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规律与媒体特性

合集下载

新闻学知识点总结

新闻学知识点总结

新闻学知识点总结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学科,它探讨新闻的传播方式、受众反应、新闻产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运作等方面的问题。

在新闻学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新闻传播、新闻媒体、新闻编辑、新闻管理、新闻伦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新闻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新闻的定义和特点1.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指人们能够了解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它是对社会生活和事件的报道,是一种传递事实与观点的媒介。

新闻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进行传播,它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

2. 新闻的特点新闻具有“五个W和一个H”的特点,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这是新闻报道要注意的重要要素,通过它们可以准确、完整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二、新闻传播1. 新闻传播的途径新闻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些新兴媒介,新闻可以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2. 新闻传播的方式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新闻媒体直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例如电视新闻、报纸报道;间接传播是指受众通过口口相传、社交媒体分享等方式获取新闻信息。

三、新闻媒体1. 新闻媒体的种类新闻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它们是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载体。

其中,互联网作为新兴的新闻传播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新闻传播。

2. 新闻媒体的特点不同的新闻媒体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报纸新闻具有文字详实、图文并茂等特点;电视新闻具有形象直观、画面感强等特点;广播新闻具有声音传播、即时报道等特点;互联网新闻具有多媒体融合、实时更新等特点。

四、新闻编辑1. 新闻编辑的职责新闻编辑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环节,他们负责采访、撰写、编辑和发布新闻。

新闻编辑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丰富的新闻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要点,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掌握新闻规律 注重引导舆论

掌握新闻规律 注重引导舆论
掌握新闻规律注重引导舆论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更好地统一起来力量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来办法和路子探索出来既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千百万群众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新闻单位的舆论引导
刊 首 寄 语
掌握新闻规律 注重引导舆论
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更 好地统一起来 ,力量凝聚起来 , 办法和路子探索出来,既需要党 和政府以及千百万群众的共同努 力,也需要新闻单位的舆论引导. 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研究新闻规 律,注重引导舆论,努力做到善 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 握舆论主动权.发生了突发事件, 第一位的是处置突发事件,但要 有专人组织新闻发布,有了好的 舆论环境,对顺利处置突发事件 是十分有利的 . 要先发 ,早发 , 主动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一定要 客观 ,准确,千万不要刻意隐瞒 什么,是什么就说什么,怎么处 置就怎么说,越真实越好. 有了 突发事件,媒体听不到政府的声 音是不行的,党的主流媒体不报 道,其他媒体会报道,互联网会 传播,手机也会发短信 �� 与其 被动应付,不如主动报道. 掌握 话语权,就是掌握信息的客观公 正权 . 信息量一定要大,要足, 要详细具体,使小道消息没有市 场. 该报的都报了,没有内情可 挖,大道通畅了,小道自然没有 人走了. 掌握话语权,要靠信息 发布,而不能靠权威控制. 要学习些新闻知识,掌握新 闻规律 .掌握了新闻宣传的特性 和规律,我们才能做到懂得媒体, 才能同媒体打交道,才能用好媒 体 .媒体是传播新闻的,新闻就 是要新 ,要快,要有可闻性. 社 会发生什么,它就报道什么;什 么越新越奇,就越有新闻性,媒 体就越有报道的积极性,这是职 业使然,也是新闻规律的表现 . 对新闻事件,还要根据记者的视 角来聚焦或放大,来评论或述说, 这也属于新闻规律的范畴 . 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 做到帮忙不添乱 .要树立责任意 识,严格遵守关于突发事件, 群 体性事件和舆论监督报道的有关 规定,要有利于大局稳定 ,有利 于问题解决,有利于事件的处置. 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自诩 "民意代言人 " ," 社会救世主" . 要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特别是 报道突发事件, 群体性事件, 舆 论监督的水平 . 下笔前慎思考 , 细掂量,不能凭感情和意气用事. 搞新闻的没有感情和激情不行, 但这个感情和激情要有理性作指 引.�

各类新闻媒体的特点及应

各类新闻媒体的特点及应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h
1
各类新闻媒体的特点 及其应用
h
2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各 样重大的变化中,现代媒介的繁荣已经成为一 个引人注目的成就。1958年中国制造了第一台 黑白电视,到1985年,我国电视机的产量达到 了1663万台,超过了当时的美国和日本,但是, 百户拥有电视机的数量不足13台。到2007年,
化”——或者说是一种“族众文化”。
围绕着传统的媒介,我们观看新闻联播、阅 读时事报道,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儿。这种种 的形式,造成了一个有着共同话题、共同趣味和
共同体验的“大众社会”。
h
4
■围绕着新兴媒介,我们看电视、聊BBS、听MP3、 上网,我们开始分化成一个个不同的族群,每一个族 群里的人使用一种族群的“语言”、谈论共同的体验。 显然,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最终在改变我们
h
16
网络媒体的应用规律:
1、标准全球化;
2、新闻琐屑化;
3、内容世俗化;
4、目的功利化;
5、舆论两极化。
由于许多新闻网站普遍存在依赖母体,缺乏编辑能力, 没有信息来源。因此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网站都没有 自己的记者,而是依靠传统媒体提供稿源,一方面网上 信息与传统媒体的信息重复,另一方面因为一家有实力 的传统媒体往往与几家甚至是几十家网站有合作关系, 经常出现多家网站用同一篇新闻文字稿和新闻图片的情 况,只不过是换了个标题而已。
随后发生的两件事更值得关注。一是数千北京市民通
过网络参与央视火灾的报道,当天晚上随着火势的进
展,网民自发的手机拍摄图像迅速出现并不断滚动更
新,与CCTV自身姗姗来迟又太“言简意赅”的报道
相比,新媒体的集中爆发值得大书一笔。另一个现象

