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题
1.“激流三部曲”:巴金小说创作的代表作,由<家》、《春》、《秋》3部长篇小说构成。
作品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兴衰变迁、垂死挣扎,并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必然趋势。
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对青年人、女人、下人们的残酷压迫,在作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
“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家”,所显示的只是社会的一角,却构成了“五四”时代形象的家族历史缩影。
这部作品是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血泪控诉。
2.陈白露:她是曹禺剧作《日出》中的女主人公。
原名竹均,出身书香门第。
她聪明美丽、骄傲任性。
父亲去世后,她离开家庭,想自立于社会,追求个性解放,渴望一个意中的情人和幸福的家庭。
她自以为凭自己的年轻美丽与聪明才能能够在社会上闯荡出来,然而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她被迫沉沦当了红舞女。
由于她贪图享受,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无法自拔,最后在欠下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她的死同时也是对黑暗社会的一种反抗以及对自身悲哀命运的无奈选择。
1、《围城》。
长篇小说,(1分)是钱钟书的代表作。
(1分)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在婚恋和事业上的遭遇提示了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围城”现象,具有人生哲理意味。
(2分)作品语言风趣,设喻巧妙,是学者小说。
(1分)
2、“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1分)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1分)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1分)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1分)
3、新月社。
现代文学社团。
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迁到上海。
(1分)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分)办有《诗刊》、《新月》月刊。
(1分)在思想和组织上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1分)
4、乡土文学。
是20年代中期,以北京为中心出现的一个以通过回忆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乡土文学”作家群。
(2分)“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鲁彦《柚子》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2分)
5、语丝派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得名于1924年11月创刊的《语丝》杂志。
(1分)该派散文在艺术上形成了泼辣幽默、讽刺强烈、纵意而谈的“语丝”文体,(1分)在思想上注重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领域的批评。
(1分)鲁迅、林语堂为其代表作家。
(1分)
1、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
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周作人、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等12人。
机关刊物是《小说月报》。
主张“为人生的艺术”。
2、“九叶诗派”: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受到西方现代诗歌影响而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在诗艺上继续和发展了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特色,在思想主题上具有明显的现实性。
诗人有穆旦、郑敏等九位。
3、林语堂是30年代小品散文的提倡者和积极创作者。
〈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创办〈论语〉半月刊。
积极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语出灵性,题材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有:〈剪拂集〉、〈大荒集〉、〈京华烟云〉等。
4、语丝文体:排旧促新、纵意而谈、不拘一格、幽默泼辣,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之为“语丝文体”。
主要有两种文体: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泼辣犀利、敏锐深刻,不留情面地触及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国民的劣根性,具有强烈的社会功利性;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文,冲淡平和、幽默谐趣,写个人的志趣与生活情趣,散淡自然,呈现出典雅古朴的含蓄与隽永。
5、《家》以20年代四川高家青年一代觉新、觉慧、觉民的爱情遭遇为主线,展示了高家四代人的悲欢离合和家族盛衰,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对青年的摧残,对人性的扼杀,及其自身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同时也表现了一代青年觉醒、挣扎、斗争的叛逆精神。
2、乡土文学:是20年代中期,以北京为中心,出现的一个以通过回忆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乡土文学”作家群。
“凡在北京用笔
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鲁彦《柚子》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3、文明新戏与文明新戏时代:文明新戏,是中国近代早期话剧的别称。
它是以日常生活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话剧的雏形。
它是从西方“输入”的,最初称之为“新剧”、“文明新戏”等。
是中国现代戏剧的萌芽。
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
中国戏剧史上一般把1899年至1917年称作“文明新戏时代”。
4、语丝文体:排旧促新、纵意而谈、不拘一格、幽默泼辣,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之为“语丝文体”。
主要有两种文体: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泼辣犀利、敏锐深刻,不留情面地触及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国民的劣根性,具有强烈的社会功利性;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文,冲淡平和、幽默谐趣,写个人的志趣与生活情趣,散淡自然,呈现出典雅古朴的含蓄与隽永。
