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离体脱毒快繁培养研究
海南小黄姜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1 : 1 mi x i ng ma t r i x h a d t he b e s t t r a n s p l a n t i n g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we r e 9 2 %.
Ke y wo r ds s t e m t i p ;i n v i t r o p r o p a g a t i o n; pl a n t l e t s f r o m t i s s u e c ul t u r e ;s ur v i v a l r a t e
2 0 1 3年 9月
S e p.2 01 3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E J OURNAL OF TROP I C AL AGRI CUL T URE
第3 3卷 第 9期
Vo 1 . 3 3 ,No . 9
海 南 小 黄姜 脱 毒 快 繁 技 术 研 究 ①
姜( Z i n g i b e r o f ic f i n a l e R o s c ) 也称 “ 生姜” .是 姜科 多 年生 草本 植物 .一 般作 一 年生 栽培 ,是 一 种
姜 种植 业 面 临 一因此亟 需通 过组 织 培养手 段对 现有 优 良品种 进行 脱
重要 的 药食兼 用 型经 济作 物 ,具 有市 场需 求 大 、产
量 高 、经 济效 益好 等 特点 H ] 。生姜 营养 丰 富 .兼 具 药用 价值 ,有 发 汗解 毒 、温 中止 吐 、温肺 止 咳 、解
( Z i n g i b e r o f ic f i n a l e Ro s c ) i n Ha i n a n
QI L a n ZHU Ho n g l i n CHE N J i a n x i a o B AI Cu i y u n
生姜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生姜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王春勇;闫颖;李娟;李贺;崔婧婧;刘鹏靖;韩靖玲;张爱敏【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28)2【摘要】以冀东地区传统主栽生姜品种“狮子头”的幼芽为外植体,通过对其组织培养(HgCl_(2)消毒时长,诱导培养基的6-BA浓度)和快速繁殖(增殖和生根同步进行的培养基激素浓度,移栽基质组分)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狮子头”生姜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外植体使用HgCl_(2)浸泡消毒的适宜时长为7 min,愈伤组织污染率为0;诱导培养基的6-BA适宜浓度为2.0 mg/L,不定芽诱导率为94%,污染率为0;实现增殖和生根同步培养的培养基6-BA适宜浓度为2.0 mg/L、NAA适宜浓度为0.2 mg/L,增殖倍数为5.14倍、生根数为0.99根/株;组培苗移栽到蛭石、草炭、泥沙按体积比1∶1∶1混合的基质上,植株长势强,成活率达到95%。
“狮子头”生姜组培快繁的关键技术为:将姜芽用0.1%的HgCl_(2)溶液浸泡消毒7 min-将愈伤组织接种到MS+6-BA 3.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诱导—将不定芽接种到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和生根的同步培养-将组培苗移栽到蛭石、草炭、泥沙按体积比1∶1∶1混合的基质上进行炼苗。
【总页数】5页(P69-72)【作者】王春勇;闫颖;李娟;李贺;崔婧婧;刘鹏靖;韩靖玲;张爱敏【作者单位】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唐山园林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2.5【相关文献】1.生姜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2.生姜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3.生姜组织培养的快繁技术4.生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5.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快繁和高产栽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植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生姜,品质差,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
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成为生姜创高产,获得高效益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生产难题,我校遗传育种教研室经过四年努力,应用生物技术中分生组织热处理脱病毒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生姜优良品种的无病毒苗,经电镜反复鉴定,脱病毒彻底。
为了进一步验证去病毒苗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多点试种鉴定和生产应用,各试种点反应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比同品种未脱病毒苗增产50―100%,每亩可净增效益3000元。
脱病毒苗在生产上生长快,长势旺,茎叶粗壮。
抗病耐高温,抗寒及其它逆境能力强。
生姜外观好,色泽鲜黄,均匀整齐,市场销路好,可专供出口。
生姜质量好,辣味浓。
产量高。
试种示范的效益十分显著,特此推荐各省农业,多种经营部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立生姜脱毒苗的三级良种繁殖体系,实现生姜生产脱毒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生姜产量和质量。