新闻学知识点梳理

新闻学知识点梳理

新闻学知识点梳理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与新闻工作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新闻报道、媒体经营、传媒法律等多个方面。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士或者对新闻感兴趣的读者,了解新闻学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报道的特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闻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新闻的定义和特征新闻是指通过新闻媒体传播的有关时事、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信息。

它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及时性: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新的信息,以满足读者对时事的需求。

2.真实性:新闻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避免主观偏见和虚假内容。

3.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当尽量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或团体的立场和态度。

4.社会公共性:新闻发布应当关注公众利益,具有针对全社会的广泛传播性。

二、新闻报道的原则和方法1.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应当真实地反映事实,避免虚假、不实的报道。

2.客观性原则:应当尽量客观、中立地报道,区分事实和评论。

3.多样性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多样化,覆盖各个领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4.及时性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及时发布,以满足读者追求时效性的需求。

5.新闻价值原则:新闻报道应当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具备社会影响力。

三、新闻媒体的分类和特点新闻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大类。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而新媒体则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信技术等。

1.传统媒体的特点:- 报纸:信息覆盖面广,深度报道较多,语言表达正式。

- 电视:具有直观性、视听性强,能够及时报道现场新闻。

- 广播:音频传播,适合在特定场景中听取新闻。

2.新媒体的特点:- 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媒介门槛较低。

- 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度高,信息传播范围广,具有个性化特点。

- 移动通信技术: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传播范围更广。

四、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应当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不违背社会公德、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与工作原则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与工作原则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推动新闻传播变革
数字化技术使得音视频内容制作、传输和接收更加高效便捷,网络化技术则实现了新闻 内容的实时更新和全球共享,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观众接收习惯。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新闻生产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环节的应用,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大 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背景资料和
服务人民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 众,反映人民心声,满足人民精 神文化需求。
真实性原则
确保新闻真实
广播电视新闻必须真实、准确、 全面、客观,不得虚构、夸大或 歪曲事实,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
性和可信度。
深入调查研究
加强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工作,掌 握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事实真相 ,为新闻报道提供有力支撑。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与工作 原则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 传播规律探究 • 工作原则解析 • 实际操作指南 • 案例分析:成功实践分享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无线电波或 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 工具。
特点
时发现和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话题,引导社会舆论。
02 03
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包括 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 适应新闻传播变革的需求。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立 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

新闻传播四大规律

新闻传播四大规律

新闻传播四大规律一、时效性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是指新闻的传播和报道要及时、迅速,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于新闻的获取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新闻媒体要及时捕捉新闻事件,及时报道,以保持新闻的热度和权威性。

同时,新闻媒体还要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如互联网、手机等,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

二、权威性新闻传播的权威性是指新闻报道的来源要可靠,内容要真实可信。

新闻媒体要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严格把关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编造、不歪曲事实。

同时,新闻媒体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平和可信度,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公正性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中立。

新闻媒体要坚持客观报道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带有个人或团体的偏见。

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进行,不添加个人的主观意见和评价。

同时,新闻媒体还要关注社会多元化的声音,充分体现各种观点和立场,让公众自己做出判断。

四、多样性新闻传播的多样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

新闻媒体要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关注各种新闻事件和话题,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

新闻报道要有深度,要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因素,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同时,新闻媒体还要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法,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来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的四大规律是时效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多样性。

这四大规律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发展和壮大的关键。

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新闻传播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媒体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报道水平,做到快速、准确、客观、全面地传递新闻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全面提高宣传水平——问题分析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这就是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由于新闻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因此“政治家办报”的新闻思想一直是当代中国新闻界的主旋律。

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电视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种喉舌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具备宣传功能。

更何况电视新闻又具有收视率高、可视性强、容易被受众接受等独特优势,就不能不担负起宣传的重任。

中央电视台由于它有着“对内代表党和政府,对外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定位,因此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秉承“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宗旨,在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先进典型的主题性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节目形式。

电视系列报道把电视专题片乃至于记录片的优势引入新闻节目,使电视新闻能够全景式、多侧面地报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

这些有影响的系列报道有《改革在你身边》、《腾飞的“八五”》、《“菜篮子”工程》、《来自浦东的报道》、《风雨兼程话“京九”》、《历史的跨越》、《走遍中国》、《丰碑》、《走向辉煌》、《三个代表在基层》等等。

实践证明,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能够用设置议题的方式主动开展各种成就的深度报道,从而鼓舞人心、回答时代和群众关心的问题。