5、《围城》:现代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
主人公方鸿渐是抗战时期留洋归来的一个精神困顿、生活空虚知识分子。
小说的书名借用法国一句话:婚姻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隐喻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生万事普遍存在的“二难处境”。
1、朦胧诗:是指起源于70年代末,以北岛、顾城、舒婷、芒克为代表的诗人创作。
其源头是知青诗人食指和“白洋淀诗派”的创作。
代表刊物为北岛、芒克于1978年自办的《今天》。
这使得此诗派以全新的审美精神的诗歌倾向在诗坛上发生重大影响。
其作品中较多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在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引导下,通过反传统和解构以往闪光的东西,从而发现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真正有意义的所在。
代表作有《一代人》、《回答》等。
2、寻根小说:指兴起于80年代中期,以阿城、韩少功、冯冀才、贾平凹等为代表的知青作家在“文化寻根”思潮指导下的小说创作。
其主流思想是文学的根应该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释放现代观念的能量来重铸和镀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寻根小说通过对人格境界的审美塑造和对人类生命本体和生存方式的关怀,来实现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在最大程度上保留着自身的蓬勃生命力。
代表作品:《棋王》、《北方的河》、《爸爸爸》。
3、“小女人散文”,是指进入90年代,繁荣的散文创作中一种追求清词丽句,无精神骨骼,少阳刚之气的写作现象。
也包含着,在市场消费的影响下,女作家散文创作在情感表达、体
裁选择以及作品风格上简化和同一化的倾向。
还有就是出版商和杂志共同操作而推出的一种散文艺术追求。
4、《红高粱》是作家莫言创作的系列小说。
作品以新历史主义的视点,描写高密东北乡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张扬生命力。
细节描写的充分展开,有全新的艺术感觉。
《红高粱》站在民间的立场,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
小说表现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它包容了对性爱与暴力的迷醉。
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作为“我爷爷”出场的余占鳌写成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才那样自然地创造出了一种强劲与质朴的美。
2,反思小说:指文革初期,以“归来者”作家群为主要创作人员以“反思文革”为指导思想创作的一系列的中篇小说。
反思小说以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起点。
反思小说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级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
代表作家作品:谌容的《人到中年》,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等。
3,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
它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它背弃和拒绝了以前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还原生活本像,表现生活“纯态事实”。
在创作方式上有意瓦解了文学的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掩藏组者的主观倾向。
代表作品:《一地鸡毛》、《单位》、《新兵连》。
4,“第生代诗”:指出生于60年代的一群青年诗人以50年的第一代和“文革”中的第二代诗歌作为反叛对象,竞相以宣言式的、横空出世的方式出现在文坛上。
其总体特征是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景观,即“让每个人自己成为一种文化和意义的源头”,有些诗人还发展了一种消解性的话语方式,让语言还原成最单纯的表意形式,从而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写作的控制。
1、地下文学
是文革十年作家不愿屈服文革主流文学而出现的文学创作的形式。
它们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常态的媒价运行、传播,而是在高压专制下,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传阅,不顾压迫,自发地创作。
代表作有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芒克《城市》、《太阳落了》。
地下文学意味着文革时期,真正的文学艺术,并没有完全被斩尽杀绝。
2、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出现的有别于传统小说创作的小说。
先锋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先锋小说是指具有先锋精神的小说,狭义的先锋小说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小说。
其主要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虚构》、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和余华《现实一种》等。
其特点是:对旧有意义和模式的反叛和消解,颠覆旧有的真实观,文本特征是体现为叙述游戏。
3、莫言《红高粱》
是莫言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具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特征的小说,由于小说以新的历史眼光来描写抗日斗争,因此又被称为新历史主义小说。
该小说写了一个非新颖的又是非常简单的抗日故事:我爷爷的伏击日寇以及与我奶奶的爱情纠葛。
以“红高粱”作为作品的灵魂和整体象征意象。
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叙事。
作品还运用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叙述方式。
如童话寓言故事,新的悲剧观等。
4、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倍受生活的磨难与嘲弄的一代青年(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诗人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它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它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象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朦胧诗”冲击了传统审美习惯,重构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代表作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北岛《回答》、舒婷《神女峰》等。