生姜脱毒苗在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后,在不增加任何农本情况下,更换脱毒苗即可达到明显增产效果,每亩生姜产量可增产50%至一倍。
每亩可增产1500kg,净增收3000元.脱毒苗生产出来的生姜可达到特级或一级标准,又提高了生姜的价格。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这一高新技术项目技术先进、应用性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可以尽快推广应用.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为了加速脱毒苗的扩大和繁殖,建立了最优化生姜试管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一年中可繁殖出大量生姜试管苗,可以充分保证了大面积示范推广所需的优质种苗。
具体转让费用面议。
对无技术转让条件、能力的单位、专业户,可以预约繁殖生姜优良品种的无病毒苗,供示范引种,扩大繁殖推广。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
生产上生姜只能靠少数品种长期无性繁殖,易感染多种病毒,使姜体内积累多种病毒,从而导致生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种性退化,—般减30% ~ 50%,严重制约了生姜的生产发展。
国内外目前尚无高抗病毒的生姜品种和高效杀病毒药剂,因此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生姜苗,成为防治病毒,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热处理和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姜种为材料,通过热处理法催芽、表面消毒、茎尖分生组织剥取、无菌苗诱导培养、增殖诱导培养、生根诱导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及培养基配方优化,并在每个不同的培养阶段进行检测,建立脱毒良种繁育体系的工艺流程,有效去除引起生姜种性退化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种主要病毒。
该项研究为脱毒姜种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生姜的脱毒处理精选块大、肉厚、皮色黄亮和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在自来水下洗掉泥巴,再用少量洗衣粉浸泡10min,用毛笔轻轻刷洗种姜表面,用自来水冲洗2h,沥干水分。
在38℃恒温培养箱进行热处理4周,使病毒饨化失活,同时可诱导出不定芽,待长出2 ~ 5cm左右的芽后再进行茎尖脱毒。
将长出新芽切下,用流水冲洗干净,置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处理30秒,再用0.1%升汞消毒数分钟,无菌水冲洗6 ~ 8次后,在40倍体式显微镜下剥取0.2 ~ 0.3毫米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待成苗后应用血清学鉴定, 获得脱毒苗。
2 脱毒苗的培养以MS为基础培养基,以MS+6-BA1.5mg/L+NAA0.1mg/L为茎尖诱导分化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mg/L为生姜最适继代培养基;以MS+NAA0.5mg/L+IBA0.5mg/L为生根培养基。
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糖浓度为3%,脂为0.7%,pH值为5.8。
生姜脱毒组培苗繁种技术
采 收。
5 贮藏
长进入转折时期 , 植株生长加快 , 是产品器官形成的 关键时期 , 对肥水的需求量增大 。此时要进行 “ 大追 肥” , 此次追肥腐熟沼气液即 1 0 0 0 k g , 硫酸钾复合肥
南 方 园 艺 第一次追肥在移栽 2 5 d 后 ,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第一次追肥 , 这次追肥以沼气液为主 , 每6 6 7 m 2 浇沼 气液 1 0 0 0 k g 并辅以复合肥 ,每 6 6 7 m 2 用硫酸钾复 合肥 1 5 左右 ; 第二次追肥在 6 月下旬左右 ,结合 中耕培土进行第二次追肥 ,每 6 6 7 m 2 用硫酸钾复合
为好 。 最好 是实行 3~ 4年水旱 轮作 的 田块 或新开 荒的
山地最好。近几年发生姜瘟的田 块切不可用作繁种。
选定姜 田后 , 在头年的 1 2 月进行土地翻耕 , 用耕 地机械深耕 2 5 c m以上 , 并施足底肥。每 6 6 7 m 2 施用
幼苗期水分管理 : 刚移栽的姜苗植株较小 , 生长 慢, 需水不多 , 但对水分的要求较为严格 。 整个幼苗期 要求供水均匀 , 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 同时又要防止渍 水, 造成姜苗生长不 良。 旺盛生长期水分管理:在生姜大量分枝时期 , 需 水 量 明显 增加 , 如 缺 水 干旱 轻者 植 株 叶 片萎 蔫 , 重 者 心叶不展 , 甚至整株枯死 。 可采取傍晚灌水 , 早晨排水
2 0 1 4 年
第2 艺
生姜脱毒组培苗繁种技术
唐学军一 黄 盛z 蒋玉梅・ 唐忠国z 潘 荣 刘秋菡2
( 1 . 桂 林 市经 济作 物技 术推 广站 ,广 西 桂 林 5 4 1 0 0 1 ;2 . 全 州县 石塘镇 农技 推广 站)
摘 要: 论述 了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措施 , 主要技 术措施 包括脱毒苗移栽、 田间管理、 病虫 害防 治和 采收 等 。
白水生姜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
验 研究 , 已建 立脱 毒 试 管 苗 快 繁体 系 。 而生 产 脱 进 毒种 姜 , 白水 生 姜 的生 产发 展提 供优 质种 源 。 为
有浓 郁芳 香 和辛 辣 味 , 有 耐贮 藏 、 具 品质 优 、 应 性 适
强 的特 点 , 是安 市 药食 兼 用 的经济 作 物之 一 。但
l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试 材料 .