但是有人说,现在的新闻不叫新闻,应该叫宣传;现在的记者不是记者,而是宣传员。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新闻节目中宣传成分多一点味道浓一点而不满,然而,这也说明了目前我们的电视新闻在宣传艺术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我们努力的余地还很大。

新闻媒体只有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从自身的特性和受众的需求出发,运用新闻的专业手段,创造性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宣传贯彻,才能达到宣传目的,违背新闻规律,新闻媒体就会失去受众,就很难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上有人发表言论说:“《新闻联播》近年来已经概念化、公式化,内容大致由几项组成----新闻联播=领导人国事、公务、事务活动+各种会议报道+各项成绩报道。

新闻传播的规律

新闻传播的规律

新闻传播的规律
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量的大小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信息量也不断增加。

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覆盖范围也随之加快。

2. 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不仅能够实现即时传播,而且还能够实现实时互动。

3. 新闻传播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逐渐被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所取代。

4. 新闻传播具有时效性和传染性
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染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意味着新闻要及时报道,否则就会失去新闻价值。

而传染性则意味着新闻能够快速传播,引起公众关注和讨论。

5. 新闻传播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还具有社会影响力。

它能够引导和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1 -。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崛起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重塑了人们获取和消费新闻的习惯。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传播速度的极大提升。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采集、编辑和发布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

而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新闻的实时传播。

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记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立即将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受众几乎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这种即时性使得新闻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人们能够更快地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相对有限,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

而新媒体则涵盖了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等众多形式。

不同的平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获取新闻的方式。

例如,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上班族可能会在通勤途中通过新闻客户端浏览资讯。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新闻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互动性是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又一重要特点。

在传统媒体中,受众往往是被动地接收新闻,缺乏与媒体和其他受众的互动交流。

而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评论、点赞、分享等功能,使受众能够积极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

受众可以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受众对新闻的参与感,也促进了公众意见的形成和传播。

同时,媒体也能够通过受众的反馈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调整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新闻,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

短视频新闻以其简洁明了、生动直观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通过短视频,新闻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关键信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

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前所未有的强大。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信息浪潮中,如何更好地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新闻规律,简单来说,是指新闻在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法则。

它包括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

而传播规律,则涉及信息如何在社会中流动、扩散以及被受众接收和理解的方式。

尊重新闻规律的首要一点就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新闻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新闻工作者在采集和报道新闻时,必须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实和求证。

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关注度而编造虚假新闻,或者对事实进行歪曲和夸大。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应该有可靠的来源和依据。

比如,在报道一起突发事件时,不能仅仅凭借道听途说或者未经证实的消息就匆忙发稿,而是要通过多渠道的调查和核实,确保所呈现的内容是准确无误的。

及时性也是新闻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之所以称之为新闻,就在于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如果新闻不能及时发布,就可能被其他渠道抢先,从而失去其价值。

但这里的及时,并不意味着可以牺牲真实性和准确性。

新闻工作者需要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保证新闻的质量。

客观性是新闻规律中不可忽视的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尽量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偏见,以中立、公正的态度呈现事实。

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利益或者压力而对新闻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

比如,在报道一场政治竞选时,不能偏袒某一方,而应该客观地介绍各方的观点和表现。

在尊重传播规律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和特点。

不同的受众群体对新闻的关注点和接受方式是不同的。

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老年人可能更依赖传统的电视和报纸。

因此,新闻传播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同时,传播规律也要求我们注重新闻的传播效果。

这不仅仅是指新闻的点击率和阅读量,更重要的是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和作用。

关于《新闻》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新闻》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新闻》的知识点总结一、新闻的定义1. 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指报道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和事实的资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它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公众,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的最新动态和变化。

同时,新闻也是媒体的一种主要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可以吸引读者、听众和观众,提高影响力和流行度。

2. 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主要包括及时性、公共性、真实性、客观性、新闻价值等。

新闻必须是及时的,即时刻更新最新的事件和资讯;新闻必须是公共的,即针对公众的利益和需求;新闻必须是真实的,即报道的事件和资讯必须属实;新闻必须是客观的,即报道必须偏离主观色彩,客观公正;新闻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即对公众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

二、新闻的类型新闻通常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通常指政治、经济、社会等重要事件和事实的报道;软新闻通常指文化、娱乐、时尚等轻松活泼的资讯报道。

硬新闻追求客观、真实、及时等特点,注重新闻价值;软新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和通俗性,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

此外,新闻还有现场直播、采访报道、评论、专题报道、背景报道、特稿等多种形式和类型。

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通常包括时效性、影响度、权威性、独家性、情感性等多个因素。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及时和迅速程度;影响度是指新闻事件对社会公众和观众的影响程度;权威性是指新闻报道的来源和报道的真实性程度;独家性是指新闻报道的独特性和独家性程度;情感性是指新闻报道对公众情感和情绪的渲染程度。

四、新闻采写新闻采写是指新闻从发生、发展到传播的全过程。

新闻采写通常包括新闻事件的报道、事实的调查、采访对象的选择、报道的形式和结构等多个环节。

新闻报道要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报道的内容真实、客观、公正;要注重及时性,确保报道的内容及时、及时、及时;还要注重新闻价值,确保报道的内容有重大价值和影响力。