1、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分),广义的政治抒情诗是指在题材选择、吟唱角度、情感色彩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诗歌(1分);狭义的政治抒情诗指的是50年代中期,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可以产生广泛的“广场效应”的、以“楼梯式”形式见长的诗歌体式(2分)。
2、伤痕文学: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文学思潮。
(1分)作品反映8 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矛盾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民族整体生活方式的变化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风习时尚等)。
(2分)改革文学的发端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按题材类型改革文学分为城市改革小说和农村改革小说。
(1分)
3、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潮流,(1分)作家们把创作视线投放到平民百姓、底层人物的凡俗人生、日常情状,主张反映“原生态”的、本来面目的生活,(2分)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震云等。
(1分)
4、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潮流,(1分)作家们摆脱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着力用新的历史观念重新审视历史、思考历史、书写历史,(2分)代表作家有莫言、陈忠实、苏童等。
(1分)
5、文化散文: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的一种重要散文类型。
(1分)作者都为学者,有着丰富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品位,他们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使作品既有丰厚的感情又有深广的思想。
(2分)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余秋雨。
(1分)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时间: 1949、7、2——7、19 地点:北平
主要内容:(1)毛泽东到会并讲了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作政治报告;郭沫若作总报告。
(2)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
(3)选举了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
意义:(1)五四以来空前团结的盛会(2)继往开来、总结动员的大会;(3)确立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基本路线的大会。
2、反思文学:“反思”一词,较早出现在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
称为“反思”。
反思文学是对“文革”、“十七年”以至更早的社会历史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同时,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思想解放的特点。
3、先锋小说:广义的先锋小说,指的是相对所处时代居于主导地位的小说样态具有明显前卫性、超越性的小说类型。
新时期的“先锋小说”是一个特定概念,指称的是上个世纪
80年代后期在题材内蕴和艺术策略方面都表现出大胆探索、全新实验的小说流派,其代表作家有马原、格非、余华、残雪等。
4、寻根小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一个文学思潮。
在内容上,寻根文学顺应当时“文化热”的社会文化思潮,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挖掘和表现。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阿城、王安忆、李锐等;代表性理论文章有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等。
1、新生代指的是出生于60年代,活跃于90年代的作家群体。
新生代作家拒绝宏大叙事,讲求个人化叙事立场。
代表作家作品有:邱华栋的《哭泣游戏》、毕飞宇的《玉米》。
2、50年代中期,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又具有广泛的广场效应的,以楼梯式形式见长的诗歌样式。
代表作如贺敬之的《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3、1962年,《前线》杂志开辟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邓拓约吴晗、廖沫沙一道以吴南星为笔名发表杂文。
从《伟大的空话》到《知难而进》共发表60多篇。
广泛介绍科学知识,对现实不良作风、现象揭露批判。
4、探索戏剧指敢于背叛传统大胆进行艺术创新的戏剧作品。
是危机中,吸收现代主义戏剧美学,探索新路的产物。
最早引起关注的是1980年马中峻等编剧的哲理剧《屋外有热流》,1984年达到高峰。
重要的有1983年高行健的《车站》、《绝对信号》,1985年刘树纲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1、伤痕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股重要文学潮流,(1分)其主要内容是对文革灾难岁月的无情控诉和批判,呈示个人和时代的累累创伤,(2分)作者主要是知青,代表作有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
(2分)
2、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潮流,(1分)作家们把创作视线投放到平民百姓、底层人物的凡俗人生、日常情状,主张反映“原生态”的、本来面目的生活,(3分)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震云等。
(1分)
3、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潮流,(1分)作家们摆脱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着力用新的历史观念重新审视历史、思考历史、书写历
史,(3分)代表作家有莫言、陈忠实、苏童等。
(1分)
4、学者散文:也称文化散文,是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散文类型。
(1分)作者都为学者,有着丰富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品位,他们通过散文创作传达个人体验和关照社会。
他们把理性思考和智性因素与感性体验有机地融进散文创作中,使作品既有丰厚的感情又有深广的思想。
(3分)重要作家有余秋雨、张承志等。
(1分)
1、伤痕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股重要文学潮流,(1分)其主要内容是对文革灾难岁月的无情控诉和批判,呈示个人和时代的累累创伤,(2分)作者主要是知青,代表作有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
(2分)
2、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潮流,(1分)作家们把创作视线投放到平民百姓、底层人物的凡俗人生、日常情状,主张反映“原生态”的、本来面目的生活,(3分)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震云等。
(1分)