以安顺 市 白水 生姜 姜块 为 材料 . 光 照箱 中催 于 芽 并进 行热 处理 的茎尖 为外 植体 。
1 . 试验 方法 2
基 金 项 目 : 顺 市科 技 攻 关 项 目( 0 8 0 3号 ) 贵 州 省 安 20 10 ,
①茎尖分生组织热处理
组织 培养 , 可脱 除生 姜病 菌病 毒 , 而建 立种 苗 、 进 种 姜快 繁体 系 , 防止 病 害和提 高 繁殖 系数 的有效 技 是
术 措施 。笔 者通 过 3a来对 白水 生姜 离 体 快繁 试
用 为一 体 的一种 多用 蔬 菜l 白水生 姜是 贵 州安 顺 1 _ 。
地方 优 良品种 , 根 茎 肉质 、 其 肥厚 、 平 、 肉黄 色 , 扁 皮
由于 常年 以块 茎 进行 无 性 繁 殖 , 繁殖 系数 低 [】 2。 1 且 3 反 复重 茬 种 植 , 致 病 菌 、 毒 极 易 通 过种 姜 在 体 导 病
内积 累 , 起 生姜 种 植 区域 病 害盛 行 , 成种 性 退 引 造 化, 品质 变劣 。 产严重 。 减 采用 热处理 结合 茎尖 分生
c p i n h e s n o e r sd a, a g ra d t e a ay ia t o s F rh r r , o f cie meh d e e p e e t e t ,te r a o ft e i u l d n e n h n lt lmeh d . u t e mo e s me ef t t o s w r r s n - o h c e v e rt e r sd e a u to e t i e x e d n h r d ci n d f e i u mo n f si d se c e i g i t ep o u t . o h p c n o K e r s Ve ea l; e t i e e i u s P o r s y wo d : g tb e P si d sr sd e ; r g e s c
白水生姜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
白水生姜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吴家丽;赵佐敏;艾勇;唐虹;牛力立;李怀情;鲍菊【摘要】以白水生姜茎尖为材料进行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结果表明.姜块催芽并在40~45℃光照箱中热处理30 d,再结合微茎尖(0.1~0.3 mm)分生组织培养,能有效脱除白水生姜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2.0 mg/L、NAA 0.1 mg/L有利于茎尖诱导分化;最适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03 mg/L,增殖系数这7倍,丛芽叶绿、壮,长势好;生根培养基以MS+NAA 0.5 mg/L+IBA0.1 mg/L为宜,生根率达100%,纤维根多.【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白水生姜;组培脱毒;离体快繁【作者】吴家丽;赵佐敏;艾勇;唐虹;牛力立;李怀情;鲍菊【作者单位】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561000【正文语种】中文生姜(Zingiber offcinaleRosc.)为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一种多用蔬菜[1]。
白水生姜是贵州安顺地方优良品种,其根茎肉质、肥厚、扁平、皮肉黄色,有浓郁芳香和辛辣味,具有耐贮藏、品质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安顺市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之一。
但由于常年以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2,3],且反复重茬种植,导致病菌、病毒极易通过种姜在体内积累,引起生姜种植区域病害盛行,造成种性退化,品质变劣,减产严重。
生姜脱菌快繁研究进展
, :0 /BC8>D:0D =A808B/A A>8C, A:0 E= <@=F :@ 23&-",*- -/01=>( 3+%"+8-# $22+.+%(0- ?8@A ’ ) , @C/A=@ B=F/A/0= :0F GH:I8>/01 ’ JD C>8C:1:D=@ D7>8<17 D7= G8>B 8G <0F=>1>8<0F >7/;8B=@ B:/0HK ’ L/0A= 1/01=> D/@@<= A<HD<>= @<AA==F=F /0 "%&&,D7= D=A708H81K /0 B/A>8C>8C:1:D/80 8G D7= F/@=:@=5G>== 1/01=> 7:@ :H>=:FK E==0 B:F= 1>=:D C>81>=@@ :0F D7= =GG/A/=0AK 7:@ E==0 8EI/8<@HK /BC>8I=F ’ +I=>K E<F C>8H/G=>:D=F & ’ & @788D@ :GD=> M N==O@ A<HD<>=,:0F CH:0DH=D@ @<>I/I=F :D :E8I= %() :GD=> D>:0@5 CH:0D/01 D8 D7= G/=HF ’ J0 D7/@ C:C=> N= >=I/=N=F D7= F=I=H8CB=0D 8G D7= B<HD/CH/A:D/80 D=A70/P<= 8G F/@=:@=5G>== 1/01=> :0F /D@ :CCH/A:D/80 C>8@C=AD@,@<A7 :@ A>=:D/80 8G 1=0=D/A I:>/:D/80,A80@=>I:D/80 8G CH:0D 1=0=CH:@B /0 I/D>8,C>8F<AD/80 8G F/@=:@=5G>== =0A:C@<H:D=F E<F@ :0F B/A>8>7/;8B= /0 I/D>8 ’ 4%5 6#"7& -/01=>,Q/@@<= A<HD<>=,R/@=:@=5G>==,S/><@5G>==,T/A>8C>8C:1:D/80 生姜 ( 3+%"+8-# $22+.