五、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新闻报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社会公众的期望和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和工作原则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和工作原则

(4)第四层次
T1〉T2,而且本媒体报道该新闻事实旳时 刻晚于其他媒体,时效性最低。
B、主要性 指新闻事实变动旳影响、意义和主要程度。
(1)地域 新闻发生地与新闻事实本身可能有某种特
殊旳关联,构成新闻旳特殊背景。
一般来说,受众对发生在本地(本国)旳 新闻会予以尤其旳注重。
(2)利益关系
新闻所传达旳信息是否与自己有利益关系, 这种利益关系是深还是浅。
以追求节目旳新奇、时髦为主要目旳旳心理 动机。希望看到新旳、前卫旳节目体现形式、 节目形态、主持风格、编排方式等。
e 求以便动机
以追求提升收视率,降低收视成本为主要目 旳旳心理动机。
受众希望节目旳编排符合自己旳收视习惯和 心理逻辑,节目安排旳时间恰好是自己旳休 闲时间等。
f 满足嗜好旳动机 以满足个人特殊偏好为目旳旳收视动机。
g 从众收视动机 为保持与别人步调一致而收看某类节目旳收
视动机。
C 趣味性
广播电视新闻能够激发受众爱好旳原因在 于契合了受众旳某种收视期待,这种期待由 受众“求同”和“求异”旳双重心理易引起他们
旳爱好,如: a 作为人旳最基本旳情感
同情、正义、爱心……
(3)需求旳层次。 马斯洛提出旳需求旳五个层次。
自我实 现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受众因为不同层次旳需求而引起旳收视动机 有:
a、求实动机
以追求节目旳使用价值为主要目旳旳收视动 机。在收看节目时,受众尤其注重节目旳效 用、质量,注重节目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愉悦 感或对自己旳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等。
(2)第二层次
T1〉T2,但是某媒体报道该新闻事实旳时 刻早于其他媒体,此为独家新闻,时效性仅 次于现场直播。

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特点规律探析

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特点规律探析

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特点规律探析作者:***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3年第08期新闻信息是人们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全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传播手段和传播主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新闻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概述内涵全媒体的内涵。

所谓“全”,是指覆盖面广,包括报纸(含杂志)、广播(含电视)、网络(含手机)等。

“媒”,指各种媒介。

因此,全媒体即指涵盖所有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能够同时向公众提供多种内容的信息载体或平台。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整合: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整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信息内容;多渠道传播: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传媒渠道,将信息内容传播给不同的受众群体;多维度呈现:通过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技术手段,将信息内容以多种角度进行呈现,增强用户体验;多元化表达: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效等,满足用户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和表达习惯。

优势第一,覆盖面广。

全媒体整合了多种媒体形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覆盖不同的受众群体,包括网络用户、电视观众、手机用户等;第二,立体多元。

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制作,实现音视频同步直播,使观众在观看时获得更加立体的体验,增强其参与性;第三,实时共享。

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用户数据共享,可以根据用户关注有针对性地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信息,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第四,效果可追溯。

全媒体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传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帮助媒体进行精细化调整和优化。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规律分析新闻的时效性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研究

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研究

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研究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是指新闻信息在社会中传播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原则。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了解并研究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对于深入了解社会舆论动向、准确把握信息传播的趋势以及形成科学合理的传播策略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新闻舆论传播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规律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闻舆论传播的特点1.快速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舆论传播变得日益迅速。

信息在社交媒体和各大新闻平台上瞬间传播,使得舆论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甚至可以形成爆发式的传播。

舆论的快速传播使得新闻内容能够快速被大众接收和了解,同时也给了舆论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交互性新闻舆论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变成了互动化的传播。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播出去,从而影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交互性的传播使得舆论形成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3.碎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

新闻舆论传播形成了多个独立的传播节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碎片化的传播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信息的片面化和失真化。

1.传播媒介的特性传播媒介的特性是新闻舆论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使得新闻舆论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但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低质量信息的影响。

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等媒介在新闻舆论传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众面临信息过载和信息干扰等问题。

2.社会文化背景每个社会文化背景都会对新闻舆论的传播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有所不同,因此新闻舆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也会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传播方面,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传播习惯和接受方式,以保证新闻舆论传播的顺利进行。

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

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

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一、引言自从电视媒体的兴起以来,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视媒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使得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二、电视媒体的规律和方法1.内容的快速更新电视媒体的基本特点就是速度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听众/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得以快速更新才能满足需求。

2.画面的直观性电视媒体主要是通过画面来传达信息,因此画面设计、拍摄和编辑至关重要。

画面的直观性也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设计一个好的画面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信息,提升观众体验。

3.语言的生动性和纸质媒体不同,电视媒体的口语也是其独特之处。

生动的语言可以增加观众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息。

4.节目的策划和管理电视媒体的节目策划和管理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节目的策划和管理还能帮助电视媒体与竞争对手保持先发优势。

三、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1.目标群体的分析和研究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需要确定目标群体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可以让传播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并制定更为精准的传播策略。

2.有效沟通和互动在传播媒介中,有效沟通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强大的互动能力,传播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传播策略。