3、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潮流,(1分)作家们摆脱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着力用新的历史观念重新审视历史、思考历史、书写历史,(3分)代表作家有莫言、陈忠实、苏童等。
(1分)
4、学者散文:也称文化散文,是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散文类型。
(1分)作者都为学者,有着丰富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品位,他们通过散文创作传达个人体验和关照社会。
他们把理性思考和智性因素与感性体验有机地融进散文创作中,使作品既有丰厚的感情又有深广的思想。
(3分)重要作家有余秋雨、张承志等。
(1分)
2,寻根小说:指兴起于80年代中期,以阿城、韩少功、冯冀才、贾平凹等为代表的知青作家在“文化寻根”思潮指导下的小说创作。
其主流思想是文学的根应该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释放现代观念的能量来重铸和镀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寻根小说通过对人格境界的审美塑造和对人类生命本体和生存方式的关怀,来实现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在最大程度上保留着自身的蓬勃生命力。
代表作品:《棋王》、《北方的河》、《爸爸爸》。
3,从1978年开始,巴金历时八年完成了融回忆、思考、议论为一炉的散文著作《随想录》。
这是作者“说真话”,从自身经历出发来反省文革,并由此展示出整个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杰作。
内容包括对文革的反思,对友人的怀念,对时弊的抨击,关于文艺和教育的见解,还有访问记。
在文体上,一类是重议论的,如〈文革博物馆〉、〈说真话〉。
另一类重抒情,如〈怀念萧珊〉、〈怀念胡风〉等。
这部“遗嘱”一般沉重深刻的“忏悔录”,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了久已失落的社会良知,也以个人的灵魂诉说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传统,即自觉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自觉的成为现实社会的清醒的批判者,用现代化来战胜社会上的各种丑恶、落后和黑暗的事物。
4,反思小说:指文革初期,以“归来者”作家群为主要创作人员,以“反思文革”为指导思想,创作的一系列的中篇小说。
反思小说以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起点,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小说在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上有收获。
代表作家作品有:谌容的《人到中年》,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等。
5、马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更重要地位的人,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
他不仅致力于瓦解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更创造了一种对现实新的理解。
在其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中,马原通过元叙事的手法,不但反讽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的连贯性,以及基于此基础上的现实整体性与真实性,还从根本上质疑经验的整体性,连续性与确实性,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三、1、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
次文代会。
实现了过去被分割在不同地域的作家和艺术家的会师。
被当作是“当代
文学”的起点。
周扬在讲话中指出,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
学的方向。
2、田汉1958年创作的话剧。
剧本的情节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前后的故事为中心,
描写作为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他以戏剧为武器,为民伸冤,揭露统治者的果敢行动。
也塑造了其对立面,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这一形象。
3、干预生活是我国文学界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创作主张,因而催生了一批在文
学史上被称为干预生活的文学作品和创作潮流。
代表作有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
地上》、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的《红豆》等。
4、 1966年2月《纪要》中公开提出了这一观点。
认为建国以来的文艺界被一条与毛
泽东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
为此,提出重新组织文艺队伍,
发动革命。
5、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革命历史小说是个庞大的家族,17年小说中的绝大多数经
典都出自这个家族。
从题材的角度,革命史可以分解为四次战争;从风格的角度,
可分为战争史诗、成长小说和通俗传奇几种类型。
代表作有“三红一创”等。
四、
1、《百合花》是女作家茹志鹃的代表作,她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集中写了新媳妇
与小通讯员间静如清泉的美好感情。
(3分)作家摆脱英雄概念,多处运用细节刻
画,对战争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加以歌赞。
(4分)
2、诗歌《望星空》是郭小川作为思想者苦恼的表现。
是一首典型地体现了个人与历史
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
(3分)诗歌的前、后两部分明显不统一。
前半部分叙
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星空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思考;后半部分
全力描写人民大会堂的灯火,并对前半部分的诗思提出了诘难,试图以理念进行反
拨。
反倒显出主观理念的人为性。
(4分)
3、上世纪60年代初散文创作出现复兴局面。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杨朔的《海市》、《东
风第一枝》;秦牧的《花城》、《朝汐和船》;刘白羽的《红玛瑙集》。
以及冰心、曹靖华、碧野等人的创作。
(3分)他们试图建立艺术个性,重视从我国古代散文
和“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艺术经验汲取营养,注重意境的营造,讲求情景交融,
语言传神炼达。
(4分)
4、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文革结束前的一场政治斗争。
天安门诗歌最基本的主题就是以怀
念周总理来愤怒声讨“四人帮”,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批判意识。
(3分)
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它的真实性和战斗性。
(2分)代表诗歌是《我哭豺狼叫》、
《向总理请示》等。
(2分)
5、曲波的《林海雪原》是我国长篇战争小说和革命传奇的新贡献。
它以奇特新颖的题
材内容,曲折、离奇又精心动魄的情节故事,大大强化了革命战争小说的传奇性。
(3分)杨子荣深入虎穴战胜土匪,智取威虎山,以及奇袭虎狼窝、大战四方台等,。