+%(0- ?8@A ’ ) 古名 , 别名黄姜, 属姜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 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用途广泛, 具有耐贮藏、 易于种植、 经济效益好、 营养 丰富等特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人员研究表明: 每 (## 1 鲜姜含糖类 M# 1、 脂肪 ! ’ ( 蛋白质 & 1、 纤维素 ( 1、 胡萝卜素 # ’ % 1、 维生素 U $# B1、 硫胺素 # ’ #( B1、 核黄素 # ’ $ B1、 1、 钙 "## B1、 磷 $$( B1、 铁 !( B1, 还含有姜辣素、 姜油酮、 姜烯酚、 姜醇、 水茴香 尼克酸 $ B1、 烯、 龙脑和桉油精等特殊成分, 具辛香味 (赵德婉等, 。因此,它既是一种重要的调 $###) 味蔬菜, 亦可用作香料和药物。 生姜以地下根状茎无性繁殖为主, 其繁殖系数较低, 并且易通过带病种姜传播病害, 尤其是姜青枯腐烂病, 又称姜瘟, 在世界各生姜产区均有发生, 发病地块一般减产 "#) V 重者 达 (#) 以 上 (赵 德 婉 等, ; 其致病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 97-:)$&$%(7 $#) , $### ) , 也可侵染番茄、 辣椒、 茄子等茄科植物; 此外, 还有猝倒病, 又称根腐病, 致病 7$0(%(.-(#:& )
生姜离体快繁方案
1生姜离体快繁的意义生姜(Zingiber offwinale Rose)为姜科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是一年生蔬菜作物,生姜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价值[1-2],需求量很大,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原产我国及东南亚地区。
由于生姜不开花结实,不能利用有性繁殖进行育种,生产上长期以成熟根状茎为种源进行无性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容易造成姜体内多种病毒及青枯假单孢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积累,而且易通过带病的种姜传播病害,例如姜青枯腐烂病(姜瘟)、猝倒病(根腐病)[3]。
目前国内外对生姜病毒的防治仍没有特效药和抗病品种,因此造成了生姜优良种性退化,品质变劣,药用成分含量不稳定,产量降低,严重的可造成30%~50%的减产[4]。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成本较高,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发展。
所以开展生姜及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可以为生姜种苗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
2生姜离体快繁的研究进展随着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对生姜的不同外植体进行组培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如:1995年张秀清等以生姜生长点为外植体,研究得出在含KT或BAA的培养基都能生根[5]。
同年黄菊辉等以生姜茎尖和叶鞘切段为外植体,研究提出NAA对生根是绝对且必要的,6-BA和NAA可促进生姜幼芽发生,且具有相互增益效应[6]。
1999年潘学峰等用生姜茎尖为外植体[7]。
2002年李承永等用生姜根状茎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8]。
2002年徐燕等以生姜芽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MS+BA1.0mg/L上诱导分化形成苗,在1.5MS+BA2.0mg/L+IBAO.5mg/L上继代培养可达到快繁的目的,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MS+NAAO.1mg/L,通过该生产体系,可在短期内生产出大量的健壮合格苗,达到快繁目的[9]。
2002年唐玉明等研究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认为加入BA的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加入KT的培养基,BA更有利于生姜愈伤组织的分化[10]。
蔬菜栽培:脱毒生姜无公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储存期管理
定期检查
在储存期间,需要定期检查生姜 的情况,如是否有霉变、腐烂等 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
处理。
防治病虫害
生姜在储存期间容易受到姜蛆、 姜瘟等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 储存期间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推动产业发展
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可以促进生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 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推广和应用无公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高地方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生姜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 以满足其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水分管理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合理浇 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生姜的 生长和发育。
合理施肥浇水
施肥原则
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 原则,控制化肥使用量,减少对土壤和 环境的污染。
VS