3.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选择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选择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传播平台适合不同类型的信息,因此,需要根据信息的性质、目标人群以及传播目的来抉择最适宜的传播渠道。

4.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传播者需要密切关注媒体技术的进展,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四、如何适应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浅谈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特点和策略

浅谈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特点和策略

浅谈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特点和策略【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从新媒体视角出发,探讨了新闻传播在这一背景下的特点和策略。

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碎片化特点明显等。

而在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策略方面,内容丰富多样、引入UGC元素、注重社交媒体传播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强调了新媒体在推动新闻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时代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传播者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视角,特点,策略,影响1. 引言1.1 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的兴起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不断涌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和规律。

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新闻事件在互联网上瞬间传播开来,引发广泛关注。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实时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与此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也逐渐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流形式,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参与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更加扁平化和多元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而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可以实现双向互动,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到新闻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中,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新媒体的兴起也促使传统媒体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2 新闻传播的变革新闻传播的变革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日益显现的。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为新闻传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新闻内容的质量到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迅速性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传播的迅速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从发生到传播的时间越来越短,只要一个事件发生,网上就会迅速涌现出大量的报道和评论。

实时性和即时性成为了新闻传播的标志。

这种速度让网络新闻传播在一些大事件的报道中成为了“第一现场记者”。

二、互动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不同,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采编并发布新闻的能力,每个读者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起者、评论者和传播者。

这种互动性的特征,使得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碎片化网络新闻传播的碎片化是指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为简洁和扼要。

网络新闻往往是由一个个单独的、独立的小片段组成的,这些碎片通常呈现在新闻头条和推送消息中,其篇幅不长,让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新闻。

四、媒介融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触屏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获取新闻。

同时,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呈现方式,同时也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直观、生动。

五、趋呈性网络新闻传播的趋呈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方向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社会热点事件往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放大或者夸大,被加工成更具有感官冲击力的新闻内容,从而赢得更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

这种趋势性的传播,往往因为在短时间内赚取利益,会夸张其表现,制造出不真实的感觉。

六、趋势预测网络新闻传播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各种信息、新闻、数据的组合和分析,系统可以提供有助于把握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舆情概览等等。

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庞 洪涛
( 河 南省 扶 沟 县 文化 广播 新 闻 出版局 河 南 扶 沟 4 6 1 3 0 0)
网络传 播特 点分析 : 网络媒 体特 点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归结起来 ,尽管各方 表述在 选取 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 , 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 本特 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 。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 网 络 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 同的特点 :交互性、海 量 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 、超文本等 。 1 . 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 息单 向传递给受众 ,网络传播则提 供 一 种 双 向传 输 的信 息 渠 道 。 用 “ 逻 辑 拓 朴 结 构 ”( 它 是 描 述 不 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 的方法 )分析,传统媒体 的逻辑 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 ,即中心制作 ,四面传输 。其特 点是 :( 1 ) 中心节点 :报社 、电台、电视 台是传播 中的唯一信 息来源 ;( 2 ) 单 向流动 :信 息由信 息源 向终端点 “ 受者 ”流动 ;( 3 )终端 点彼 此孤立 ,没有联 系;( 4 )中心节点批量复制 同样信息 ,单 向传诸 终端点 。 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 自己的判 断决定什 么样 的信息 ,受众只 能照 单全 收,形成 了 “ 我传你受 ”的传播 定 势。 2 . 海量性 :因特 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 ,从 而形成 了一个 巨大无 比的数据库 。 世界上任一 时间任 一地 点发生 的任一事件都有可 能成 为网络的信 息被广 泛传 播。 与传统 媒体相 比 ,由于 它 得 天 独 厚 的技 术优 势 ,它可 以逃 脱报 纸版 面 、广 播 电 视 固定 时段 、节 目容量 等诸 多限制。技术创造的 电脑网络时空 , 几乎可 以将全世界 的新 闻信 息全 部包 揽; 正是信 息集 纳的广度 与 深度形成 了网络传播 的海量特 点。 3 . 多媒体 : 网络媒体兼容 了文字 、图表 ( 片) 、声音 、动 画、 影像等 多种传播手 段保 存信 息、表 现信息、发送信息 。网络传播 的多媒体特 点最大 限度地实现 了各种传播 形式的 “ 兼容并包 ” , 丰富 了新 闻传 播的手段 。受众也有了众多的 自由选择 。 4 . 即时性:网络新 闻传播 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 ,光纤传递 数字 信号的速 度为每秒 3 O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 , 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 了网络新 闻传播 的即时特点 。此外,传统 媒 介需要制作周期 , 有截稿对 间的限制 。而 网络新 闻传播则不受 此 限 , 新 闻稿 件 可 以 随 到 随 发 ,2 4 小 时不 间 断 发稿 , 受 众 可 以 在 第 一 时 间 知 道 所 发 生 的一 切 。 5 . 个 人 化 :尼 葛 洛 庞 帝在 《 数 字 化 生存 》 中 曾指 出 :大 众 传 媒应 该重新定义为 “ 发送和接 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 的系统 ” 。网 络传 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 明显 , 技术带来的优势可 以使得受众从 容地 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 数据库 中 “ 各取所需 ” ;受众还可 以 自 由的 选 择 信 息 接 收 的时 间 、 地 点 以及 媒 介 的 表 现 形 式 ;与 此 同 时 ,作 为 网络 传 播 另 一 端 的 传 者 也 可 用 一 种 “ 信息推送技术 ” , 根据 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 的专 门化服务 。 6 . 超文本:与传 统媒 体不同,网络传播 是建 构在超 文本、超 链接 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 。超文本 ,与用字符 串来表达 ,以线性 形 式 进 行 组 织 的传 统 文 本 信 息 的处 理 方 式 有 很 大 不 同 。 它 不 是 以 字符 ,而 是 以结 点 ( No d e )为单位组织 各种信息 ,一个 结点是 个 “ 信息块 ” ,结 点 内 的信 息可 以 是文 本 、 图像 、图形 、动 画 、 声音 或 其 组 合 ;它 的信 息在 组 织 上 采用 网状 结 构 ,结 点 间通 过 关 系链 加 以链接 ,从而 构成表达特 定内容的信息 网络 。 它对信 息的 存储 可以按照交叉联想 的方式 ,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 ,打破 了 原文 本系统只能按顺序 、 线性存取 的限制, 可 以方便灵活的检索 。 二 、 开 放 式 一 网络 新 闻编 辑 的基 本规 律 网络是一个平 台,它本身可 以容纳报纸 、广播 、电视 的所有 的传 播 功 能 ,因此 ,可 以说 ,在 网络 新 闻编 辑 中 ,如 果偏 向文 字

