状是一种符号化的“器官语言” • 任何躯体症状都由它存在的意义
四、心身疾病的治疗
1、心理干预目标 •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 消除心理学病因 • 消除生物学症状
心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学习理论
• 观察学习与模仿 • 学习与行为表现 • 强化的作用 • 自身行为影响
2、心身同治的原则 • 对症治疗 • 心理治疗 • 精神药物治疗 • 康复治疗 • 、、、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干预的方法 • 支持治疗 • 环境控制 • 松弛训练 • 生物反馈 • 、、、
• 认知治疗 • 行为矫正 • 家庭治疗 • 康复训练
动 • 特殊医学障碍中的心理因素 • 躯体疾病引起的心身反应(肿瘤、严重心脑血管事件、严
重外伤、残疾、其他慢性疾病)
三、患者为什么出现心身反应?
• 应激理论
• 各种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和情绪的一系列变化,表 现为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异常。
• 了解应激理论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身变化的原因,提 供更加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