浇水管理
根据生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合理浇 水,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病害的发生。
改善品质
无公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注重选种、施肥、灌溉等环节,有助于改 善生姜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保护环境
采用无公害的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无公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1 2 3
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无公 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生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 需求前景。
科学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监测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
生姜离体快繁方案
生姜离体快繁方案作者:杨晓娜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3期杨晓娜(保山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1 生姜离体快繁的意义生姜(Zingiber offwinale Rose)为姜科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是一年生蔬菜作物,生姜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价值[1-2],需求量很大,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原产我国及东南亚地区。
由于生姜不开花结实,不能利用有性繁殖进行育种,生产上长期以成熟根状茎为种源进行无性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容易造成姜体内多种病毒及青枯假单孢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积累,而且易通过带病的种姜传播病害,例如姜青枯腐烂病(姜瘟)、猝倒病(根腐病)[3]。
目前国内外对生姜病毒的防治仍没有特效药和抗病品种,因此造成了生姜优良种性退化,品质变劣,药用成分含量不稳定,产量降低,严重的可造成30%~50%的减产[4]。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成本较高,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发展。
所以开展生姜及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可以为生姜种苗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
2 生姜离体快繁的研究进展随着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对生姜的不同外植体进行组培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如:1995年张秀清等以生姜生长点为外植体,研究得出在含KT或BAA的培养基都能生根[5]。
同年黄菊辉等以生姜茎尖和叶鞘切段为外植体,研究提出NAA对生根是绝对且必要的,6-BA和NAA可促进生姜幼芽发生,且具有相互增益效应[6]。
1999年潘学峰等用生姜茎尖为外植体[7]。
2002年李承永等用生姜根状茎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8]。
2002年徐燕等以生姜芽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MS+BA1.0 mg/L上诱导分化形成苗,在1.5MS+BA2.0 mg/L+IBAO.5 mg/L上继代培养可达到快繁的目的,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MS+NAAO.1 mg/L,通过该生产体系,可在短期内生产出大量的健壮合格苗,达到快繁目的[9]。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及应用推广研究
+ 6一B 、m / A 15 gL+N A0 1 gL为 茎 尖 诱 导 分化 培 养 基 , 活 率 7 % , M A .m / 成 6 以 s+6 A 1 一B . O gL+N A .m / 为 生 姜 最 适 继 代 培 养 基 , 殖 倍 数 为 4 7倍 , 根 培 养 基 M m/ A O 2 gL 增 . 生 s+ N A .m / A O2 gL中 , 根 率 10 , 应 蛭 石 +泥 炭基 质 中 , 栽 成 活率 在 9 % 以上 。 生 0% 相 移 5 关键词 : 生姜 组 培 推 广
生 姜属 姜科 姜 属多 年生 宿 根植 物 , 养 丰 富 . 营 是 药 、 、 工 等 多 用 途 经 济 作 物 , 我 国 重 要 的 外 贸 产 食 加 是 品 。生 产 上 生 姜 只 能 靠 少 数 品 种 长 期 无 性 繁 殖 , 感 易 染 多 种病 毒 , 姜 体 内积 累 多 种 病 毒 , 而 导 致 生 姜 产 使 从 量下降 、 品质 降 低 , 性 退 化 , 般 减 产 3 % 一5 % , 种 一 0 0 严 重 制 约 了生 姜 的生 产发 展 。 国 内外 目前 尚 无 高 抗 病 毒 的生 姜 品 种 和 高 效 杀 病 毒 药 剂 , 此 采 用 茎 尖 组 织 培 因
以确 保 移 植 成 活 。 以 蛭 石 +泥 炭 为 移 栽 基 质 , 栽 后 移 每 天喷 雾 保 湿 , 后 3d棚 内 相 对 湿 度 保 持 在 8 % 一 栽 5 9 % , 个 月 后 就 可 考 查 移 栽 成 活 率 。 田 间肥 水 管 理 与 o 1 普 通 生 姜 相 同 ,1月可 收获 姜 种 。 1 14 脱 毒 检 测 .