新闻媒体的性质

新闻媒体的性质
受众收听广播节目,收看无线电视节目, 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受众购买报纸和 收看有线电视的节目,虽然需要支付一 定费用,但支付的费用却远低于报纸和 节目的成本。
(2)新闻媒介商业性的来源
新闻媒介商业性的来源是新闻媒介产品 的商品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是指 新闻媒介提供的部分主要产品和主要的 附属产品——广告是有偿的。
主要财源:广告
2.公营(公共服务制)
以公共视听费或以社会资助为主,国家 财政补贴为辅,以此消除商业盈利的驱 动力,建立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对社会负 责的体制。
一方面不受政府或政党的直接干预,能 较好地体现创办者(社会各界或某个公 众团体)的独立意愿,较好地适应服务 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受商业集团 的控制,不追求商业利益,能够注重社 会效益,节目内容比较健康。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 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社会意识形态:又称观念形态或意识形 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 宗教等各种社会观念的总和。社会意识 形态对社会存在巨大反作用。
新闻媒介仅仅是引发、引导、反映舆论 的媒介,没有强制性和指挥权。
1.产生双重属性的基本原因
基本原因应该从新闻媒介产品去寻找
新闻媒介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 提供给受众的产品,即报纸、电视节目、 广播节目等;另一种是提供给广告商的 产品,即广告时间、广告版面。
(1)新闻媒介非商业性的内在原因
这一内在原因在于新闻媒介产品的公共 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公共性是指媒介产 品无偿或者几乎无偿提供给所有受众。
P133 P142《大公报》:《大公报》以“忘我之为 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 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因此以“大 公”为名的报纸特别多,历史上一共有七个。但 坚持下来的只有目前在香港出版的。《大公报》 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 的一家报纸,是中国报纸中的老寿星。《大公报》 经历了四个阶段:英敛之时期,王郅隆时期,新 记公司时期和一九四八年以来的在香港办报的时 期。一直是香港地区著名的爱国进步报纸,曾被 推崇为香港“舆论之领导”,是联合国推选的全 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它是唯一获 得美国密苏里新闻荣誉奖章的中文报纸,全亚洲 获此殊荣的也只有三家(另家是日本的《朝日新 闻》和印度的《时报》)。《大公报》是一份综 合性报纸,内容丰富。

新闻传播的规律

新闻传播的规律

新闻传播的规律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在社会中的传输和传播过程。

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的时效性和即时性。

新闻是一种及时性的信息,它需要快速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

因此,新闻传播需要具备高效的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保证新闻能够迅速传播。

2.新闻传播具有选择性。

在传播过程中,媒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立场选择报道哪些新闻,哪些新闻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响。

同时,公众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获取哪些新闻。

3.新闻传播具有度量性。

新闻传播的效果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进行度量,比如新闻报道的曝光率、转载率、评论数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媒体评估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进而调整传播策略和方向。

4.新闻传播具有反馈性。

新闻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交流过程。

公众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新闻进行反馈和评论,这些反馈会影响媒体的报道和舆论导向,从而构成一个反馈循环。

总之,新闻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传播的挑战和机遇。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规律与媒体特性厦门广播电视集团薄鲁军蔡鹰从谷歌搜索引擎收集资料,键入“媒体的独立性”,出现的条目虽不少,却多数是颂扬西方新闻自由、媒体独立的有关摘录,而对我国新闻媒体独立性的阐述少而又少。