11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 供 试 品 种 为 浙 江 台州 地 区生 产 的 大 姜 。3—4月 从 大 田选 取 表 面 光 泽 好 、 壮 的 种 姜 沙 藏 在 3  ̄ 温 培 健 8C恒 养 箱 进 行 热 处 理 4周 , 病 毒 饨 化 失 活 , 时 可 诱 导 出 使 同 不 定 芽 , 长 出 2—5 m左 右 的 芽 后 再 进 行 茎 尖 脱 毒 。 待 c 将 长 出新 芽 切 下 , 流 水 冲 洗 干 净 , 超 净 工 作 台上 , 用 置 用 7 %酒 精 处 理 3 5 O秒 , 用 0 1 升 汞 消 毒数 分 钟 , 再 .% 无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
目前,生姜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发展 得比较成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并成为了生姜繁殖的主 要手段之一。
02
生姜脱病毒技术
生姜脱病毒技术的定义
定义
生姜脱病毒技术是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去除生姜植株体内病毒的技术。该技 术通过在无菌环境下培养生姜植株,并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热处理、化学 处理等方法,以降低或去除生姜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
病毒检测与鉴定
在脱病毒处理过程中及处 理后,对生姜组织进行病 毒检测和鉴定,确保其无 病毒状态。
增殖与生根培养
增殖培养
通过将脱病毒后的生姜组织进行增殖 培养,增加其数量。
生根培养
在适宜的条件下,诱导生姜组织生根 ,为其移栽做好准备。
04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 技术的应用
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
提高生姜产量
化学处理
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生姜植株 ,以抑制或杀灭病毒。
生姜脱病毒技术的优势
01
02
03
04
提高产量
无病毒的生姜植株生长更健康 、产量更高。
提高品质
无病毒的生姜植株生长更稳定 ,品质更优。
增强抗病能力
无病毒的生姜植株对某些病害 的抗性增强,减少了农药使用
和环境污染。
延长保存时间
无病毒的生姜植株生命力更强 ,保存时间更长。
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姜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生姜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生姜离
体培养。
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姜组织 培养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于生产实践中。
生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生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李晓波;贾笑英;李子敏;赵春梅【摘要】为解决海南生姜产量低、抗病能力弱等问题,本研究以四川乐山白种生姜为试材,采用不同激素配比随机区组试验,对生姜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BA对姜芽分化最为有效,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 最有利于芽的分化;(2)在培养基MS+6-BA(1.0~4.0 mg/L)+NAA(0.1~0.5 mg/L)上,可以实现生姜增殖与生根诱导同步进行,培养30 d后,繁殖系数5.0以上,生根诱导率达100%;(3)沙、土混体积比6:4作育苗基质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100%.本研究筛选出适合生姜组培的培养基组合及育苗基质,为生姜在海南大面积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38)010【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生姜;组培;快繁【作者】李晓波;贾笑英;李子敏;赵春梅【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 571100;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垦橡胶研究所海南文昌 57314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2.5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市场需求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1]。
长期以来,生姜用地下块根进行无性繁殖,所带的病毒病菌常常导致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
目前组织脱毒培养是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最为有效的方法[2]。
海南种姜多以成熟地下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其繁殖指数低,产量低,质量差,抗病能力弱,受温湿度等环境影响,种茎挟带病菌不易防治[3-5]。
海南生姜脱毒快繁技术已有相关研究[6],但海南姜瘟不能有效控制。
因此,在引入生姜新品种的同时,要做好生姜种茎脱毒培养的工作,促进海南生姜产业发展。
本试验选用抗病强的高产姜种作为供试材料,开展对其组培快繁技术的探索试验,旨在为海南生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价值。
生姜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以感染TMV 和CMV 的湘西本地小黄姜为试材,采用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添加病毒唑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以获得无病毒的优质生姜种苗,运用RT-PCR 方法检测病毒,以期探讨出生姜最适宜的脱毒快繁及病毒检测技术。
结果表明,将生姜块茎置于40℃条件下催芽,显微镜下剥取0.2~0.5mm 的茎尖进行培养,最佳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 2mg/L+NAA 0.5mg/L+病毒唑40mg/L ,继代培养基中将MS 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调整为80g/L ,即可实现生姜试管苗的增殖、生根及壮苗的一步培养,培养周期以30~40d 为宜。
建立了一套生姜CMV 和TMV 2种病毒的RT-PCR 检测体系,运用该检测方法对生姜脱毒试管苗进行检测,病毒检出率为0,生姜脱毒率达100%。
关键词生姜;茎尖脱毒;同步培养;病毒唑;病毒检测中图分类号S6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22-0049-03Study on Virus-free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GingerXIAO Ya1LEI Yan 1YANG Jian-guo 1,2BU Xiao-yun 1XIAO Cheng 1ZUO Xiao-yi 1*(1Xi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Jishou Hunan 416000;2Huna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high quality ginger seedlings without virus ,the yellow ginger of Xiangxi three main virus detoxification methods were studied.Taking TMV and CMV infection Yellow ginger of Xiangxi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heat treatment ,stem tip cultivation method of adding ribavirin comb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st using RT-PCR method to detect virus ,the most suitable detoxification and virus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ginger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putting the ginger tuber for germination at 40℃,and then wring 0.2-0.5mm size stem tip under the microscope for culturing.The optimal medium for induction was MS+6-BA 2mg/L+NAA 0.5mg/L+virazole 40mg/L.In the subculture medium ,when the sucr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MS medium was adjusted to 80g/L ,the ginger test tube′s proliferation ,taking root and strong seedlings can be realized by one step ,and the suitable culture cycle is 30-40days.A RT-PCR detection system for CMV and TMV viruses was established.The virus detection rate of ginger detoxification test tube was zero by RT-PCR ,ginger detoxication rate is 100%.Key words ginger ;stem tip detoxification ;synchronization culture ;ribavirin ;virus detection生姜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肖雅1雷艳1杨建国1,2卜晓云1肖骋1左小义1*(1湘西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吉首416000;2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生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 胃、 去寒 、 发汗 的物 质。近年来 , 种植 面积和需求 量不 断增 加, 已成为一种重要 的经济作物 。生姜一般 不开花 , 很难
进行有性繁殖 , 栽培上连年种植带毒种姜 , 使生姜产量和品质
选用江西省万载县当地 主推 品种小姜和引进 的福建生姜
为试验材料 。
摘要 : 采用高 温 3 8℃催 芽 +超高 温 5 0℃ 5 r n处 理姜 芽 , 生姜 进 行茎 尖脱 毒 培养 。结 果表 明 : i a 对 脱毒 率达 9 .% 以上 , 75 脱毒效果显著 ; 茎尖组织接种在 MS+K . g L+N A 10mgL+利福平 2 . / T2 0m / A . / 5 0msL培 养基上 , 污染 率明显降低 , 易形成 愈伤组织 , 且增殖 快 , 形成小芽数多 。 关键词 : 生姜 ; 脱毒 ;组培快繁
20 2 ( )4 5— 8 . 04,3 7 :7 4 4
莓经过多次继代新梢生根能力明显增 强。
参考 文献 : [] 1於 虹.蓝浆果栽培与 采后处 理技 术 [ .北京 : 盾 出版社 , M] 金
[] 6 李浚 明.植物组织培养 教程 [ .2 M] 版.北京 : 中国农业 大学 出
法处理所催出芽的姜 , 自来水冲洗 0 5h 从姜 表面取下姜 用 . , 芽, 在无菌条件下放入 7 %乙醇中处理 3 , 5 0s然后置于 0 1 .% H C: g 1 灭菌 1 n 用蒸馏水冲洗 5次 , 5mi, 各处理生 姜茎尖接种
在 MS+K . g L十 A . / T2 0m / N A 10mgL培养基上 , 每个处理接 种约 5 。试管苗脱毒效果用 间接 E IA法检测 。 O瓶 LS
版社 ,02 20 .