这现象让人纳闷:同是新闻媒体,同是有所归属的媒体主流,为何西方主流媒体在归属企业财团、社会团体,或由政府、国会资助甚至直接管辖的同时,却能一边充当其利益共同体的喉舌、代言人,一边也能号称“独立”和“第四权力”呢?这一现象值得分析。

特别是在当今传统媒体面临极大挑战甚至被认为已沦为“弱势群体”的关键时刻,重新认识媒体的独立性十分必要。

确切地说,不管东方媒体还是西方媒体,其独立性均是有限的,背叛其价值理念和利益集团的绝对独立性是不存在的。

因此,所谓“媒体的独立性”,不管一些西方媒体如何自我美化、极力鼓吹,都只是相对而言,即相对独立性而已。

不过,这相对独立性,对我们却是一道课题。

一我们细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都会自然体现,它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属性,符合新闻规律且在新闻传播中无所不在,最典型的表现方式是透过媒体和媒体工作者的主观意识展现其独立的另一面。

先说说新闻报道。

当媒体工作者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由媒体相对独立性主导的主观色彩一定不可避免地蕴涵其中。

所谓主观,就是自己独特的思维与观点。

它可能违背新闻事实,也可能部分真实、客观,符合中国文人历来推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思维理论。

如今年3月15日,北京出现三“地王”的新闻报道,在各家媒体播发消息时,有的报道直指央企财大气粗,推高地价;有的则袒护央企称其是高房价的替罪羊;还有的矛头指向地方政府,斥责卖地财政……在我国传统的新闻学理论中,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更多的是从新闻事实的层面去要求,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事实元素中不容掺假,准确、客观的报道也就成为基本教义中的主要内容。

但在开放、多元的社会里,对每一事件、每一现象、每一人物的新闻报道都不可能只有一个侧面,一种声音,因此,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媒体的独立性也就必然存在。

从这一思维格式想想:对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发展成就的一些抹黑、诋毁也就释然了。

社会制度不同,世界观不同,所服务阶层不同,认识和报道也就不同,若我们一厢情愿地希望西方媒体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唱赞歌,那就太勉为其难了。

也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的立场最能鲜明地表现媒体独立性。

以西方媒体为例,西方的价值思维决定其新闻报道的立场,他们可以对发起的侵略他国的战争认定为正义的战争;对他国的一点军费开支说三道四,却对自己国家庞大的战争支出视而不见;他们能挥舞着人权大棒干涉他国内政,却对自己本国的人权劣迹熟视无睹……西方舆论界正是通过新闻独立——言论自由这一思维轨迹实现其充当利益集团喉舌的。

其中,新闻独立是其宣扬言论自由的基石,而目的是为其利益共同体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媒体的独立性不强,既束缚了媒体充分发挥的空间,显得战斗力薄弱,发言迟缓,丢失话语权,又一直成为西方媒体攻击的软肋。

当然,这些年这种现象也有所改变,特别是大喜大悲的2008年。

这一年,中国媒体在重大事件中充分展现媒体独立性,旗帜鲜明地以“媒体”的名义发出多种声音反击不实报道,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也令西方媒体对中国开放、觉醒的舆论场刮目相看。

这个时刻,中国媒体显现出来的状况是:媒体就是媒体,我为我的祖国战斗!新闻媒体的独立性还突出体现在媒体的言论方面。

张振华同志在《现代视听》有几段论述十分精确,他认为:“新闻报道的任务一是传播信息,二是传播观点。

新闻的形态自然也有两种:一是描述事实,二是评论事实。

”“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解读则成了争取受众的强磁场。

”“一个媒体可以没有独家报道,但不能没有独家观点,不能光做信息媒体,还要做思想媒体。

今天的‘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是指抢到了新闻的‘第一落点’、‘第一时间’,还是指做出了‘第一评论’、‘第一话语’。

总之,当今时代媒体的竞争已由信息竞争进入观点竞争,新闻竞争进入了‘观点时代’、‘评论时代’”。

这几段言论的精辟之处在于对媒体的认识超越了信息传播本身,指出传播信息固然是一项任务,但传播观点则是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观点时代的观点竞争,是当今媒体争夺话语权的第一要务。

那么,既然是观点的竞争,媒体必然有其鲜明的立场和相对的独立性,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思想媒体”。

媒体的独立性还表现在许多地方,比如,媒体对事件的预测,媒体对政策的深度解读,媒体对事件、人物的评判,以及对何事件、何现象决定进行干预,实行舆论监督,等等。

试想,没有个性,缺乏独立性的媒体,能是“思想媒体”吗?二媒体的相对独立性是否排斥媒体的喉舌功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媒体的喉舌作用与媒体的独立性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并不排斥;再者,一个是功能定位,一个是运作机制,二者是两个并不对等的概念。

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不容置疑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所决定的。

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的一些媒体管理者也的确走入一些误区,比如一味强调宣传功能,忽视媒体特点和新闻规律,还有一些地方媒体完全失去自主性成为当地官员个人宣传工具等。