[] 7 孙书伟.蓝莓组培苗瓶 内生根 的探讨 [ ] 湖北农业科学 , 0 , J. 2 9 0
中图分类号 :¥3 .0 625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 0 1 0 10 32 2 1 )6—09 0 0 1— 2
生姜属 姜科 , 在我 国是一种重要的蔬菜 , 生产上为~年生 栽培, 是人们生活 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调 味品和 医药上 良好 的
1 材 料 与 方 法
果也表 明分离生姜茎尖分 生组织 培养可脱 除姜瘟病 、 姜腐 烂 病 。因此 , 脱毒生姜种苗种植是提 高生姜产量 和 品质 的 有效途径 。本研究 以江西省万载县有机生态园当地主推小姜
和 引进福建姜为研究材料 , 合热处理催芽 , 行茎尖 离体脱 结 进 毒培养 , 以期生产出脱毒 生姜种苗 , 为生产上提供优 质无毒种
12 2 诱导培养基试验 .. 以M S为基本培养基 , 添加植物激
作者简介 : 陈云风 (9 2 ) 女 , 18 一 , 江西九江 人 , 士研 究生 , 硕 主要从事 遗 传 育 种 与 植 物 组 培 方 面 的 教 学 与 科 研 工 作 。E ~m i a: l
c f 9 2 9 6@ 1 3. o 。 y1 8 0 2 6 cr n
江苏农业科学
21 年第 3 卷第 6 01 9 期
一 9 1一
陈云风, 黎世龄.生姜 离体脱毒快繁培养研 究[ ] J .江苏农 业科 学,0 13 ( :1 2 2 1 ,9 6)9 —9
生姜离体脱毒快繁培养研究
陈云风 , 世龄 黎
( 宜春学 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 江西宜春 36 0 ) 30 0
1 2 试 验 方 法 .
受 到很 大的影 响 ; 生产上选育 的一些优 良生姜 品种也 因感 染 病毒 而不 能正 常发挥其 生产 能力 , 产幅度 3 % ~ 0 l 。 减 0 5 % 4 ]
12 1 不 同温度处理茎尖脱毒 ..
将新 收获的姜在 阴凉处放
17 年 H s i 97 o k等在姜茎尖培养获得成功后 , 的研究结 o j相继
素 K、 T 6一B N A、 , A、 A 2 4一D, 生素利福平 共 6种诱 导培养 抗
理 学 通讯 ,0 23 9 0页) 条件 , 从第 3代开始进行生根试验 , 到继代苗 为 5代时才有 直 根长出 , 到第 1 时根的长势仍 处于较 旺盛 的阶段 , 明蓝 0代 说
置 1 , 5d后 再用 自来水冲洗表面泥土 , 干净后 , 装入 网袋放 在
太阳下连 晒几天 , 再将姜 催芽 ; 将姜块 平整放在 干净 的沙 盘 中, 用经高温灭菌 的细沙覆盖 , 上少许水 进行 催芽。2个姜 洒 品种分别用常温 (5— 5 、 1 2 ℃) 人工气候 箱 中高温 (8 ) 行 3℃ 进 催芽 , 常温催芽提前 7d 。待姜芽长出 3~ m时即可接种 。 5m 接种前 , 取部 分 在 人工 气 候 箱 中高 温 处 理催 出芽 的姜 , 用
[ ] o gG Q,ikK C.A rbc r m tme c n 5 S n Sn goat i u f i s—m da dt nf - eu ae eit as r e r o mao f lee y Vciim rm ou L ) J .Pa el e , t no b br ( ac u c y bsm . [ ] lnClR p i u r n o
苗 , 而为有机生姜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种源保证 , 从 推动有机
生姜 的产业化快速发展。
收稿 1期 :0 1— 1— 4 3 21 0 0 基 金 项 目:江 西 省 宜 春 市 农 业 重 点 科 技 项 目 (编 号 :
Y WZ N 0 7 0 ) C KJY20 0 1 。
5 0℃超高 温热 处 理 5 mi。将 用 常 温 ( 5—2 ℃) 高 温 n 1 5 、 (8o 、 3 c) 超高温( 8℃催芽 +5 3 O℃ 热处理 5m n 等 3种方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