还有一个典型的误区是,把媒体当政府,视媒体形象为政府形象。

从大道理讲,媒体是政府的喉舌,传递政府的声音并没错,但媒体就是媒体,与政府的功能、作用毕竟不同,不能仅仅充当政府“公告栏”。

以这些年我国对外对台宣传变化为例:之前,我们曾有过中央台记者、主持人评论他国对外政策、他国领导人吗?没有。

因为中央台就是中国形象,即使发表言论也需与政府“统一口径”;而现在,媒体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中央台既能传播我国政府主张,也能作为媒体以媒体的角度评论西方强权政治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该不该获“和平奖”。

在对台宣传上也一样,以前曾有政府官员要求媒体分三等,地方台可放开说,省级台要慎重说,中央台要一致口径说;而现在,中央台也放开了,专家、观察员、名嘴齐上阵,也能多角度解读两岸动向了。

从对外对台宣传的变化上看,这些年我们媒体的确进步了,但在对内宣传上,来自各个方面的束缚依旧还在。

比如,一些地方、部门要求媒体与政府高度统一,容不得“评议”,怕被“说三道四”,怕被抹黑,有的甚至对自然灾害或偶发事故也竭力通过各种手段让媒体与政府一致口径。

政府和媒体不能完全等同。

二者工作内容不同,职责不同,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一个行使社会管理的职能,另一个则行使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职能。

新闻界常说,媒体既是“喉舌”,又应当是“桥梁”、“纽带”,可这几个形象化的比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职责的充分履行要求媒体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不仅仅要上传下达,还要能下传上达,真实传递各方面的信息;对政府做出决定的时政新闻报道不仅要及时传播,还要对百姓从民生角度进行解读;对新政策的传递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还要有分析、有比较、有总结、有思想的让受众消化、吸收;对社会的丑恶现象不仅要披露、揭穿,还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引导社会主流;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仅要及时、公开、透明,还要让民众有知情权,了解真正的原因、过程和后果;在政府决策得不到民众理解时,能作为沟通渠道使双方不产生误解并得以齐心协力。

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对把媒体当政府部门使用也颇有感触,认为:当“传声筒”,容易;当真正的“桥梁”,却难。

由此可见,充分让媒体发挥喉舌作用关键在定位,有了准确的定位,媒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才能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

媒体就是媒体。

媒体需要依照新闻规律运作,它有自己的特点、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而这些轨迹和方式,正是媒体取信于公众的主要元素。

因此,强化媒体喉舌功能,首先必须明确媒体的定位,给予充分的相对独立性,调动媒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使其对立、排斥。

三认识媒体的相对独立性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也是新形势下媒体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这话说起来兴许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容置疑的现实是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正在被动摇,特别是当某公众关注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集体“失语”,而由网络舆论决定事件进展的时候。

这种状况让传统媒体人不由地感到悲哀,难怪网络舆论真强大到不可战胜,传统媒体已经应该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新兴媒体的不断强大是客观事实,但传统媒体的不作为或少作为却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因。

当前,新形势下如何科学管理、运用、善待媒体的课题还没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还沿袭传统模式管理媒体,他们会指示媒体什么该报,什么不该报,却不会有高度地提示怎么报或放手让媒体及时、公正、透明地去报道;他们非常关注网络舆论,稍有风吹草动就神经紧张,但却可以漠视还有传统媒体的存在;他们口口声声抓导向,但却是以自己的形象为风向标,主要领导亲自审稿,亲自审画面的地方官员大有人在;他们口口声声说尊重媒体,尊重新闻规律,却在新闻报道中特别喜欢使用“通稿”;他们号召媒体要“三贴近”,但每天关注的是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刊登了多少;他们要求新闻报道要生动活泼,但眼睛盯住的是领导的排名是否准确,重大意义的阐述一个字都不能少。

新兴媒体正在跳跃式地发展,而传统媒体的进步却步履维艰,这就是现状和严峻的事实。

那么,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走出困境呢?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千百个答案,但不容忽视的一条就是,提升媒体相对独立性,调动媒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切实尊重新闻规律和新闻媒体发展规律,改进宣传管理和宣传报道,让传统媒体主导社会舆论场,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和可以信赖的舆论推手。

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不可能,而是有许许多多的历史经验可以证实: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国内媒体仅凤凰卫视一枝独秀,连续、现场进行式的报道吸引了上亿国人的眼球关注这一悲剧的进展;而2003年,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摆脱束缚的央广、央视异军突起,以其强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报道,消息、评论、现场直播各种形式齐上场,从此让人对央广、央视刮目相看。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惊中外,然而国人对于地震造成的损失、死亡人数却知之甚少;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央和地方媒体改变以往宣传模式,日以继夜报道这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及时、公开、透明的新闻报道模式由此确定,使这一时期的传统媒体占据了舆论的舞台,连老牌西方媒体也不得不叹服中国媒体的强势崛起。

跨入21世纪以来,中央级媒体对突发灾难性事件进行常态化报道的转变,中央政府也给予政策肯定和支持,从此,新闻报道的社会环境开始发生根本转变,新闻媒体独立运作的机制初步建立。

这时,媒体的公信力大大提升,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大大加强,传媒的力量在社会舞台得到充分展示。

在近3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足迹:1983年“中发37号文件”出台,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文革”期间“假、大、空”的宣传报道全面拨乱反正,媒体开始能独立地按新闻传播规律办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